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粤西1号为试材研究了芒果果实成熟阶段淀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采收前淀粉含量逐渐减少,采收后快速减少;葡萄糖含量采收后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果糖含量采收前缓慢增加,采收后开始迅速增加,蔗糖变化与果糖变化趋势一致,完熟时含量最多的糖为蔗糖(62.55 mg,g),果糖次之(44.45 mg/g),葡萄糖最少(2.87mg/g).AI、NI、SS、SPS在采收前活性差别不大,在后熟阶段,AI、SS、SPS活性显著增加,且SPS活性达到最高值.粤西1号糖代谢以积累蔗糖为主,2种酶SPS和SS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46个芒果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的组分及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成熟期芒果果实中可溶性糖主要由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组成,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均值为20.19 mg/g.FW;不同品种之间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果糖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灵敏测定饮料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使用Phenomenex-NH2(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80∶2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5 mL/min,ELSD为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5℃,N2流量3.5 bar。结果表明:果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在50~2 000 μ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4种糖的回收率均为96.1%~100.4%,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0.9%。此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紫娟茶树鲜叶为研究对象,对厌氧处理后制备的冻干样、绿茶、红茶、白茶等茶样中主要非挥发性成分(包括儿茶素、氨基酸、花青素等)进行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估其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此外,尝试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试验研究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ACE之间潜在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经厌氧处理后的冻干样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增加至1.72 mg·g-1,显著高于未厌氧处理茶样的0.04 mg·g-1(P<0.05)。厌氧处理后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样中的氨基酸和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影响较大;采用白茶工艺能提高茶样中氨基酸组分含量,而冻干工艺能最大程度保留茶样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紫娟茶树鲜叶样品经厌氧处理后,体外ACE抑制活性显著增强(P<0.05);厌氧处理后采用冷冻干燥工艺所制样品的ACE抑制活性最强,显著高于采用绿茶、白茶和红茶加工工艺制作的样品(P<0.05)。此外,分子对接模拟试验发现,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茶氨酸两方面的作用:(a)茶氨酸是否影响红茶质量;(b)茶氨酸的生理形式。同时也研究了茶树茶氨酸和总氮量以及两者的变化。用半微量凯氏蒸馏法测定总氮量,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氨酸。结果表明:20个红茶样茶氨酸变化范围为0.33~1.59g/100g(干重),而总氮量为3.03~4.30g/100g(干重)。茶氨酸含量与茶叶品质似乎无关,但感官审评为中档的茶叶其茶氨酸(1.05g/100g)比高、低档茶  相似文献   

6.
探讨甲酸和蔗糖两种添加剂对红麻青贮的影响。以刈割后的红麻为青贮原料,添加不同计量的蔗糖(10 g/kg,15 g/kg和20 g/kg)和甲酸(3 m L/kg,6 m L/kg和9 m L/kg),并分别设空白对照,密封青贮60 d后分析。结果显示,添加蔗糖或者甲酸能够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P0.05)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降低红麻青贮饲料的PH值,实验组p H均小于4.0,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均没有检测到丁酸含量,青贮发酵品质良好;且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认为,添加20 g/kg的蔗糖得到的红麻青贮饲料的品质优于其他实验组,添加9 m L/kg的甲酸得到的红麻青贮饲料的品质优于其他实验组。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稀土氧化物总量现状及其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当前我国茶叶中稀土氧化物总量(∑REOs)的现状及其溶出特性,分析了2007~2010年全国各地1245只茶叶中∑REOs的现状,并对不同含量及不同加工方式的茶叶进行溶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茶叶中∑REOs中值约为2mg/kg,含量范围介于未检出至13.80mg/kg之间;90%以上的茶叶∑REOs小于5mg/kg,∑REOs残留量小于2mg/kg的茶叶比例为45%~65%;乌龙茶∑REOs残留量小于2mg/kg的茶叶比例低于50%,其他茶类如绿茶、花茶等,其∑REOs残留量小于2mg/kg的茶叶比例均在70%以上。当茶叶磨碎后其稀土浸出率均显著高于原样。