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集放射性同位素的灵敏性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为一体。该方法应用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种子带菌检测,经三年试验表明这一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最小检测浓度为10~3细菌/ml),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快速(4~5小时内可得出结果)。通过402份样品的检测,经与常规的浓缩接种法比较,证明该方法应用于带菌稻种的检测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集放射性同位素的灵敏性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为一体。该方法应用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种子带菌检测,经三年试验表明这一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最小检测浓度为10^3细菌/ml)。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快速(4~5小时内可得出结果)。通过402份样品的检测,经与常规的浓缩接种法比较,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带菌稻种的检测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从苗期到抽穗期都会发生,但以分蘖末期到抽穗前期发病为多。发病以后,严重时影响灌浆,秕粒增多,引起减产。在海南岛地区发病较普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最初表现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扩展成褐色短条状病斑,病斑多时可连成长条斑,对着阳光看,叶脉处可见透明长斑,严重时可造成全叶枯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是由带菌种子传播的,其次是腐烂的稻草及田边杂草。带菌种子播下后,细菌侵入稻苗而引起发病,然后借风、雨、露水和灌水及人员走动传播,水稻分蘖末期最易感病。高温、高湿更易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发掘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新基因,丰富抗病基因资源,为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克隆及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抗病材料广西普通野生稻WP1和感病品种9311及其衍生的F8:9代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QTL-Seq初定位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相关的区间,之后利用QTLIciMapping4.1进行复合区间作图以验证结果并精细定位。【结果】分别在第4、8、10染色体上鉴定了一个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相关的位点,复合区间作图验证了第4染色体抗细菌性条斑病QTL位点qBLS4.1,表型贡献率和LOD值分别为10.65%和5.03,并进一步将qBLS4.1精细定位在521kb的范围内。抗感亲本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在41个基因的编码区共有252个非同义突变,可能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相关。【结论】通过QTL-seq分析结合复合区间作图法可以更快速高效地对水稻QTL进行定位,鉴定了一个抗细菌性条斑病性QTL新位点qBLS4.1,为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新基因鉴定与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Integratedcontrolofbacterialleafstreakinrice谢立平(福建省建瓯市良种场353100)近年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呈上升趋势。本人从多年防治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不仅有效...  相似文献   

6.
利用在玉米中克隆到的一个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非寄主抗性基因Rxo1中含有NBS LRR结构的开放读码框(ORF)在水稻基因组中搜索到16个抗性基因同源序列,进一步研究发现,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同源序列基因RPR1与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有一定关系。首先,以RPR1为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都只在供试的细菌性条斑病抗病品种中扩增出目标带;再者RT PCR的结果表明RPR1的表达能被细菌性条斑病菌接种所诱导,说明来自不同物种的结构相似的抗性基因可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功能。但从对RPR1定位的结果看,RPR1与之前定位的抗细菌性条斑病主效QTL之间尚有9 cM的图距,两者之间的连锁并不紧密,说明RPR1的表达并不能解释抗病品种Dular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RPR1并不是水稻表达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在玉米中克隆到的一个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非寄主抗性基因Rxo1中含有NBS LRR结构的开放读码框(ORF)在水稻基因组中搜索到16个抗性基因同源序列,进一步研究发现,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同源序列基因RPR1与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有一定关系。首先,以RPR1为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都只在供试的细菌性条斑病抗病品种中扩增出目标带;再者RT PCR的结果表明RPR1的表达能被细菌性条斑病菌接种所诱导,说明来自不同物种的结构相似的抗性基因可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功能。但从对RPR1定位的结果看,RPR1与之前定位的抗细菌性条斑病主效QTL之间尚有9 cM的图距,两者之间的连锁并不紧密,说明RPR1的表达并不能解释抗病品种Dular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RPR1并不是水稻表达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8.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多年的病原菌分离监测, 于2006年从2份浙江省稻种(来自海南的健康籼稻)上分离到6株病原细菌,经25项主要生理生化特性、菌落形态、致病性、Biolog、脂肪酸分析和RAPD PCR鉴定,发现这种病原细菌为Burkholderia glumae, 是引起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的病原菌。此外,实验证明“健康稻种”也可能存在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  相似文献   

