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出发,研究探讨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生产特点,分析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主要承担各级下达的科研课题项目,自主培育水稻新品种、研究推广高产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为全省水稻种植户提供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至2019年底,共承担国家、省、部及集团(总局)级重大科研课题150余项;获各级重大成果奖60余项,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2项;获专利17项。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水稻生产发展及品种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其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特色,并通过分析黑龙江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水稻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大面积改种旱田问题,分析了水稻土壤特点以及对旱田作物的影响,并提出了生产上“水改旱”应该采取的技术对策。从长远发展角度,还提出了水稻生产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齐国峰 《北方水稻》2020,50(2):25-27,43
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和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广西富硒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富硒水稻生产技术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富硒水稻生产中定量富硒技术问题,开展了水稻硒肥适宜施用量田间试验和验证研究,为解决广西富硒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发展极快,1980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还只有1783万hm’,到1998年达到156.67万hm’。1976~1980年的5年间,全省水稻平均单产只有2980.5kg/hm’,到1991~1995年的5年间全省水稻平均单产达到5250kg/hm‘,提高76.6%,年递增3.88%。全省稻米生产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水稻科技进步,其中新品种的应用起了很大的作用。(-)黑龙江省水稻新品种应用现状黑龙江省1949~1996年间育成经审定推广并有一定种植面积的水稻品种有119个。这些品种对黑龙江省特定的寒冷地生态环境均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生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水改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大面积改种旱田问题,分析了水稻土壤特点以及对旱田作物的影响,并提出了生产上“水改旱”应该采取的技术对策。从长远发展角度,还提出了水稻生产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黑龙江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更高效的选育水稻新品种,以139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比较丰富,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11%,并且稳定性很好;分蘖株数、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剑叶宽度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谷粒形状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10个农艺性状可以归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8.759%。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黑龙江省绿色水稻生产现状,指出黑龙江省目前存在的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绿色食品水稻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混乱、绿色优质水稻难优价等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绿色水稻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理州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分析大理州水稻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稻生产条件;坚持开展优质高产高效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打牢基础;狠抓新良种繁育推广,突出主要当家品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效作用;重视科技培训,强化科技成果推广,依靠科技振兴水稻生产;培育和壮大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优质米产业化开发步伐等促进大理州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潘国君  郭俊祥 《中国稻米》2022,28(5):124-128
黑龙江是我国粳稻生产大省,总产量、商品量、商品率、商品调出量和人均生产稻谷量全国第一,这主要源自水稻新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近年来,黑龙江省粳稻育种取得了长足发展,创建了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半直立穗新株型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培育出以龙粳31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结束了日本品种空育131独霸我国寒地早粳稻生产10多年的历史,2020年以龙粳31为代表的“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被评为国家“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寒地早粳稻育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产量、抗性、适应性、应用面积等均超过国内外同类稻区的著名品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本文针对黑龙江粳稻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黑龙江省粳稻育种,特别是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分析了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国标1级优质粳稻品种匮乏,优质长粒型香稻品种不多,营养功能型粳稻品种紧缺,及品种抗高寒、抗逆性、抗倒伏性还需要提高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如大力培育优质长粒型香稻品种,提高新品种的食味品质、抗高寒和抗逆性,培育高品质、营养、丰产的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一个因素。