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当前咖啡种植者对咖啡品种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认识不足、盲目引种而造成的生产中咖啡品种混乱,咖啡豆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普洱普遍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品种咖啡豆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小粒种咖啡品种生咖啡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Catimor系列品种之间杯品质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在实地勘察、走访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环境相似性及生物资源开发近似性原则,采用气候相似性的原理建立回归方程,对河口县小粒种咖啡生产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区划)分析,提出河口县小粒种咖啡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市场咖啡消费出现新趋势。从地区结构来看,不同地区的市场之间、不同经济水平的市场之间、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之间消费趋势差异明显;从产品结构来看,小粒种及中粒种咖啡的消费偏好也体现显著的地区特征,同时价格走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小粒咖啡庇荫效应及其间作组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热区合理的间作能为小粒咖啡提供适度荫蔽,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咖啡生长发育,减轻寒害、病虫和草害影响,为咖啡丰产、稳产,提高园地产出率,降低成本创造条件;橡胶+咖啡,香蕉+咖啡,澳洲坚果+咖啡,龙眼、荔枝+咖啡是小粒咖啡间作的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5.
采集云南怒江流域海拔784~1 508 m中8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小粒种咖啡品种Catimor CIFC 7963(F6)的咖啡豆进行千粒重、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咖啡因、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豆千粒重和总糖含量分别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咖啡因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粗蛋白质、粗纤维、水浸出物、灰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咖啡种质资源的引种、研究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保存的164个咖啡种质进行种质特性和适应性研究及评价;对用部分种质的基因型作有性杂交,获得15份不同杂交组合种子实生苗材料进行筛选;推广小粒咖啡卡蒂莫CIFC7963(F6)生产种植6984hm^2,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准确地鉴别中粒种与小粒种咖啡,以不同种源的中粒种和小粒种咖啡为试验材料,对514对SSR引物进行中、小粒种咖啡种间特异性引物筛选,最终筛选到1对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在小粒种咖啡样本中扩增出90 bp和110 bp双带产物,而在中粒种咖啡样本中只扩增出90 bp或100 bp的单带产物,根据产物条带的数目即可对中粒种和小粒种咖啡进行鉴别。经随机抽取中、小粒种咖啡样本进行种类鉴别准确性验证,验证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零上低温对咖啡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2℃、5℃和8℃分别对中、小粒种咖啡幼苗处理4~5天,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强度的增强与处理时间的延续,叶片含水量、Vc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不断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和钾离子外渗量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呈现幼苗叶片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受害程度相应加重。以上述生理生化指标为依据,比较不同品种对零上低温的反应,反映了中粒种咖啡幼苗对低温比小粒种咖啡幼苗更为敏感。当不同低温处理后回到室温下半个月,观察其生长情况,发现5℃连续处理4天,中粒种咖啡幼苗整株干枯直至死亡,2℃连续处理3天,小粒种咖啡幼苗致死。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条件下,无荫蔽栽培的小粒种咖啡向阳叶片的气孔在晴天午间出现迅速关闭、气孔阻力增大现象,但这种现象不是小粒种咖啡生理上固有的,灌水可明显减小气孔关闭的程度;不论晴天或阴天,灌水和不灌水两种处理当太阳辐射强度约小于300μmolm~(-2)s~(-1)时,小粒种咖啡向阳叶片气孔阻力都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减小而迅速增大,但晴天全天平均,灌水比不灌水处理的气孔阻力小,其分别为11.230s/cm 和20.036s/cm。小粒种咖啡群落树冠下内层过度荫敝叶午间无气孔关闭的现象,但其气孔阻力要比向阳叶的大,它们全天平均分别为53.740s/cm 和19.910s/cm。有荫蔽栽培的小粒种咖啡,上层外围向阳叶片气孔阻力的日变化情况基本上呈“U”字型,全天平均的气孔阻力为14.599s/cm,比无荫蔽的20.733s/cm 低29.6%,荫蔽栽培有利于创造一个适合于小粒种咖啡气孔维持较大开度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作为生化指标,对咖啡的中、小粒种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小粒种咖啡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酶谱不同,以成熟叶片进行同工酶分析较好。②中、小粒种不同品系或品种之间酶谱各异。③中粒种二倍体与自然四倍体酶谱不同。④中粒种具有慢区和中区酶带,而小粒种只有慢区酶带。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3个主产区的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 L.)生豆为材料,通过分析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环境条件下,咖啡生豆在感观、物理、化学和卫生指标上的差异,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主产区的咖啡豆均达到国标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优质咖啡制品的加工原料;同一咖啡品种在3个不同产区的自然条件下种植,得到的咖啡豆在感观、物理、化学和卫生指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不同产区的咖啡豆均有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小粒种咖啡为原料,探究小粒种咖啡热风干燥特性及最佳数学模型,为咖啡热风干燥工艺提供参考。