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双季籼稻品质形成的淀粉积累特征。【方法】早稻以湘早籼45号(常规籼稻)和柒两优2012(杂交籼稻),晚稻以九香粘(常规籼稻)和泰优398(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利用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设置全生育期增温(早稻增温1.4~1.5℃,晚稻增温2.0~2.3℃)和不增温2个处理,探明全生育期增温对双季籼稻籽粒淀粉合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开放式增温条件下,稻米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直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占总淀粉比例降低,其中,柒两优2012和九香粘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4.2%和3.4%。与不增温处理相比,增温提高了灌浆前期(抽穗后7~14 d)籽粒中总淀粉和直链淀粉积累量,但对晚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影响持续时间要大于早稻,主要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不同程度升高有关。增温条件下,早稻灌浆结实期籽粒中二磷酸腺苷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GPase)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晚稻呈逐渐升高趋势;增温降低了早稻抽穗后14 d和晚稻抽穗后7 d籽粒中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但显著增加晚稻抽穗后期(抽穗后21、28 d)籽粒中GBSS活性;同...  相似文献   

2.
气候因子对杂交稻金优组合结实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期播种和定穗观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气候因子对金优组合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候条件下,金优组合与对照汕优、威优组合相比,结实率没有明显差异;对不良气候条件的抗逆能力相当。同时还得出,影响杂交稻结实率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灌浆结实阶段的日平均温度和抽穗扬花及灌浆结实阶段的降雨量  相似文献   

3.
粤优93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杂交稻组合粤优 93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粤泰A与R938配组而成的籼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粤泰A是广东农科院选育而成红莲不育系 ,R938系中籼 93- 11经 2 5 0GY60Coγ射线处理选育而成 )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2 0 0 0年龙岩市农科所将粤优 938于进福建省 ,在龙岩市多点试种并参加龙岩市晚稻新品种区试和抗稻瘟病性鉴定 ,表现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等优点。 2 0 0 1年参加福建省区试 ,是一个前景看好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现将粤优 938在闽西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利用研究资料整理如下 :1 产量表现粤优 938于 2 0 0 0年参…  相似文献   

4.
三个C两优杂交稻组合的株型及干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汕优63为对照,对3个C两优杂交稻组合的株型及干物质生产特性进行了研究。与汕优63相比,C两优杂交稻组合上3叶叶型较狭长,叶片着生角度小,总叶面积较大;齐穗期上3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根系活力较强;基部节间较粗、较短,茎秆的抗倒性强, 中部节间较长,穗下节间占总秆长的42.77%;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速率快,增量大,且茎鞘叶中的干物质向籽粒运转量多,对籽粒的贡献率高。C两优杂交稻抽穗后茎叶干物质输出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与稻谷产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C两优杂交稻组合较理想的株型和中后期强大的干物质生产和转运优势是其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小粒型绮优系列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用小粒型优质野败不育系绮A配制了绮优桂99、绮优1025和绮优293等3个小粒型优质感温杂交稻组合,千粒重仅18~21 g,主要品质指标达国标优质米标准,一般产量与同熟期主栽组合相当.绮优桂99和绮优1025适合桂南及桂中南部作早、晚稻,桂中北部作晚稻种植,绮优293可在广西全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内源IAA对杂交稻强、弱势粒灌浆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和杂交稻协优9312、Ⅱ优162及其相应恢复系为材料,对灌浆初期籽粒中内源IAA、糖分的变化,以及IAA抑制剂对IAA以及3H 标记葡萄糖吸收分配和籽粒灌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初期强势粒的IAA含量以及增重的速度始终高于弱势粒。在开花受精7 d以前,强势粒中果糖、葡萄糖及蔗糖的含量高于弱势粒,之后相反。强、弱势粒间存在的这种灌浆势差异,杂交组合大于其相应的恢复系。IAA合成及运输抑制剂明显降低3H 葡萄糖在籽粒中的分配。外源IAA对幼穗的处理,缩小了强、弱势粒间结实率的差异,使整穗的结实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作者1983-1986年进行威优35,威优64、威优437的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探讨杂交早稻高产潜力与技术。一、光能利用与物质生产:威优64生长快,叶面积大,净光合率高,穗干重大,但较分散,乳熟期群体生产结构较7944差,抽穗后干物质日增重高。物质分配与物质运转:抽穗后12天内籽粒灌浆靠茎、鞘贮藏养分转运;12天后靠冠叶光合产物。威优64茎、鞘养分转运率高,但其占籽粒总干重率低,其原因是抽穗后光合率高。二、颖果发育与籽粒灌浆: 杂交稻弱势颖花比率大于常规稻,弱势  相似文献   

