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1-2010年国家审定冬油菜品种的产量与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1—2010年间全国审定的205份冬油菜品种按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进行产量性状、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统计和对比分析,并对14个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调查品种的各个性状发现:种子产量由十五期间平均2 388.78kg/hm2增加到十一五期间2 670.13kg/hm2,增幅达11.12%,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3个产量因子的增幅分别为4.03%、0.36%和7.10%,表明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是油菜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性分析发现,十五期间油菜产量与每角粒数、分枝数、增产点率和生育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另外,十一五期间油菜产量还与单株角果数(r=0.38)达到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发现,十五期间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强的性状分别为:菌核病病株率、菌核病指数、病毒病指数、病毒病病株率、每角粒数和单株角果数。十一五期间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高的性状分别为:每角粒数、菌核病病株率、株高、生育期、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三熟制地区油菜育种效率,本文研究了三熟制地区不同熟性油菜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2016-2020国家冬油菜品种区试中衡阳和宜春地区试验结果为基础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了两个区域的油菜品种产量构成特点。结果发现,中熟组和早熟组株高、有效分枝数、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密度、全生育期、含油量及产量差异显著。中熟油菜每角粒数、密度、菌核病抗性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生育期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密度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早熟油菜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密度、含油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菌核病发病率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对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认为育种策略中,两种油菜都应选育抗菌核病和适合高密度种植的品种,中熟油菜应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而早熟油菜要增加有效分枝数。  相似文献   

3.
白菜型春油菜角果和种子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9份白菜型春油菜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角果长度以中长型和短角型品种为主;角果宽度以中宽型和细角型品种为主。长角型角果(长度≥5.81cm)和中宽度角果(直径0.43~0.47cm)品种的每角粒数多,单株产量高。角果长度与角果面积、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座果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角果宽度仅与角果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性状相关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将诸葛菜作为油料作物进行引种栽培,并对诸葛菜栽培条件下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单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诸葛菜单株产量的直接构成因素中,贡献最大的是全株角果数,其次是每角粒数,再次是千粒重。一次有效分校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全株角果数的间接作用超过了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直接作用。其余性状与单株产量无显著偏相关,对单株产量的偏回归系数和通径系数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及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7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增广NCⅡ交配设计进行油菜4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及6个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1)油菜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育种上应在保持较多角粒数的前提下,提高千粒重,适当控制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分枝尤其是二次分枝进而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高、低收获指数纯合自交系G25和H008杂交后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的200份DH株系材料,在丽江和临沧两个云南早熟油菜高产生境下种植,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从各生育阶段时间长度、初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重量、不同部位角果数和角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小区实收产量和籽粒含油量等17个性状中筛选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YHI)关系密切的性状,为高收获指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临沧育苗移栽高产生境下,营养体健壮,生物产量高、花期长,特别是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多,是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丽江直播栽培高产生境下,油菜苗期长而花期短,营养体不足,主花序角果多而分枝角果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和角粒数、二次分枝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含油量与收获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培育壮苗提高单株经济性状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收获指数。