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黄岩  邢世岩  付兆军  李真 《园艺学报》2013,40(2):205-209
 通过树脂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叶籽银杏(Ginkgo biloba L. var. epiphylla)叶生胚珠和 正常胚珠授粉期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发现:授粉前,正常胚珠各组织已分化完全,珠被迅 速生长,在珠心顶端逐渐靠拢;而叶生胚珠此时没有珠托和珠心分化,仅有脊状的突起,主要靠突起内 的维管束供给营养,随着突起不断发育,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授粉期,正常胚珠有珠心组织 分泌的授粉滴和珠心发生程序性死亡形成的贮粉室;而叶生胚珠未发现授粉滴的存在,已有珠心和珠被 的分化,珠孔呈喙状,珠孔道伸长,但在珠孔道的下方没有发生细胞的退化,因此不能形成贮粉室。授 粉后,叶生胚珠和正常胚珠进入雌配子体游离核阶段。与正常胚珠相比,叶生胚珠外观形态体积明显偏 小,呈不对称发育。对叶籽银杏败育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叶籽银杏DNA甲基化水平与模式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萌动期与展叶期的叶籽银杏和银杏为试材,采用基于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探究叶籽银杏、银杏不同发育期DNA序列中CC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特征。萌动期选用22对引物,在叶籽银杏和银杏中检测到扩增位点为498和384个,甲基化位点为237和165个,其总甲基化率分别为47.6%和42.4%;展叶期选用40对引物,在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YZ2)、无叶生胚珠(YC)及银杏(CK)叶片中检测到扩增位点767、600及367个,甲基化位点分别为370、244及152个,其总甲基化率分别为48.3%、40.5%及41.5%。进一步对不同发育期叶籽银杏、银杏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萌动期、展叶期叶籽银杏与银杏相比均有超过半数的位点(52.1%、54.6%及64.2%)DNA甲基化模式发生多态性变化,萌动期叶籽银杏相对于银杏其变化趋势以超甲基化为主;展叶期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相对于叶籽银杏无叶生胚珠及银杏甲基化的变化趋势以超甲基化为主,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相对于银杏DNA甲基化模式变异幅度更大,超甲基化水平更高,显示出叶籽银杏基因组独特的DNA甲基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叶籽银杏硬枝扦插育苗试验郑作昭赵生泉(山东省沂源县银杏研究所256100)叶籽银杏(Ginkgobilobavar.epiphylaMak.)是银杏的1个变种,山东现仅发现5株,均在沂源县境内,其植物性征状均与普通银杏相同,惟同一雌株上除正常胚珠外,...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生小孢子囊比较形态学及系统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作者发现的中国第一株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比较形态学及系统意义进行研究。叶生小孢子囊雄株有正常小孢子囊和叶生小孢子囊两种类型。叶生小孢子囊常着生在某些短枝的叶片边缘,这些叶片明显较正常叶片小,叶片顶端或两侧常有1 ~3个深裂刻(lobe),在裂刻处堆积1 ~9个不等的小孢子叶,或者小孢子叶1 ~3 (5)个聚生在叶柄叶片交界的叶柄两侧,小孢子叶无柄。着生小孢子囊的叶片除在小孢子囊着生处叶片加厚外,解剖结构和正常叶片无明显差异,均由表皮,叶肉,叶脉3部分组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叶生小孢子囊的数量、着生位置和形态具多样性。正常小孢子囊近椭圆形,叶生小孢子囊近圆形,孢子囊壁4 ~7层细胞,散粉期绒毡层已经退化,仅留痕迹,孢子囊内分布大量花粉。叶生小孢子叶的花粉极轴和赤道轴分别为19.99和13.60μm,每个叶生小孢子(花药)有花粉1.86万粒。正常花粉为光滑型,而叶生小孢子囊花粉为粗糙型。叶生小孢子囊花粉具有萌发能力。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个体发生,表明银杏的小孢子叶有叶性来源的性质,叶生小孢子囊银杏可能是一种奇特的嵌合体。对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孙霞  李士美  邢世岩  韩晨静  张芳  唐海霞 《园艺学报》2009,36(11):1561-1567
 以来自山东沂源、泰安、济南的6株叶籽银杏的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为试材, 通过扫描电镜 对两种类型种子的中种皮和内种皮进行了超微结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 正常种子的中种皮均是由管胞构成, 管胞壁上具有明显的穿孔, 为具缘纹孔。而叶生种子的管胞类型则存在差异, 织女洞、仲庄、济南、泰安取材的叶籽银杏的叶生种子管胞有具缘纹孔管胞和螺纹管胞两种类型。从油坊、白峪取材的叶籽银杏的叶生种子的管胞类型和正常种子一样, 是由具缘纹孔管胞构成。就管胞长度和管胞直径而言, 叶生种子比正常种子有更大的变异。6株叶籽银杏的内种皮超微形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研究结果, 对叶籽银杏的管胞演化和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园艺学报》2007,34(6):1597-1608
第1期(2007年2月)1叶籽银杏拟胚珠的形态发育及变异特性李士美李保进邢世岩王芳7人心果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观察研究陈树思11龙眼花蜜腺的形态结构和发育宁熙平吴鸿罗诗赖永超17中国普通杏种质资源若干生物学性状的频度分布何天明陈学森张大海徐麟刘宁高疆生许正23基于ITS序列探讨核果类果树桃、李、杏、梅、樱的系统发育关系刘艳玲徐立铭程中平29桃远缘杂种的获得及杂种胚抢救技术刘文陈学森刘冠军吴燕35盆栽樱桃植株的光合特性秦嗣军吕德国刘国成李作轩39柿花发育相关的MADS-box基因克隆与表达丁燕韩振海许雪峰李天忠43控释氮肥对土壤…  相似文献   

