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玉米矮花叶病病毒(MDMV)是由与甘蔗花叶病毒密切相关的病毒株系组成的。MDMV造成美国和世界其它温带地区的玉米显著减产。将MDMV抗性转入某些玉米杂交种后显著地降低了由MDMV侵染所造成的损失。玉米抗病表现型表现为非系统性症状的特征。虽然,已经对抗性的遗传、生物化学和生理过程进行了研究,但是,对MDMV的抗性遗传知之甚少。有些抗病基因型在一小部分接种植株上表现出症状(即:感病表现型)。假如  相似文献   

2.
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侵染和干旱胁迫能降低玉米的产量、株高和籽粒饱满度。其影响早有记载,但很少有人研究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在干旱年份(如1988年美国玉米带)也许是很重要的,因为和干旱有关的大量病毒传播介体所引起的MDMV接种体可能增加。以前对干旱和玉米矮花叶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Lindsey等(1975)认为,MDMV侵染的玉米植株叶片和正常叶片相比蒸腾速度下降,水势增加。在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3.
玉米矮花叶病(MDMV)和玉米褪绿矮缩病(MCDV)是美国广泛分布的最重要的病毒病害(Gordon等,1981)。这两种病毒病在玉米带南部地区的南部边缘地带的马齿型和甜玉米上大量发生,特别是在约翰逊草大量分布的地区,该草是MDMV和MCDV两种病毒  相似文献   

4.
田间采集玉米矮花叶病标样,常规摩擦接种检测,几个分离物寄主范围局限于禾本科植物,可汁液摩擦、蚜虫(棉蚜和桃蚜)传毒、种子带毒(带毒率3%)。病叶汁液体外稳定性测定稀释限点(DEP)为10-3~10-4、失毒温度(TIP)为55~60℃、体外存活期(LIV)为1~2d。病毒粒子线状约430~750×13~15nm,病叶超薄切片内可见风轮状、环状内含体。病毒提纯制剂紫外最大吸收为262nm,最小吸收为245nm,A260/A280=1.2,病毒提纯制剂制备抗血清与MDMV-B(对照为北京分离物)和所采集的其它分离物均呈阳性反应。以朝阳、大连两分离物病毒RNA为模板,按文献报道的MDMV-B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合成引物反转录PCR,cDNA序列分析表明,和已报道的MDMV-B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同源率达98.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2个氨基酸差异,其同源率为99.4%。通过病原鉴定及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cDNA序列分析,结果认为引起辽宁地区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病毒是MDMV,其流行株系为B株系。  相似文献   

