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大豆高产群体生理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夏大豆高产生理指标,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对鲁宁1号和鲁豆11号的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密度与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叶面积、光合势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与鲁宁1号和鲁豆11号的产量呈正相关关系.250 ks/667m2夏大豆鲁宁1号的平均叶面积系数应在3.14以上,总光合势在16.06万m2·d以上,干物质积累在505.30 kg/667m2以上;鲁豆11号的平均叶面积系数在3.56以上,总光合势18.57万m2·d以上,干物质积累在533.40 kg/667m2以上.两品种18 000株/667m2均可获较高产量,适当提高生育后期光合能力对于获得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82—1”等三个春性大麦的叶面积消长动态、净同化率、干物质积累的研究表明,在湖北省生态环境条件下,春性大麦叶面积系数以孕穗期最大。干物质积累速度从拔节到孕穗为前高峰期;齐穗到腊熟为盛高峰期。在籽粒亩产700斤—800斤的区间,生物学产量与经济产量间呈正相关(r=0.9782~(###))。其经济系数为0.5左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动态的研究表明:在生育期相近的品种中,无限型大豆的特点是:苗期根系发达,开花期较早,结荚快,开花结荚期长,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为R2-R5阶段;有限型及亚有限型大豆的特点是:开花较晚(尤其是有限型),开花的前中期结荚缓慢,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为R3-R6阶段,其中以R5-R6期为最重要。在高产栽培中,无限型品种应重点促进其初花后10~30 d期间的生长发育,而有限及亚有限型品种则应重点促进其初花后20~40 d期间的生长发育,这样会对提高大豆的产量起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玉烛  刘国京 《作物研究》1999,13(3):4-8,22
优质稻具有自身的发育特点,其干物质积累与普通水稻品种是不同的。为探讨优质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和米质的关系,于1996-1998年在长沙和临澧基点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优质稻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及经济系数均不同程度地低于普通高产品种,而且米质愈优,差异愈大,从而导致优质稻品种最终的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大豆不同栽培方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桂范  连成才 《大豆科学》1993,12(3):196-196
根据1990—1992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有关生理指标和群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条件基本一致,栽培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窄行穴播产量高于窄行条播、垄上穴播、垄上双条播。窄行穴播亩产为277.3kg,较窄行条播、垄上穴播、垄上双条播分别增产14.12%、24.18%、26.51%。窄行穴播增产的原因是提高大豆中后期叶面积系数,增大净光合生产率、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光合速率。既保证了植株个体良好的生长,又使群体有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使大豆获得了高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高产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花生某些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氮对群体叶面积系数、净光合强度、干物质生产、V/R率,暗呼吸等参数产生正效应;对R/TD和经济系数产生负效应;能够产生最高总生物产量的施氮量并非是英果产量的最适施氮量。因此,干物质分配系数应作为高产花生经济合理施氮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寒地水稻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当地种植户栽培、高产高效栽培和超高产栽培3种栽培模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建成过程中叶龄、茎蘖、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以及籽粒灌浆动态变化的影响,比较其相应的增产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差异明显,其中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的实收产量分别为9 750.48 kg·hm~(-2)和11 013.06 kg·hm~(-2),较当地种植户栽培分别增产10.48%和24.79%。与种植户栽培相比,高产高效栽培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单株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时间长,最终获得产量增加;而超高产栽培则是极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增加了穗部一次枝梗数和粒重,与高产高效栽培差异达显著。上述说明,高产的获得要有高的每平方米有效穗数、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重,足够多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较长时间的灌浆持续期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对两个春小麦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粒叶比)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春小麦的经济系数均随密度和施P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N量的增加,永良4号经济系数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内麦19呈增加趋势.经济系数高,经济产量均相对较高。粒叶比随密度、施N量、施P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在叶面积相近的情况下,粒叶比高的产量高。因此,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下,实现源、库的协调是小麦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叶片单位面积负荷量(粒数/叶)与叶片单位面积有效生产量(粒重/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指数范围内,采取优化栽培措施,争取形成较多的结实粒数(库容),并提高粒重(库的充实度),是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间作对鲜食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鲜食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规律,本文选用鲜食大豆品种浙鲜豆4号和四川地区常采青食用的本地普通大豆品种川豆8号,在玉豆间作和大豆单作条件下,对大豆形态建成、干物质积累过程、产量形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下大豆株高、底荚高显著增大,茎粗减小,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重(SLW)在鼓粒期前有所降低;各器官干物质的阶段积累、日积累量也较净作降低,浙鲜豆4号前期各营养器官物质积累时间短,积累量少,后期虽然荚积累速率较快,但由于基础物质少,生殖生长时间短,导致最终产量不高;间作下的分枝数、主茎有效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荚鲜重、百荚粒重、单株产量显著降低,百粒鲜重差异不显著,经济系数增大;相对川豆8号,浙鲜豆4号在形态和产量上受间作的影响较小,但除百粒鲜重外,其余产量构成指标均极显著低于川豆8号。可见,在玉豆间套作体系中,为了提高鲜食大豆产量,应选择株高较低,茎粗较大,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多、对间作环境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棉区高产棉花干物质生产与产量及群体构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不同产量水平的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研究表明,高产棉花群体在盛花前保持适宜的积累量,盛花后促进群体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产量的提高.盛花期前干物质生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与株高、LAI呈正相关.盛花前适宜干物质积累有利于果枝和果节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生产及养分吸收利用特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超高产与高产杂交粳稻干物质生产及N、P、K养分积累、分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物质生产上,超高产杂交粳稻具有单丛干物重高、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大,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多、积累比例高,经济系数高的特点。