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乌苏市近20 a气候变化及其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童忠  刘静 《中国棉花》2018,45(10):36-38
利用新疆乌苏市1998―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t检验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 a乌苏市棉花生长季平均气温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各月平均气温除8月呈显著下降趋势外,其他各月变化均不显著;≥10 ℃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及初霜日、终霜日呈不显著提前趋势,≥10 ℃积温、无霜期、日最高气温≥35 ℃的高温日数和日照时间均呈不显著增多趋势。近20 a乌苏市棉花播种、出苗、现蕾和停止生长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其中出苗期提前显著,开花期和裂铃期均呈不显著延后趋势。苗期和蕾期呈延长趋势,其中蕾期延长趋势显著,而花铃期和吐絮期则呈不显著缩短趋势。乌苏市热量资源整体趋好,对棉花适期早播,争取棉花早发早熟,夺取棉花丰产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红兴隆地区4年甜菜含糖率与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及6月下旬、9月上旬的日照时数与含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5月下旬平均气温、7月中及8月上旬降雨量与含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2)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在9月中旬对含糖率的影响最大,旬平均气温每升高1℃可使含糖率增加0.65%,日照时数每增加1h,含糖率可增加0.61%,旬降雨量在8月上旬对含糖率的负效应最大,每增加1mm含糖率降低0.6%。(3)影响含糖率的综合气候关键期为9月中旬,主导气象因子是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疆北疆主要植棉区10个气象站1961—2017年棉花生育期月平均气温、≥10 ℃积温、≥15 ℃积温、≥20 ℃积温、无霜期气象资料和棉花产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北疆主要植棉区的热量资源及产量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生育期月平均气温呈现自东向西升高趋势,相差较小;≥10 ℃、≥15 ℃、≥20 ℃积温和无霜期也呈现自东向西增多趋势,其中无霜期相差19.4 d。(2)生育期月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0 ℃·(10 a)-1;≥10 ℃、≥15 ℃和≥20 ℃积温均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累积距平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994年、1995年和2004年,气候倾向率分别为94.1 ℃·(10 a)-1、66.7 ℃·(10 a)-1和99.3 ℃·(10 a)-1;≥10 ℃、≥15 ℃、≥20 ℃积温的持续时间呈现增加趋势;初霜期延后,终霜期提前。(3)生育期月平均气温在1994年发生了突变;无霜期在1992年前后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延长了11.1 d;≥10 ℃积温在1995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增加了319.2 ℃;≥15 ℃积温突变不明显;≥20 ℃积温在2004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增加了418.7 ℃。(4)棉花单产与趋势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气象产量波动性较大,单产与热量资源的相关性较高;热量资源的增加对棉花产量的增加具有正效应。(5)热量资源对棉花产量提升起重要作用:丰收年景普遍表现为积温较常年多,光热条件好;歉收年景表现为热量减少,无霜期缩短,光热条件差,降水量略偏少;平常年景表现为降水量接近常年,日照时间略多于常年,整体光热条件一般。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也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产业.为合理高效利用气候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对气象要素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北疆宜棉区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因而选取1981-2020年乌兰乌苏地区棉花生长年气候因子、生长季内气象要素、棉花生长发育资料,分析了棉花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其差异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 表明,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0 cm地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地温是影响北疆地区棉花生长发育变化的关键因子;棉花各生育时期,从播种期到停长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但成熟期推迟,田间生长期延长;8月和10月的各气象因素对棉花气候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气候产量与8月的各气候要素呈极显著正相关,气温、日照的增加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形成,但谨防35℃以上高温天气对棉花受精率、棉铃体积、蕾铃脱落等的不利影响.气候产量与10月各气候要素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也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产业.为合理高效利用气候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对气象要素分析,探讨气候变化对北疆宜棉区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因而选取1981-2020年乌兰乌苏地区棉花生长年气候因子、生长季内气象要素、棉花生长发育资料,分析了棉花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其差异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 表明,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0 cm地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地温是影响北疆地区棉花生长发育变化的关键因子;棉花各生育时期,从播种期到停长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但成熟期推迟,田间生长期延长;8月和10月的各气象因素对棉花气候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气候产量与8月的各气候要素呈极显著正相关,气温、日照的增加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形成,但谨防35℃以上高温天气对棉花受精率、棉铃体积、蕾铃脱落等的不利影响.气候产量与10月各气候要素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热量条件变化对热带及亚热带作物生长发育都具有极大影响作用.利用漳州市10县市1961-2015年不小于10℃积温等气象资料,运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该地区农作物不小于10℃积温生长期、积温及其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间关系.结果表明,近55年来,漳州市不小于10℃积温生长期、积温及其平均气温都呈线性递增趋势,积温生长期和积温增加趋势显著目.两者相关显著,而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显著,积温的增加主要由于积温生长期增长而增加.漳州市不小于10℃积温增长率大值区在其东部县市和西南部县(不小于10℃/a),呈现两翼分布,也是全市积温大值区;而华安县为积温递增率最小值区(不大于5℃/a),也是全市积温最小区.通过对漳州市农作物生长期热量变化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热量资源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蔡江玲 《中国棉花》2008,35(10):18-20
采用1971―2019年新疆哈密国家基准气候站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哈密市初霜冻日(秋季日最低气温≤-1.0 ℃的第一天)、终霜冻日(春季日最低气温≤1.0 ℃的最后一天)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以及在棉花苗期和成熟期出现的概率,探讨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9年哈密市平均终霜冻日为4月16日,终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播种出苗期(4月10―25日)的概率为57%,出现在棉花苗期(4月25日之后)的概率为18%;2011―2019年终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播种出苗期的概率下降13百分点,出现在苗期的概率下降7百分点;哈密市终霜冻日变化整体呈明显的提前趋势,提前2.7 d·(10 a)-1,终霜冻日提前对棉花生长有利。这49年哈密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8日,初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成熟期10月上旬的概率为24%,出现在10月中旬的概率为33%,出现在10月下旬的概率为41%;2011―2019年初霜冻日出现在10月上旬的概率变化不大,出现在10月中旬的概率上升23百分点,出现在10月下旬的概率下降19百分点;哈密市初霜冻日变化整体呈缓慢提前趋势,提前0.2 d·(10 a)-1,初霜冻日提前对棉花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8.