7.
薄皮甜瓜是雌雄同株异花作物.雄花为单性,在主蔓第一节即可发生,单生或簇生,雌花在绝大多数品种中是雌型两性花,又称结实花,两性花的中央是柱头,周围着生3~5个雄蕊,花瓣为黄色、五裂,正常情况下有的甜瓜品种自花授粉率在85%以上,因此薄皮甜瓜杂交制种结实花必须去雄,这样才能保证种子的杂交率.  相似文献   

8.
旋光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表明,叶籽银杏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胚乳淀粉含量分别为63.22%和61.9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35%和13.36%。SEM 观察结果表明,叶籽银杏淀粉粒形状大多为球形和椭圆形,有A、B、C(大、中、小)3 种类型。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均含有A 和B 型淀粉粒,C 型淀粉粒仅在叶生种子中发现。正常种子A 型淀粉粒大小为14.28 μm × 11.96 μm,长轴/短轴比为1.24;叶生种子分别为13.63 μm × 10.55 μm 和1.30。正常种子B 型淀粉粒大小为8.29 μm × 7.28 μm;叶生种子为8.90μm × 7.68 μm。叶生种子C 型淀粉粒大小为2.07 μm × 1.84 μm。与正常种子相比,叶生种子淀粉粒特点是大小不一,B 型和C 型淀粉粒明显可见以“出芽”方式从大淀粉粒上长出,淀粉粒间空隙大,基质蛋白丰富,淀粉粒上有凹陷区。淀粉粒类型、大小、形态和含量在不同单株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单株的基质蛋白质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间淀粉粒和蛋白质相互连接方式及在淀粉粒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叶生种子淀粉含量低及形态多样性与其胚乳发育滞后、种粒小有关。对叶籽银杏淀粉粒的系统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旋光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表明,叶籽银杏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胚乳淀粉含量分别为63.22%和61.9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35%和13.36%。SEM观察结果表明,叶籽银杏淀粉粒形状大多为球形和椭圆形,有A、B、C(大、中、小)3种类型。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均含有A和B型淀粉粒,C型淀粉粒仅在叶生种子中发现。正常种子A型淀粉粒大小为14.28μm×11.96μm,长轴/短轴比为1.24;叶生种子分别为13.63μm×10.55μm和1.30。正常种子B型淀粉粒大小为8.29μm×7.28μm;叶生种子为8.90μm×7.68μm。叶生种子C型淀粉粒大小为2.07μm×1.84μm。与正常种子相比,叶生种子淀粉粒特点是大小不一,B型和C型淀粉粒明显可见以"出芽"方式从大淀粉粒上长出,淀粉粒间空隙大,基质蛋白丰富,淀粉粒上有凹陷区。淀粉粒类型、大小、形态和含量在不同单株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单株的基质蛋白质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间淀粉粒和蛋白质相互连接方式及在淀粉粒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叶生种子淀粉含量低及形态多样性与其胚乳发育滞后、种粒小有关。对叶籽银杏淀粉粒的系统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秋葵作为一种特种蔬菜,栽培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黄秋葵以采收嫩果食用,故要求品种应具有很强的连续结果性能,单株结果数多,果实发育快。笔者于1992年围绕上述目标对搜集的黄秋葵品种资源进行筛选,发现黄902在生长势、抗逆性、结果率和产量等方面表现突出,只是群体中明显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裂叶短果型,另一种是大叶长果型,两者比较,以大叶长果型为优。以后逐代分离筛选,于1997年获得纯合的大叶长果选系,随即在生产上试种,表现优良,暂定名为黄丰1号。黄丰1号的主要特征为全株绿色,叶柄及主叶脉见光呈淡紫色,叶大,虽呈掌状五裂,但裂刻较…  相似文献   

