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密度(X1)与氮(X2)、磷(X3)、钾(X4)施肥量对紧凑型玉米极峰25制种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建立制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目标函数与4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与寻优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顺序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且密度和氮肥交互作用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显著。提出制种产量≥8 250 kg/hm2和经济效益≥22 500元/hm2高产高效协同农艺措施优化方案:母本密度8.9万~9.6万株/hm2,平均9.3万株/hm2;施N量265.18~294.77 kg/hm2,平均280.0 kg/hm2;施P2O5量146.58~174.89 kg/hm2,平均160.7 kg/hm2;施K2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甘蔗生产中氮肥用量高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本研究以‘桂糖4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对比5种施氮量(N150:150 kg/hm2、N225:225 kg/hm2、N300:300 kg/hm2、N375:375 kg/hm2、N450:450 kg/hm2)和2种施氮次数(R1:3次施入,30%氮肥作基肥、30%作分蘖肥和40%作攻茎肥;R2:2次施入,30%氮肥作基肥和70%作攻茎肥)下宿根蔗生长、产量、含糖量以及氮素利用。结果表明:(1)蔗茎产量受施氮量影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2种施氮次数的蔗茎产量均呈现递增趋势。相同施氮量下,不同施氮次数的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R1N375、R1N450、R2N375和R2N450处理甘蔗产量较高,分别为106.4、112.2、106.4和109.1 t/hm2。(2)随施氮量增加,蔗糖分先增加后减少。N375和N450下,R1的蔗糖分显著高于R2。随施氮量增加,R1的产糖量呈先增加后无显著变化的趋势,R2的产糖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N375和N450下,R1的产糖量显著高于R2,R1N375和R1N450处理甘蔗含糖量较高,分别为14.95和14.58 t/hm2。(3)R1和R2的当季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2%~36%和20%~32%。因此,当施氮量为375 kg/hm2,以30%基肥、30%分蘖肥和40%攻茎肥是蔗叶还田下宿根蔗的最优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香水菠萝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施肥试验方案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香水菠萝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海南香水菠萝生产适宜的施肥量推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产量均高于无肥处理,缺素处理对香水菠萝产量的影响为氮>钾>磷;N2P2K2处理的产量和净收益最高,分别为50 350 kg/hm2和167 508元/hm2;对产量和施肥量进行肥料效应函数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三元二次肥效函数为非典型肥效模型,二元和一元肥效函数拟合失真;应用产量频率分析方法得出施肥量N 317~422 kg/hm2、P2O5 66~92 kg/hm2、K2O 271~396 kg/hm2时,产量达30 870~50 350 kg/hm2的概率为95%,此时推荐施肥配比为1:0.16~0.29:0.64~1.25。  相似文献   

4.
磷肥用量和石灰对甜玉米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磷肥用量与石灰配合施用对甜玉米产量、生物量、磷素累积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甜玉米高产及磷素高效利用途径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磷肥用量,设置P0(0 kg/hm2)、P60(60 kg/hm2)、P120(120 kg/hm2)、P180(180 kg/hm2)4个磷肥水平;副区为石灰处理,设置L0(0 kg/hm2)和L1(750 kg/hm2)2个石灰水平,研究甜玉米鲜食期产量、磷素累积、土壤速效磷及磷肥利用效率对磷肥用量和石灰施用的响应。结果表明,L0处理下,与P0处理相比,P120和P180处理甜玉米鲜穗产量均显著提高,分别增产19.4%和18.5%,P0与P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氮钾配比影响盐胁迫下面包果生长的营养生理机制,以面包果[Artocarpus altilis (Parkinson) Fosberg]为材料,研究不同氮钾配比对盐胁迫下面包果养分吸收及渗透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N0K0+W)相比,单盐胁迫(N0K0+S)对面包果生长指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根系生长指标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N1K1+S处理的面包果地下部干重较单盐胁迫处理呈增加趋势,根系生长指标呈下降趋势。所有盐胁迫处理均显著增加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Na+/K+。与阳性对照(N0K0+S)相比,N1K1+S处理显著增加根茎叶中K+含量,减少叶中Na+含量和Na+/K+。N1K2+S处理较N1K1+S处理显著减少根茎中的Na+含量,N2K2+S处理较N2K1+S处理显著增加根中的N、P、K+、Na+含量和Na+/K+,茎中的N和K+含量以及叶片中的Na+含量、Na+/K+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N2K1+S处理较N1K1+S处理显著减少根、茎中K+含量,增加叶片N、Na+含量和Na+/K+,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N2K2+S处理较N1K2+S处理显著增加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Na+/K+。