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杂交水稻》2020,(1):52-59
基于2015—2016年湖南不同气候区超级早稻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及气象数据,探讨了湖南超级早稻产量及产量结构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湖南不同气候区超级早稻生育期和产量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湘北超级早稻生育期较湘南和湘中偏长3~7 d,湘中理论产量最高,湘南理论产量次之,湘北理论产量最低。湖南不同气候区超级早稻产量结构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湘南超级早稻理论产量与全生育期的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存在着显著相关性,湘中超级早稻理论产量与全生育期降水量和抽穗—乳熟期气温日较差存在着显著相关性,湘北超级早稻理论产量与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分蘖—拔节期积温和抽穗—乳熟期气温日较差存在着显著相关性。湘南、湘中和湘北地区超级早稻千粒重与抽穗—乳熟期气温日较差存在着显著相关,湘南、湘中和湘北抽穗—乳熟期气温日较差分别为8.6、10.8和9.9℃时,千粒重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受主要气候生态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选用6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5个不同生态点分期播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在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点与不同播期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在6个小麦品种中,淀粉含量与面粉筋力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南京与姜堰两地在提高小麦品质时产量水平相应降低,而徐州、泰安与保定三地可以同步增加产量与蛋白质含量,但面粉筋力与烘烤品质不能保证相应的提高。晚播与早播、适播相比,蛋白质含量虽有所增加,但产量与其它品质性状都有所下降。随着灌浆期日均温的升高以及日较差的增大,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的相关系数减小;灌浆期间日较差越大,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的相关性以及淀粉含量与沉淀值间的相关性均由负相关逐渐趋向于正相关;随灌浆期间的总日照时数增加,淀粉含量与沉淀值间的相关系数增大,由负相关逐渐变为正相关。因此,在小麦生态育种和调优栽培研究中,需要重视不同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夏暑季乌龙茶园覆盖遮荫的生态生理生化效应及其对茶树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后,1)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最高温度、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日较差显著下降,白昼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极端最低相对湿度显著增加。2)夏、暑梢1芽3叶含水率分别增加了4.57%~6.47%和2.24%~2.78%。3)夏、暑梢叶绿素总量及其a、b含量分别提高了41.70%~48.92%和52.38%~91.06%、38.96%~47.25%和 50.94%~72.52%、43.83%~54.58%和67.98%~155.81%;叶绿素a、b比值下降了0.1042~0.1868和1.10~3.54。4)叶片及其表皮层、角质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变薄,叶面积增大,栅/海比值变小。5)茶多酚、粗纤维和咖啡碱的含量明显降低,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儿茶素品质组份得以优化。6)适度遮荫,可以提高夏暑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当前长江下游农业结构调整中弱筋小麦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磷肥、钾肥、追肥时期等栽培试验因子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追肥时期对弱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影响最为明显。播期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品质起负向作用。返青期以后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以获得产量5250kg/ha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大于11.5%、湿面筋含量不大于22.0%为目标,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理想模式为播期11月1日~11月3日,群体密度225万~232万/ha,N、P、K肥施用量分别为138~244、112~121和112~120kg/ha,三者比例控制为1:0.5:0.5,后期追肥时期控制在7.6~8.3叶龄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桶栽方式,于2010年和2011年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乳熟期和蜡熟期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进行连续5 d的高温处理,日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另设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水稻为对照。结果表明,高温对水稻每丛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糙米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日最高温度的升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增加;当日最高温度达35℃以上时,水稻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尤其是乳熟期比蜡熟期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乳熟期至蜡熟期连续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单一阶段要大。  相似文献   

6.
陈强  王谧 《中国棉花》2011,38(4):25-26
 以15个陆地棉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对产量、品质两类表型性状遗传距离的研究,所选材料产量与品质性状上的遗传距离其相关系数为0.88,表现为极显著;两类遗传距离均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指、大样衣分与衣分均表现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居于-0.228~-0.017,且不显著;两类遗传距离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程度低,其变幅为-0.319~0.055,均不显著。比较而言,品质性状遗传距离与各品质性状中亲优势的相关性均优于产量性状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7.
