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种质基础现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曹靖生 《玉米科学》2000,8(1):021-022
通过对黑龙江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现状,及常用玉米自交系的来源和遗传基础分析,作者认为黑龙江省玉米种质遗传基础仍较狭窄,且缺乏骨干玉米自交系,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两个西班牙玉米群体的遗传方差估计R.A.Malvar等大多数栽培玉米杂交种狭窄的遗传基础使人们对现有玉米种质更感兴趣。眼下,美国出售的大部分玉米种子都来自玉米带马齿玉米种类,且这些种类中仅有一少部分变异被利用。欧洲的情况与此极为雷同。这些来自玉米带材...  相似文献   

3.
对比研究分析了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与普通杂交种的主要生育特点.结果表明,两者产量和品质有差别,高油杂交种的产量主要限制性状是千粒重低,灌浆和中后期脱水速度相对较慢,成熟时子粒含水量偏高,油分积累效率高,但完成全程油分积累的时间滞后,抗衰老能力偏弱.高油种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较为突出;高淀粉杂交种乳熟中期前灌浆速度相对较慢,乳熟中后期淀粉积累效率较高.同时探讨了培育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的主攻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糯玉米资源改良利用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鉴评黑龙江省糯玉米资源的基础上,对编玉米资源进行多途径改良利用,结果表明,通过选育一环系组配糯玉米杂交种成功率很低;糯普杂交选育糯玉米二环系较易成功;而采用成对一次回交法选育糯玉米二环系,继而组配糯玉米杂交种,快速准确、成功率高;采用上述方法选育出的普通玉米二环系不仅品质好,而且拓宽了普通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是克服遗传基因狭窄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生产情况及种质基础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龚世琛 《玉米科学》1995,3(4):028-033
根据省种子管理局1983年至1992年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和推广面积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均种植50万亩以上的杂交种有11个,播种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62.8%~88.6%;种植面积5~50万亩的杂交种有20个.播种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10.0%~22.9%.播种面积由1983年的2159万亩增加到1992年的3251万亩,亩产由223公斤增加到328公斤.十年间我省种植20万亩以上杂交种的亲本数为16~22个,遗传基础较狭窄,在遗传上存在较大的脆弱性和突发某种病害的隐患。  相似文献   

6.
常规育种条件下玉米种质扩增的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培育综合抗性优良、高产、优质杂交种的种质资源.通过分析常规育种条件下地方种质资源筛选、种质引进、群体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扩增中的研究与利用,概述了热带、亚热带种质混合选择、温带与热带种质渗入杂交或回交选择、温带与热带复合群体相互轮回选择,群体改良在丰富品种的遗传基础上的应用;总结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的分析与评述姜明月(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自杂种优势在玉米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以来,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的多样性一直是玉米育种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吴景锋(1983,1991)指出,我国玉米杂交种的亲本种类少,骨干系集中,种质遗传基...  相似文献   