云南高产生境下,单株产量对收获指数有密切相关的正向效应,初花期干物质产量有密切的负向效应,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变幅大,通过品种和栽培技术调控,控制初花期干物质产量、保持合理的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株籽粒产量,是提高云南高产生境下油菜收获指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的性状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差异,利用参加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的早熟和中熟品种的区试结果,对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间的各性状进行差异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农艺性状方面,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的生育期、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生育期的差异最明显,有效分枝部位和主花序长差异不显著;在产量性状上,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主花序角果数的差异最显著,每角粒数差异不显著;在抗逆性方面两者差异不显著;在品质性状方面,硫苷和含油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介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生育期天数与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四川省大面积推广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各生育期天数与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天数和角果成熟天数均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开花天数与单株产量显著负相关;营养生长天数与每果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千粒重负相关;开花天数与产量构成性状负相关;角果成熟天数与每果粒数及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单株有效角果数负相关.(2)各生育期天数对单株产量的作用主要通过产量构成性状的间接作用形成;生育期性状对每果粒数的作用大小为角果成熟天数>营养生长天数>开花天数;对千粒重的作用效果为角果成熟天数>开花天数>营养生长天数.因此,在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选育中,在进行产量构成性状选择的同时,辅以生育期天数的选择,充分利用各性状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单株产量以到达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低收获指数材料纯合自交系G25和H008杂交,然后小孢子培养获得200份DH株系材料,在丽江和临沧两个云南早熟油菜高产生境下种植,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从各生育阶段时间长度、初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重量、不同部位角果数和角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小区实收产量和籽粒含油量等17个性状中筛选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YHI)关系密切的性状,为高收获指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临沧育苗移栽高产生境下,营养体健壮,生物产量高、花期长,特别是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多,是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丽江直播栽培高产生境下,油菜苗期长而花期短,营养体不足,主花序角果多而分枝角果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和角粒数、二次分枝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含油量与收获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培育壮苗提高单株经济性状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收获指数。云南高产生境下,单株产量对收获指数有密切相关的正向效应,初花期干物质产量有密切的负向效应,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变幅大,通过品种和栽培技术调控,控制初花期干物质产量、保持合理的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株籽粒产量,是提高云南高产生境下油菜收获指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辛文利 《麦类作物》1998,18(1):11-12,22
对三种生态型36个春小麦品种(系)在稀植与密植间产量性状的对应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性状的对应变化中以每穗小麦穗数和千粒重相对稳定,各种生态型品种性状变化强弱顺序为;抗旱型〉水肥型,旱肥型,稀植产量性状中每穗粒数,千粒重和小穗数对密植群体产量至关重要,喜肥类型品种(水肥型和旱肥型)稀植选种时主要产量目标性状为千粒重和穗粒数,且穗粒数的增加以小穗数增多的途径更为有效,抗旱型品种则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赣北地区棉油连作轻简高效栽培的早熟高产油菜品种,并探明其产量形成特征,以13个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对其早熟性、抗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等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这些品种的油菜籽产量为2361.4 ~ 2798.3 kg/hm2,生育期为198 ~205天;产量与每株角果数、日均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高产类品种的产量、收获密度、每株角果数及日均产量均显著大于低产类品种,千粒重显著低于低产类;高产类品种主要表现为具有较高的收获密度、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且早熟性好.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中油899、zy832两个高产且性状优良的品种,适合赣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赣北地区棉油连作轻简高效栽培的早熟高产油菜品种,并探明其产量形成特征,以13个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对其早熟性、抗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等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这些品种的油菜籽产量为2361.4 ~ 2798.3 kg/hm2,生育期为198 ~205天;产量与每株角果数、日均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高产类品种的产量、收获密度、每株角果数及日均产量均显著大于低产类品种,千粒重显著低于低产类;高产类品种主要表现为具有较高的收获密度、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且早熟性好.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中油899、zy832两个高产且性状优良的品种,适合赣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赣北地区棉油连作轻简高效栽培的早熟高产油菜品种,并探明其产量形成特征,以13个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对其早熟性、抗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等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这些品种的油菜籽产量为2361.4 ~ 2798.3 kg/hm2,生育期为198 ~205天;产量与每株角果数、日均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高产类品种的产量、收获密度、每株角果数及日均产量均显著大于低产类品种,千粒重显著低于低产类;高产类品种主要表现为具有较高的收获密度、每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且早熟性好.