综上所述,适量增施氮钾肥通过调节K+、Na+向各器官的运输缓解盐胁迫对面包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抑制效应,可为盐碱地的面包果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产量差异显著的两个夏玉米品种德单5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不同灌溉和施肥水平,开展水氮互作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增施氮肥显著提高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降低氮素转运效率,N3(180 kg/hm2)、N4(225 k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增施氮肥也显著提高了各灌溉条件下两个品种吐丝期穗位叶Fv/Fm和Fv/Fo,当氮肥施用量增加至N3(180 kg/hm2)后增肥效果不显著。因此,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散粉期分别灌溉37.5 mm配合180 kg/hm2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促进夏玉米植株氮素转运,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此外,Fv/Fm和Fv/Fo均与植株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对玉米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2016年进行田间氮肥试验,研究分次施肥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氮素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供试品种为郑单958,采用二因素裂区设置,主区2种施氮方式,全部基施和50%基施+50%大喇叭口期追施;副区68、113、181、249 kg/hm24种施氮量,对照为不施氮肥,测定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以及产量与产量构成。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前,一次性基施比分次施肥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高;追施氮肥后,分次施肥比一次性基施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高,分次施肥且施氮量为181 kg/hm2时整个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最高。各处理间的子粒产量和产量结构达显著差异水平,通过施氮量与产量的模拟方程显示,理论最高产量为9288.95 kg/hm2,对应的施氮量为202.93 kg/hm2。综合以上结果,说明基施90.5 kg/hm2+追施90.5 kg/hm2的氮肥运筹可获得玉米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为陕南地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于2019-2020年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明确该地区甘蓝型冬油菜绿色高效生产的氮肥适宜用量。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选用当地栽培的早熟品种大地199和常规熟期品种秦优28,副处理是5种施氮量(N0、N90、N180、N270、N360)。结果发现:常规熟期品种秦优28在越冬期的氮素营养状况强于早熟品种大地199,收获时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累积量也均高于后者。线性+平台模型分析发现,常规熟期品种秦优28和早熟品种大地199达到最大产量的氮肥投入阈值分别是188.9 kg/hm2和238.1 kg/hm2,获得最高产量分别是3774.4 kg/hm2和3678.2 kg/hm2。此外,两种不同熟期的品种产油量均在氮肥投入量为180 kg/hm2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823.4 kg/hm2和1735.1 kg/hm2,且两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油菜籽粒中硫苷含量有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两种施氮条件下,含量均小于国标规定的45.00 μmol/g。对于早熟品种大地199和常规成熟品种秦优28来说,当理论上施氮量分别不超过183.6 kg/hm2和188.5 kg/hm2时,与播前土壤根层持有的硝态氮储量(65.4 kg/hm2)相比,油菜收获后的土壤根层(0~100 cm)硝态氮储量没有额外的累积。而土壤非根层(100~200 cm)如果没有硝态氮的额外累积,两个品种要求的施氮量分别不超过263.5 kg/hm2(秦优28)和379.7 kg/hm2(大地199)。综上,在陕南地区综合考虑品种、产量、产油量、品质和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储量等因素,该地区冬油菜绿色高效生产的氮肥适宜用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10.
2021~2022年在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对油菜苗期及成熟期生物量、产量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氯化钾施用量处理,分别为K0(K2O 0 kg/hm2)、K30(K2O30 kg/hm2)、K60(K2O 60 kg/hm2)、K90(K2O 90 kg/hm2)、K120(K2O 120 kg/hm2)和K150(K2O 150 kg/hm2)。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钾肥用量的提高,油菜苗期以及成熟期各部位生物量和产量显著增加,其中最高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1199.6 kg/hm2和57.2%。当施钾量超过120 ...  相似文献   

11.
