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稀植条件下(4.8万株·hm-2),与轮回亲本中棉所16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内围铃和下位铃比例较高,单株和单位面积的结铃数变化不大,但由于中棉所30的果节数减少,其单株成铃率增加。中棉所30下位铃的铃重略高于中棉所16,但上位铃和外围铃的铃重下降,全株平均铃重显著低于中棉所16。因此,中棉所30的子棉产量显著降低,而由于该品种的衣分大幅度提高,其皮棉产量与中棉所16持平。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促源保库”是进一步提高Bt棉中棉所30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美棉33B和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33B、GK-12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1%,对照TM-1、泗棉33号、苏棉12号三个常规品种(系)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9%、13.9%、9.2%。美棉33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836.68纳克、682.56纳克。饲喂美棉33B、GK-12与常规品种(系)杂种一代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4.1%、77.2%,两个转Bt基因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系)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820.58纳克、683.77纳克。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其生化基础与转Bt基因棉非常接近,杂种二代群体抗、感虫植抹的分离比例符合3:1,回交世代BC1群体抗、感虫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1,转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Bt基因与NPTⅡ基因是紧密连馈或完全连锁的。段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性基因的表达方式在转Bt基因棉杂交后代中进行传递。不存在基因的剂量效应。三种鉴定方法都能对玫基因进行有效的追踪检测,且三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对国产转Bt基因棉GK-12的抗虫性不及美棉33B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生态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转 Bt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转 Bt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 ,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天敌的影响、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对策 ,为正确评价转 Bt棉在本区种植中的生态安全性 ,充分发挥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4个Bt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与种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外对比试验的方法,就江苏沿海地区4个Bt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与生育特性进行了研究。室内饲养结果表明,4个Bt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饲喂Bt棉组织,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蛹期缩短和蛹重减轻;1~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证明,Bt棉田棉铃虫的虫量和蕾铃被害量与对照品种差异极显著,其趋势与室内试验一致;Bt的种植比例与棉铃虫的虫卵量分布呈极显著的负相关。4个Bt棉品种的株高和果枝数与苏棉9号相近;蕾铃数量与成铃率高于或接近于常规棉对照;各品种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Bt棉品种间亦存有差异,按照供试的4个Bt棉品种在当地的抗虫及丰产性状的优劣排序,依次为鲁棉研15>中棉所29>南抗3号>科棉1号。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转Bt基因棉花的棉子壳作为培养基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常规棉对照相比,平菇在转Bt基因棉棉子壳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缓慢,出菇期推迟3天左右,收菇期推迟2天左右,产菇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转Bt基因棉棉子壳生物转化率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棉卡那霉素田间快速检测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转Bt基因棉对卡那霉素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反应及其与棉花抗虫性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顶部第2片叶为卡那霉素涂抹的最适宜叶,田问卡那霉素涂抹反应与室内抗性生测结果吻合率高,且不同时期结果一致。说明棉花田间抗卡那霉素反应能够准确检测转Bt基因抗虫棉,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田间检测转Bt基因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特征的区别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系统调查了转Bt基因棉新棉33B与常规棉中棉所12不同时期植株上、中、下部棉蚜、棉叶螨、棉铃虫及其主要天敌的数量。求得各时期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相似性指数并分析抗虫棉与常规棉的群落特征区别。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昆虫传粉条件下,研究了6对转Bt基因棉、6对常规棉核质不育系及相应同核异质保持系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12对核质不育系与其同核异质保持系的株高、果枝数差异不显著;不育系的单株成铃、衣分、霜前子、皮棉产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子指显著高于保持系.单铃重和霜前种子产量的表现有所不同转Bt基因棉不育系的单铃重显著低于保持系,霜前种子产量没有明显差异;常规棉不育系的单铃重显著高于其保持系,霜前种子产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昆虫传粉条件下 ,研究了 6对转 Bt基因棉、6对常规棉核质不育系及相应同核异质保持系的主要性状 ,结果表明 :1 2对核质不育系与其同核异质保持系的株高、果枝数差异不显著 ;不育系的单株成铃、衣分、霜前子、皮棉产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 ,子指显著高于保持系。单铃重和霜前种子产量的表现有所不同 :转 Bt基因棉不育系的单铃重显著低于保持系 ,霜前种子产量没有明显差异 ;常规棉不育系的单铃重显著高于其保持系 ,霜前种子产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10.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 :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 ;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下降。 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 ,使转 Bt基因棉GK- 1 2与受体品种泗棉 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 ,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GK- 1 2与泗棉 3号的杂种一代在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棉铃经济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其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来源于生态型和选择方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发展回顾、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了1996年以来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和种植发展历程;简述了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生产种植、研究进展和种植效果;提出了新疆转基因抗虫棉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与普通优良品种间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涛 《中国棉花》2011,38(1):16-18
 选用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和3个优良普通棉品种为亲本,采用NCI遗传设计对F1的铃重、绒长、衣分、子指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F1的Bt基因半合子的状态下,F1各性状与中亲及双亲之间回归关系不显著;亲本中,特大铃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都表现出较大的正值;95 26的铃重、衣分和子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的表现极为突出。衣分的特殊配合力以A2×B3最好,A4×B2次之;铃重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表现较好的组合依次是:A1×B2,A5×B1,A5×B3,绒长的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组合依次是:A4×B2,A3×B3,A2×B2。  相似文献   

13.
