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吉林省92个主要玉米杂交种的高淀粉特性进行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淀粉含量72.64%。筛选出淀粉含量≥72%的高淀粉玉米61个,平均淀粉含量73.47%。其中高淀粉一级品种稀少,仅为1个;二级品种16个;三级品种44个。工业专用型高淀粉玉米品种(粗淀粉含量在75%以上)较少,只有5个,均为晚熟品种。通过高淀粉品种筛选与实际产量相结合,评价出各熟期组中高产品种。结合我国淀粉玉米种质现状,提出加强新品种选育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
1981~1995年从黑龙江省739份野生大豆(G.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is)资源中,筛选出高蛋白、超早熟、多花荚、多分校及抗SCN和SMV等优异种质27份。利用这些优异资源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百粒重19g,蛋白质含量48.29%,蛋白、脂肪总含量66.16%的优异新种质龙品8807;选育出多荚多分枝、外贸特用极小粒类型及秆强荚密丰产型新种质8份。  相似文献   

3.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在南京同一环境下全国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变幅分别为39.2%~54.2%、7.5%~17.5%和47.3%~64.6%,地方品种38.8%~51.5%、11.5%~22.5%和55.6%~69.0%,国内育成品种41.7%~49.4%、12.9%~22.9%和55.6%~68.6%.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人工选育后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有大幅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平均数和变异度则有减小,说明以往人工进化着重在油脂含量的改进.三个性状各群体在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区平均间差异并不大,各区都有优良变异.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并未发现相关;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油脂含量与地理纬度出现显著正相关;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与地理纬度还出现显著负相关;野生自然状态下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之间无相关,而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依次增强了负相关;形成这种相关的原因在于地区间油脂含量人工进化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西乐业野生春兰种质间的亲缘关系,提高其利用效率,对66份春兰种质资源的43个表型性状(13个数量性状和30个质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对乐业县各来源的春兰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并从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春兰种质表型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CV)为11.62%~41.56%,其中花梗长的CV值最高。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26%~55.7%,以开花习性、唇瓣主色和花瓣形状的CV值居高。说明花梗长、开花习性、唇瓣主色和瓣形都是春兰观赏性状的重点选育方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侧萼片宽(SSW)和花中萼片宽(SMW)、花侧萼片长(SSL)和花中萼片长(MSL)、花侧萼片形状(SSS)和花中萼片形状(MSS)、花瓣内侧主色(PIMC)和花萼片主色(SM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1、0.7648、0.771、0.741;花侧萼片夹角(SSA)和侧萼片先端形状(SSPS)、唇瓣形状(LS)和中萼片先端形状(SSPS)、唇瓣色斑数量(LSN)和叶色(LC)之间则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4557、-0.4316、-0.4181。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主成分分析分别提取5个和11个主成分,共10个因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8.193%和73.023%,可反映乐业春兰的总体形态表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为18.77处可将66份春兰种质划分为4组,其中第Ⅰ组只有一个55号品种,第Ⅱ组包含9个品种,主要以来源地相同为主,第Ⅲ组28份种质以红色花为主,第Ⅳ组28份种质,主要特征是花朵较大。研究筛选出19138-38、19138-40、18011、18007、19134-1共5份种质综合评价较高。该结果为了解广西野生春兰种质间亲缘关系及其评价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4个不同地理种源金线莲(‘三明尖叶’、‘三明圆叶’、‘漳州尖叶’及‘台湾AF’)种植满120 d时的生物量及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单株鲜重和干重及多糖含量以‘漳州尖叶’金线莲品种最高,而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则均以‘台湾AF’金线莲品种最高。同时对4个金线莲品种不同采集时间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除‘台湾AF’金线莲品种外,其余3个品种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即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缓慢增长,而多糖含量则递减。金线莲‘三明尖叶’与‘三明圆叶’品种中,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在种植满150 d达到最大值,此时,在‘三明尖叶’金线莲中,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9.81±0.24)、(4.62±0.16) mg/g;在‘三明圆叶’金线莲中,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9.27±0.22)、(4.60±0.17) mg/g。‘漳州尖叶’金线莲品种的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在种植满120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74±0.05)、(4.63±0.04) mg/g。‘三明尖叶’、‘三明圆叶’以及‘漳州尖叶’金线莲品种的多糖含量分别于种植满90、0、120 d时达到最大值,多糖含量分别为(26.05±2.11)、(24.29±2.33)、(45.90±4.70) mg/g。此外,对‘三明尖叶’与‘三明圆叶’金线莲品种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分析发现,多酚与黄酮主要在叶片累积,而糖类物质则主要在茎段累积。  相似文献   

6.
