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索根际注射施肥在苹果生产中应用。【方法】以10 a生红富士/M26/基砧为试材,利用施肥枪注射施肥,研究了不同浓度注射液对注肥点0~60 cm土层土壤理化特性、土壤酶、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随注射液浓度增加,各土层土壤pH值减小,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各养分含量均为中层(20~40 cm)>表层(0~20 cm)>底层(40~60 cm);转化酶逐渐增大,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以10%浓度最高,磷酸酶活性以5%浓度最高。注射液浓度与中层土壤转化酶活性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电导率呈正相关。果实产量和单果质量分别以15%和10%浓度最高(2者无差异),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在0~10%和0~15%内逐渐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在0~10%内逐渐减小。【结论】综合分析以10%注射液浓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夏季空闲地(不种绿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绿肥生长特性、生物量、养分特性及翻压绿肥对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高丹草、苏丹草3种绿肥作物可以在日光温室夏季休闲季节较短时间(50d)内产生较高的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与CK相比,种植及翻压绿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的pH值,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其中以禾本科的甜玉米、高丹草和苏丹草较为明显;种植及翻压绿肥改变了设施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增加了土壤总菌数、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值(B/F),减少了真菌的数量和比例,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其中甜玉米、高丹草、苏丹草3种绿肥作物表现更显著,对于提升土壤环境和均衡土壤微生物类群及数量有积极作用。种植及翻压绿肥还田可以作为设施土壤生产中土壤培肥的一项有效措施来实施。  相似文献   

3.
豆科绿肥翻压对猕猴桃产质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黧豆、毛叶苕子、箭筈豌豆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清耕为对照(CK),在猕猴桃成熟期取样,通过对猕猴桃产量、品质及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比较分析了翻压不同绿肥对猕猴桃产质量及猕猴桃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并对3种绿肥的培肥效果进行比较,以期为猕猴桃园筛选较适宜的绿肥品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翻压绿肥的各处理土壤容重降幅为9.90%~14.79%,其中山黧豆效果好于其它2种绿肥;土壤含水率、总孔隙度、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12.47%~41.68%、12.45%~12.47%、7.40%~18.52%、10.61%~21.90%、13.45%~29.51%、58.04%~108.67%、5.35%~11.58%、18.00%~36.37%、2.78%~3.70%,其中翻压山黧豆土壤总孔隙度含量最高,翻压毛叶苕子土壤含水率、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最高,翻压箭筈豌豆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最大;翻压绿肥较清耕处理猕猴桃植株挂果直径、主干直径、最大叶长、叶宽、叶面积、百叶质量、叶片干物质含量以及植株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叶绿素含量增幅分别为19.72%~28.95%、9.41%~19.40%、2.06%~8.04%、2.50%~15.60%、0.79%~24.70%、5.35%~24.43%、6.43%~16.61%、2.02%~5.32%、8.70%~13.04%、5.95%~15.48%、13.06%~31.62%,其中翻压箭筈豌豆挂果直径、主干直径、叶面积、百叶质量增加幅度最大,翻压山黧豆猕猴桃植株最大叶长、叶宽增加最多,翻压毛叶苕子叶片干物质含量以及植株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叶绿素含量增加最多;翻压绿肥猕猴桃产量增加依次表现为毛叶苕子山黧豆箭筈豌豆清耕,其中翻压毛叶苕子增产幅度达24.49%;翻压绿肥维生素C含量表现为毛叶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清耕,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物含量均依次表现为山黧豆箭筈豌豆毛叶苕子清耕;以上结果说明3种绿肥均可增加猕猴桃产量,提高猕猴桃品质及改善果园土壤环境,其中翻压毛叶苕子较其它2种绿肥综合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最适宜在该猕猴桃园种植翻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明柑橘园连续多年撒施复合肥后土层中氮、磷、钾的分布特征,【方法】2009年对重庆忠县30个紫色土柑橘园和江西省赣南地区3个县(市)24个红壤柑橘园不同土层的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柑橘园连续多年撒施复合肥后,不同土壤剖面中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从上往下逐渐降低。在紫色土柑橘园,碱解氮主要累积在5~2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5.76%;有效磷主要累积在0~1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79.41%;有效钾主要累积在5~25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4.18%。在红壤柑橘园,碱解氮主要累积在10~30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46.12%;有效磷主要累积在0~10 cm土层内,占累积总量的76.78%;有效钾主要累积在3~20 cm土层,占累积总量的50.56%。【结论】氮肥撒施后在土壤中移动能力较强,而磷肥在土壤中难于移动,钾肥介于氮肥和磷肥之间。