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验对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玉米产量构成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制定"玉米田养鹅"模式下的玉米增产策略。结果表明,玉米田养鹅处理(RGC-E)玉米行粒数、穗粒重和产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RGC-E处理穗粒重与百粒重的相关系数比对照CK低0.453,穗粒重与穗行数的相关系数比CK高0.279,"玉米田养鹅"处理对穗粒重与穗行数、百粒重之间的相关关系产生明显影响。CK处理的百粒重通过行粒数对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最大,间接通径系数为0.475,RGC-E处理的穗行数通过行粒数对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最大,间接通径系数为0.301。因此,RGCE处理下的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的作用发生变化,在继续提高行粒数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玉米穗行数的遗传力来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陕单609、榆玉3号、先玉335、郑单958、秋润100、陕单636为供试品种,在67 500株/hm2和82 500株/hm2两种种植密度下,研究增密对不同玉米品种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子粒产量、收获穗数、群体干重和LAI显著增加,穗粒数、百粒重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不同品种间呈现不规律变化。密植条件下,品种间子粒产量差异更为明显,陕单609、先玉335和榆玉3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较郑单958增产1.98%、11.26%和2.37%。陕单636增密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粒重,先玉335和郑单958增密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陕单609、榆玉3号和秋润100增密后影响产量的因素是穗粒数和粒重。因此,选择优良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穗粒数和粒重稳定,是实现玉米密植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耐密型春玉米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钾肥定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春玉米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单峰变化规律。钾肥主要是通过影响玉米的百粒重、穗粒数和穗长来影响玉米的产量,不同品种间钾肥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对军单8产量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穗粒数>穗长,对品种先玉335影响大小依次为穗粒数>穗长>百粒重。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的边际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密度下研究了7个不同品种从边1行至边5行玉米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从边1行至边5行,单株产量、穗粒数、百粒重逐渐减小,不同品种单株产量、穗粒数、百粒重随边行增加而递减的速度不一样,一般到边3行时减小的速度变缓.穗粒数的减少和百粒重的降低导致了单株产量的降低,穗粒数的减少是单株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边际效应较小的品种单株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百粒重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玉米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单株产量的提高贡献最大,其相关系数达到0.81296,通径系数达到0.9872.穗长、穗粗、百粒重、出籽率、粒行数、行粒数与单株产量均相关极显著,但以百粒重的直接贡献最大,Pi=0.5354,而穗长、穗粗、出籽率、粒行数、行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则是通过穗粒数的增加而实现的.因此,选育高产品种应注意大穗,大粒型品种的选择.穗长、穗粗与单株叶面积、棒三叶面积相关显著或极显著,棒三叶面积又与株高,穗粒,叶片数相关极显著,但与生育期相关不显著,由此可见,可能选育出生育期较短而单株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但不易选出株高和穗位均低而单株产量又高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玉米品种的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体现在:穗粒数增多,果穗变长、变粗,穗行数、行粒数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在中密度条件下对产量提高相对贡献率最大的是穗粒数(直接通径系数DPC=1.0844),对穗粒数贡献最大的是穗长(DPC=2.302)和穗行数(DPC=0.7791);在各密度处理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构成要素—公顷粒数和千粒重相比较,对产量贡献最大的是公顷粒数(DPC=0.7212),其次是千粒重(DPC=0.3860)。植株和穗位变高、茎秆变粗,耐密性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增强,当代品种更具高产稳产特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玉米品种的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性状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体现在:穗粒数增多,果穗变长,变粗,穗行数,行粒数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在中密度条件下对产量提高相对贡献率最大的是穗粒数(直接通径系数DPC=1.0844)对穗粒数贡献最大的是穗长(DPC=2.302)和穗行数(DPC=0.7791)在各密度处理条件下,获得高产量的构成要素一公顷粒数和千粒重相比较,对产量贡献最大的公顷粒数(DPC  相似文献   

8.