1997—2000年对黑龙江省11份青子叶黑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籽粒品质鉴定评价。筛选出多花、多英,多分枝种质3份,高蛋白种质4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MV)种质2份,高抗大豆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种质3份。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不同颜色糙米品种的营养品质,以3个红米品种、8个黑米品种和8个普通糙米品种为材料,对其5项基本营养成分、13种矿质元素含量和9项活性物质含量等27项营养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水稻品种进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稻米的总淀粉、膳食纤维和脂肪含量在较小范围内波动;有色米品种的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普通糙米品种的变化范围较小;总酚、总黄酮、ABTS和DPPH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其在有色米品种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糙米品种,且大多数黑米品种的含量显著高于红米品种;总花色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芍药素-3-O-葡萄糖苷在黑米品种中含量比较高。对稻米基本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0%左右,可以较好反映稻米的营养品质。对19个水稻品种稻米的所有营养品质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水稻品种分为有色米类和普通糙米类;将所有品质指标分为五类,其两类主要是矿质元素,一类主要是活性物质,两类主要是基本营养成分。该研究结果可为稻米营养品质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生产功能性稻米新产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应用DNA条形码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开展15份太子参种质资源遗传差异分析。太子参DNA条形码显示:ITS1序列的突变位点占比最多为2.16%,rbcL6序列的突变位点占比最少为1.23%;psbA-trnH序列缺失位点占比最多为4.88%;ITS1序列的GC含量最高,达55.52%;psbA-trnH序列的GC含量最低,仅为24.71%。太子参SRAP标记筛选出9对引物,扩增出215个位点,其中42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19.53%;从扩增位点总数看,多态性条带丰富、清晰,既有共同位点又有特异性位点;7个居群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3466~0.4985,Shannon信息指数(I)范围为0.5301~0.6917,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太子参种群基因多样性(Ht)为0.4004,其中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和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0901、0.3103,分别占Ht的77.50%、22.50%。种源间Gst为0.7506,即有75.0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24.9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内,表明太子参种源间遗传变异大于种源内遗传变异,存在较低程度的遗传分化。太子参种源的平均基因流(Nm)为0.1929,表明太子参各种源之间的基因交流顺利。15份太子参种质间的K2P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5~0.0056,而遗传相似系数在0.3913~0.8695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0时,可将15份种质分为3个类群,其中杂交种质为独立类型。15份不同种质太子参DNA条形码和SRAP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结果相近,以这2种方法相结合,能更准确有效鉴定太子参种质,这对太子参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樱桃番茄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科学评价种质,以21份自交系为材料,对其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97%~216.48%,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66~1.34。选取累积贡献率为76.619%的前4个主成分,所包含的9个表型性状是种质评价的主要指标,5份材料综合表现优良(F>0.8)。进一步系统聚类,在欧氏距离8~11之间将供试种质分为四类,分别包含6、10、4和1份材料,可用于不同类型品种的选育。21份樱桃番茄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相关资源的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开展甘蔗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评价,可系统地了解甘蔗种质的营养价值,为甘蔗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100份甘蔗种质为材料,通过分析蔗汁中的蔗糖、还原糖、总游离氨基酸、多酚、矿物质、蛋白质等14个营养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营养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甘蔗种质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部分营养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蔗糖分与还原糖分、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果糖、葡萄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总游离氨基酸、总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与磷(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矿物质元素之间,钙(Ca)含量与铁(Fe)含量、Fe含量与铜(Cu)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影响甘蔗种质营养品质的主要因子为还原糖因子、蛋白质因子、蔗糖因子、Ca含量因子和钾(K)含量因子,上述公因子对甘蔗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9.62%。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00份甘蔗种质的营养品质在欧式距离18.5处可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77份种质,该类群蔗糖含量最高;第Ⅱ类群包含6份种质,Ca、Fe含量较高;第Ⅲ类群包含2份种质,该类...  相似文献   

11.
