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湖北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罗田、红安、钟祥、襄阳四个典型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40份,并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花生种植区共分离鉴定到黄曲霉菌51株,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为127.5cfu/g。不同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钟祥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最高,罗田最低;鉴定获得黄曲霉菌株中产毒菌株占96%,产毒量范围0~227.81μg/L,不产毒菌株占4%;产毒菌株分为只产AFB_1、产AFB_1+AFB_2、产AFB_1+AFB_2+AFG_1和产AFB_1+AFB_2+AFG_1+AFG_2毒素4种类型,其中以产AFB_1+AFB_2的菌株占比最高,为65%;不同种植区黄曲霉菌株产毒力研究发现,钟祥每克土壤中黄曲霉菌产AFB_1的量最高,达11 679.70μg/L。本研究可为湖北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花生学报》2021,50(2)
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花生根、茎、叶、花不同器官内生细菌16S rRNA的V5~V7可变区进行测序,研究花生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从花生不同器官内一共获得61 396条有效序列和468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物种分类显示花生内生细菌种类隶属于21个门、43个纲、107个目、177个科和284个属。根部内生细菌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相对丰度分别为37.67%、25.13%和7.38%;茎部内生细菌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相对丰度分别为73.12%和8.88%;叶部内生细菌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相对丰度分别为78.65%和8.55%;花部内生细菌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对丰度为15.15%。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叶部内生细菌中参与调控各种代谢通路的物种丰度最高,茎部和根部次之,花部最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种群多样性,为今后开发利用花生内生细菌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镰刀菌病害对大豆种植业造成的损失,避免化学药剂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风险,本研究分离针对大豆镰刀菌病害的生防菌,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生防菌类型,并通过温室试验验证生防菌对大豆尖孢镰刀菌病害的防治效果。研究共分离得到144株菌,其中1种Y8菌株对尖孢镰刀菌大豆专化型有较强的防治效果,这种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微生物。试验结果显示:Y8菌株能够有效保护大豆免受尖孢镰刀菌的侵染,使大豆的病情指数降低42.23%。相对于对照组,Y8菌株使大豆的生物量提高45.9%,使根生物量提高73.3%,大豆籽产量提高35.4%,叶绿素含量提高22.7%。这可能是由于Y8菌株成功的在大豆根际定植,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并且其次生代谢物能促进大豆的生长。本研究发现的假单胞菌属微生物可为大豆尖孢镰刀菌病害的防治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用拮抗内生细菌控制根结线虫具有重要意义。于全国范围内选择不同生境的地块采集土样,室内诱集花生根瘤,获得了丰富的根瘤内生细菌种群。利用半根瘤法从花生根瘤中分离内生细菌,以北方根结线虫为靶标,筛选其中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具有高毒力的内生细菌菌株。在诱集获得的637个根瘤样本中,有19个处理二龄幼虫致死率达80%以上的高效根瘤样本,其中2个根瘤样本处理24h时致死率可达94%。通过对19个根瘤样本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123株内生菌,通过对其发酵液杀线虫活性进行研究获得活性较高的9个菌株,其中Sneb1706处理二龄幼虫24h致死率达到91.4%,Sneb1872对卵的孵化抑制率可达到59.4%,Sneb1773对植物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经16S R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这9个高杀线虫活性的根瘤内生菌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寡氧单胞属(Stenotrophomonas)和根瘤菌属(Rhizobium)。  相似文献   

5.
采用富集驯化培养方法,从哈尔滨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2株能彻底降解氧化乐果的菌株.氧化乐果浓度为100 mg·L-1时,两株菌在1 d内可完成降解,氧化乐果浓度为400 mg·L-1时,两株菌在3 d内可完成降解,浓度在1 000 mg·L-1时7 d内可完成降解,浓度达2 000 mg·L-1时7 d内降解率可分别达到75.28%和72.42%;当农药浓度较高时,菌株生长速度表现为延后.降解谱实验表明:菌株具有较宽的有机磷农药降解谱;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同源性分析发现,这两株菌与假单胞菌属和气球菌属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6.
从生产毒死蜱农药厂采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降解效率较高的毒死蜱降解菌,命名为D1、D3,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将其鉴定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细菌。2株菌以最佳配比(1∶1.25)混合施用时,与单菌相比,毒死蜱降解效率可提高12%~26%;以混合菌株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对毒死蜱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降解pH值为7.0,最适NaCl浓度为0.5%;混合菌株施入土壤后,可保持较高的定殖能力和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7.
降香黄檀、檀香根际解钾菌的筛选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降香黄檀-檀香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从不同林龄的降香黄檀、檀香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钾菌。从钾细菌富集培养基上初筛和解钾菌筛选培养基复筛得到可培养物89个。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解钾能力。结果表明,可溶性钾含量在70μg/m L以上的菌株有6株,其中菌株JT-K21、JT-K11和JT-K18的解钾率为80%以上。JT-K21培养液的可溶性钾含量高达132.68μg/m L,解钾率达到221.18%。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初步鉴定JT-K2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不同碳氮源试验表明:JT-K21对蔗糖和硫酸铵的吸收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T-K21液体发酵菌体浓度最大培养组最优组分为蔗糖(10 g/L)、硫酸铵(0.2 g/L)、氯化钠(0.1 g/L)、钾长石(5 g/L);JT-K21液体发酵解钾活性最佳时,培养基最优组分为蔗糖(10 g/L)、硫酸铵(0.2 g/L)、氯化钠(0.1 g/L)、钾长石(3 g/L)。  相似文献   

