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俊蓉  许砚梅 《现代园艺》2024,(5):36-39+43
社区生活圈规划是城市规划重点由土地开发管控转向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创新,为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本研究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在社区生活圈视角下,对城市绿地进行新的尺度划分,并以长沙市芙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法、空间相关分析、网络分析法以及叠加分析法,从数量分布特征和服务覆盖特征两个维度,对城市绿地服务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总体呈现“中间多,两边少”的不均衡空间分布特点;整体绿地服务水平较低,且服务水平分异较大;社区生活圈绿地分布不均,存在一定的服务盲区。  相似文献   

2.
《现代园艺》2020,(5):105-107
空间优化对乡村资源整合与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以杭州大明山景中村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生"空间理念,根据景中村发展的特色,分析了发展存在的困境与机遇。根据规划前村庄存在的问题,从生产空间梳理引导、生活空间改善优化、生态空间修复提升3个方面着手,实现景中村"三生"空间协调发展。对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农垦农业科技园规划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别从气候状况、产业结构、区位分布、国家政策等方面对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规划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规划设计建议。规划方案在"一园三区,三元空间,融为一体"的思想指导下,把园区划分为三大片区和13个小区,致力将该科技园打造成为综合效益显著的生态型现代农业、都市型精品农业先导区。  相似文献   

4.
耕地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提供着重要的物质基础,然而由于对耕地功能认识的不充分,过度强调对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而忽视了耕地的其他功能,造成了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质量退化。正确、全面的认识耕地功能,转变耕地功能单一利用模式,开展耕地多功能利用,才能充分发挥耕地资源潜力,使耕地资源创造最大效益。鉴于此,本研究以阜平县北流河流域耕地为研究对象,从构成耕地本质属性气候、水文、土壤、立地条件等方面对耕地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文化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整体耕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为中等水平;景观功能和文化功能相对偏低。(2)在空间分布上,耕地生产功能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区域,面积较大;耕地生态功能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区域;耕地景观功能和文化功能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分布较为零散。(3)根据单一功能评价内容,通过空间聚类分组划分耕地功能主导区,分别为农业生产主导区、生态农业主导区、景观农业主导区和文化教育主导区,并针对主导区提供相应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生产、生活和生态这"三生"空间的概念出发,基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这"三生"空间的功能复合性、范围的动态性考虑,对"三生"空间在家庭、企业、城镇等不同情况下融合发展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调节器”,是城市空间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城市广场往往是城市的标志。但在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城市广场有功能、性质、规模、区位等区别,每一个广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区位和性质,恰如其分地表达和实现其功能,才能共同形成城市广场空间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7.
开展康养旅游活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层次分析法,以乡村的“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作为准则层,共20个评价指标因子作为指标层,构建康养旅游型乡村“三生空间”评价体系及评分标准。通过回收问卷及专家咨询得出的指标权重表明,生态空间的优劣对于发展康养旅游活动最为重要,生活空间的配套次之。以海南省儋州市油文村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三生空间”各指标的综合得分,得到发展康养旅游的评价及未来开发保护方向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滇中地区典型城市玉溪市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和数学模型,对玉溪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玉溪市传统村落具有“整体集聚,局部离散”的特点,形成了以峨山县为核心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圈层结构;(2)空间分布密度呈“两主点,多节点”的格局,密度高值区在峨山县北部、通海县西北部,其余村落呈多节点式的零星分布;(3)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市政边缘化较明显;(4)玉溪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变迁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表现为传承性、逆社会性、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5)玉溪市特有的少数民族对传统村落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传统村落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传统村落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准确的参考及服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算1997—2019年种植业及9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种植业生产重心变化轨迹和空间自相关性,研究了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时间演变特征,以期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及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种植业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生产集聚特征,但总体生产集聚程度呈现小幅度下降,生产重心向西北方向缓慢移动。9种农作物生产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和主产区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专业化、连片化的集聚特征。棉花、糖料、麻类和烟叶生产集聚程度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茶叶、油料和蔬菜生产集聚程度中等且较稳定,水果生产集聚程度低并呈现下降趋势。粮食生产集聚程度低但呈现上升趋势,其空间正相关程度不断加强。山东、河南和安徽是我国种植业生产最重要的连片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10.
城市微更新是针对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城市织补式、碎片化的更新,通过微更新不仅能优化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而且能提升社区活力。口袋公园是指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不受功能要求限制的特点。由于口袋公园与城市微更新理论高度契合,尝试将“城市微更新”与“口袋公园”2种理念相结合,以“城市微更新”理论指导“口袋公园”实践,通过“口袋公园”实现“城市微更新”理论的落地、完善,以期为城市旧社区空间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3 “十五”期间松江发展出口蔬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充分利用上海大城市郊区的区位地理优势、人才科技优势、生产设施优势和品种资源优势 ,面向国际市场 ,扩大蔬菜出口 ,是 2 1世纪松江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领域和都市型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也是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之一。“十五”期间松江发展出口创汇蔬菜的基本思路是 :扩大规模 ,调整结构 ,提高质量 ,拓展空间。扩大规模 ,就是要在巩固原有蔬菜基地的基础上 ,根据“十五”期间上海三个“三分之一”的结构布局 ,松江蔬菜业要贯彻区委、区府提出的“北农南移”战略 ,把重点放在…  相似文献   