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为改善果园土壤肥力和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上海金山猕猴桃示范园区行间生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分析0~40 cm土层有机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状况,并对养分有效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相比于清耕对照,种植白三叶和黑麦草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黑麦草提升效果更显著。种植白三叶草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锌含量,而种植黑麦草更有利于土壤速效钾、有效铁含量的提高。自然生草仅对土壤碱解氮的提升效果较好。猕猴桃园土壤锰元素普遍缺乏,行间生草对果园土壤有效锰的提升效果不显著,需适当补充锰肥。【结论】行间生草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的显著调控作用主要在0~20 cm表层土壤,不同生草类型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改善效果不同,对土壤有机质和大量营养元素的调控效果以黑麦草最佳,对微量元素的调控效果以白三叶草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长白山红松林松针凋落物和蚯蚓粪为试材,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二者质量比为10∶0(Ⅰ)、9∶1(Ⅱ)、7∶3(Ⅲ)、5∶5(Ⅳ)、3∶7(Ⅴ)、1∶9(Ⅵ)和0∶10(Ⅶ)时好氧腐解90 d期间pH、养分含量、C/N比、T值、可提取腐殖酸E_4/E_6、腐殖化指数(C_(HA)/C_(FA))及发芽指数(GI)的动态变化,筛选二者腐解的最佳质量比。结果表明:与0 d相比,经90 d腐解,各处理pH、P_2O_5、K_2O和总养分含量均有所增加,而N含量增减规律不一。腐解结束时,各处理pH均处于7.06~7.94、总养分含量均大于5%,符合NY525-2012有机肥料农业行业标准;腐解前、后,各处理C/N比由24.4%~26.3%降至14.3%~22.8%,凋落物与蚯蚓粪混合腐解的效果要明显优于二者单独腐解的结果。根据C/N比和T值结果,Ⅲ~Ⅴ处理更有利于腐解;腐解完成时,Ⅰ、Ⅱ、Ⅲ、Ⅳ和Ⅵ处理腐殖酸品质均有所改善,其中Ⅳ处理更易促进C_(FA)向C_(HA)的转化,使腐殖化程度增强,Ⅴ处理经再缩合形成的腐殖酸分子结构仍保持原有复杂程度,而Ⅶ处理不利于腐殖质品质的提升;各处理GI值在腐解完成时均可获得提升,由腐解前的4.3%~49.8%增至86.6%~137.6%,达到对植物无毒性的标准。松针凋落物与蚯蚓粪以5∶5质量比混合,好氧腐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猕猴桃品种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猕猴桃品种根际AM真菌的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土壤养分的生态功能。【方法】于2014年7月在贵州省猕猴桃产学研基地采集4个猕猴桃品种(‘海沃德’‘红阳’‘金艳’‘黄金果’)根际0~10、10~20、20~40 cm 3个土层的土样和根样,采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与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别测定菌根侵染率、AM真菌孢子密度,并对AM真菌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研究AM真菌的侵染特性、物种多样性以及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海沃德’侵染率最高,为34.3%;‘黄金果’侵染率最低,为14.9%。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4属69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4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4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2种,优势种枫香球囊霉(Glomus liquidambaris)在4个猕猴桃品种各土层中均有分布;AM真菌孢子主要分布于10~20 cm土层,孢子密度与土层和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 H呈显著负相关,种丰度的分布变化规律与孢子密度一样,0~20 cm土层AM真菌平均多样性指数最高。【结论】4个猕猴桃品种根系均能被AM真菌侵染,但侵染率较低,不同品种猕猴桃根际具有较丰富的AM真菌资源,AM真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并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这为进一步筛选和接种优势AM真菌,促进猕猴桃引种栽培及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及可溶性盐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以大棚蔬菜土壤为试材,采用田间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可溶性盐含量、组成及其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10cm处,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质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可溶性盐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0~10cm)含量最高,10cm以下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含量显著减少;表层土壤(0~10cm)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Ca~(2+)和NO_3~-,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59.71%和阴离子总量65.9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塞罕坝地区云杉人工林土壤有机质、pH、全磷、全氮、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在不同地势(沟底、坡面和曼甸)和不同土层深度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0~10 cm深度土壤各类养分在坡面地势的含量显著高于沟底和曼甸,其中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平均相差50.7%、34.8%、37.4%和46.3%,沟底的速效钾和碱解氮显著高于曼甸;10~2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速效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上元素在坡面地势的含量比沟底和曼甸平均高出46.7%、34.2%、22.7%、27.3%和63.8%,但沟底和曼甸中各类元素的差异不显著;20~4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坡面的含量明显高于沟底和曼甸,但沟底和曼甸中各类元素的差异不显著。