通过常规灌溉和节水抗旱栽培模式下与水稻抗倒性密切相关的性状指标的变化,探讨了黑龙江省各积温带水稻主栽品种(系)的抗倒性。结果表明,节水抗旱处理使部分品种(系)的倒伏指数减小,倒2节带鞘抗折力增加,节间干物质量增加,节间横切面积减少,茎壁增厚;抗倒性、抗旱力指数和实测产量等指标表现均较高的品种(系)第一积温带有龙稻16和龙稻24,第二积温带有绥粳4号、绥粳17、绥粳18、北稻7号、绥锦089290,第三积温带有绥粳15、龙粳56、龙粳51、龙粳58、龙粳20、龙交08119、龙丰12500、龙粳3100和龙粳1424,第四积温带有龙粳24、龙粳1525、龙交13S6,第五积温带有龙粳4344。通过对倒伏性状的调查研究,了解各积温带主栽品种(系)的抗倒性情况,可为黑龙江省水稻节水抗旱栽培和抗倒伏种质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小明 《北方水稻》2014,44(5):79-80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水稻优质米的主产区,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增加,问题也相继出现。本文明确了目前哈尔滨市的水稻主栽品种为五优稻4、东农428和垦稻12,并阐述了这些品种的优缺点;在栽培技术方面,阐述了机械化程度较低和一些新技术集成标准化到位率不高是制约哈尔滨市水稻产量和效益的瓶颈;最后提出了哈尔滨市水稻长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全国优质粳稻优良食味品评情况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孙雅君 《北方水稻》2007,(5):1-4,18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集和初选,筛选出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江苏、新疆、河北、山东等省、市、自治区20个优良粳稻品种入选参加食味品评。通过品评可以看到:许多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感官食味特性,有些甚至超过日本越光品种;在我国粳稻主产区,只要加强优质食味研究开发力度均能培育出优质食味品种;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及理化指标在对食味影响中存在的相关性需进一步验证,从而建立一套食味品质研究评价体系,使此评价体系完全符合人们对食味的要求;食味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品种特性、栽培技术、产地、贮藏加工条件等均密不可分;我国有一大批优质食味品种有待于加大开发、宣传、推广力度,并作为优质食味米,高标准地打入国际市场;建立研究我国粳稻食味为主的学术专家组,制定研究目标和发展规划,切实把我国粳稻食味研究做大、做强,尽快提升我国粳稻食味品质的研究水平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谢小兵  蒋鹏  黄敏  邹应斌 《作物研究》2012,26(2):116-121
为了探讨晚稻秧苗遭受洪涝灾害后的补救措施,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引进了18个不同熟期晚粳品种在长沙进行了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从播期来看,以6月2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5.60 t/hm2),且与6月10日和7月10日播种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从品种来看,吉粳83号、沈农265和辽星1号的产量表现较好,特别是吉粳83号,其6月25日播种的产量达7.50 t/hm2,其高产主要表现在顶3叶更长更宽和抽穗前后积累的干物质更多;各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00 ~117 d,比品种原产地减少了25 ~54 d.由此可见,在双季晚稻遭受洪涝灾害后,从中国东北三省引进适宜的早熟晚粳品种可作为湖南双季稻区晚稻生产的灾后补种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适应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鉴别品种,首次将中国水稻近等基因系应用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研究中,采用中国第一套7个鉴别品种对生理小种的鉴别力与其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中国水稻近等基因系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对同一中国小种具有细划作用,适宜黑龙江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牡丹江市水稻生产现状,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品种退化混杂较严重、水稻栽培技术不配套、农民科学技术缺乏、稻米加工技术落后、水稻产业化开发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抓好优质品种的引进推广、指导好优质品种的区域布局,大力推广先进的优质米生产配套技术,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农民实际生产水平,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面临Ug99及其强毒力变异菌株可能侵入我国的高风险下,为筛选和储备新的小麦抗病品种或种质,并了解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后备品种对秆锈病的抗性,于2015年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TM、34C3RTGQM及混合小种对190份国外小麦材料和100份黑龙江省小麦材料进行田间成株期秆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90份国外小麦材料中有169份对所有供试菌种表现出抗性,其中表现免疫的有119份,表现高抗的有50份;100份黑龙江小麦材料中有71份对所有供试菌种表现出抗性,其中表现免疫的有45份,表现高抗的有23份,表现高抗-中抗的有3份。国外小麦材料和黑龙江小麦材料对我国小麦秆锈菌的抗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国外小麦材料和部分黑龙江小麦材料对我国小麦秆锈菌表现出高度感病,这种现象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龙食葵系列新品种选育推广及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丽娟 《杂粮作物》2009,29(5):325-327
龙食葵系列新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分别在2002、2003和2007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龙食葵系列新品种以其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在黑龙江省迅速大面积推广种植,对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生产及产业化开发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介绍了龙食葵系列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情况,展望了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产业化前景,指出优质向日葵产业化是黑龙江省向日葵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