在养分积累、分配与利用上,超高产条件下,稻株对N、P、K三要素的吸收量增加,特别是P、K的吸收量增加明显;成熟期在籽粒与茎中N、P、K的分配比例较高,而在叶片、叶鞘中的分配比例相对较低;同时,养分效率系数、养分收获指数及养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高产条件下的效率参数,特别是以籽粒产量为计算基础的养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高产条件下的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大豆亩产450斤的生理参数及栽培措施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根据1977—1981年田间试验结果提出了大豆亩产450斤的10项生理参数并简要涉及了几项基本栽培措施。讨论了亩产450斤的大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动态和最大叶面积指数,平均净光合率、总光合势,生物产量、器官平衡和经济系数、生物产量的日增长量和最大增长量、CO_2同化量、需水量、土壤NPK带出量、光能利用率。大豆亩产450斤是目前黑、吉、辽大豆主产区可以普及的高产指标。要实现这一指标,必须注意种植密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施用有机肥、过磷酸钙,还要适量地施用氮肥,在干旱时则要灌水。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大豆节约化生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海藻寡糖增效尿素配施4种有机肥(精致有机肥、腐殖酸有机肥、海藻有机肥和炭基肥)对大豆光合特性、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普通尿素相比,同等施氮量条件下,海藻寡糖增效尿素处理可提高大豆生育前期功能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总干物质累积量及产量分别显著增加22.5%和9.7%,根瘤数、氮素累积量及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80%施氮量处理,单株氮素累积量较全量处理显著下降7.3%,但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5.3%、12.6%和5.4%。此外,80%施氮量条件下,海藻寡糖增效尿素和4种有机肥配施的大豆主茎节数、单株总荚数和根瘤数均显著高于单施海藻寡糖增效肥;与腐殖酸有机肥配施还可提高籽粒和荚皮干物质所占比率,降低秸秆所占比率,提高其产量3.6%;与海藻肥配施可提高大豆开花期净光合速率、根瘤数和氮素利用效率;与炭基肥配施可提高生育前期功能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促进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海藻寡糖增效尿素与腐殖酸有机肥和炭基肥配施对大豆的节肥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旱作春小麦干物质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旱作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岭北、赤峰巴林左旗(林东)两个典型旱作区设置试验,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及其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影响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生育期间均呈“S”型曲线变化。高产优化栽培条件下,群体干物质积累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出苗至拔节(出苗后30d内)为指数增长期;拔节至乳熟期(出苗后31~65d)为直线增长期;乳熟末至完熟期(出苗后65~80d)为缓慢增长期。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对春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变化的趋势与此基本一致。生产上,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氮、磷、钾肥适量配合施用,可延缓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速度的下降,促进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大,实现春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随着主栽品种的更替,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逐渐提高,推动了稻谷产量不断登上新台阶。生物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增加。但是,营养器官抽穗后转运到穗部的干物质随主栽品种的更替逐渐增加,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豆产量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其在籽粒中的分配量,研究大豆及其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规律,对了解大豆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大豆及其群体干物质积累、分配的一般规律,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并介绍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高产大豆群体干物质积累、分配的特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进行大豆群体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豆叶面积净光合生产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的叶面积指数与净光合生产率是两项重要的生理指标,研究其发展动态,对提高大豆产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大豆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生产率的有关问题,国内外学者作过不少研究,但叶面积指数的适宜范围和净光合生产率与产量相关性,结果是不尽相同的。为此,根据我所1961年以来大豆丰产田的调查资料,进行叶面积指数、净光合生产率与产量的相关分析,以  相似文献   

18.
高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本研究采用具高产潜力的三个大豆新品种(生活费),研究了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作物生长率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干物质积累与经洲际是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种间,不同施肥量间,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较大差异;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经济产量呈正相关变化趋势,其中盛花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荚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大豆高产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大豆诸多形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因子,为高产育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生产上运用的3个主栽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与用量、正常生产田密度条件下产生的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分析了大豆植株形态性状指标的主成分,结合产量相关性分析,从中找出产量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在大豆植株18个农艺和产量性状中,4粒荚数和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70.15%和68.71%.认为通过更换品种、改善施肥等栽培措施,这些性状具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也可以作为育种选择的性状;而百粒重、主茎节数、每荚粒数和经济系数变异较小,其系数仅在3.82%~7.36%之间,改进余地较小;株高、结荚部位、有效荚数等其它性状变异中等,变异系数在11.54%~24.69%之间,也有一定的改进余地.产量与单株粒数、地上干重、有效荚数、3粒荚数、4粒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经济系数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将大豆植株18个性状指标通过SA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性状因子、株高性状因子、荚数性状因子和主茎节数性状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这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85%,基本可以反映大豆在正常密度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状况.育种上需加强生物量大、3粒荚和4粒荚数多、结荚节位低的性状选择;栽培上需注重采取相应的促进生物量增长、降低结荚节位的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垦农23为试验材料,探讨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养分调控处理,设置优化施肥(D)和对照施肥(N)2个水平;副区为栽培模式处理,在130 cm的大垄上分别设置垄上4行、垄上5行和垄上6行3种模式。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过程均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出现在结荚期至鼓粒盛期之间。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优化施肥(D)处理通过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高于对照施肥(N)处理,其中D-4比N-4提高4.3%,D-5比N-5提高17.1%,D-6比N-6提高29.5%。本试验条件下,优化施肥技术与130 cm垄上6行栽培模式,在34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是当地大豆高产优质合理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