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为了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提高我市马铃薯产品在江南地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针对近几年来我市马铃薯生产出现的三大难题:一是品种老化,抗逆性严重下降;二是没有品牌,市场知名度不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育种途径,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出鲜食与加工兼用型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春薯5号。该品种突出特点是品质佳,薯块性状优良,稳产、丰产。它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干物质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适宜菜薯倒茬复种及油炸薯片、淀粉等食品加工。该品种现已在省内外生产上和马铃薯食品加工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块茎褐斑病是重要的块茎生理病害之一,褐斑表现为不规则分布干燥的褐色斑点或大斑块,斑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和大小不规则,是一种生理病害。马铃薯的品种特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土壤成分、栽培管理等都会影响褐斑病的发生。目前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和改善裁培管理是防治褐斑病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二倍体杂种优势马铃薯育种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3,(2):96-99
马铃薯育种进程缓慢主要是由马铃薯四倍体遗传特性决定的。高度杂合的四倍体马铃薯中隐性基因表现频率低,使得很多有害的等位基因被隐藏在四倍体中,而有利等位基因很难重组到一个四倍体品种中,这是造成马铃薯杂交育种周期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马铃薯无性繁殖有利于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生育期短;但储运成本高、容易退化。实生籽利用的优点是储运简便、基本不传播病虫害,且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与四倍体实生种相比,二倍体F1育种可以通过不断自交将有害基因剔除掉,从而获得优良自交系用于F1实生籽生产。随着马铃薯研究的不断发展和马铃薯全基因组测序的基本完成,近几年二倍体F1实生籽育种成为了国际马铃薯研究的热点。然而,要实现二倍体实生籽生产,自交不亲和及其自交衰退是培育自交系的绊脚石。我们正在克隆自交不亲和抑制基因Sli,并且通过杂交将该基因整合到优良栽培品种中,为下一步培育出优良二倍体自交系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正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挖掘马铃薯自交衰退相关基因区域,希望能进一步了解自交衰退的遗传机理,探索一条快速克服自交衰退的分子育种路径。这些工作将有助于建立马铃薯二倍体F1育种体系,带动马铃薯产业进入新的"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马铃薯》2015,(3):129-132
为筛选出适合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新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在甘肃会宁半干旱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薯‘青薯168’、‘庄薯3号’和‘黑蛋’产量较当地大面积种植常规品种‘青薯168’(CK)增产32.19%以上,产量差异极显著,且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做为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块茎褐斑病是重要的块茎生理病害之一,褐斑表现为不规则分布干燥的褐色斑点或大宽块,斑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和大小不规则,是一种生理病害。马铃薯的品种特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土壤成分、栽培管理等都会影响褐斑病的发生。目前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和改善栽培管理是防治褐斑病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专业性较强的技术试验.是对新育成或引进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品质及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或抗御能力进行综合鉴定的试验。其目的就是通过田间试验,鉴定马铃薯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国家或省区试马铃薯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省第一轮全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 (春作 )结果进行了总结。参加试验品种(系 )为全省各地、各单位多年选育或引进筛选而来。部分品种已通过地区级区试。试验结果分析 ,第一轮参试品种中 ,CFK6 9 1、威芋 3号、合作 88、CIP 2 4、I 10 85等品种 (系 )平均单产均超过对照品种米拉 (常规大面积主栽品种 ) ,丰产性、抗逆性及其他主要经济性状良好 ,可以推荐参加全省马铃薯品种审定或认定 ;可在全省同气候类型地区试种试验或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Т.  ЮГ  金之华 《中国马铃薯》1989,3(4):247-248
<正> 选用种子繁殖的马铃薯品种,必须与常规的以薯块繁殖的马铃薯品种有区别,前者应有两个基本特征:经多次种子繁殖后,所有世代的实生籽均能保持各项性状的稳定性,特别是块茎产量性状的稳定性;由于栽培马铃薯是自花授粉,那么一个必要条件是自交系须保持高产的性能。我们现有种群中,实生苗浆果形成平均为50%,为达到100%的浆果形成还需经多年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鄂薯和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是由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马铃薯团队选育而成的品种。鄂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大多为中晚熟品种,适合西南山区种植;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多为早熟品种,适于华中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种植。研究对2个系列品种部分晚疫病抗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同时对几个水平抗性相关基因SNP位点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鄂薯、华恩和华薯系列部分马铃薯品种含有R3a、R3b基因,鄂薯和华恩系列含有R8基因。总体上R8标记与抗性存在正向关联。部分马铃薯品种中可以检测到一些已报道与田间抗性有关的SNP位点,但品种晚疫病抗性表现与SNP位点分布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潘晓春 《中国马铃薯》2007,21(5):300-301
<正>人工杂交是马铃薯的常规育种方法,是马铃薯育种的关键环节。早熟马铃薯品种一般只开一层花,花期约10~15d。晚熟品种第一层花开放后  相似文献   

12.