对小粒种咖啡湿豆进行热风干燥,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热风温度、风速、铺装厚度和搅拌转速下的热风干燥特性,比较10种数学模型在热风干燥特性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热风风速在干燥实验中对传热传质有催进作用;搅拌可加快热传递提高热效率,减少干燥时间;铺装厚度主要影响干燥用时,铺装厚度与干燥速率变化成反比;咖啡干燥以降速干燥为主,无明显恒速干燥阶段,热风温度对热风干燥的干燥特性影响最大;对正交试验进行极差、方差分析可知,温度40℃,风速1 m/s,搅拌转速2 r/min为最优热风干燥方案,最佳数学模型为Logarithmic模型,热风温度、热风风速与搅拌转速3个因素对热风干燥总时长影响的极差值为19、6.67、5.5,3个因素在95%置信区间下P值为0.011、0.082、0.391。主次顺序为热风温度A>热风风速B>搅拌转速C;由评价指标R2、SSE、残差均方及对比实验数据与常用干燥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结果显示Logarithmic模型拟合度最好,其中R2为0.986444、SSE为0.021734、残差均方为0.002075。该数学模型可预测云南小粒种咖啡湿豆的热风干燥特性曲线,也为实际的生产与加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咖啡湿法发酵中使用果胶酶对脱胶时间与杯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阿拉比卡咖啡为原料,在咖啡湿法发酵环节中加入Pectinex Ultra SP-L果胶酶进行脱胶,并对加工出的咖啡豆进行理化及感官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脱胶相比,果胶酶脱胶能缩短脱胶时间,有效快速脱除咖啡果胶。其脱胶时间与果胶酶的浓度、脱胶温度、鲜果成熟度呈正相关。与自然发酵脱胶相比,果胶酶脱胶所得咖啡豆的内含物质无显著差异,杯品质量干净稳定。就咖啡豆的杯品质量而言,0.01%果胶酶添加量脱胶处理要高于自然发酵脱胶,而添加量为1.00%、0.10%果胶酶脱胶处理略低于自然发酵脱胶。综上所述,果胶酶脱胶能保证咖啡品质的稳定性及提高咖啡加工效率,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海南当地的咖啡鲜果为原料,测定其干基含水率和干燥速率,探索咖啡豆在不同干燥温度和载重量条件下热风干燥对干燥速率的影响,以及干燥过程中咖啡豆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咖啡豆热风干燥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干燥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初始阶段干燥速率较快;由于咖啡鲜果单层摆放,不同载重量对干燥速率影响不显著;挥发性物质的种类随水分含量的降低而增多,其中醛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逐渐降低,而酯类、酸类、醇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均逐渐增加,烃类化合物略有增加;采用3种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以模拟咖啡豆的干燥过程,结果表明单项扩散模型(Henderson and Pabis)的拟合度最好。  相似文献   

15.
微波真空干燥对咖啡豆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微波功率、物料质量为影响因素,采用不同组合微波功率进行工艺优化,探索不同微波真空条件(单一功率、物料质量、组合功率)下生咖啡豆色泽、脂肪、蛋白质、咖啡因、葫芦巴碱、绿原酸、有机酸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一元方差分析(ANOVA)对不同处理下生咖啡豆的风味成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功率干燥可以在缩短单一功率干燥时间的同时,对咖啡豆中色泽、脂肪、蛋白质、咖啡因、葫芦巴碱、新绿原酸、苹果酸保护较好;不同组合功率干燥条件下共定性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酸类、醛类、烷烃烯烃类及醇类为生咖啡豆中四类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其它类别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Arabica咖啡(Coffea arabica)、兴隆Robusta咖啡(Coffea robusta Linden)和越南Robusta咖啡为原料,采用正己烷萃取其咖啡油脂肪酸,通过GC/MS分析生咖啡及不同焙炒度咖啡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云南Arabica咖啡总脂肪含量高于兴隆Robusta咖啡和越南Robusta咖啡总脂肪含量;咖啡油脂肪酸含量从高到低的3种脂肪酸依次为亚油酸(约40%)>棕榈酸(约30%)>油酸(约20%);焙炒程度对咖啡油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此外,3种咖啡中均含有少量的亚麻酸、花生酸和山嵛酸。  相似文献   

17.
小粒咖啡生产经常受到季节性干旱和土壤营养不足的制约。为探讨小粒咖啡节水抗旱和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模式,采用3个保水剂水平和3个施氮水平,研究了保水剂和氮肥对小粒咖啡苗木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低保处理可以获得小粒咖啡苗木的最大生长量(株高、茎粗及叶面积)。和对照(无氮处理)相比,低氮可使干物质累积量提高24.10%,而高氮减少干物质累积11.95%。和无保水剂处理相比,低保水剂提高干物质累积11.53%,而高保水剂抑制干物质累积8.65%。此外氮肥和保水剂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日蒸散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施氮和保水剂可分别提高小粒咖啡水分利用效率2.72%~35.37%和8.48%~20.24%。小粒咖啡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先增后降。过高水平保水剂和氮肥都会对小粒咖啡的苗木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低氮低保处理可同时提高干物质累积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潞江坝的Catimor系列品种咖啡鲜果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咖啡果实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果实的物理性状差异为极显著,其中,早期和晚期成熟的咖啡鲜果和咖啡豆颗粒较小,物理性状较差,而中期成熟的咖啡鲜果和咖啡豆颗粒较大,物理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9.
冻干咖啡粉的研制可提高咖啡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咖啡行业经济效益。以单因素加热板温度、物料装载厚度和干燥室压强对干燥速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范围后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得到咖啡粉最佳干燥工艺参数并对优化条件下的冻干咖啡粉进行品质分析。通过响应面得到冻干咖啡粉理想参数条件为:加热板温度76.19 ℃,物料装载厚度1.58 cm,干燥室压强76.84 Pa,实际干燥速率为0.23 h -1,理论干燥速率为0.22 h -1;并且3个因素对干燥速率的影响排序为加热板温度>物料装载厚度>干燥室压。品质分析得出冻干咖啡粉的含水率达到3.82%,色差、气味、口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咖啡冻干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为冻干咖啡粉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