对2个耐荫性具有显著(P<0.05)差异的普通钝叶草(Stenotaphrum helferi)品系S17(耐荫强)与S34(耐荫弱)设置3个不同程度(自然光照、70%自然光照、25%自然光照)遮光处理,对其形态及生理生化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遮荫处理后耐荫性强的S17相对叶长、相对叶宽、相对绿色覆盖度、相对草坪密度、相对坪用质量、相对地上干物重及相对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耐荫性弱的S34,且重度胁迫显著(P<0.05)高于轻度胁迫;遮荫后S17的相对叶绿素a/b逐渐增加,而S34逐渐降低;重度遮荫后,相对可溶性糖及相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P<0.05)低于轻度胁迫,其中S17显著(P<0.05)高于S34。本研究对今后开展普通钝叶草耐荫新品种选育和QTL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12份不同来源地的白及属植物从观赏特性、适应性、栽培与管理三方面13个指标因子进行系统的资源评价,建立白及属植物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根据AHP评价结果及聚类分析可将12份引种的白及属植物分为两个等级:Ⅰ级优异种源6份;Ⅱ级优良种源6份;筛选出观赏性优良且适应性良好的5个白及种源陕西白及、江西白及、重庆白及、湖北白及、安徽白及,优良的黄花白及种源湖北黄花白及。可见,层次分析法可有效地进行白及属植物综合评价,并快速筛选出观赏性好、适应性强的白及属植物;其次观赏特性是影响白及属植物资源评价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南省的92份鹧鸪茶种质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和氨酚比等5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鹧鸪茶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游离氨基含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氨酚比。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70%,能够反映5个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各种质在5个品质性状上的差异,对92份鹧鸪茶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第Ⅰ、Ⅱ、Ⅲ类3个类群,第Ⅲ类群综合表现最好,抗氧化的保健功效突出,且咖啡碱含量最低,可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鹧鸪茶的开发利用以及优良无性品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目标性状有的放矢的选配杂交亲本是提高优异品质组成品种的选择效率的基本前提。本研究对东北三省102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氨基酸组分、油份及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以综合评价种质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种质油份及脂肪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9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I类群蛋白含量较高、油份含量偏低,第II类群蛋白、油份含量均居中,第III类群油份含量较高、蛋白含量偏低,第IV类群高油,第V类群高蛋白,类群间的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各有差异。需根据育种目标在群体间选配亲本,以提高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创制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种质,探索水稻育种改良新途径,助力广东丝苗米品牌建设。【方法】以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粤农丝苗(YNSM)与优质稻粤王丝苗(YWSM)为材料,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点编辑上述品种的香味基因Badh2,创制香稻新品系,随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定向导入GW7/GL7位点,系谱选育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种质。【结果】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两个香稻新品系yn-kobadh2与yw-kobadh2,其2-AP含量均极显著提高,达到239.39~440.79μg/kg,而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糙米外观品质、千粒重与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未受到显著影响;MAS技术结合系谱选育的方法成功选育两个丰产性好、籽粒长宽比超过4.3的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品系NWbadh2GW7-1与NWbadh2GW7-2,达到广东丝苗米品种关于香味与外观粒型的认定标准。【结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与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可精准、高效地创制新的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抗甘蔗梢腐病的优异种质材料,采用室内离体接种方法对70份甘蔗种质材料进行梢腐病抗性鉴定。根据发病程度划分的抗性等级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种质材料的抗性。结果表明,甘蔗分蘖期对梢腐病菌的免疫力较伸长期差。参试的70个种质材料中,高抗材料6个,占8.57%;抗病材料15个,占21.43%;中抗材料13个,占18.57%;中感材料12个,占17.14%;感病材料13个,占18.57%;高感材料11个,占15.71%。在2次不同生育期接种过程中‘HoCP02-263’均未发病,很可能是对Fusarium sacchari免疫的材料。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与材料的抗性表现基本一致。甘蔗梢腐病的抗性评价较佳时期为分蘖期。  相似文献   

17.
甘蔗抗旱生理测验及BADH基因PCR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1份甘蔗种质材料进行了抗旱相关基因BADH(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仅7份野生祖亲种种质材料及4份栽培品种材料有扩增带,且不同种质之间扩增带序列长度有差异。同时对30份甘蔗种质材料的离体叶片保水率、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度等水分生理指标进行测验,其结果与生产实际抗旱性表现基本一致。初步筛选出具有较强抗旱性生理和遗传基础的甘蔗祖亲种质和栽培品种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
夏季高温已成为制约绣球引种与园林应用的首要限制因子,为构建绣球品种耐热性评价体系并筛选耐热品种,本研究以8个绣球品种为材料,对其高温半致死温度(HLT50)及其高温胁迫下热害指数(HII)进行观测,通过测定44 ℃/33 ℃(昼/夜)高温胁迫6 d后的14项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原有14项指标转化为4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得到各品种的综合评价值(D值),通过聚类分析将8个绣球品种分为3个类群,耐热型包括‘花手鞠’与‘头花’;中等耐热型包括‘爱莎’‘含羞叶’‘小町’和‘纱织小姐’;不耐热型包括‘银边’与‘灵感’。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以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叶绿素(Chla+Chlb)含量、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叶绿素a/b值(Chla/Ch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对含水量(RWC)与可溶性糖(SS)含量7个指标为变量的耐热性评价模型。此外,HLT50与HII也可作为鉴定绣球品种耐热性的可靠方法。本研究可为绣球品种在南方城乡园林中的应用推广以及耐热型绣球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收集45个莲瓣兰(Cymbidium tortisepalum)主栽品种,对29个表型性状进行数据收集。计算性状变异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究莲瓣兰品种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大小。结果表明:45份材料各性状的变异幅度为10.1%~133.1%,具有丰富的遗传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7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要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75.461%,其中第一和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了花部综合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都具有相关关系,其中93对性状显著相关,65对性状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式遗传距离15时可将45份莲瓣兰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