<正>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注重专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特别是70年代和80年代以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密切合作,征集了大量有益基因资源,从而使专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已选育出鄂马铃薯1号、鄂马铃薯3号及南中552等适于薯条或薯片加工的马铃薯品种。这些品种由于淀粉含量较低一直不能满足日益兴起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的需要,而新育成的高淀粉品种鄂马铃薯5号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3.
<正> 马铃薯安薯56号是陕西省安康地区农科所经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88年经安康地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1年经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91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安薯56号(790056)产量高,抗晚疫病强,轻感环腐病、黑胫病、花叶病和卷叶病毒,淀粉含量17.66%,V_c21.36mg/100g,块茎大而整齐,商品率高,耐涝、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4.
<正> 经我们多年生产实践证明,马铃薯冷藏夏播留种是防止马铃薯退化、实现马铃薯稳产、高产促进其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1988年我们在县种畜场进行了10亩地的夏播种薯秋薯春播的高产栽培试验,获得了亩产3169公斤的高产。其栽培技术如下:a.选择优良品种通过品种试验,找出适合高产栽培的夏播种薯克新3号、克新2号,这两个品种生长势强,分枝多,抗病性强,田间与窖贮腐烂率低,退化较轻。尤其是克新3号在适应性、抗逆性和增产潜力上都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 马铃薯是我区栽培的主要作物,由于其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生长期短,营养丰富,已成为深受我区群众欢迎的粮、菜兼用作物。但近年来,由于种植的品种混杂退化,各种病毒病的侵染,致使产量低而不稳。据我站1987~1988年在子长、黄龙、宣川、富县、甘泉等地调查,马铃薯因退化减产30~40%。为此,从1986年开始我们就认真抓脱毒种薯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试验示范,脱毒的马铃薯比未脱毒的可增产50~70%,有的成倍增长,正常年份一般亩产都存1500~2000公斤。这对改变我区马铃薯种子的落后状况和被动局面,推动无毒种薯的推广,发展马铃薯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明确现有马铃薯品种或育种材料含有的晚疫病抗病基因,对于抗病育种和合理利用不同抗病基因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基因对基因"学说,马铃薯无毒基因与抗病基因产物互作会产生典型过敏反应(HR)。理论上利用病原菌无毒基因可以鉴定马铃薯是否含有相应抗病基因。本研究尝试利用农杆菌注射技术,在马铃薯叶片中瞬时表达晚疫病菌无毒基因(Avr),根据过敏反应发生情况,进而推断马铃薯品种/育种材料所含相应抗病基因(R)。研究结果显示:适合马铃薯瞬时表达的农杆菌浓度为0.5(OD600),马铃薯材料农杆菌瞬时表达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和叶龄依赖性,充分展开的幼嫩叶片适合农杆菌瞬时表达。Avr1,Avr2,Avr3a和Avr4在含有相应抗病基因的马铃薯鉴别寄主上瞬时表达能够产生HR,表明无毒基因注射鉴定结果是可靠的。无毒基因注射鉴定结果与抗病基因特异引物PCR扩增结果在不同基因型材料上有时并不一致,反映了这两种方法各有局限性,若能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则会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正> 1 前言目前国内外马铃薯育种工作仍以利用马铃薯普通栽培种进行品种间杂交为主要育种途径,但由于亲缘关系较近,基因库不丰富,加之马铃薯四倍体遗传的复杂性,入选率很低,难于育成突破性品种。短日型安第斯栽培种(Solanum andigena)具有很多优良的基因。然而,用它直接同普通栽培种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其产量和品质受病害影响严重。其中黑痣病对马铃薯的危害很大,黑痣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它一旦在土壤中固定繁殖就会变的很难根除,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生长及块茎产量和质量。对于黑痣病的防治目前人们还是主要采取适宜田间农艺措施、化学药剂以及生物防菌剂\等方法,而通过基因工程改良马铃薯对立枯丝菌的抗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已经有研究者证实了转几丁质酶基因马铃薯植株对立枯丝菌具有一定抗性,所以基因工程技术在增强马铃薯抗立枯丝菌核病方面的应用被认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病毒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当前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主要是生产脱毒种薯、选育抗病毒病品种和利用抗病毒物质。茎尖培养和热处理是脱除马铃薯病毒常用的方法;蚜虫作为马铃薯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不同种类的蚜虫传播病毒的能力不一样,监控蚜虫的发生动态,施用杀虫剂、矿物油、灭秧都是控制蚜虫的有效方法;种薯认证体系控制马铃薯病毒病传播是最有效的手段,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一些抗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S病毒的基因已经被标记,为马铃薯抗病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采用转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毒病马铃薯品种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施用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碱基的合成类似物、植物有效成分、水杨酸等物质来抑制马铃薯病毒活性、提高植物对马铃薯病毒病的抗性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尚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建立种薯认证体系,通过加强遗传研究、资源改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选育抗马铃薯病毒病品种是我国今后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常规Bt棉与杂交Bt棉主要性状及种植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在豫东地区表现突出的6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对主要性状及种植效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Bt棉在生产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结铃性强,单株成铃多,铃大,抗逆性强,产量相对较高,但每公顷种植效益低于常规Bt棉116.2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