以中棉所60为实验材料,研究昼夜不同温度(32℃/18℃)变化对B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昼夜温度(32℃/28℃)相比,32℃/18℃条件胁迫棉花叶片24h、48h、72h、96h后,Cry1Ac蛋白表达量分别降低40.62%、60.78%、61.93%和62.90%;而胁迫棉花叶片24h、48h后的幼虫死亡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72h、96h后的幼虫死亡率(3d)则分别显著下降了20.33和23.33百分点,5d后幼虫死亡率分别显著下降了22.67和19.67百分点。这表明昼夜不同温度胁迫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效应迟于对毒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红蜘蛛,俗称火龙,该虫具有繁殖力强传播快,为害棉花严重等特点。50年代是山东省棉田的重要害虫之一。后随着推广应用内吸化学农药防治棉花害虫以来,棉红蜘蛛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几年来,由于农田种植方式多样化,加之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大大减少了棉田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为棉红蜘蛛提供了繁延的有利条件,故棉田棉红蜘蛛发生危害日趋加重,防治不当棉田受害极重。 据调查,棉红蜘蛛在转基因抗虫棉田内,自5月底至6月初开始发生,发生为害一直持续到9月中下旬,其间发生为害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上旬,此时期正值…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抗虫棉抗性风险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澳大利亚实施抗虫棉抗性风险治理的具体策略,供我国抗虫棉抗性治理参考。针对其庇护作物的选择、种植区域以及要求,自生苗和截根苗的控制,空窗期和叶面喷施Bt制剂的限制,农作物残留物的销毁等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其第2代和第3代抗虫棉的庇护所策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产生抗性的现状和机理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的进展。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室内抗性筛选中,棉铃虫对Bt的抗性已经达到上千倍,但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还未发现大面积抗性的产生。棉铃虫对Bt的抗性机理包括中肠蛋白酶的改变和中肠毒素受体的改变两个方面,其中毒素的受体研究主要包括APN类受体和类钙粘蛋白受体。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棉铃虫抗性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2003-2010年山西省棉花区试参试材料为样本,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携带的标记基因NPTII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而目的基因抗棉铃虫性能呈下降趋势;棉花新病害萎蔫综合症严重影响棉花产量;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产量构成因素中铃重上升,而衣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川圣棉9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抗虫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预测和治理抗虫棉田Q型烟粉虱的技术,2013年对不同转Bt抗虫棉田Q型烟粉虱成虫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进行了黄板诱杀技术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棉与常规棉田Q型烟粉虱始发期基本一致,但抗虫棉田烟粉虱种群盛发期较常规棉稍推迟,且种群发生量显著高于常规棉田;另外,不同抗虫棉之间Q型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也不太一致。黄板诱杀棉田Q型烟粉虱技术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黄板下沿与棉株生长点平行放置,放置方向为东西走向,粘着剂为机油时,诱杀效果最佳。该研究为抗虫棉田Q型烟粉虱的预警监测和无公害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2013-2014年,在棉花的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对冀鲁豫3省18个监测点的烟粉虱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2年数据结果表明:冀鲁豫Bt棉田烟粉虱的发生数量均为花铃期蕾期苗期;按地区烟粉虱的发生数量进行排序:河南山东河北,2013年和2014年河南省烟粉虱发生总量分别为8822.50和13619.72头·百株-1,为害株率分别为99.17%和99.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