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对生物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2000~2003年在吉林省桦甸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试验,得出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达到增产效果的最佳应用剂量,同时通过不同剂量生理试验,证明了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可提高种子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处理次数、时期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2000~2003年在吉林省桦甸市进行的等离子体处理种子试验,明确了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的最佳处理次数和处理后的最佳播种时期以及增产效果,证明了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可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处理甜菜种子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不同剂量和不同处理次数的等离子体对3个不同类型甜菜品种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的甜菜种子,其根产量均有明显提高,且以处理剂量2.5A和3.0A为最佳处理剂量,并有19个处理达到增产技术指标,根产量增产幅度为10.3%~30.6%,含糖率、产糖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豆应用等离子体处理种子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初步看出可促进植株生长,增加根量和根瘤,提早成熟3d,大豆种子应用等离子体处理后,提高产量17.8%。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物理农业技术。它是在农作物播种前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农作物增产的高新技术。经过处理的种子更加健壮,缩小种子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明显提高,田间出苗迅速整齐,苗情长势旺盛,根系发达,抗旱、抗病、抗寒、促进早熟,提高质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福 《北方水稻》2010,40(4):52-53
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物理农业技术。它是在农作物播种前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农作物增产的高新技术。经过处理的种子更加健壮,缩小种子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明显提高,田间出苗迅速整齐,苗情长势旺盛,根系发达,抗旱、抗病、抗寒、促进早熟,提高质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水稻种子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磊 《北方水稻》2011,41(4):68+74
方正县应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子使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水稻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处理较空白对照增产23.4 kg/667 m2,增产率5.31%。  相似文献   

8.
鲁桂霞  于秀岩  高德军 《北方水稻》2012,42(6):37-38,42
水稻种子经过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使水稻的成穗率明显提高,通过试验比较,处理较对照水稻增产450.8 kg/hm2,平均增产5.6%。并且,水稻种子经过等离子体处理采用的是物理方法,无任何化学物质残留及污染,大大保护了环境,对于开发绿色环保食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S.B技术对大豆增产效应及最适密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B技术是集种子处理、施肥、掐尖于一体综合生产技术,为分析各项处理的增产作用,选择大豆品种吉育47,对S.B技术增产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B种子处理、S.B施肥、掐尖都有增产作用,S.B施肥增产达极显著水平,S.B种子处理、掐尖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大豆最高产量为S.B种子处理、S.B施肥和第二片复叶掐尖处理组合;S.B技术最佳密度为15万株·hm-2.由于掐尖后大豆植株多数形成双茎株,平均茎粗变细,抗倒能力变差,所以掐尖处理应慎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种衣剂处理大豆种子,不但能提高田间出苗势、出苗率,能刺激幼苗生长,而且能提高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其中以锐胜150g十适乐时200mL+种子100kg产量增加最多,为223.53kg/667m^2,较CK增产3.21%,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高EGCG茶树新品系为杂交亲本,利用“剪花瓣显花丝、剪花丝去雄蕊”的人工杂交授粉法,获得了1619个茶树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杂交授粉技术,操作简便,座果率较高,平均为28.28%±16.26%,最高达46.34%,能够顺利实现茶树杂交育种目标,克服了杂交座果率低的难题;杂交亲本组合对座果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杂交苗炭疽病感染率和成苗率,而对种子饱满率和果实种子数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结果表明,以浓度150 mg/L的壳聚糖处理玉米种子可以获得较高的发芽率及发芽势。用15%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以浓度为150 mg/L壳聚糖处理PEG6000干旱胁迫下的玉米种子,研究表明,壳聚糖对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具有极显著的效果,同时能极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的玉米幼苗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扬两优6号等9个湖北目前推广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从2008年4月19日起采用分期播种法每10d播种1次,考查品种结实率变化及其与结实前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08年水稻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总体为雨日阴天稍多,但仍属于普通气候年景。9个超级杂交稻组合7个播期结实稳定、正常,各播期间结实率最高与最低相差6.1个百分点。但各播期的结实率总体上仍表现为越早播,结实率越高(日均温为24~29℃时),结实率随孕穗和开花结实期日均温降低而降低,每降低1℃结实率约降低0.8个百分点。同组合同播期不同抽穗批次茎蘖结实率在前4个播期差别较小,但从第5播期后,部分组合的第3抽穗批次分蘖的结实率出现明显下降。结实率在不同播期间的差异与抽穗后15d期间的日平均气温、抽穗前后40d期间日照时数和抽穗前后7d期间最高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吉林省气候异常,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稻种子含水量与发芽势、发芽率的关系,试验表明:水稻种子含水量与发芽势、发芽率均呈直线正相关,发芽势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发芽率与含水量正相关不显著。即在室温条件下自然降水将会导致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玉米品种穗轴重和出籽率等性状的相关及遗传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先玉335的亲本及2个美系材料和自选系为试验材料,组配16个杂交组合,在保苗61 530株/hm2的条件下进行产量比较,同时分析子粒水分、穗轴重、出籽率等相关数据,进行简单相关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穗轴重与出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出籽率与双亲平均穗轴重、父本穗轴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双亲平均出籽率、父本出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子粒水分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本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父本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双亲平均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穗轴重、百粒重遗传累加效应极显著,超高亲效应明显;出籽率以遗传累加效应为主,存在超亲效应。组配新组合途径可以直接利用PH6WC及Reid系统的美系材料与自选系组配,从而获得高出籽率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落粒性是影响裸燕麦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性状。本研究对228份具有代表性的裸燕麦材料的落粒性及小花的形态等15个性状进行田间多点鉴定,并建立了裸燕麦小花形态表型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15个性状在3个试验地点之间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裸燕麦的落粒性同内稃宽度(相关系数r=-0.36)、内稃面积(r=-0.30)、外稃宽度(r=-0.26)等9个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种子同内稃宽度的比值(r=0.37)及种子同外稃宽度的比值(r=0.20)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内外稃的宽度影响小花中种子的包裹程度,外稃厚度影响小花抵抗外力的能力,从而影响裸燕麦的落粒性。K-means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两大类,Ⅰ类占整个群体的48%(110个),内稃和外稃整体上更加窄小,落粒性较高;Ⅱ类占群体的52%(118个),内稃和外稃整体上更加宽大,落粒性较低。对3个地点参试材料落粒性的密度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裸燕麦落粒性评价的等级划分标准:0~0.03为低落粒性,0.03~0.08为中落粒性,0.08~0.16为较高落粒性,0.16~0.23为高落粒性,大于0.23为极高落粒性。  相似文献   