茶叶加工过程中对芽叶的挤压程度可能是影响稀土浸出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各类茶的稀土浸出率为:针形茶<扁形茶<卷曲形茶<粉茶。茶汤中∑REOs以第1次冲泡最高,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而递减。3次冲泡的总浸出率以乌龙茶粉最高,约为60%;其次是乌龙整茶,约为50%;针形绿茶的稀土浸出率最低,仅为5%。即使对总浸出率最高的乌龙茶粉而言,当乌龙茶粉干物质中的∑REOs达到6mg/kg,茶汤中的∑REOs也仍低于饮用水的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集广西梧州市六堡茶产区茶园土壤样品和对应茶鲜叶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与茶叶中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试验茶园土壤pH平均值为4.0~6.5;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2.28 mg/kg,远高于富硒茶园的土壤标准;茶园土壤剖面中各土层之间全硒含量在1.85~1.95 mg/kg,土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各茶园茶叶中全硒平均含量为0.66 mg/kg,枝条中全硒平均含量为0.58 mg/kg;茶鲜叶、茶树枝条与土壤全硒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田间种植的高淀粉(郑单19)、高油(通油1号)和普通型(吉单209)春玉米为材料,探讨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的关系。从授粉后第7天开始,每隔7d选取果穗测定子粒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含量。郑单19的淀粉含量在子粒灌浆的前期和后期都高于通油1号和吉单209;郑单19的蔗糖含量在前期较低,在后期较高,吉单209和通油1号的蔗糖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前期郑单19的葡萄糖含量高于其它两个杂交种,果糖含量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在前期和中期郑单19的果糖含量低于其它两个杂交种。结果表明,在子粒灌浆前期果糖的转化是淀粉积累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体积百分比浓度下的乙醇提取液对剑麻叶片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提取效率进行研究,并建立能够同时测定剑麻叶片中三种糖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表明:60%的乙醇为最佳提取液,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4.6%,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为98.5%~99.4%;剑麻叶片(干重)中3种糖的总含量达167 mg/g,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为74 mg/g(干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植物蔗糖的跨膜运输主要借助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UT)进行。在已鉴定出的5个水稻SUT编码基因中,OsSUT4的作用尚不清楚。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ossut4缺失变体,出现株高降低、分蘖数增加及产量下降等表型。结果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ossut4突变体水稻叶片蔗糖、淀粉积累,反馈抑制光合速率;因源端光合同化物装载受阻,导致库端籽粒蔗糖供应不足,灌浆延迟。对OsSUT4进行亚细胞和组织化学定位,发现OsSUT4在细胞质膜上,且在萌发种子的胚、胚芽鞘的维管束、小穗颖壳、花药、颖果的糊粉层中都有表达,该现象表明OsSUT4具备转运蔗糖的特征。结论综上所述,OsSUT4在水稻蔗糖源端装载以及籽粒库端卸载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he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of sucrose is mainly mediated by sucrose transporters, among which five SUT coding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rice. However, the role of OsSUT4 in the sucrose transport is unclear. 【Method】CRISPR/Cas9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ossut4-deleted mutants. The ossut4 mutant was featured by lower plant height and grain yield as well as higher tiller number as compared with wild type plants.【Result】Sucrose and starch accumulation in the leaf of the ossut4 mutants lead to slower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insufficient sugar supply results in the postpone of grain filling. Base on the subcellular and 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sSUT4 was located on 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Tissue localization showed that OsSUT4 was expressed in the embryo of germinating seed, vascular bundles of coleoptile, glume shell, anthers at flowering stage and aleurone layer of caryopsis at filling stage. 【Conclusion】OsSUT4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crose transport.  相似文献   

13.