棉花果枝始节位与气温日较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陆地棉(G.hirsutum)品种北农一号为材料研究了棉花果枝始节节位与气温日较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棉花2~3片真叶展开时,基部1~3节叶腋里的腋芽其分化性质与平均气温和最高、最低气温无明显相关,而与气温日较差则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日较差6~13的变化范围内,果枝始节一般降低1~2个节位。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时期斑茅产量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斑茅生物质产量在11月达到最高,其后开始下降;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茎叶生物质产量比呈现上升趋势;含水量随生长发育的进行显著降低;叶片灰分含量全年最低为5月,从10月份开始显著增加,至12月份达到最高。茎秆灰分含量略低于叶片,全年最低为10月,最高为7月,变化幅度不大。叶片中木质素含量全年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12月11月9月10月7月8月6月;茎秆中木质素含量全年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12月11月9月7月8月10月6月。10月份茎秆含水量低,灰分含量最低,热值较高,结合产量和燃料品质考虑其更适于直接燃烧,而9月份叶片则更加适于作为生物转化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灌浆期干旱对不同类型水稻叶片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气候条件下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和普通杂交稻扬两优6号(YLY6)为材料,设置传统淹水灌溉、灌浆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干物质生产及分配、叶片生理活性(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和光合速率)等。【结果】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灌浆期干旱胁迫下水稻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均显著下降,最终导致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但是在复水后2~15 d,叶片的各生理指标可以得到恢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变化,产量的稳定主要得益于前期充足的干物质积累使籽粒充分灌浆,结实率显著升高;稻米的碾磨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扬两优6号的外观品质显著降低,却改善了旱优113的外观品质。同时,蛋白质含量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稻米营养品质。【结论】水稻灌浆期适度干旱可以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改善稻米品质。因此,适当在生育后期阶段减少水分的投入,不仅可节约农业用水,稳定籽粒产量,还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对18个陆地常规非抗虫棉品种铃壳重与7个产量性状、6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铃壳重与全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子棉重、衣指、整齐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伸长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皮棉产量、纤维品质综合分值无显著相关。铃壳重较轻与光合产物较多的提供给棉子和纤维的生长发育、促进子棉产量的提高和纤维品质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不同菌株和栽培技术对南方羊肚菌生长的影响,探明南方羊肚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为羊肚菌产业的推广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设置4个不同羊肚菌菌株、5个不同播种期、3种不同播种方式、6个不同外源营养袋配方以及5种不同土壤,研究南方羊肚菌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4个菌株中六妹羊肚菌LM-s原基密度中等、出菇集中、产量最高、商品性状好,而梯棱羊肚菌TL-s原基密度大、但有效原基少、产量不高、商品性较差;当地气温稳定在20 ℃以下后的11月下旬至12月这段时间播种,羊肚菌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均适宜播种,而11月下旬之前由于气温较高,播种后菌丝生长较弱,产量较低;3种不同播种方式中,在菌丝阶段各处理菌丝爬上土层盖面时间不一样,菌丝长势有强有弱,但在出菇阶段无显著差异;6种外源营养袋中,处理1和处理2的产量较高,但采摘时间较迟;5种不同土壤处理中,沙壤土的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稻田土。综上所述,在南方栽培羊肚菌,应选择抗性较强的六妹羊肚菌,适宜在11月下旬至12月播种,采用撒播、沟播或穴播,外源营养袋的原料主要以小麦或玉米粒为主,栽培地土壤以沙壤土或稻田土为佳。  相似文献   

12.
播期的选择决定了冬种马铃薯收获的品质和产量,但各地在播期选择上随意性很强。大田试验设在广东省最大的冬种马铃薯基地-惠东县,设计从10~12月较大时间跨度的播期范围,研究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主要病害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中旬之前播种的马铃薯,单薯重较高,干物质积累较多;而11月下旬~12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产量较高,病害发生较少。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结果显示,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播种的各平行样品之间性状比较接近,可获得稳定的收获预期。在供试条件下,适当晚播可提高冬种马铃薯的产量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调整播期可以改变水稻生长发育中的环境气候条件,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节水稻生育进程及提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南方双季晚籼稻优质丰产与温光资源相适应的播种期,本研究选用万象优华占、象牙香珍和美香占2号等3个晚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6月20日、6月30日共3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双季晚籼稻品种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供试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日均温度和有效积温、全生育期和齐穗至成熟期阶段的日照时数均呈递减趋势,而全生育期天数无明显变化;产量以6月20日播种的最高,早播(6月10日)会导致显著减产,而晚播(6月30日)虽然也会导致减产,但差异不显著;随播期推迟,晚籼稻品种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变优,但不利于改善食味品质,对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在南方双季晚籼稻实际生产中,不建议早播,应根据品种不同进行适期播种或适当晚播,能使水稻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温光资源,有利于协调水稻高产和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4.
沿淮稻茬小麦播期推迟是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探究播期和品种对稻茬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2017-2019年度小麦生长季选用20个品种,按照裂区设计,设置10月30日、11月14日、11月29日3个播期,定量解析了播期、品种对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度、播期、品种及品种和播期间互作对稻茬小麦产量、产值的影响均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呈下降趋势,10月30日后播种时,播期平均每推迟1 d产量下降24.81 kg·hm~(-2),产值降低48.19元·hm~(-2)。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对播期的响应不同,11月14日之前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高于春性品种,11月29日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低于春性品种。晚播对产量、产值的影响与气候有关,灾害年份晚播影响更大。有效穗、群体库数量和库体积降低是晚播小麦产量、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品种间籽粒库质量(容重)差异也是引起产值差异的重要因子。供试品种中荃麦725、安农0711、皖西麦0638、紫麦19、涡麦9号、宁麦13、扬麦20、苏麦188等8个品种的产量、产值较烟农19均增加3%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对麦绿素用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给麦绿素用大麦新品种(系)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试验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麦绿素用大麦品种生长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麦绿素用大麦品种从播种到出苗、第一次收获所需天数依次延长。大麦苗收获三期的鲜叶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以10月10日和10月30日播种的最高,品质也较优;9月20日和10月20日播种的品质最优,产量也较高;而11月9日和11月19日播种的产量低、品质差。因此,麦绿素用大麦的适宜播期应为9月20日至10月30日。  相似文献   

16.
