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口地区是河南省主要棉区之一,近年来受棉铃虫为害严重。1998年,我们引进中棉所32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进行试验观察。试验采取大区试种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对照品种为CK1豫2067、CK2中棉所19。结果表明,中棉所32具有抗虫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是较好的抗虫棉品种。1 抗虫效果于棉铃虫发生高峰期的7月23日进行田间调查,中棉所32每百株落卵量118粒,豫2067百株落卵量116.3粒,中棉所19百株落卵量115.2粒,差别不大。7月28日用药前田间调查,中棉所32百株虫量为1…  相似文献   

2.
棉田施磷量对棉铃虫落卵量及其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棉田施磷量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棉铃虫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关系到棉铃虫幼虫对棉株的危害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增施P_2O_5可便棉株幼嫩组织中全磷含量增加,施135kg·hm_(-2)P_2O_5可比对照(不施磷)二代减少田间落卵40%,三代减少田间落卵59%,棉铃虫的食物利用率增高,粗生长效率降低,在棉铃虫大发生年可减少田间损失量  相似文献   

3.
1998年全年二、三、四代棉铃虫百株累计落卵量1671粒,属大发生年,其中,二代棉铃虫平均百株累计落卵336粒,属一般偏重发生年,三代百株累计落卵量759粒,属大发生年,四代棉铃虫百株累计落卵量为576粒,属大发生年。二代棉铃虫死亡率达100%,而且...  相似文献   

4.
第二代棉铃虫卵田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准确掌握田间棉铃虫种群数量,更好地指导防治,我们于1992年第二代棉铃虫发生盛期,在内黄县棉田对棉铃虫卵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1主要害虫发生特点1.1棉铃虫。和常规棉相比,二、三、四代棉铃虫幼虫数量分别减少91.4%、90.6%、73.7%,差异极显著;棉田落卵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说明中棉所30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抗性,棉铃虫不再是主要的害虫。1.2非目标害虫。和常规棉相比,棉苗...  相似文献   

6.
三个转Bt基因棉品种田间抗棉铃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罩笼接棉铃虫蛾试验表明,转Bt基因棉较常规品种盐棉48具有较好的抗棉铃虫效果。在百株卵量均为800粒以上的情况下,12天后97—1和97—2的百株残虫量明显低于三代防治指标15~25头;而盐棉48百株残虫量达70头,远高于防治指标,仍需化学防治来控制其为害。此外,还考察了在自然虫源状况下,各品种上蚜虫、棉卷叶虫和棉造桥虫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了转基因棉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Bt棉抗棉铃虫鉴定技术及抗虫性指标划分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置棉铃虫即将孵化幼虫的卵粒于含Bt基因棉株顶端倒3或4叶片上,进行抗棉铃虫的鉴定,并以棉铃虫幼虫对Bt基因棉顶端叶的为害程度作为棉花抗棉铃虫的划分指标。简便易行,抗虫性鉴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及其优势天敌种群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比较研究了北方棉区平作和麦套春棉治虫与不治虫共四种类型棉田的棉铃虫及其优势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平作春棉的始卵期较麦套春棉提早3~5d,四代棉铃虫发生期后者的终卵期较前者推迟10~15d;与常规治虫相比,平作春棉和麦套春杯不治虫的百株累计总卵量分别增加了151.4%和160.7%,百株累计总幼虫量则分别增加了205.1%和280.8%。与常规治虫相比,平作春棉不治虫二、三、四代棉铃虫卵及幼虫的平均寄生率分别增加了200.0%、110.0%和675.0%及148.0%、247.5%和8.5%,麦套春棉则增加了36,1%,38.9%和95.8%及64.4%、369.0%和31.6%;无论哪种类型的棉田,棉铃虫优势捕食性天敌的百株累计量均呈逐代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3-2004年滨州市棉区二代棉铃虫发生较轻,2005年二代棉铃虫在棉田全面反弹,发生面积11.31万hm2,占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的86%,产量损失达819.1t,发生为害程度明显重于前两年,给棉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对其反弹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发生特点2005年滨州市棉田二代棉铃虫发生特点为发生略偏晚,但卵和幼虫量多,为害重。据调查,截止7月5日,全市平均累计百株卵量914.4粒,较近几年同期明显偏高,为大发生程度,其中惠民最高,百株卵量2147粒,博兴次之,百株卵量1481.5粒。全市最早于6月5日见卵,较常年晚1天,当日百株卵…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杂交棉组合在本地的适应情况,1998年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湘杂棉2号F1,F2中棉所29F1的皮棉产量分别比泗棉3号高22.33%,11.49%和16.22%,且经济性状表现较好,尤其是中棉所29,抗性较好,适合在棉铃虫旺发的衢江两岸棉区扩大试种。  相似文献   