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中油899、zy832两个高产且性状优良的品种,适合赣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水平对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不同施氮试验结果表明,施纯氮225kg/hm^2是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的最佳施氮肥水平,产量达到2396.5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较大,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随施氮量的增加,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增加,每角粒数变化较小,千粒重 单株有效角果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不同来源的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与22个父本品种的遗传距离及它们以NCII法配制的66个杂交组合的产量、物候期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3个自交不亲和系与父本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它们与国外品种间的杂种F1产量性状平均优势均较强.杂种生育期及初花至成熟期日数均介于双亲之间,但前者偏向晚熟亲本,而后者却偏向早熟亲本.与其它产量构成因子相比,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不仅对单株产量贡献率最大,且对单株产量杂种优势贡献率亦最高.在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中,特别是在杂种优势利用中,首选目标性状应为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在保证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前提下,提高角粒数、千粒重亦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石蜡切片、杂交和回交技术研究了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J163角果的形态特征、单株产量性状构成和遗传控制机制。结果表明,J163的角果由4心皮发育而来,4个果瓣包围种子,2个假隔膜平行,将角果分隔成3个腔室;假隔膜发育稳定,无假隔膜发育障碍或中途退化而形成多室与两室角果嵌合现象;尽管多室材料的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均小于两室材料,但多室材料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多室性状(每角粒数多)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J163多室性状受隐性核基因控制,无细胞质效应,J163和两室材料J248间在多室位点上存在2对基因差异,但J163的多室性状基因是否为2对独立隐性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根据上述特点可认为J163是新型芥菜型油菜多室材料。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单双低油菜花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考查37个甘蓝型单、双低油菜品系的花器大小和产量性状,对其变异程度和相关系数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间花器大小和产量性状差异较大,花器大小与角果长、每角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显著或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油菜的北方布局,针对北方寒旱区冬油菜养分吸收与利用等问题,采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对不同品系冬油菜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产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蓝型冬油菜产量性状显著优于白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的株高、分枝高度、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等8个产量性状分别较白菜型冬油菜高出12.41%、108.11%、56.21%、66.91%、5.71%、70.79%、103.55%、103.87%。甘蓝型冬油菜干物质单株产量平均为67.693 g/株,为白菜型冬油菜的191.612%。白菜型冬油菜单株氮磷含量要高于甘蓝型冬油菜,分别高出2.481%、29.423%; 单株钾含量低于甘蓝型冬油菜,低34.826%。由于同一生态区的甘蓝型冬油菜干物质产量大于白菜型冬油菜,所以甘蓝型冬油菜单株氮磷钾积累量较白菜型冬油菜显著高出84.647%、50.000%、158.616%。冬油菜中养分积累总量趋势均呈K>N>P,氮、磷元素主要积累在籽粒中;钾元素主要积累于茎和果壳中。甘蓝型冬油菜每100 kg籽粒需氮6.554 kg、磷0.463 kg、钾14.612 kg;白菜型冬油菜每100 kg籽粒需氮7.143 kg、磷0.572 kg、钾10.467 kg;甘蓝型冬油菜较白菜型冬油菜氮磷素利用效率高,且对钾素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19.
油菜稀植栽培的产量形成及投入/产出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山区油菜稀植栽培的推广价值,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设计实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2和阳光2009为材料,比较了油菜稀植移栽(D1,1.2万株/hm2)和常规移栽(D2,12万株/hm2)、密植直播(D2,37.5万株/hm2)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D1处理显著提高有效分枝数的数量,提高了株高,增加了茎粗,这些因素构成了产量提高的生物学基础。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角果数差异最为显著,D1单株角果数在3 000个以上,而D2为250~285个,D3为130~150个,同时,D1产量分别比D2、D3提高31.27%、26.63%,平均产量在3 000 kg/hm2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D1所需人工投入较少,分别比D2、D3降低39.5工/hm2、42.5工/hm2,从而使经济效益分别增加7 543.55元/hm2、5 535.73元/hm2,可显著提高投入产出比。因此,在湖北省的山区条件下,稀植移栽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结实期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节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6种种植密度下直播甘蓝型油菜结实期的源库关系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角果长、宽分别在开花后19d和25d左右达到最大值,角果大小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数(SNPA)及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籽粒重(PPA)都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每角粒数和角果长度或角果面积都符合二次曲线的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株高、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均下降,但群体单位面积角果数、角果面积增大,产量增高。密度继续增加,群体单位面积角果数和角果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