两种不同穗型水稻超高产直播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不同穗型高产水稻品种单产700~850kgg667m^2超高产稻田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弯曲穗型品种新稻11号(珠光)依次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半直立穗型品种99—28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实现单产700~850kg/667m^2超高产直播栽培水平的技术途径:弯曲穗型品种是靠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达到穗大、粒多、粒重的个体,稳定提高千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超高产直播栽培关键技术是改善群体质量,降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提高品种的抗倒性;半直立穗型品种是靠增穗增粒稳定粒重,实现这一途径的超高产直播栽培关键技术是保证播种质量,提高出苗率,确保苗足穗多,充分发挥耐肥抗倒、生物产量大的优势,提高穗数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种植密度设置下,高水肥地块紧凑型玉米掖单13的最高产量超出稀植型玉米长单32公顷产865.3kg,而干旱丘陵地块的掖单13最高产量比长单32低713.7kgkg/h,表明在水肥不一的条件下,应根据地力选择合适株型的玉米品种。群体产量高低的主要贡献因素依品种类型不同而异,紧凑型玉米为公顷穗数,稀植型玉米为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叶夹角随密度加大而调节自身受光角度,调节幅度为穗下部叶大于穗上部叶,紧凑型玉米大于普通型玉米。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我国不同年代的3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个水平下对产量、穗长、穗粗、穗粒数、秃尖长、轴粗、百粒重共7个农艺性状进行考查比较。结果表明,除轴粗以外,其余几个农艺性状不同年代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年代变化玉米品种产量显著提高,氮胁迫压力下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均下降。正常施氮条件下,各年代玉米品种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呈上升趋势,低氮胁迫降低了穗长、穗粗、穗粒数及百粒重,而对轴粗无明显影响。研究还表明,1950年以来我国玉米品种的耐低氮能力没有明显提高。育种工作要在自交系选育中重视低氮条件,为进一步培育耐低氮杂交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同粒重类型玉米品种耐密性的群体库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作物生长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粒型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和群体库源特征等指标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0000~60000株/hm2,鲁单981(LD981)的单位面积实收穗数是决定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高于60000株/hm2,穗粒数与千粒重则是决定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泉兴2101(QX2101)群体子粒产量的限制因素是单位面积实收穗数。LD981的单株产量、群体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对种植密度的敏感度要高于QX2101,前者在较低密度时,易获得较高的群体库源比值与群体叶面积指数,产量潜力较高;后者则在较高密度时,易获得较高的群体库源比值与群体叶面积指数,产量潜力较高。群体库容量与源供应能力均是两种粒重类型玉米品种产量的限制因素,但群体库容量始终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玉米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模式及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36,自引:9,他引:27  
2008年全国单产15 000 kg/hm2以上的玉米高产田共41块。与往年相比,2008年玉米高产田呈现出新的特点:数量增加、面积扩大;多数集中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高产田在高温寡照的四川省首次出现。41块玉米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模式为88 110穗/hm2、穗粒数530粒、千粒重368.3 g、穗粒重191.4 g。高产田的产量取决于穗粒数和穗粒重,而增加穗粒数是提高穗粒重的关键。光温条件、品种和密度是决定玉米高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连续两年(2015~2016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开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特征以及土壤无机氮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处理2年玉米产量平均增幅为13.1%~42.1%,其中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随施氮水平的增加,玉米茎干重、叶干重呈上升趋势,子粒干重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处理较不施氮肥处理显著提高玉米开花后不同器官干物质向子粒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营养体对子粒的贡献率(P0.05),均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为最高。开花期至成熟期0~2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与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除穗数外,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因此,适宜的施氮量可提高土壤无机氮含量,促进玉米开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4.