11.
简述日本垂枝银杏、叶籽银杏、喇叭银杏(我国文献称“筒叶银杏”)、斑叶银杏及雌雄同株银杏实生大树、古树资源概况。查有可靠依据者共有1 1 7株,其中垂枝银杏1 4株、叶籽银杏78株(包括5株雄株)、喇叭银杏1 9株、斑叶银杏4株、雌雄同株银杏2株。部分单株兼具垂枝、叶籽、喇叭、斑叶性状中的2个或5个性状,因此共有1 07株。实际上,该类资源的数量要远多于此。多数单株为各级政府指定的“天然纪念物”,其中国家级指定“天然纪念物”叶籽银杏8株,雌雄同株银杏1株。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树脂半薄切片技术对叶籽银杏叶生胚珠生长发育各阶段进行观察及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叶生胚珠发端期在叶片上表现为“突起”状态,其结构主要为维管束、薄壁细胞和分泌腔;其内中央淀粉粒少,与叶缘结合处淀粉粒多,淀粉粒小且沿细胞壁分布。(2)叶生胚珠雌配子体的发育经历了游离核阶段和细胞化阶段;游离核阶段雌配子体呈液体状态;细胞化初期,雌配子体内是大的薄壁细胞,无淀粉粒、脂肪和蛋白质的分布;随后淀粉粒渐多;细胞化后期淀粉粒进一步增多,变大,且有黑色脂滴在细胞壁附近。(3)胚乳发育阶段,细胞中积累淀粉粒,蛋白质增多,营养物质中心密集,边缘稀疏。(4)雌配子体游离核阶段开始有外珠被和中珠被的分化;7月上旬叶生胚珠出现明显的内珠被。(5)中珠被与内珠被间中隐线上方有一“锥状”结构,外珠被和中珠被间有较多的淀粉粒。  相似文献   

13.
叶籽银杏种质资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进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邢世岩  韩晨静  唐海霞 《园艺学报》2011,38(12):2245-2252
 以来自日本、中国山东等地的28株叶籽银杏种质幼叶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其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质染色体均为二倍体,2n = 2x = 24,核型有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等3种类型;有6个种质具随体。方差分析表明:种质SY2染色体长度比与其它种质差异显著,为3.97;各种质的平均臂比和核型不对称系数之间差异较大。种质GX3和种质HB较进化,种质NS2较原始。  相似文献   

14.
银杏实生树与嫁接树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辉  王满莲  梁惠凌  韦霄  李锋  蒋运生 《园艺学报》2007,34(5):1279-1282
 对银杏实生树与嫁接树的光合特性及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嫁接树和二次嫁接树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日光合产物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实生树,这与嫁接提早银杏结果密切相关。嫁接后光合能力的提高与其比叶面积低,单位面积氮含量高有关;但其光合氮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实生树。实生树与嫁接树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光合速率的“午休”与强光、高温和低湿度有关,实生树“午休”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两种嫁接树主要是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黄酮含量变化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银杏不同枝类、叶位叶及叶柄黄酮含量进行全周期测定, 结果表明: 叶黄酮含量, 长枝叶最高; 长枝有3 次高峰, 中短枝和叶丛枝各有2 次高峰, 均以最后一次峰值最大。叶黄酮含量增长幅度同时期相比为长枝> 中短枝> 叶丛枝> 叶柄。在生长发育后期, 叶片与其叶柄黄酮含量变化趋势相反, 长枝不同叶位叶黄酮含量最大值是中部叶> 基部叶> 顶部叶。就叶黄酮含量变化及分布与叶片采收、分级及修剪等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集扬州大学银杏种质资源圃不同发育时期的银杏叶片提取RNA,经简并引物PCR和5′ RACE扩增,得到了5′端包含起始密码子在内的长为876 bp的银杏类黄酮O–甲基转移酶(flavonoid O-methyl-transferase,FOMT)基因cDNA片段,命名为GbFOMT-13,其在GenBank数据库注册号为JN711433。对所得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证实了GbFOMT-13为银杏的FOMT部分序列。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GbFOMT-13表达水平在银杏叶片的不同发育时期差异很大,其表达模式表现为春季幼叶>秋季老叶>夏季成熟叶,与类黄酮总量增长速率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7.
银杏雄花芽的形态分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贵州中部地区银杏雄花芽从5 月下旬开始形态分化, 一直持续到翌年3 月才完成。形态分化可分为5 个时期: 未分化期、分化始期、花粉囊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分化期、花粉粒形成期。  相似文献   

18.
银杏摘心处理对枝梢和叶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银杏夏季摘心对枝叶生长发育的影响,2005年在广西植物研究所银杏良种园内对银杏高接换种树1年生枝梢进行了夏季摘心试验。采用Li-3000A叶面积仪定期测量嫩叶面积;同时在摘心前后对一次梢和二次梢的粗度、长度进行测定,统计二次梢的萌发数量。结果表明,夏季摘心有效地抑制了枝条的加长生长,促进了加粗生长,摘心后一次枝粗是对照的1.52倍;并促进二次枝的萌发和有效叶片数的增加,摘心后枝条上平均每芽着生的叶片数是对照的3.50倍;摘心还促进了叶面积的快速增长,提早叶片成熟时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合成,为提早结果、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另外,叶面积与叶柄长和粗之间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该项研究将为银杏夏季整形修剪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