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红碎茶静电特性的试验方法,分析了红碎茶和茶梗的含水率、粒度、电场强度对红碎茶带电性能的影响;红碎茶的含水率、测试层厚度、测试信号频率对红碎茶电传导和介电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纳滤膜浓缩乌龙茶提取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纳滤膜技术对乌龙茶提取液进行浓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纳滤可有效实现对乌龙茶提取液的浓缩 ,膜的渗透通量受乌龙茶提取液的性质影响很大 ,并且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随浓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茶液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截留率随操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加 ,随操作温度的上升而明显下降。采用多种清洁剂长时间清洗可有效减缓膜面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杭州茶叶机械总厂(原杭州农业机械厂)在茶叶界有关单位协助下,于1981年4月设计制造了一种6CHL-20型链板式茶叶烘干机,并进行了烘青条茶的试验。同年10月,又设计制造了6CHL-20A型链板式茶叶烘干机,进行了大叶种红碎茶轻萎凋,转子机联切工艺,发酵叶含水率为70%以上的干燥性能试验。试验测定的数据表明,这两种烘干机的性能良好,符合烘青绿茶和红碎茶工艺要求。具有工效高(台时出茶量在260市斤以上,台时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对茶籽萌发和幼龄茶树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春播茶籽的萌发率与土壤含水率呈高度正相关(r=0.99),温水浸种后的茶籽萌发率以土壤相对含水率80—90%最好(其中种皮开裂的茶籽对土壤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幼龄茶树的主要生长指标、叶片的形态与细胞结构等,均以土壤相对含水率80—90%为最佳,根系生长则以65—80%为最好。幼龄茶树的蒸腾耗水强度随季节和土壤湿度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土壤相对含水率50—100%时,年蒸腾强度为17.18—24.13克/厘米~2,蒸腾系数为303.4—384.9,并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提高。尽管土壤湿度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5.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红碎茶的内质与外形较难达到统一,如何协调这一矛盾,全面提高红碎茶质量,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尝试在红碎茶的揉切过程中均匀加入一定比例的末茶添加剂,使之直接参与红碎茶的发酵,通过一系列生化效应,对红碎茶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的末茶添加剂系取与在制原料档级相当,40目底、80目面的成品末茶。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特别是NJ330—331、335—84《6CH系列茶叶烘干机》等部颁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对6CH10型、6CH16型烘干机的性能指标进行了多次试验考核,从我们多次测试的情况看,特别是1986年春茶期间采用两次烘干法对新工艺(LTP)红碎茶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反映出如何正确表示烘干机的台时出茶量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影响烘干机台时出茶量的因素很多,如风温,风量,毛火茶、干毛茶的含水率,出茶速度等,而发酵  相似文献   

7.
茶树工厂化育苗适宜基质水分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含水率基质下培养的茶树扦插苗的生长参数、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茶苗的新生物量在基质含水率80%~100%时最大,叶面积比(LAR)、比叶面积(SLA)、生根率及比根长(SRL)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根生物量比(RMR)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最大光合速率(Pnmax)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在70%~100%水处理时最大;叶绿素的含量基本上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叶绿素a/b的值则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出根后的育苗期间适当降低基质含水率有利于幼苗的形态建成和提高茶苗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芒果皮渣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超高压技术处理芒果皮渣膳食纤维,研究其粒度、膳食纤维含量以及添加了该膳食纤维对果酱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改性提高了芒果皮渣膳食纤维的溶解性;随着压力的增大,膳食纤维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加,120 MPa时粒径达到18.218 μm。流变特性研究发现,芒果皮渣膳食纤维/果酱复配体系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假塑性流体特征;果酱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存在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动态粘弹性测试结果表明,果酱复配体系的贮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均随角频率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损耗正切值也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150 MPa时流体性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茶叶静摩擦角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叶机械设计中,茶叶的摩擦系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诸如圆筛机的筛分、储茶斗的出茶、输送机的传送茶叶等,茶机的作业效果,也都与茶叶的摩擦问题密切相关。过去,有关茶叶的摩擦特性曾有过一些测试与研究,其测试方法多采用茶叶整体运动的摩擦手段,结果只是较为粗略地反映了茶叶的摩擦规律。而作为精制过程中的茶叶,同批或同级的茶叶个体,形态千差万别,摩擦问题也多以茶叶个体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多糖水解酶粗酶液发酵生产技术及其对红碎茶加工的增质效应。通过稻草培养基加10%~20%副茶粉接种 AS3.3711或副茶粉培养基接种 HNT—1的固体培养,纤维素酶活性达590u/ml,果胶酶活性达580u/ml。所制红碎茶水浸出物增加2.8~6.98%,茶黄素相对增加18.4%~47.3%,品质化学鉴评增加5.55~7.12分,感官评分增加5~6分。  相似文献   

11.