8.
我国玉米杂交种发展的主要历程、差距和对策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吴景锋 《玉米科学》1995,3(1):001-005
我国从3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玉米杂交种,50年代末期双交种在生产中试用,70年代初期大力推广单交种。随着单交种面积的扩大,玉米单产显著提高,发展速度之快居世界先列.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遗传基础较为狭窄,育成的高配合力自交系少,组配出突破性的强化组合难,当杂交种的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再扩大受到限制时,玉米单产出现了徘徊,与美国玉米生产相比,以及同国家需求之间的差距都较大.育成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玉米杂交种,难在选系重在组配,关键是筛选、创造优异的玉米种质乃至核心种质,具有遗传基础广阔、配合力高、符合育种目标多样性、广泛性、优良基因可控性传递力强的基础材料。应采取鉴评筛选、优异性状聚合扩大新基因源的群体改良;温带、亚热带及热带玉米种质互导;野生近缘正属基因导入;诱变创造有益突变体和导入外缘基因等,组建新种质的新方法新途径。组织精悍的攻坚队伍,予以较强的经费支持力度,承认其发明成果,促使玉米优良种质和自交系公开发放,推动全国玉米杂交种的组配和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进行的分析表明:我省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以省内自育的中晚熟、紧凑型杂交种为主;省内自育系×省外育成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杂交种的亲本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二环系,国外种质在自交系种质中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0.
岳辉  陈晓旭  徐晓辉 《玉米科学》2007,15(3):055-058
通过对丹玉(丹科)系列玉米杂交种的分析得出,其遗传基础主要来源于旅大红骨、瑞德、P系统及兰卡斯特,四平头和外引血缘也有少量应用,遗传基础较广泛。不同年代的杂优模式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丹玉(丹科)系列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的育成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刘志新 《杂粮作物》1999,19(6):31-32
玉米以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便于栽培管理的优势,成为我国的主栽作物。近年来,由于我国玉米育种中少数几个优良种质(瑞得、兰卡斯特、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利用频率过高,导致育种种质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因此,新的杂交种在产量上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另外,遗传背景的单一也会导致病害的大幅度发生。最近几年大斑病、丝黑穗病、病毒病的严重发生与强行大面积推广几个杂交种有关。随着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对商品玉米营养成分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蛋白玉米的研究与利用将是大势所趋。1 QPM特点及利用价值赖氨酸是人和单胃动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杂交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小平  马青奠 《玉米科学》1994,2(3):025-028
本研究运用A.F.Froyer提出的原理,对我国玉米杂交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目的是建立和测验测定玉米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并通过比较推广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评价我国玉米遗传脆弱性.结果表明,7个参试杂交种间遗传多样性平均值为0.811,变化范围在0.408~1.372.综合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玉米遗传多样性弱,具有很大的遗传脆弱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玉米理想型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辽宁省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是重要工业原料。近年来,玉米单产出现了较长时期缓慢上升阶段。玉米单产出现徘徊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一,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遗传基础狭窄,育成的高配合力自交系少,组配出突破性的强优组合难。第二,以前组配的杂交种及选育的自交系均以利用个体优势为前提,忽视了群体增产作用。如何使玉米单产有所突破,是摆在玉米育种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回顾辽宁省玉米育种经历的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伴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近年来,玉米育种工作者采取鉴定筛选,优异性状聚合扩大新基因源的群体改良及利用生…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当前我省玉米育种素材多为二环系,种质基础十分狭窄,严重制约了突破性杂交种的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匮乏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不完善是我省近10年来玉米单产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利用我省独特的地域和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科学的种质创新技术,拓宽、创新种质资源是提高我省玉米育种水平和突破杂交种选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玉米单产、稳定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轮回选择法培育玉米新杂交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强优势的玉米杂交种,首先要选育优良的自交系,为了拓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提高新的优良基因的频率,我们从70年代起步,采用单姊妹轮回选择法与交互轮回选择法先后对6个玉米育种群体进行了改良,从中选获了一批早,中,晚不同熟性的玉米新杂交种,表现高产,优势,抗多种病害。随后又育成了白粒中熟玉米杂交种“张单251”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创新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生产上用的主栽品种较少,种质基础狭窄,抗风险能力较弱。解决的关键是在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出能够支撑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自交系和杂交种。  相似文献   

17.
高淀粉玉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论述了高淀粉玉米的选育历史与现状以及高淀粉玉米育种的策略与目标,通过分析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对其亲本淀粉含量的遗传表现,探讨了高淀粉玉米育种及亲本选配的原则、种子资源的创新与改良、杂交种选配的原则,同时提出了高淀粉玉米杂交种的推广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七五"以来,由辽宁省育种单位育成的丹玉13号、沈单7号、铁单10号等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应用,特别突出的如丹玉13号、沈单7号等优良杂交种已成为国内许多省份的主栽品种.但"八五" 、"九五"期间,辽宁省玉米育种曾出现过徘徊不前的局面.从辽宁省"两五"期间审定的玉米品种的遗传基础入手,分析了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模式以及辽宁省玉米杂交种选育现状.辽宁省主要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旅大红骨,Lancaster×旅大红骨,外杂选亚群×旅大红骨.  相似文献   

19.
文摘     
98110玉米核雄性不育系中可育植株的细胞遗传基础———(R.L.Philips等),Maydica,1997,Vol.42,No.2,127~131(英文)如果应用雄性不育系生产玉米杂交种,就会提高杂交种的总产量。核雄性不育基因可产生稳定的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20.
CIMMYT优质蛋白玉米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敏娜  郑常祥 《杂粮作物》2004,24(4):189-191
按CIMMYT试验设置,对其提供的20个优质蛋白玉米(QPM)杂交种进行品比试验,从中鉴定、筛选出与当地普通玉米产量相当,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好的优质蛋白玉米组合.为贵州省优质蛋白玉米生产提供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对组合的亲本充分利用,拓宽玉米育种中QPM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外来QPM种质,为进一步改良QPM自交系和选育新QPM自交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