以始于200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评价持续施用有机肥氮和化肥氮13年对郑单958子粒产量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子粒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最低。施用氮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氨基酸含量,低氮量60 kg/hm2,有机肥氮处理子粒产量低于化肥氮处理;施氮量120~360 kg/hm2,有机肥氮与化肥氮处理子粒产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420~600 kg/hm2,有机肥氮处理子粒产量显著高于化肥氮处理。施氮量0~600 kg/hm2范围内,施氮量越高氨基酸含量越大且化肥氮处理的氨基酸含量大于等量有机肥氮处理,有机肥氮118.5~600 kg/hm2、化肥氮91.9~600 kg/hm2可以获得最优总氨基酸含量。兼顾子粒产量和氨基酸综合评价的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氮120~420 kg/hm2、化肥氮120~300 kg/hm2,可实现玉米产量和氨基酸品质...  相似文献   

12.
杂交粳稻品种粳优653食味品质优异,适宜在辽宁省中早熟稻区作优质稻生产。本研究采用规范化设计,分析了插秧丛距、施肥量对粳优653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插秧穴距对粳优653产量影响较大,在生产中应适当减施氮肥和磷肥、增加插秧丛距和增施钾肥,进而控制群体分蘖数,防止倒伏,提高成粒率,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实现高产。粳优653的高产目标为9 750 kg/hm2,适宜的肥密方案为插秧丛距17.23~18.14 cm,施氮量109.62~117.48 kg/hm2、施磷量30.29~32.74 kg/hm2、施钾量162.94~172.92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钾硅肥施用对胡麻茎秆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探讨钾硅肥运筹调控胡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机制,选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研究,以两个品种为主处理,三个K2O钾肥用量(K0:不施钾;K1:52.5 kg/hm2;K2:105 kg/hm2)为副处理,两个SiO2硅肥用量(Si0:不施硅;Si1:90 kg/...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华南区甘蔗间作花生的经济效益,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施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氮磷钾肥各4个水平梯度,比较氮磷钾不同配比的施肥对花生养分吸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施用量增加促进间作花生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而钾肥施用过量会抑制花生对钾养分的吸收。开花下针期到荚果膨大期是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间作花生干物质累积量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每形成1000 g的干物质,就需要吸收同化17.7 g N、1.7 g P2O5和11.3 g K2O,吸收比列为10.4∶1∶6.6(N∶P2O5∶K2O)。间作花生生产百千克荚果需吸收氮、磷、钾养分量分别在6.83~7.98 kg N、0.65~0.80 kg P2O5、4.10~5.32 kg K2O之间。综上,华南区种植与甘蔗间作的花生,较优氮磷钾施肥配比为80 kg/hm2 N,70 kg/hm2 P2O5,80~90 kg/hm2 K2O,可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及养分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氮肥为主区,设置氮肥不同量级与生物炭配施;品种为副区,设氮高效和氮低效品种,分别为郑单958(ZD958)和先玉508(XY508),于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腊熟期取样测定各器官鲜干重,测定氮含量用以计算氮素积累量、吸收效率、利用效率和氮效率。生物炭3000 kg/hm2与纯N 165 kg/hm2配施干物质积累、氮积累能力及氮效率均表现突出,生物炭3000 kg/hm2与纯N 210 kg/hm2配施产量表现最高,且显著高于生物炭3000 kg/hm2+纯N 165 kg/hm2处理。生物炭3000 kg/hm2与纯N 165 kg/hm2配合施用时,氮高效品种郑单958的干物质积累能力、氮积累能力、氮效率及产量均优于氮低效品种先玉508,且达到显著差异。在内蒙古平原灌区,生物炭与氮肥减量条件下,生物炭3000 kg/hm2与纯N 165~210 kg/hm2配施,可实现节氮30%~45%,氮高效玉米品种氮效率提升52.78%~93.33%,更能发挥氮高效品种较强的氮吸收能力和氮利用能力,利于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茎秆生长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香优2115和F优498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氮肥用量处理,研究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茎秆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最高产施氮量,180 kg/hm2)相比,随着减氮量的增加,参试两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逐渐降低,但N150处理(施氮量150 kg/hm2)的产量降低不显著,而N120处理(施氮量120 kg/hm2)和N0处理(不施氮)的产量降低显著;水稻株高和重心高度均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缩短,基部节间的秆型指数逐渐增加,节间充实度(节间干物质量、单位长度节间干物质量和单位体积节间干物质量)先增加后降低,弯曲力矩逐渐减小,折断弯矩逐渐增加,倒伏指数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强。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产量、株高、重心高度、弯曲力矩和节间长度整体上呈正相关;与节间粗度、折断弯矩、茎壁厚度、秆型指数和节间充实度整体上呈负相关。综上,适宜减氮(N150)能够同步实现机插杂交籼稻减氮稳产和高抗倒伏能力;而过量减氮(N120或N0)虽能大幅度提升抗倒伏能力,但难以实现高产或稳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年氮水平田间定位试验,以先玉335(XY335)和利民33(LM33)为供试品种,系统监测群体产量构成、氮素吸收、分配和转运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子粒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N3(N300 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达14 354 kg/hm2。