8.
爪哇白豆蔻青枯病是近年来在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病害。通过对病害的诊断和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的进一步测定,确认本病的病原菌是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根据本病菌的供试菌株对6种糖、醇的利用情况,认为本病菌株属于Hayward的生物型Ⅲ。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物保鲜剂茶多酚对大黄鱼进行浸泡处理,研究了大黄鱼在冰藏保鲜过程中品质及微生物的变化。通过测定感官评分值、菌落总数、p 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评价大黄鱼在冰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同时采用16 S r DNA克隆文库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大黄鱼在冰藏条件下的腐败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冰藏过程中,茶多酚处理组的菌落总数、p H值、TVB-N值、TBA值均低于对照组,感官评分值优于对照组,大黄鱼在冰藏条件下货架期由12~16 d延长至20~24 d,茶多酚处理组保鲜效果较好。新鲜大黄鱼细菌种类比较丰富,达15种类型,而腐败后细菌种类明显减少,在腐败末期,对照组(20 d)的细菌种类有8种,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Shewanella)为主要腐败菌,所占比例分别为43.7%和39.6%。而茶多酚处理组(24 d)细菌种类较对照组更少,其腐败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占细菌总量的76.8%。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18℃条件下,利用赫奇逊滤纸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根据透明圈和滤纸降解情况筛选菌株,最终通过酶活分析和秸秆降解率确定目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与ITS基因序列分析对目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分离筛选高效低温秸秆纤维素降解菌并研究其产酶特性。结果表明,从小兴安岭山区土壤中分离到1株在低温下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真菌菌株C1,15 d内对秸秆的降解能力达55.6%,滤纸酶活和CMC酶活分别为18.4 U/mL和54.3 U/mL,初步鉴定菌株C1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离和鉴定对大麻有脱胶效果的碱性果胶酶生产菌株,优化其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试验选用果胶作为唯一碳源进行菌株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果胶酶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从沤麻水体中分离到14株具有脱胶能力的细菌,其中X-6菌果胶酶产量最高,该菌革兰氏阴性,大小为0.6~0.8μm×2~3μm,据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鉴定,该菌株鉴定并被命名为产碱假单胞菌X-6(Pseudomonas alcaligenes X-6),该菌的最佳产果胶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L,马铃薯淀粉4 g/L,酵母粉4 g/L,玉米浆4 g/L,氯化钙1.5 g/L,氯化钠0.5 g/L,经验证在该条件下果胶酶活力达到586 U/m L,采用发酵后的粗酶液对大麻进行脱胶试验,残胶率由38.9%降低至17.2%,脱胶效果较好。试验分离和鉴定出一株对大麻脱胶效果较好的菌株,并获得其产果胶酶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1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吕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Biolog)法测定。结果显示,吕宋岛稻种上的荧光细菌数明显高于浙江省。鉴定出16个假单胞杆菌种或型及2个相关种,其中约一半的细菌种尚未有从稻种上分离出来的记录。503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叶鞘腐败病菌及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拮抗性测定表明,在浙江省约占稻种细菌总数12%的菌对一个或多个水稻病原菌具拮抗性,而在吕宋岛约占17%左右。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从健康的水稻植株、感染纹枯病植株、根际土壤、秧田水和菌核上分离出能拮抗水稻纹枯病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的细菌菌株。大多数菌株在室内试验中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的菌株在温室试验中起抑制病害和对植株有保护作用,有的(1/49)具有促进秧苗生长的作用。纹枯病的病斑相对长度与病害发生率密切相关(r~2=0.33,P=0.01),与抑菌圈大小(r~2=0.03)和离体叶片病斑大小(r~2=0.12)无相关,植株干重与病斑相对长度和发病率均无显著相关(r~2=0和0.01)。  相似文献   