陕西春玉米子粒含水率与机械粒收质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陕西灌溉春玉米区主栽品种12个,2016~2017年在陕西榆林玉米试验站用约翰迪尔收割机子粒机收,调查分析玉米粒收质量指标与子粒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机收质量指标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23.52%~109.8%;收获时子粒水分平均26.01%,杂质率1.02%,破碎率7.44%,田间产量损失率3.21%。机械粒收玉米破碎率、田间产量损失率与子粒水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当子粒含水率低于25.4%时,破碎率和损失率分别低于8%和3%,符合国标要求,满足机械粒收质量要求。子粒破碎率高是影响陕西灌溉春玉米区机械粒收的关键质量问题,子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的主控因素。通过选择子粒脱水快和含水率低品种、合理安排收获时间能够保证陕西春玉米区机械粒收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玉米机械收获子粒破碎率与含水率关系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基于2012~2017年在北疆大田机械粒收条件下获取的收获质量评价数据,分析当地主栽的9个品种机械粒收过程中子粒破碎率和含水率的关系。调查范围内,不同品种收获期子粒含水率平均值分布范围为19.6%(KX9384,KWS1568)~28.2%(联创808),破碎率平均值分布范围为2.8%(新引M753)~8.5%(KWS2564),收获时品种间子粒含水率和破碎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分析显示,虽然131个样本子粒含水率(y)与破碎率(x)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2**),符合二次曲线(y=ax~2+bx+c)关系,但不同品种破碎率对子粒含水率的响应程度具有一定差异。在相同含水率条件下不同品种耐破碎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相应满足国标破碎率≤5%和≤8%要求适宜收获的子粒含水率范围也不同。筛选出新引M751、新引M753、KX9384、登海618和先玉335等耐破碎性能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闷黄工艺因子对黄茶品质及滋味化学组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闷黄工艺是黄茶形成"黄汤黄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艺。本研究采用相同原料基础,对闷黄工艺中叶温、在制叶含水率、闷黄环境相对湿度、通气频率等工艺因子对黄茶品质形成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深入分析工艺因子与黄茶主要滋味贡献物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而探索黄茶滋味品质的工艺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在传统闷黄温度及在制叶含水率范围内,基于同一原料基础,通气状况与闷黄环境相对湿度是闷黄工艺优化的关键因子,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通气频率及闷黄环境相对湿度能够明显提升黄茶品质。同时主成分分析显示,通气频率与闷黄环境相对湿度与多种儿茶素组分(CG、ECG、GCG等)、主要黄酮组分Myr-rha、Que-gal,以及多种氨基酸组分(茶氨酸、Ser、Gln、Arg、His、GABA)具有较高相关性,说明闷黄工艺因子通过调控滋味化学组分进而影响黄茶滋味的醇厚度和甘爽度。综合感官审评及滋味化学分析表明,在闷黄叶温为(45±2)℃、在制叶含水率为(37±3)%、环境相对湿度为(80±5)%、通气频率为每10 min 1次的参数下进行闷黄处理,形成的黄茶风格特征明显,内质滋味甘润、醇厚。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用不同品种,设置高、低两个种植密度,分析增密后春播与夏播玉米产量及机收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密后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穗粒数与粒重均呈下降趋势,但穗数显著增加,进而均显著增产,产量平均分别提高10.5%、14.4%。增密均显著降低了春播与夏播玉米子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子粒破碎率分别下降了0.9%、1.1%,损失率分别下降了1.5%、1.2%;增密对含杂率影响不显著。子粒含水量、子粒压缩破碎力与子粒破碎率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降低子粒含水量、提高子粒压缩破碎力可明显降低子粒破碎率;增密显著降低收获时子粒含水量、提高了子粒压缩破碎力。