5.
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玉米矮花叶病(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是一种世界性病毒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危害越来越重,已经成为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是MDMV-B株系,至今尚未发现MDMV-A株系。感染MDMV的症状因寄主抗病能力、生育时期及环境条件而不同。根据显症叶片数及叶绿素被破坏的程度,参考病株高度、单株产量等指标,提出了5级分级标准用以记载植株的发病级别。MDMV可以种子传毒,农田杂草为病毒的积累和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初侵染源为病害发生、流行创造了条件。MDMV是一种借蚜虫传播的非持久性病毒,实践证明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助以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MDMV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我国主要的玉米种质资源中,只有塘四平头和获白系统抗或高抗MDMV,而具有国外或旅大红骨血缘的材料基本感MDMV。国外学者对MDMV-A株系的抗性遗传研究较深入,我国则需加强对MDMV-B株系的抗源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PSt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影响山东花生生产的两种重要病毒。本研究选取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和大花生品种花育36号/花育22号,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山东省5个地区的样品进行两种主要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花生两种主要病毒病在山东省5个地区都可以检测到,各地区种子带毒率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小花生种子的带毒率普遍高于大花生,田间发病率也普遍高于大花生,两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病害严重度调查、病毒含量的ELISA测定及产量损失分析,研究了大麦黄矮病毒与小麦条点花叶病毒复合侵染对小麦及其相互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黄矮病毒的侵染对继后侵染的小麦条点花叶病毒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此外,本文还比较了BW155、Milan和Laura品种对BYDV和WSM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酶联抗原直接包被法(ELISA—DAC)对4个种传率高低不同的花生品种,苗期感染花生条纹病毒(PStV)的病株在荚果发育不同时期对荚果各部位带毒率进行测定。花生荚壳、胚和子叶都带有PStV病毒,种皮极少带毒。荚壳带毒率变化范围大,规律不明显;种皮带毒偶而能检测到,以上品种间无明显差异。胚和子叶一般同时带毒,带毒率在0—23.8%之间,品种间有明显差异,每个品种带毒率基本不变。荚果各部位带毒率年度间有些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季稻不同品种与播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析白背飞虱发生量监测与带毒率检测,掌握了不同单季稻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耐)病性差异以及不同播种期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季稻不同品种抗(耐)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以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春优618、C两优369品种抗(耐)病性较好,品种问总体抗(耐)病性表现为杂交晚籼好于杂交晚粳;不同播种期是影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还受白背飞虱发生量与带毒率影响,在预测预报过程中应综合分析水稻播种移栽期、白背飞虱发生量与带毒率三者吻合情况,提高防治指导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病害严重度调查、病毒含量的ELISA测定及产量损失分析,研究了大麦黄矮病毒与小麦条点花叶病毒复俣侵染对小麦及其相互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黄矮病毒的佞这染对继后侵染的小麦条点花叶病毒的增殖促进作用。此外,本文还比较了BW155、Milan和Laura品种对BYDV和WSM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1.
大豆花叶病(SMV)若干抗性鉴定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40个大豆品种的抗大豆花叶病鉴定,阐述了种传率、褐斑率和成株抗性三个抗性鉴定指标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种传率、褐斑率、成株抗性分别受不同基因控制。植株感染病后,任一指标为抗性,三项指标间不存在相关性。病株种子出苗率(种子活力)下降主要受种传率影响,与褐斑率、病情指数关系不大。在田间自然传毒情况下,褐斑率、种传率均随成熟期的推迟而加重。这是原始病株(带毒种子产生的病苗)、蚜虫消长及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熟期品种生长发育期不同所致,不能反映品种本身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胚乳裂纹对玉米种子活力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胚乳无裂纹、胚乳单裂纹、胚乳双裂纹和胚乳龟裂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变化。结果表明,24 h内的吸水率表现为龟裂纹种子的吸水率最高,无裂纹种子的吸水率最低。随着胚乳裂纹数的增加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胚乳无裂纹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胚乳龟裂纹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种子胚乳无裂纹的幼苗干重显著高于胚乳龟裂纹的幼苗干重。胚乳龟裂纹是导致种子活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在种子生产中应该减少胚乳龟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13.
马洁  贾佳  王建华  谢宗铭  孙群 《玉米科学》2015,23(5):91-95101
以农大108、先玉335、郑单958和中农大4号为材料,采用划伤种皮及改变发芽时种胚的摆放位置两种处理,测定吸水速率和活力,研究吸水速率对种子活力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吸水速率和活力水平不同,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于同一品种,划伤种皮及种胚朝下处理,吸水速率加快,可显著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幼苗长度等检测值。中农大4号划伤种皮后活力指数提高0.229,苗长增加0.7 cm;郑单958种胚朝下处理,活力指数提高3.563,苗长增加2.95 cm。在进行种子活力检测时,应充分考虑到种皮透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玉米种子采用纸上发芽时,应统一使种子的胚接触发芽纸,检测到的种子活力才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结果表明,以浓度150 mg/L的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可以获得较高的发芽率及发芽势。用15%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以浓度为150 mg/L壳聚糖处理PEG6000干旱胁迫下的玉米种子,研究表明,壳聚糖对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具有极显著的效果,同时能极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幼苗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5.
张树庚  任成梁  杨珍  张德  赵军 《玉米科学》2023,31(3):147-151
选取甘肃省3种基因型的玉米主栽品种(早熟、中熟和晚熟)亲本材料,在母本灌浆期喷施硒肥,在母本果穗子粒生理成熟(乳线大约在1/2位置)和完熟(乳线消失)时期测定秃尖长、出籽率、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测试种子中硒元素含量和种子活力,分析外源调节物质“富硒叶面调节剂”对制种田玉米产量、子粒硒含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硒肥对制种玉米部分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影响,不同基因型玉米秃尖长减少不显著,出籽率显著增加,显著提高种子中硒含量、种子发芽势和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以3种不同类型(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共6个品种的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了标准发芽、电导率测定、TTC定量测定、丙二醛含量测定活力检测方法,对人工老化获得的不同类型玉米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以确定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糯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丙二醛含量测定试验;甜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17.
氨基酸螯合多元微肥拌种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采用氨基酸螯合多元微肥拌种可显著地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拌种后可使玉米地上部和根系的干物重分别提高22.5%和16.8%,根系活力提高72%,叶片光合强度提高56%,氨基酸螯合多元微肥对玉米的适宜拌种浓度为100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玉米主产区栽培品种种子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淮海、华北、西南三区46个玉米栽培品种种子为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标准发芽及幼苗生长测定、逆境发芽测定、田间出苗率测定、指标间相关性分析、淀粉酶活力测定等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评鉴。结果表明,46个品种中马齿型和半马齿型的比例占80.4%。综合各项种子活力指标,排名前4位的高活力品种为先玉047、郑单958、大华玉2号和浚单26。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发芽势、发芽率及逆境发芽各指标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抗冷测定发芽率的相关系数最高(r=0.881)。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是高活力玉米种子具备的典型性状,抗冷测定为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最适方法;高活力玉米品种种子萌发中同一时期淀粉酶活力明显高于低活力玉米品种种子。  相似文献   

19.
赤霉素、PEG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创奇518陈种子为材料,利用赤霉素(GA3)、聚乙二醇(PEG)及其复合引发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研究玉米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引发处理间玉米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及株高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聚乙二醇具有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作用,赤霉素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玉米出苗速度。  相似文献   

20.
杂交玉米推广与种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国 《玉米科学》2006,14(5):157-158
通过杂交玉米推广对种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国内外杂交玉米推广主要模式和成功范例进行论述,对玉米杂交种选育与杂交种推广、玉米杂交种推广与种子产业化以及育、繁、推体系建设和玉米种业发展等进行分析讨论,以引起广大育种家和种子企业对杂交玉米推广问题的关注,促进玉米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