14.
 在1993~1998年间对采自中国浙江省的116批及菲律宾吕宋岛的129批稻种进行了假单胞杆菌及相关细菌多样性研究。分别从浙江省和吕宋岛分离出1200多个和2300多个有关菌株,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菌学、致病性和数值分类(Biolog)法测定。结果显示,吕宋岛稻种上的荧光细菌数明显高于浙江省。鉴定出16个假单胞杆菌种或型及2个相关种,其中约一半的细菌种尚未有从稻种上分离出来的记录。503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叶鞘腐败病菌及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拮抗性测定表明,在浙江省约占稻种细菌总数12%的菌对一个或多个水稻病原菌具拮抗性,而在吕宋岛约占17%左右。  相似文献   

15.
玉米茎腐病病原禾谷镰孢拮抗菌筛选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会导致玉米产量锐减,筛选高效的拮抗菌株对防治玉米茎腐病尤为重要。采用稀释培养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810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16S rDNA分子测序方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和分子鉴定,共分离出禾谷镰孢拮抗菌23株,占分离细菌总数的2.84%,抑菌圈直径10.12~27.56 mm。拮抗细菌主要分布在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个门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5个属中,其中,芽孢杆菌属细菌数量最多且拮抗能力较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的拮抗活性最强,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实验分离的23株菌株对禾谷镰孢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在玉米茎腐病防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从健康的水稻植株、感染纹枯病植株、根际土壤、秧田水和菌核上分离出能拮抗水稻纹枯病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的细菌菌株,大多数菌株在室内试验中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的菌株在温室试验中起抑制病害和对植株有保护作用, 有的(1/49) 具有促进秧苗生长的作用。纹枯病的病斑相对长度与病害发生率密切相关(r2=0.33,P=0.01), 与抑菌圈大小(r2=0.3)和离体叶片病斑大小(r2=0.12) 无相关,植株干重与病斑相对长度和发病率均无显著相关(r2=0或0.1)。  相似文献   

17.
奇异根串珠霉菌(Thielaviopsis paradoxa)可危害几乎所有的棕榈科植物,其中以引起的椰子泻血病最严重,且至今尚未找到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前期筛选到的生防菌中,经验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wrj-2-5和粪产碱菌(Alcaligenesfaecalis)brj-21具有抑制奇异根串珠霉菌的生防潜力。为明确其对奇异根串珠霉菌的具体抑制效果,以奇异根串珠霉菌为靶标菌,对菌株wrj-2-5和brj-21进行抑菌效果测定、室内防效测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菌株brj-21和wrj-2-5对奇异根串珠霉菌的抑菌率均达到70%以上,离体实验发现2株菌依然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处理组病斑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接种生防菌越早其抑菌效果越好。此外,这2株菌对椰子可可毛色二孢果腐病、椰子灰斑病和椰子心腐病的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对2株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菌株wrj-2-5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转速180 r/min、温度28℃,初始pH为6.0~8.0,培养36 h;菌株brj-2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转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亚麻与黄麻两用沤麻池中的沤麻液为研究对象,取样后富集培养分离得到9株脱胶细菌,通过传统微生物学研究手段与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9种细菌分别聚类为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4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4株,寡氧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1株。系统发育分析发现9种细菌从亲缘关系上较为接近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这三类菌属也是目前已知细菌中较为常见的脱胶菌属。说明该9种细菌与脱胶菌属关系较近,具有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探索生防细菌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苗期防病试验从本实验室保存的7株拮抗细菌中筛选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防病效果的菌株。结合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生防细菌7-5进行初步鉴定,并通过PCR扩增、薄层层析等探讨7-5产生抗生素的种类。【结果】供试7株细菌中7-5、4-74和4-78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分别可达69.0%、70.8%和75.4%。其中4-74和4-78抑菌谱窄,7-5对水稻纹枯病菌、桃褐腐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都具有较强抑菌能力。菌株7-5 鉴定为绿针假单胞菌;该菌株可产生吩嗪-1-羧酸、嗜铁素、氢氰酸、蛋白酶、藤黄绿脓菌素和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等抗菌物质,不产生硝吡咯菌素、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结论】绿针假单胞菌7-5主要通过产生抗生素防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菌拮抗菌B34分离鉴定及杀菌蛋白的获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水稻植株上分离到1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编号为B34的菌株,室内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带达到10.3 mm。经生理、生化检测及细胞壁化学成分分析,确定其为致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ureofaciens)。其代谢粗提物经蛋白酶作用,拮抗作用消失。经70%饱和度的(NH4)2SO4沉淀,透析后得到粗杀菌蛋白,分别上样SephadexG-100和DEAE纤维素32LKB柱层析系统,分离纯化了杀菌蛋白,经SDS-PAGE检测其分子量约为33.0 kDa,经低温、真空干燥,得到了该杀菌蛋白的结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