11.
麦套棉匀密栽培技术①支春学杨希田河南省内黄县棉办456300麦套棉常因麦棉共生期较长,棉花迟发晚熟影响产量与品质。1991年以来我县推广了匀苗密植栽培技术,累计推广8万hm2,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确定适宜密度是前提试验于199...  相似文献   

12.
应用棉铃虫诱芯防治棉铃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明确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性诱剂可大量诱杀棉铃虫雄成虫,每枚诱芯越冬代可诱33头,一代370头,二代92头,三代561头;可使田间落卵量减少8.6%~31.3%,卵孵化率降低1.2%~8;2%,虫口密度降低19.0%~45.7%。本文还优选出了较好的棉铃虫性诱剂型号和比较了棉铃虫性诱剂与高压汞灯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京山县永隆公社1959年在棉铃虫大量发生期,采用田头顺风熏烟方法,每隔5—10丈,放一堆草,内放少量六六六粉,用土稍稍压突,傍晚熏烟。据检查有减轻为害效是,熏烟的棉田百株有棉铃虫卵64粒,未熏烟的棉田百株有卵136粒。同时,在熏烟区附近的棉田内用杨树枝把诱蛾,对消灭棉  相似文献   

14.
二代棉铃虫卵分布特点及其防治席景会李宏宇李玉田①蒋立军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长春130062在不同发生年份,二代棉铃虫卵在棉株上分布也有很大的差别,了解棉铃虫卵在棉株上的分布特点,既便于预测预报,又可正确指导棉铃虫防治。1二代棉铃虫卵在棉株上的分...  相似文献   

15.
宁陵是豫东地区的主产棉县,进入90年代以来,棉铃虫严重发生,成了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一个障碍。自1994年起,从中棉所引进试验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29、30,共示范种植85hm2,当年平均单产8895kg·hm-2,高产地块单产1380kg·hm-2,减少防治药费60%~80%;1995年推广示范46667hm2,平均单产945kg·hm-2,减少防治药费60%,产量比常规棉略低;1996年试种23333hm2,平均单产9375kg,二代棉铃虫发生为害顶尖7%,但田间表现长势不整齐,比常…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对棉铃虫抗性的观察李洪奎,沈孝恩,刘建生,孙平山东维坊市植保站2610411棉铃虫在抗虫棉上落卵量的观察选地力均匀,棉花长势一致的抗虫中棉所12R93一5和常规中棉所12棉田各一块,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棉花20株,自二代棉铃虫卵始期,每3天...  相似文献   

17.
六改五统一防治抗性棉铃虫技术王合水,祁绍臣,刘秀改,鲁文正河南省尉氏县棉办452170尉氏县是首批命名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的产棉大县,春棉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7万公顷以上。1992年由于受棉铃虫特大暴发和棉铃虫抗药性强的影响,致使全县严重减产,挫...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棉晋棉26号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Bt基因抗虫棉晋棉26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合作,将人工合成的Bt毒蛋白基因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晋棉7号,选育出的高抗棉铃虫新品种(原名GK95-1),1998年4月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晋棉26号。1 特征特性晋棉26号属于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35天左右,比晋棉12号早4~5天,适宜于黄河流域中早熟棉区种植。该品种株型紧凑,呈塔型,株高80~90cm,果枝舒展,果枝节位4~5个,叶片较小,铃呈卵圆型,铃重4.7~5.2g,衣分38%~40%。2 产量…  相似文献   

19.
应用性诱剂对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北省邯郸市大面积积应用性诱剂防治第二代棉铃虫,在特大发生的1993年和1995年及中等发生的1994年均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与对照区相比,因棉铃虫的雄蛾量减少使雌雄比分别由0.6:1(1994年)和0.8:1(1995年)变为1.2:1和1.6:1,交配率由83.33%和81%降低为29.37%和33%,平均交配次数由1.8次和1.75次减少为1.2次和1.26次,田间落卵量降低32.9%~43.5%(1993年),卵孵化率也明显降低,可将第一次药剂防治时间推迟3~4d,减少1次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寄主饲养棉铃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用自生小麦苗,玉米雌穗,小麦粒,蕃茄果实和棉花叶(CK)饲养棉铃虫幼虫。从1龄到化蛹,死亡率以棉叶最低,小麦粒最高,分别为16.7%和70.4%。羽化率以玉米雌穗和棉叶最高,分别为90.9%和90.0%。后代产卵也以上述两种寄主饲养的棉铃虫为最多,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28.8和507.6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