17.
以2个早籼稻品种的超干种子、干种子、鲜种子、湿种子、露白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高温处理对不同状态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不同种子状态耐受高温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强到弱依次为超干种子干种子鲜种子湿种子露白种子;水温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比气温更显著;处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发芽率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极显著下降;不同品种高温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表现相同规律趋势,但也存在极显著个体差异;种子水分制约种子耐受高温能力,种子水分含量越高,耐受高温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多效唑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调控效应,以为其高产种子生产技术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设计4种多效唑浓度处理,比较其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蔓性千斤拔种子产量有较显著的正效应,而高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则有一定的负效应,与CK比较,低浓度多效唑处理(50 mg/L)的种子产量(1318. 5 kg/hm^2)显著提高了17. 3%,但在收获指数上与CK无显著差异,其优势主要来自于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分别比CK显著增加了8. 31%和20. 6%;同时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性能,其后期叶片的SPAD值比CK明显增加3. 44%~4. 67%,其单株总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了20. 48%。相关分析显示,单株种子粒重与单株总粒数和果荚数呈显著正相关(r=0. 6126和0. 5657),与结实率呈明显的负相关(r=-0. 5361);通径分析表明,各产量构成因子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果荚数,其中单株粒数的贡献率最大,为0. 4918,其次为结实率的0. 2677。  相似文献   

19.
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的影响及田间蛴螬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花生常用拌种药剂的苗期安全性及田间防效,采用盆栽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拌种在不同温度、土壤湿度和播种深度对花生出苗率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综合比较得出安全性依次为毒死蜱>氟虫腈>吡虫啉;分别加入4种杀菌剂混配拌种后发现,出苗率和其它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萎锈•福美双效果最好。田间试验得出:毒死蜱单独拌种具有较高的杀虫增产效果,加入杀菌剂有一定的增效;吡虫啉与萎锈•福美双混配拌种可提高出苗率及防虫效果,增产率为53.59%;氟虫腈拌种后防虫效果较差,与4种杀菌剂混配后增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化学杀雄剂CH1对冬小麦雄性不育的诱导效果及其与乙烯利的互作效应、筛选CH1最佳使用剂量和表面活化剂组合,用6个CH1剂量水平、7种表面活化剂和3种浓度的乙烯利进行不同配伍组合,对不同组合处理下3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雄性不育率和饱和授粉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15~30 g·hm-2剂量下,CH1可诱导3个品种雄性不育率达95%以上,说明CH1具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作用;随CH1剂量的增加,3个品种的饱和授粉结实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0~30 g·hm-2处理的饱和授粉结实率明显偏低,推测雌蕊受到了一定的伤害;(2)观察花药和雌蕊发育情况,发现未喷施CH1的植株花药大且开裂,羽毛状柱头较大,而CH1处理的不育株花药瘦小,呈剑状,不开裂,羽毛状柱头较小;(3)随着CH1剂量的增加,3个品种均表现出株高逐渐降低和抽穗期延迟的现象,CH1对旗叶的药害反应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4)CH1剂量为10 g·hm-2时,与其他表面活化剂相比,NE1820对普冰151的旗叶伤害较轻,对株高无明显抑制作用,可提高饱和授粉结实率;(5) CH1剂量为15 g·hm-2时,添加2种浓度乙烯利后,3个品种的株高比未添加乙烯利降低,抽穗期延迟,其中添加5 mL·L-1乙烯利后3个品种均能达到100%雄性不育,并且饱和授粉结实率相比未添加乙烯利平均高7%左右。因此,CH1采用15 g·hm-2剂量,配伍1% NE1820和5 mL·L-1乙烯利可诱导小麦产生完全的雄性不育,且获得较高的授粉结实率,可作为杂交小麦制种候选方案进一步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