9.
华北制药厂生产的新植霉素(水溶性粉剂,每包16克.含1000万单位)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比较理想的药剂,由于其活性高,用量少.对人畜无毒,无残留.无环境污染,近几年在南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区使用日趋普遍。鉴于新植霉素药效期只有5~7天,为达到既经济又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南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南繁基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生流行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87年我们利用明溪县良种场的省市杂交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材料,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反应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参试材料:汕优85等21个感温型的杂交稻组合,以目前生产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汕优63为对照种。 2.田间设计:试验田选择肥力均匀中等的灰泥田,前作早稻。该田及邻近二十亩连晚稻田1986年均发生细菌性条斑病。田间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0.01亩。三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水稻条斑病菌小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采用针刺接种的方法,在水稻孕穗期的剑叶上接种测定了国内南方稻区细菌性条斑病菌62个菌株的致病力。根据病菌与鉴别品种互作反应和亲和性的差异,将供试条斑病菌株区分为6个小种。大多数条斑病菌株与鉴别品种的互作反应表现为弱互作模式,部分菌株与品种间存在强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含活芽孢60亿个/mL的解淀粉杆菌生物杀菌剂(Lx-11)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其不同试验剂量下对杂交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和防扩展效果。结果显示,试验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有较好的防效,且随浓度增加相对防效逐渐增强;500 mL/667 m~2和650 mL/667 m~2各防治2次的相对防效高于对照药剂,能有效控制细条病的横向扩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温州市1990-2014年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历史资料,应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温州市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程度与发病时间、雨日、雨量、相对湿度、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影响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程度最大的因子是发病时间,雨日、雨量、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对发病程度直接作用较小,但在始发病时间早的情况下,明显促进了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的稻种上分离出一种细菌,经细菌学、鉴别培养基、致病性、Biolog及脂肪酸分析测定,表明该细菌属于Acidovoraxavenaesubsp.avenae。该细菌在水稻苗期产生褐色条斑,与浙江省60年代报道的细菌性褐条病相似,但在细菌学特征上完全不同。A.avenaesubsp.avenae既可从褐变稻谷上,也可从健康种子上分离到。用108和1010个/mL细菌接种稻谷,种子的发芽及活力明显受到影响。此细菌的种传发病率为0.2%~5.0%,表明种子是传播此种细菌病害的重要侵染源。  相似文献   

16.
1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吕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Biolog)法测定。结果显示,吕宋岛稻种上的荧光细菌数明显高于浙江省。鉴定出16个假单胞杆菌种或型及2个相关种,其中约一半的细菌种尚未有从稻种上分离出来的记录。503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叶鞘腐败病菌及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拮抗性测定表明,在浙江省约占稻种细菌总数12%的菌对一个或多个水稻病原菌具拮抗性,而在吕宋岛约占17%左右。  相似文献   

17.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自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Biolog)法测定。结果显示,吕宋岛稻种上的荧光细菌数明显高于浙江省。鉴定出16个假单胞杆菌种或型及2个相关种,其中约一半的细菌种尚未有从稻种上分离出来的记录。503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叶鞘腐败病菌及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桔抗性测定表明,在浙江省约占稻种细菌总数12%的菌对一个或多个水稻病原菌具拮抗性,而在吕宋岛约占17%左右。  相似文献   

18.
 Rxo1 是从玉米中克隆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非寄主抗性基因。采用ScaⅠ和NgoMⅣ酶切携带Rxo1 基因的载体pCAMBIA1305 1,HpaⅠ和XmaⅠ酶切双右边界双元载体pMNDRBBin6,通过平端和黏性末端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得到了重组载体pMNDRBBin6 Rxo1。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以及序列测定证实Rxo1 整合到了双右边界载体pMNDRBBin6中。该载体为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无选择标记抗细菌性条斑病水稻育种材料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吕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Biolog)法测定。结果显示,吕宋岛稻种上的荧光细菌数明显高于浙江省。鉴定出16个假单胞杆菌种或型及2个相关种,其中约一半的细菌种尚未有从稻种上分离出来的记录。503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叶鞘腐败病菌及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拮抗性测定表明,在浙江省约占稻种细菌总数12%的菌对一个或多个水稻病原菌具拮抗性,而在吕宋岛约占17%左右。  相似文献   

20.
Rxo1 是从玉米中克隆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非寄主抗性基因。采用ScaⅠ和NgoMⅣ酶切携带Rxo1 基因的载体pCAMBIA1305 1,HpaⅠ和XmaⅠ酶切双右边界双元载体pMNDRBBin6,通过平端和黏性末端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得到了重组载体pMNDRBBin6 Rxo1。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以及序列测定证实Rxo1 整合到了双右边界载体pMNDRBBin6中。该载体为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无选择标记抗细菌性条斑病水稻育种材料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