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1-SST是果聚糖合成代谢过程的关键酶,而果聚糖的积累可以增强植物在多种环境胁迫下的抗逆性。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1-SST基因导入木薯品种SC6中。结果表明:芽器官发生时PPT的最佳筛选浓度为2.0 mg/L,共得到71株抗性再生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了PCR、RT-PCR鉴定,其中阳性植株2株,经Southern杂交分析,最终获得1株转基因木薯植株。  相似文献   

14.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蔗糖转运蛋白(SUT)在植物的生长代谢中调控蔗糖的运输和分配,并通过蔗糖信号影响其它代谢途径。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结构较为保守,属于12次跨膜的膜蛋白基因家族。对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10个单子叶和8个双子叶植物的蔗糖转运蛋白聚类分析表明,该基因家族可以分为5个亚族,SUT1、SUT2、SUT3、SUT4、SUT5,其中SUT2和SUT4为单、双子叶所共有的基因,SUT1为双子叶特异,而SUT3、SUT5为单子叶特异。单、双子叶蔗糖转运蛋白是由2个祖先基因进化而来。SUT的组织分布和遗传转化研究表明,SUT参与植物蔗糖运输与贮存、非生物胁迫响应、胚乳发育等,且SUT家族成员之间存在功能差异。SUT2的表达受Sn RKs调控,而SUT4表达则调控部分生物钟相关基因,同时筛部移动信号等也调节SUT的表达。本文综述了植物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分类、生理功能及其在不同水平上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更好的理解蔗糖转运蛋白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高糖(GT35)和低糖(B8)甘蔗品种苗期不同部位的叶和茎为材料,采用HPLC技术测定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分析2个甘蔗品种叶和茎中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与糖分含量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2个甘蔗品种苗期叶中蔗糖含量与SPS和SS-s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茎中己糖含量与NI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茎中蔗糖含量与SPS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SS-c、SAI和CIN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GT35茎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B8,叶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B8。GT35茎中SPS和叶中SS-s酶活性均显著高于B8,茎中SS-s和SS-c酶活性低于B8,其中只有幼茎中SS-c酶活性与B8差异不显著。说明苗期叶中高SS-s酶活性,茎中高SPS酶活性,低SS-s和SS-c酶活性,可能是调节高糖甘蔗品种苗期茎中蔗糖积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Global warming is due to continuous increase in greenhouse effect caused by human productive activitie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on crop growth. Many researche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生产条件、龙头企业状况和产业经济效益3方面论述了云南省“双高”甘蔗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了现阶段“双高”甘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甘蔗产业科技落后、蔗园建设投入不足、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从“双高”甘蔗优势产业带建设,甘蔗种子工程体系,“双高”甘蔗科技、甘蔗产业化经营发展与科技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双高”甘蔗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甜菜营养生长及糖分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新疆干旱环境人工灌溉条件下甜菜营养生长规律、个体营养生长、生长中心转移及糖分积累.并对甜菜高产高糖栽培进行了探讨。一般6月上旬到8月初为叶丛快速生长期。个体生长中心在地上部.8月初叶丛达到最大,以后生长中心转移到地下。块根增长直到8月20日块根膨大期结束才基本停止。块根含糖从个体进入叶丛快速增长期就开始上升,8月后含糖增长迅速。要获得高的块根产量和舍糖。就要使个体生长中心尽早从地上转移到地下。  相似文献   

19.
蔗糖、激素及基因型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的花药培养效率,以6个普通小麦杂交组合的F1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小麦花药离体培养中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激素组合以及基因型对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浓度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最适蔗糖浓度为100g/L;不同激素组合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频率也有影响,3个基因型均以W14附加1.5mg/LKT+0.5mg/L IAA激素组合的绿苗分化率最高(分别为59.09%、48%和57.14%),显著高于W14附加1.5mg/LKT及1.5mg/LKT+0.1mg/L NAA的绿苗分化率。研究还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花药组织的脱分化特性和再分化特性不同;同一基因型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近10年来在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蔗糖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着重研究有关蔗糖文献的年限分布、作者分布及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我国蔗糖的研究现状,为我国今后对蔗糖的研究及学术信息交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