密植高产条件下玉米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及其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先玉335为材料,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玉米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积累变化与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春玉米叶、鞘、茎中可溶性糖的平均百分含量均是茎秆>叶鞘>叶片。雌穗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平均百分含量为子粒>苞叶>穗轴。密度主要通过影响穗数来影响产量,在提高密度的基础上,提高穗数、稳定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对夏玉米生长期的田间光照、田间杂草、产量及构成、LAI、根系等特性进行了研究,明确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对夏玉米的生态效应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的提高,玉米产量、收获穗数、穗粒数、最大LAI提高,冠层内的光截获增加,光透射减少;同时,杂草的种类、数量和鲜重均有减少趋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杂草减少效应更明显。低均匀度处理的穗位整齐度和株高整齐度较小,空株率较大,提高密度可使株高整齐度得到改善;低密度高均匀度处理的茎较粗;根数对密度和均匀度反应不明显。因此,适当提高种植均匀度和密度有利于提高玉米群体质量,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抑制杂草生长,改善玉米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宁夏高产玉米群体产量构成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8~2012年宁夏玉米高产潜力研究示范中产量突破15 000 kg/hm2的54个品次高产田群体产量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玉米高产田群体平均产量为16 927.01 kg/hm2,平均收获穗数为9.78万穗/hm2,穗粒数为524.38粒,千粒重为357.01 g。高产田61%品次收获穗数9.25万~10.75万穗/hm2,平均收获密度9.97万株/hm2,属高密度种植。高产田在宁夏引、扬黄灌区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周边及中部干旱带扬黄新灌区,高产田46.48%选用紧凑耐密型品种,属中晚熟品种。高产田各品种花前干物质生产平均占整个生育时期总物质生产的41.7%;群体叶面积指数均为单峰曲线变化,吐丝期达峰值。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增穗、稳粒数、增加粒重”、增加花后物质生产与高效分配、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是高产突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is a common maize pathogen which causes diseases on ears and synthesis of the mycotoxins, fumonisins, in kernels. Fumonisin production is influenced by bot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agricultural inputs during growth and maturation of the maize plan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rop management techniques on fumonisin contamination in maize kernel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Northern Italy during 2006 and 2007 using two maize hybrids with different precocity. Factors evaluated were seed planting time (March versus May), plant density (65,000 plants versus 80,000 plants per ha), N fertilization (200 kg N versus 400 kg N per ha), and chemical treatment to control European maize borer (ECB) (yes versus no). These factors were analyzed were as follows: (T1) May sowing, high plant density and N fertilization, (T2) March sowing time, high plant density and N fertilization, (T3) March sowing time, low plant density and balanced N fertilization, (T4) the same agronomic techniques as T3 plus a chemical treatment to control European maize borer. Ears were analyzed morphologically for ECB incidence and severity. Subsequently, kernels were analyzed chemically for fumonisins. Fumonisin contamination was reduced by 57%, 69% and 86% for T2, T3 and T4,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1. This study clearly underlin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GAP) in crop management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fumonisin contamination of maize kernels.  相似文献   

18.
高温对玉米植株形态与功能、产量构成及子粒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敏型玉米品种驻玉309为材料,设置两个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程度日间高温对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物质生产及转运、子粒库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HT1)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极高温(HT2)显著降低玉米结实率和产量。植株株高在HT2下表现为降低,叶面积则表现为HT2CKHT1。花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吐丝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但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HT2降低穗粒数和总干物重,增加了成熟期茎、叶、苞叶干物质占单株地上干物质总重比例。高温胁迫增加子粒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显示,HT1处理下玉米通过自身增加物质转运能力应对高温胁迫,HT2通过显著降低穗粒数而影响子粒库容减小,造成不可逆损伤,同时影响了玉米源(叶面积)和流(物质转运与分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11,他引:29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子粒长、百粒重和茎粗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出籽率和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容重先减小后增加。因此,选择适宜品种并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提高种植密度才能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子粒注射法和花丝通道法,在玉米吐丝初期至乳熟后期间隔 5~127 d接种 3个不同玉米品种,明确东北地区玉米禾谷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结果发现,禾谷镰孢在玉米吐丝期至乳熟期均能侵染玉米子粒和花丝。子粒注射法在玉米吐丝 1~12 d内接种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 16 d以后接种的处理;花丝通道法在玉米吐丝 1~5 d内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 12 d以后接种的处理。子粒注射法的抗性鉴定结果为吐丝 1 d接种的果穗表现为感病,吐丝 5~12 d为中抗或抗病,吐丝 16 d之后为抗病或高抗;花丝通道法接种的结果为吐丝 1 d为中抗或抗,吐丝 5 d及以后为抗或高抗。结果表明,子粒注射法在玉米吐丝 10~15 d左右接种发病稳定、抗感差异明显、鉴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