Of the wheat grown in North-West India the majority is consumed as traditional Indian flat bread (chapatti). Chapatti quality is important to consumers and people are willing to pay more for better quality wheat flour, but farmers do not specifically target quality outcomes as the majority of their wheat is sold with no segregation. For farmers 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harvest maximum yields, but in the last decade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wheat yields has slowed in the areas where the wheat is grown in a double cropping pattern. Nutrient depletion and temperature-related stress are possible causes for this decline in productivity growth. Farmers meanwhile are looking to opportunities to maintain profitability and, with consumers willing to pay a higher price for better chapatti wheat, an opportunity exists for farmers to manage their wheat to improve both the yield as well as quality of wheat.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 management practices that best achieve high yield and better chapatti quality, and assess the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for the winter wheat growing season. A step-wise analysis of the long-term temperature trend for sites in NW India showed that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0.7-1.0 °C during the last decade. Field experiments with wheat varieties (C-306, WH-283, DBW-17, PBW-343, PBW-502, PBW-550, Raj-3765 and WH-1025) were conducted at farmers’ fields under 4 different sequential cropping rotations for the 2007-08 and 2008-09 winter seasons in Haryana (India). C-306 and WH-283 are varieties with excellent chapatti quality but are lower yielding by 15-26% than the more widely grown varieties such as PBW-343 and PBW-502. The replicated experiments involved three sowing times, these being an early sowing (late October to early November, timely sowing (mid November) and a late sowing (early December). A 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varieties was observed to sowing time with the yield of C-306 better whereas that of WH-283 and Raj-3765 was poor in early sown conditions. The varieties DBW-17, PBW-343 and PBW-502 were the highest yielding wheat with similar performance under early as well as timely sowing. All the varieties had lowest yield in December sowing. In general, late sowing had lower thousand grain weight but higher protein content. Of the quality measure grain hardness was the only attribute with a consiste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hapatti quality. The chapatti score was higher for varieties C-306 and WH-283 compared to the other varieties but grain hardness and chapatti score was not much affected by sowing time. With all varieties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protein and chapatti score, but within an individual variety usually higher protein resulted in a higher chapatti score.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of grain test weight or sedimentation value with chapatti score. From the results shown here it is evident that farmers will be able to manage with variety choice and timely sowing to obtain chapatti quality without losing grain yield benefits.  相似文献   

17.
影响南平烤烟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产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对南平市烤烟生产的相关气象因子与当年烤烟单产、上等烟比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南平市烤烟单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是上半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且为负相关;影响南平烤烟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大田期≥8.0℃有效积温和1月1日~7月20日最低气温。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将相关较好的气象因子建立了产量预测模型,以为南平市的烤烟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给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2013-2015在关中中部灌区,采用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播期与播量对中麦895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显著影响中麦895的产量,其高产适宜的播期为10月12日-19日,适宜的播量为170.2 kg·hm-2~206.5 kg·hm-2。不同处理之间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差异显著。播量为185.5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的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22日;播期为10月14日时,达到最高产量适宜的播量为130.5 kg·hm-2~207.3 kg·hm-2。播期和播量可显著影响中麦895的蛋白质含量和容重,对加工品质和拉伸品质没有显著影响;适期偏晚播种有利于提高中麦895的成穗数和千粒重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华北平原饲用油菜高产优质的适宜播期,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4个,设置4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温度对饲用油菜鲜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饲用油菜生育期内日均温与有效积温升高,花前生育期天数缩短但花后生育期延长,总生育期天数缩短2~7 d。饲用油菜鲜草产量随播期推迟呈降低趋势,3月28日前播种超过35 t/hm2;品种间华油杂62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1)。饲用油菜鲜草产量和饲用品质与纤维含量显著负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苗期的有效积温量极显著负相关,与营养生长和花后有效积温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华北平原春播饲用油菜可选用华油杂62,播期以3月8日-3月18日为最佳,鲜草产量稳定在50 t/hm2以上,具有较高的粗蛋白、淀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可实现华北平原饲用油菜的高产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重庆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管理措施,以渝麦1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及施肥水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施肥量效应表现显著差异,并且播期效应大于密度和施肥效应。4个播期中,早播(10月29日播种)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密度以180万.hm-2的产量最高;施肥量以基施40%复合肥450kg.hm-2+追施纯N 6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与施肥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当追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渝麦12号在11月7日播种、播种密度135万.hm-2、基施40%复合肥(含N 20%、P2O512%、K2O 8%)450kg.hm-2+追施30kg.hm-2纯氮的处理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