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研究远缘杂交杂种的数量性状变异时,往往能观察到杂种优势这一生物学现象。杂优的表现,一般地说与原始亲本类型的遗传差异有关。按照显性与超显性学说,杂优是由于杂种的等位和非等位(上位性)基因互作的结果。但是截止目前,还没有测定制约新性状和杂优表现的基因互作效应的方法,特别是如何  相似文献   

2.
利用种间有性杂交向栽培稻转移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即单体异附加系的培育、渗入系的建立以及有利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栽培稻与非AA组野生稻种间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表现在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这是限制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的“瓶颈”。传统的有性杂交手段和生物技术相结合是克服种间生殖障碍,提高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育种利用效率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水稻种内基因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进一步挖掘种间、属间及亚远缘物种的有利基因,维持栽培稻遗传多样性,实现水稻超高产、优质和多抗育种,本文综述了远缘杂交所涉及的分子机理及水稻远缘杂交育种的思路,概述了水稻种间和属间远缘基因资源的研究成果、远缘杂交障碍及克服途径、多种技术在水稻远缘杂交方面的发展概况等,为加快远缘物种基因资源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杂种不育是影响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之间基因交流的主要障碍,栽培稻种间杂交育性表现为数量性状位点控制的复杂遗传模式。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育性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植物远缘杂交,是人工合成新物种,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手段。笔者自1979年以来,通过属间杂交,克服远缘不亲和,杂种不育,“疯狂”分离等困难,将玉米的有利基因导入水稻,历九代,选育成具有亲本综合优良性状与超亲优势的新品种。经湖南农学院作物遗传育  相似文献   

6.
罗宝  谭永俊  唐志东 《作物研究》2012,26(4):399-403
从比较基因组学的概念和内容、芸薹属重要作物的比较遗传作图、比较QTL定位等方面阐述了各物种间基因组的共线性关系、染色体内和染色体间的同源性、重要性状基因在QTL区域的映射,对芸薹属作物分子育种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麦开颖性状的遗传规律,以5个开颖品种(系)(黄长芒大麦、沪1154、1430R、99-7122、扬0187)和1个闭颖品种(91单2)为亲本,采用6^2完全双列设计,配制杂种F1.开花期利用图象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测量亲本及杂种F1的开颖角度,并对所测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同时计算公共亲本的系列方差Vr和系列协方差Wr,以测验开颖性状的遗传模型.推断其显(隐)性基因频率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亲本间和杂种间的F值分别为237.71^**和162.48^**,表明开颖角度在亲本间和杂种间的差异均这到极显著水平;(2)Wr依Vr的回归方程为Wr=4,5128+0.8968Vr,r=0+9339^**,回归系数与0的差异(t=5.23^**,df=4)达到极显著水平,与1的差异(t=-0.60,df=4)不显著,即开颖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回归截距与0的差异(t=0.86,df=4)也不显著,即开颖性状的遗传属完全显性类型;加性、显性和环境方差的估计数依次为45.922、20.321和1.210,说明加性遗传方差比非加性遗传方差更重要;开颖显性方向和程度随亲本和组合而有所不同,平均而言.开颖性状是减效基因表现为显性,即闭颖对开颖表现为显性;(3)15对正反交杂种F1中有3对的开颖角度存在正反交差异,表明大麦开颖性状有时还受到细胞质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伏军 《作物研究》1999,13(2):1-3
野生稻种中有一些优良性状,是目前栽培稻品种所不具备的。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有利基因,进一步提高水稻新育成品种的产量潜力、品质与抗性,进行稻属种间远缘杂交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论述了野生稻种中目前已知的可利用性状,栽培稻与AA染色体组和非AA染色体组的种间杂交技术原理、方法及研究进展,提出了进行稻属种间远缘杂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目标的明确性、选材的精确性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小麦远缘杂交胚拯救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通过与其他物种的远缘杂交来改良小麦农艺性状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小麦远缘杂交通常不能得到可育的杂种植株,且普遍存在杂种胚在发育过程中败育的现象。能否从培养的杂种胚中成功得到植株主要依赖于胚的成熟程度和培养基的组成等条件。通过体外培养的方式,幼胚拯救技术已得到成功的应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杂种后代。本文综述了幼胚的生理特征、体外发育特征及胚培养的影响因子,总结了幼胚拯救的一般方法以及在小麦远缘杂交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该技术应用的一些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辣椒属种间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利用辣椒属种间杂交进行种质创制、传统遗传学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辣椒属不同种间有性杂交成功的难易、障碍及机制;指出今后辣椒属种间杂交的三个研究方向:开发辣椒栽培种(Capsicum annuum L.)以外的种间有益基因;探索杂种获得的方法并提高其效率;加快杂种获得后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两个方面,即不育胞质与可育胞质之间的差异和几种不同不育肥质之间的差异,研究了渭A、波里马A和75—3A等三种雄性不育系不育胞质在13个农艺性状和对菌核病抗性的遗传效应。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三种不育胞质对杂种F_1的农艺性状和抗病性无不良影响;三种不同质源的不育胞质间在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上无显著的差异。但作者认为,开展新的不育胞质的研究,防止细胞质单一化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4个东方型栽培大麦品种和5个西方型美国栽培大麦品种以及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20个F_1杂种为材料,用系×测验系分析法研究了大麦不同类型亲本基因组在杂种F_113个性状上的遗传行为以及这些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性状表现决定于亲本基因组的基因加性效应与互作效应且多数性状主要决定于基因的加性效应。株高、穗粒数、生育期性状较千粒重、单株有效穗、结实率易于改良。东方型栽培大麦品种在目标性状上比西方型美国栽培大麦具有较好的配合力。在中国南方冬麦区,作为组合育种的亲本,东方(?)栽培大麦品种比西方型美国栽培大麦品种要优越。  相似文献   