因此,建议湖北省春玉米与夏玉米均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皖北地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4~2017年在安徽省的3个市(县)开展7个点次的机械粒收试验,并对其中5个点次试验进行机械粒收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破碎率均值为9.12%,高于《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 21962-2008)》中规定的子粒破碎率≤5%的标准;杂质率均值为3.37%,略高于≤3%的国标标准;总损失率为1.74%,低于≤5%的国标标准,子粒破碎率和杂质率偏高是目前安徽省皖北夏播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破碎率与子粒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收获期子粒含水率高是造成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迟收获期至10月10日以后,参试品种中超过90%的品种子粒含水率可以下降至28%以下。  相似文献   

16.
用超临界CO_2脱除绿茶中咖啡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岳鹏翔  吴守一 《茶叶科学》2002,22(2):131-134
进行了超临界CO2萃取绿茶中咖啡碱的试验研究,探讨了茶叶的含水率、操作压力、操作温度、萃取时间对绿茶中咖啡碱脱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脱除绿茶中大部分的咖啡碱;较佳的茶叶含水量为40%左右;在此条件下,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升高、萃取时间的延长,咖啡碱的脱除率增大。  相似文献   

17.
小麦白粉病严重度与植株生理性状及产量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植株生理危害及产量损失与小麦白粉病病害等级间的关系,以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白粉病菌侵染后小麦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氮含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植株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氮含量、叶面积指数均表现下降趋势,白粉病对易感品种偃展4110危害较重,对中抗品种周麦18危害较轻。通过计算各生理指标损失指数发现,其与病害等级间的相关性显著高于生理指标原始测定值(水分含量除外)与病害等级间的相关性。随着接种压力的增大,病情严重度增加,小麦产量及产量因子均表现降低趋势,其中对千粒重危害最严重。利用病害累积指数能较好地预测产量损失状况,减轻生育时期和品种间差异对预测模型的影响,千粒重和产量损失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91和0.852。这表明,通过田间植株病情指数动态调查,可以准确预测千粒重下降和产量损失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不同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理化方法对5种不同类型的14个鲜食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浆期子粒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动态,筛选能够指示不同类型鲜食玉米最佳采收期的客观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灌浆期子粒的可溶性总糖、蔗糖、还原糖、蛋白质、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含水量在不同品种间、不同灌浆期间差异极显著。随着子粒的发育,不同类型鲜食玉米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曲线变化,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和含水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很小,变化趋势不明显。根据鲜食玉米营养成分与品质的关系,提出子粒含水量结合可溶性糖含量和粗淀粉含量可分别作为甜玉米和糯玉米最佳采收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北京春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及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4~2016年在北京密云区和延庆区开展4个点次7组机械粒收试验。结果表明,破碎率均值为8.81%,高于《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 21962-2008)》中规定子粒破碎率应≤5%的标准;杂质率均值为1.25%,总损失率为1.10%,分别低于≤3%和≤5%的国标标准。延迟10 d收获,供试6个品种玉米子粒含水率均值由25.9%降低到20.9%,下降了5个百分点,玉米收获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其中破碎率由5.71%下降到3.68%,降低了2.03个百分点。按双向平均作图法筛选出宁玉524,MC703,真金8号,登海9号和联创808等5个适宜机械粒收候选品种,其子粒含水率平均为23.27%,较对照郑单958低4.71个百分点;平均单产1 4921.7 kg/hm2,较郑单958对照高出14.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