植株花后养分累积量和对子粒养分累积贡献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品种间比较,XY335和LM33氮素累积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开花以后,XY335比LM33具有更好的产量表现,且植株养分向子粒的转运效率更高。通过对两年两个品种不同氮水平下子粒产量进行拟合,获得一元二次方程y=-0.013x2+9.915 1x+12 186,R2=0.888 9,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为277.3 kg/hm2,其对应产量为13 936 kg/hm2。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东北中部黑土区氮肥用量280 kg/hm2时,可以实现春玉米14 000 kg/hm2产...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叶片光合特性、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特征,以Q优6号(V1)、宜香优2115(V2)为材料,于2019年在贵州省黄平县进行了不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在孕穗期,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单位叶面积氮含量(Narea)呈上升趋势,表观光量子效率(AQE)、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除N0处理外)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光补偿点(LCP)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表现相反;在抽穗期,气孔导度(Gs)、LCP和Narea呈先升后降趋势,而PNUE呈相反趋势。每穗粒数和实际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有效穗数呈上升趋势,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在孕穗期,Q优6号的Pn、Narea和AQE呈先升后降趋势、Ci与之相反,宜香优2115的Pn、Narea和AQE呈上升趋势、Ci呈下降趋势;在抽穗期,两个品种的Narea均呈上升趋势,LCP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此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变化趋势一致,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呈下降趋势,实际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两个品种间,水稻孕穗期的PNUE,抽穗期的Pn、Narea和PNUE,以及千粒重和结实率均为宜香优2115显著高于Q优6号,每穗粒数和实际产量表现相反。在本试验条件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Q优6号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88.13 kg/hm2,最高产量可达13 237.89 kg/hm2;宜香优2115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07.16 kg/hm2,最高产量可达10 027.35 kg/hm2。总的来说,在75~225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能促进叶片气孔张开和吸收CO2参与光合作用,促进CO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物,同时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进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粒精播花生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对密度和氮肥的响应。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鲁东丘陵地,作物两年三熟。2018和2019年,以出口大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2万、20万、28万株/hm2,分别表示为D1、D2和D3)和4个施氮量(0、50、115、18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50、N115、N180),于不同生育时期调查分析花生SPAD值、植株和产量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花生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在D2密度条件下,花生荚果产量较D1密度和D3密度分别高24.31%~45.04%和10.57%~15.13%,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分别高3.70%~27.82%和6.10%~18.94%,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高7.31%~32.34%和10.65%~34.59%,且差异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D2密度下,施氮量在50~180 kg/hm2范围内,花生荚果产量、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各施氮处理表现为N115 > N180 > N50 > N0,以施氮量为115 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最大,较N50和N180处理分别提高了6.83%和3.90%,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和植株性状也协同提高。综合考虑生理性状、产量性状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单粒精播花生栽培在低密度12万株/hm2下,花生主要产量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施氮量为11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优质食味籼稻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研究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比例(7∶3∶0、5∶3∶2和3∶3∶4,分别记作N7+3+0、N5+3+2和N3+3+4)并配施硅锌肥处理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虾稻1号产量整体表现为N7+3+05+3+2≈N3+3+4。提高氮肥在穗肥中的比例,虾稻1号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氮肥运筹对整精米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配施硅肥或硅锌肥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应,但对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N5+3+2运筹方式可实现虾稻1号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而配施硅锌肥有助于其产量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