13.
油菜远缘杂交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育种发展的结果,一方面需不断挖掘新性状、新材料,另一方面是种内遗传资源日益枯竭.我国长江流域主要栽培的甘蓝型油菜系国外引进类型,情况更是如此.远缘杂交作为遗传物质转移的一种方法,可把异种属的有利性状导入到栽培植物中来,扩大作物的遗传基础.为了将其他芸苔属植物的优良特性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来,创造新材料,我们自1988年以来开展了甘蓝型油菜与其他芸苔属植物之间的种间杂交遗传育种研究.现将这项研究的进展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4.
棉花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远缘杂交技术,将野生棉的优良性状转育到陆地棉遗传背景中,创造陆地棉新种质并加以育种利用,至今已取得显著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棉花远缘杂交育种在抗虫、抗病、高产、纤维品质和腺体缓发等性状改良上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及其应用前景。针对棉花基因工程研究面临着功能基因严重缺乏的状况。以及棉花新品种选育迫切需要的特异种质如高抗黄萎病资源匮乏的窘境,棉花远缘杂交育种将出现新的研究高潮。  相似文献   

15.
用红麻(2n=36=32 4SAT)与金钱吊芙蓉(2n=72=70 2SAT)种间远缘杂交,产生 F_1(2n=54=51 3SAT)的精卵结合杂种。稳定蓝花型株系的染色体2n=36=30 6SAT,具三对随体染色体,其中两对随体在 Giemsa 染液中呈深着色,与红麻的随体相同,来自红麻的基因,另一对随体较小,在 Giemsa 染液中呈浅着色,与金钱吊芙蓉随体相同,显然是红麻的一对染色体被金钱吊芙蓉的一对随体染色体所代换,获得了远缘杂种异代换系的新种质资源,同时获得杂种 F_(10)有特异性状或优良性状的株系240个,其中稳定系12个,共有5种表型,高产系3个。  相似文献   

16.
甜菜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16个甜菜单胚杂交组合后代的几个性状,结果表明,甜菜叶长、含糖率性状的遗传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引起,父本对杂种F1的叶长、含糖率影响大于母本。叶宽和根体最大周长的加性基因效应达显著水平,由其引起的变异占总变异的50%左右。母本对杂种F1的根体最大周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大于父本,表现出母性效应特点。在叶宽性状上,父本的遗传效应大于母本。非加性基因对株高、叶柄长、根体长和根产量的遗传起主导作用,杂种优势利用潜力较大。在根产量方面,加性基因效应引起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4,加性效应在单胚型甜菜根产量性状的遗传中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根产量的母本一般配合力方差(σ^2gca)远远大于父本的σ^2gca,表明母本对杂种F1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大于父本,表现出较强的母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理论表明:有性杂交能动摇有机体的遗传性。有目的地选择茶树优良亲本进行杂交,使后代杂种基因得到重新组合,有可能兼备父母本的一些优良性状,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茶树新品  相似文献   

18.
试验利用甜菜雄不育系、测交系及其杂种一代为材料,对甜菜杂文亲本的遗传差异,及其与杂种一代优势进行了研究讨论,结果认为,杂交亲本的遗传距离与配合力之间吻合率较低:杂交亲本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一代经济性状优势之间相关性不显著;遗传差异与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它遗传指标综合研究,效果要好些。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选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就单低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转育,雄性不育系胞质基因类型对杂种恢复率的影响,以及三系种质基因在杂种中遗传效应的研究,提出了低芥品质和恢复基因是易获得的,而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优良性状、不育系的稳定性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却是应着力选育的。在恢复系繁育中,考虑到生物学混杂问题,应用细胞质为“S”类型的恢复系要比“N”类型恢复系再繁殖用于制种,杂种F1恢复率高25-51.5%。由于不育系和带有不育胞质恢复系的细胞质基因“S”,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细胞核基因“rfrf”,恢复基因“RfRf”在杂种中均存在一定的遗传效应。所以,在选育强优势组合时应注意“三系”种质基因优良性状的选育。  相似文献   

20.
小麦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小麦花药培养技术是小麦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该技术具有稳定杂种性状、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率、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和分离等优点。大量研究表明,单核中晚期花药接种在C17培养基上花药培养效果比较好。小麦花药培养力的高低受到基因型的显著影响;小麦花药培养过程中雄核发育受到基因型的影响;白化苗的产生机理主要是由于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突变产生的。花药培养技术在育种和分子遗传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