8.
 选用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有显著差异的4个粳稻品种,通过盆栽试验对水稻灌浆成熟期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随灌浆进程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抽穗15 d以前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大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而以后与之相反;灌浆前期,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味度值、最高黏度、崩解值间呈负相关,灌浆中、后期呈正相关,而与籽粒最终蛋白质含量和黏滞峰消减值在灌浆前期呈正相关,灌浆中、后期呈负相关,而且相关程度随灌浆时段而发生变化;抽穗后15~20 d是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味度值、RVA谱特性间的相关性质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9.
水稻强弱势籽粒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培两优500为试验材料,对强弱势粒核酸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水稻抽穗当天,强势粒单位质量子房中总RNA、mRNA含量都高于弱势粒,蛋白质含量却低于弱势粒。抽穗后第5天,强势粒单位质量子房中总RNA含量仍然高于弱势粒,mRNA含量两者差异不大,蛋白质含量依然低于弱势粒。不论是强势粒还是弱势粒,从抽穗到开花后第5天,其总RNA、mRNA和蛋白质单粒含量都有显著的增加,且各时期强势粒都高于弱势粒。抽穗当天强势粒有两条特异蛋白质带出现,而弱势粒没有,抽穗后第5天弱势粒才出现其中的一条。这说明强势粒与籽粒灌浆有关的基因表达比弱势粒早,强度高。  相似文献   

10.
以两优培九(LYP9)及其亲本为对照,比较研究了两系杂交稻组合C两优396(C396)及其亲本的分蘖特性与物质生产、积累和分配以及灌浆速率等性状.结果表明:C396分蘖发生启动较慢,但中期分蘖数增加速率快,且无效分蘖少,最终单株有效穗数多于LYP9; C396主要生育时期的单株干重均高于同期对照LYP9,齐穗后穗部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大;C396籽粒灌浆启动较迟,但在灌浆中后期(齐穗后15~25 d)维持较高的灌浆速率;表明抽穗前较多的干物质积累、抽穗后穗部较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中后期较高的籽粒灌浆速率是C396高产的机理.C396每穗总粒数少于LYP9,但其具有较多的单株穗数、较高的结实率和较大的粒重,表明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各产量因素协调是C396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湖南丘陵区一季杂交稻安全高产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个组合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同,生育期变化明显,总体呈现随播期推迟而全生育期缩短的趋势;播种迟早除对有效穗数影响不明显外,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影响明显;高温(≥35℃)和低温(≤23℃)条件对安全抽穗扬花和正常结实都有不利影响;湖南丘陵区一季杂交稻特迟熟组合5月10-25日、迟熟组合5月15-25日播种可安全抽穗扬花和正常灌浆结实,高产播种期为5月15-20日;湖南省审定通过的中稻、一季晚稻组合和迟熟双季晚稻组合均可在湖南丘陵区作一季稻栽培.  相似文献   