利用辽宁省33个气象站点1993—2012年水稻产量、生育期内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及旬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使用5年滑动平均法分离水稻趋势产量,分析气象产量与水稻生育期内逐旬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确定5月上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平均气温、6月下旬降水量、7月下旬降水量、8月上旬日照时数、9月中旬平均气温和9月下旬日照时数为关键气象因子,建立水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对预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1993—2012年进行模拟预报及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在93%以上;对2013年的产量进行预报,准确率为93.97%~99.67%,预报准确率较高。预测结果基本可以反映水稻产量的变化情况,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采用1971―2019年新疆哈密国家基准气候站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哈密市初霜冻日(秋季日最低气温≤-1.0 ℃的第一天)、终霜冻日(春季日最低气温≤1.0 ℃的最后一天)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以及在棉花苗期和成熟期出现的概率,探讨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9年哈密市平均终霜冻日为4月16日,终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播种出苗期(4月10―25日)的概率为57%,出现在棉花苗期(4月25日之后)的概率为18%;2011―2019年终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播种出苗期的概率下降13百分点,出现在苗期的概率下降7百分点;哈密市终霜冻日变化整体呈明显的提前趋势,提前2.7 d·(10 a)-1,终霜冻日提前对棉花生长有利。这49年哈密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8日,初霜冻日出现在棉花成熟期10月上旬的概率为24%,出现在10月中旬的概率为33%,出现在10月下旬的概率为41%;2011―2019年初霜冻日出现在10月上旬的概率变化不大,出现在10月中旬的概率上升23百分点,出现在10月下旬的概率下降19百分点;哈密市初霜冻日变化整体呈缓慢提前趋势,提前0.2 d·(10 a)-1,初霜冻日提前对棉花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对华北冬小麦返青前热量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冬小麦返青前热量条件的变化,以华北52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和39个农业气象台站1992-2009年冬小麦关键发育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华北冬小麦返青前关键发育期与对应的界限温度的关系、返青前热量资源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北、中、南三个不同分区冬小麦播种期分别与16℃终日、15℃终日和14℃终日相关性较好;停止生长期和返青期分别与0℃终日和2℃初日显著相关。冬小麦停止生长期和返青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别呈现出逐渐推迟和提前的趋势,而越冬期长度和越冬期负积温则逐渐缩短和减少。冬小麦播种期和停止生长期在华北北部地区较早,在华北南部地区较晚;而返青期则是华北北部较晚,华北南部较早;越冬期长度和越冬期负积温亦呈现出随纬度降低而缩短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新石K26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棉花轻简高效种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棉区是中国三大主要产棉区之一。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上升,棉花用工繁多、比较效益下降,以及生产中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当地棉花种植面积急剧萎缩。为改变现状,从棉花品种、轻简化机械化管理技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长江流域棉花轻简高效种植技术措施及研究方向,为长江流域棉花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Effects of timing and rate of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concentrations of P, K, S, Ca, Mg, Na, Cl, Mn, Fe, Cu and Zn in herbage from perennial ryegrass/white clover pastures were studied at two sites in south-western Victoria, Australia. Nitrogen fertilizer (0, 15, 25, 30, 45 and 60 kg ha–1) was applied as urea in mid-April, early May, mid-May, early June and mid-June 1996 to pastures grazed by dairy cows. At Site 1, N fertilizer resulted in a linear increase in P, K, S, Mg and Cl concentrations in herbage and a linear decrease in Ca concentration. For all times of application, concentrations of P, K, Ca, Mg and Cl in herbage increased by 0·0048, 0·08, −0·010, 0·0013 and 0·053 g kg–1 dry matter (DM) per kg N applied respectively. For S concentration, maximum responses occurred in mid-May (0·012 g kg–1 DM per kg N applied). At Site 2, N fertilizer resulted in a linear increase in P, S and Na concentrations in herbage, a linear decrease in Ca concentration and a curvilinear increase in K and Cl concentration. The maximum responses for P, S and K concentrations in herbage occurred for the N application in mid-June and were 0·015, 0·008 and 0·47 g kg–1 DM per kg N applied respectively. For Cl concentration, the maximum response occurred for the N application in early June and was 0·225 g kg–1 DM per kg N applied. Overall, applications of N fertilizer up to 60 kg ha–1 did not alter herbage mineral concentration to levels that might affect pasture growth or animal health.  相似文献   

18.
19.
20.
氮磷钾肥对稻米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采用田间试验,在四川省西昌市用两个水稻品种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滇屯502的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和产量都以施用90 kg/hm2 N最高,稻谷产量以施用180 kg/hm2 N最高;而合系39的铁、锌、铜、锰、镁、钙的含量以施用180 kg/hm2 N最高,稻谷产量以施用270 kg/hm2 N最高,说明供试籼型品种滇屯502对氮肥的敏感性较粳型品种合系39强;磷肥明显降低了稻米中铁、铜、锰、钙的含量和产量,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增加稻米中镁的含量和产量;适量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稻米中铁、锌、铜、锰含量和产量,两供试品种铁、锌、铜、锰含量均以90 kg/hm2 K2O时最高,而钾肥明显降低了稻米中镁、钙的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