12.
以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结合样线法进行系统性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与区系特征、分布规律、受威胁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该地区兰科植物的保护以及保护区功能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兰科植物48种,其中地生兰31种,附生兰15种,腐生兰2种;2)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具有热带分布向温带分布过渡的特征;3)研究区兰科植物种群密度不高,且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水平分布呈现5个不同程度的热点区域,垂直分布以海拔700~1100m较为集中,符合“中域效应”理论分布特征;4)不同的植被类型分布的兰科植物多样性差异大,主要分布于常绿阔叶林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5)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需加强对兰科植物热点分布区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147个辽宁休闲农业示范点,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最近邻比率、核密度强度分析和空间热点分析等方法,对辽宁休闲农业空间特征和影响要素进行探究,从而了解辽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的现状,分析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分布规律,以期对辽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土地资源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结果表明:农家乐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沈阳;观光农业园和休闲农庄在地区分布上差异显著,在辽东地区分布较为稀少,在辽南地区分布较多,休闲渔业和民俗文化园在沿海地区分布较多;辽宁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平均最近邻比率为0.68,分布模式为集聚型,各类型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各地市发展结构差异显著。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大连和营口,而盘锦的大洼区、丹东东港地区、锦州和抚顺地区的分布密度低于平均值。综上所述,辽宁5类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呈现集聚型分布,局部有明显差异;其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与交通网络分布、水系网络分布、社会经济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内陆河流—克里雅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1990、2003、2016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并结合景观来分析克里雅河流域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6年克里雅河流域的LUCC的空间分布稳定。未利用地是研究区面积最大的地类。草地的面积变化较大,呈增加的趋势,冰川积雪的覆被面积略有增加。1990—2016年,未利用地的斑块密度及斑块数较大。在1990—2016年,林地的景观破碎度的值最大。城乡工矿用地的破碎度较大,且呈降低的趋势;耕地类型的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小,较为稳定;水域的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未利用地的周长面积分维数较低。1990—2016年,在克里雅河流域的下游景观的破碎度较高,景观格局较不稳定。克里雅河流域的景观分离度指数呈现出了中游低、两头高的趋势。克里雅河流域上游的北部区域周长面积分维数较高。克里雅河流域的中游,景观分维数的空间分布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5.
吴琳琳 《现代园艺》2023,(18):72-74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加,而城市公共空间日趋饱和,“城市微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式。口袋公园以其面积小、选址灵活、分布离散性、功能不受约束等特点,成为“微更新”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之一。以厦门市湖里区部分口袋公园为例,分析了“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类对土地功能的认识单一,造成乡村地区土地利用不充分,导致土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而土地单一功能利用模式转变的关键是探究土地多功能的利用。以北流河流域林地为研究区对象,从气候、土壤、地质、地形、植被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林地土地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材料功能进行空间定量化,运用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评价北流河流域林地多功能性及影响因素;并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划分林地土地多功能利用类型区。结果表明:(1)流域内林地多功能热点区域呈集聚分布,冷点区域呈带状分布在北流河流域的山麓。(2)北流河流域林地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力主要以植被因素为主,其中郁闭度、蓄积量、碳汇为主导因子,植被盖度对林地土地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较小,应加强北流河流域内的植被保护和严禁过度开发林地;交互作用明显,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质条件共同制约着北流河流域林地多功能水平。(3)通过伪F统计将北流河流域林地划分为3个主导区和1个提升区,分别为生产功能主导区、生态功能主导区、景观功能主导区以及综合功能提升区,其中生态功能主导区面积最大;并针对主导功能提出相应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宫一路  黄磊昌 《北方园艺》2016,(23):200-203
近郊型休闲农业园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要求其具备生产和休闲旅游的双重功能,还是提供城市居民田园养老、乡村家庭游和重归土地、重拾邻里情感的空间载体。在研究了近郊型休闲农业园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提出其居住空间的功能需求。休闲农园的居住空间形态应延续传统村落生活特征的空间基本形态——"建筑+院落";院落应满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功能布局;以家庭、邻里的情感空间营造代替物质景观空间的营造。运用景观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从居住空间的基本单元"宅院"模块的提炼、院落内部空间的功能与布局,宅院外部空间的组合与组团式布局,农园中居住用地空间的布局等方面,探讨近郊型休闲农业园居住空间的平面形态规划方法,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呢”是个复杂的语气词。学术界对语气词“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呢”的历史渊源;“呢”的分布;疑问句中“呢”的性质;“呢”的功能、用法和意义。本文主要围绕语气词“呢”所表达的口气,来探讨它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作用,并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呢”为什么不能用于是非问。  相似文献   

19.
从空间环境、人文情怀、活动设施等方面,分析住宅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优化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发挥住宅景观区的人文功能和自然功能,建造舒适、自然的住宅区。  相似文献   

20.
在老城区景观更新过程中,发现存在许多功能复杂、差异大的建筑空间组合区,在小区域范围内建构多元化的景观空间以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是这些多功能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案例地贵州师范大学阳光苑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是典型的老城区小尺度的活动空间,从空间序列的角度出发,对其植物配置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在多功能空间组织中的作用和优势。结果表明: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形态特征以及不同的配置方式是影响多功能区不同人群使用需求的重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进行多功能区植物配置时,分清主次,利用基调树种和季相变化烘托主环境氛围;②按照“少即是多”的原则进行均衡配置,并且使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有机结合;③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配置,创造丰富的竖向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功能。研究结果可以为同类型的区域交往空间提供植物配置策略,优化和提升老旧社区的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