12.
Ⅱ优航2号亲本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优质杂交稻Ⅱ优航2号亲本航2号与Ⅱ-32A的形态特征、生育特性、抽穗动态及开花习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亲本的生育期虽有一定差距,但出叶速度相似,可早预测、调节花期;两者抽穗高峰期花时相遇较吻合。若合理安排好播差期,是一个易制种获高产、稳产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13.
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年醴陵基点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效化控栽培法处理,前期生长稳健、个体发育好,中期群体适中、稻穗发育好,最大叶面积指数约7.5,光合产物积累多,孕穗期占成熟期的50%~55%,群体内部透光率高。后期功能叶光合能力强,光合产物运转率高,籽粒充实度好,经济系数高。早晚稻产量分别达到8101.5kg/hm2和8731.5kg/hm2,早晚稻子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早稻分蘖期气温偏低,干物质生产量小(为成熟期的13.3%),养分吸收总量少,抽穗后光合产物生产量大,高产潜力大。晚稻分蘖期气温高,干物质生产量大(为成熟期的18.8%),养分吸收总量多,抽穗后期光合能力弱,但晚稻灌浆结实的时间长,对高产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4.
超级杂交稻具有净光合速率高、光合功能期长、群体光合优势明显、物质积累量大、后期灌浆时间长、抽穗前物质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光合产物积累与籽粒灌浆对物质的需求相协调等特点。结合第1,2,3期超级杂交稻的株型特点,就未来的杂交稻超高产育种从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籼型水稻两段灌浆理论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选取50~90年代的代表品种以及不同类型的杂交稻,研究其灌浆理论。结果表明:两段灌浆乃水稻的共性所在,而强、弱势颖花的同步灌浆及弱势花的异步灌浆能力的差异决定该特性的表达。同步性强异步性弱,两段灌浆表现不明显;同步性弱异步性强,两段灌浆明显。同步性强表现灌浆起动早,速度快,强度大,物质撤退迅速,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文中提出籽粒物质积累模式,认为同步性很强,异步性丧失,极有利于物质积累;同步性较强,异步性较弱次之;同步性较弱,异步性可充分表达,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利于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而同步性较弱,异步性表达受阻,物质积累少。栽培与育种上应尽量避免后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杂交中籼由北纬34.5度的徐州,移至北纬37.5度的渤海湾稻区,显示出很好的增长 效果。胜利油田经5年试验,1989年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25%,平均单产650公斤, 最高亩产904公斤。比早、中粳亩增250—300公斤,比晚熟中粳亩增100—150公斤。栽培上应采 取早播、早栽等早熟措施,确保安全齐穗;季节安排上朝前不朝后,使抽穗扬花期处于旬平气温 25.7℃时段,使抽穗至成熟处于日照充足的8一9月。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产杂交稻C两优396和C两优87的源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超高产杂交稻组合C两优396和C两优87的源、库、流特性。结果表明,C两优396和C两优87库容较大,填库能力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叶面积指数和粒叶比均高于汕优63;抽穗后剑叶的净光合速率高,光合能力强;孕穗后光合产物积累速度快,增量大,抽穗后茎鞘叶干物质向籽粒运转量多,对籽粒的贡献率高;产量与总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叶比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库大、源强、流畅且三者之间能在较高水平上协调,是C两优396和C两优87超高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30多年来二棱大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的籽粒性状。结果表明,各个时期品种的灌装速度的基本趋势均一致,即慢一快一慢,且均在抽穗后21-28天内,麦粒增重最多,灌浆速度最快。从抽穗到最大粒重的天数,除近期品种在高肥条件下为42天外,其余均为35天。不同时期品种间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消长趋势均一致,即低一高一低一高,且籽粒最终蛋白质含量相似、在品种更替中,粒长、粒宽、粒长/粒厚、粒长/粒宽有一定规律性,粒厚、籽粒饱满度无一定趋势。  相似文献   

19.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生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观察比较了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和高产杂交稻协优63的生理特性。与高产杂交稻协优63相比,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表现出两个明显的顶端优势,即营养生长期间的“茎蘖顶端优势”和灌浆成熟期间的“粒间顶端优势”。认为这两优势是协优9308超高产的生理特性和基础,据此提出以单茎(蘖)物质生产优势为基础,以“两个顶端优势”为中心的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的“生理模型”,即(1) 协优9308 干物质生产能力高,全生育期单株干物质生产量达120 g;抽穗后仍具有较高生产力,此间生物产量占总生物产量的40%。(2) 营养生长期“茎蘖顶端优势”显著,有效分蘖终止期较早,出现在移栽后2周左右,幼穗发育整齐,成穗率>65 %。(3) 灌浆成熟期“粒间顶端优势”显著,优势粒灌浆势高,齐穗后第2周便达到灌浆势的峰值,此后仍保持一定的灌浆能力;劣势粒灌浆进程比优势粒滞后,在临近成熟时,仍未出现灌浆势峰值;支撑劣势粒灌浆势不减的生理机制是:根系衰老迟缓,花后物质运转势较高,功能叶衰老迟缓。这一超级杂交稻“生理模型”的经济产量指标是11~12 t/hm2。  相似文献   

20.
北方杂交稻与常规稻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以北方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杂交稻和常规稻的灌浆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灌浆持续时间的不同是造成不同品种粒重差异的主要因素。灌浆阶段,渐增期短,启动灌浆速率大,灌浆快增期早,快增期和缓增期延长等特性有利于增加粒重。同一品种的粒重差异来源于灌浆速率的不同。在灌浆期杂交稻的光合同化物向籽粒运转率高,干物质由茎鞘源源不断地向籽粒输送,使杂交稻保持较长的高速灌浆期和缓增期,最终形成较大的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