相同地势条件下,各类土壤养分元素均呈现出地表高于地下的现象,其中0~1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比20~40 cm深度土壤高出65.2%、53.2%、80.3%和64.8%,pH在不同土壤深度间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塞罕坝云杉人工林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善冬季日光温室葡萄促早栽培所需的地温。【方法】在冬季日光温室葡萄休眠结束前,行间应用不同有机酿热物(玉米秸秆、稻草秸秆、羊粪)反应堆,测定不同有机酿热物处理下的地温、土壤环境、葡萄物候期、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羊粪处理在土壤深度20、30 cm的地温分别提高2.3、2.4℃,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均有显著提高,同时有效促进了葡萄生长,成熟期提前10 d,产量提高23%,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日光温室葡萄促早栽培中,应用玉米秸秆+羊粪反应堆的综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区域草莓连作障碍的发生原因。【方法】用典型调查法调查并统计江苏省邳州港上镇、东海石榴镇和溧水白马镇草莓连作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区系,并采集当地连作土与非连作土盆栽草莓,观察植株茎粗、鲜质量、株高、根长和根质量的生长状况。【结果】港上镇和石榴镇的草莓连作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缺乏;港上镇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有效钙、镁、铁和硼含量比10~20 cm土层低10.50%~54.65%,根际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港上镇土壤有效锰含量缺乏,白马镇的土壤硼含量很缺乏;港上镇和白马镇的草莓连作土壤已发生轻度盐渍化,石榴镇土壤已发生中度盐渍化;各地连作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为主,真菌的数量最低;连作会给植株茎粗、鲜质量、株高、根质量和根长带来显著的负影响。【结论】草莓连作会使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养分失衡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影响植株生长。生产上应尽可能采取措施避免连作,并及时对连作土壤进行修复改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梨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单核化菌丝制备方法,并对其致病性进行评价,为后续该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阿太菌果腐病菌HG-AB20170418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解时间、裂解酶等对阿太菌果腐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单核体菌丝与原始菌丝之间形态、生长速率以及致病力差异,最后对单核化处理前后菌丝杂合度进行了评估。【结果】以溶壁酶为裂解酶制备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崩溃酶和纤维素酶对菌丝裂解作用极弱。溶壁酶和蜗牛酶裂解时间较短,最佳裂解时间为2.0 h,而崩溃酶和纤维素酶裂解时间较长。培养3 d菌丝经酶解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原生质体,且在较短时间内菌丝全部裂解。单核化处理后菌丝在PDA上培养呈螺旋状生长,且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原始菌株。经单核化处理的菌株接种至黄冠梨后,所有果实接种部位均在第3天产生病斑,但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经单核化处理后菌丝杂合率为0.00%,属于简单基因组。【结论】单核化菌丝最佳制备条件为PDB液体培养3 d的A. bombacina菌丝经1.5%(w,后同)溶壁酶和1.5%蜗牛酶裂解1.5 h,该制备方法的建立为该病原菌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多球型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新品系13-05为种植材料,设置0cm、1~2cm、5cm、10cm 4个栽培深度处理,并按每667m2水稻秸秆还田量500kg覆盖土表,研究秸秆覆盖条件下慈姑不同栽培深度对土壤养分及慈姑结球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至慈姑采收,水稻秸秆已全部腐解;覆盖秸秆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上升,速效磷含量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全磷及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以0cm栽培深度处理慈姑结球数最多,而产量则以5cm栽培深度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6%多抗霉素B可溶粒剂在西瓜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对2 a(年)两地的西瓜和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多抗霉素B在西瓜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9~3.4 d和1.6~2.2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当施药量为每666.7 m~285 g和127.5 g时,施药次数为3次和4次时,多抗霉素B在西瓜全瓜、瓜肉和土壤的残留量均0.100 mg·kg~(-1)。【结论】16%多抗霉素B可溶粒剂属于易降解农药,在西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  相似文献   

15.
绿肥间作模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犁地区特克斯县苹果园间作的4种绿肥红豆草、紫花苜蓿、黄豆和小麦为研究对象,以清耕园为对照,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果园间作不同绿肥对土壤矿质营养垂直分布的影响,并对4种绿肥的培肥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苹果园间作不同绿肥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园,土壤养分垂直梯度(0~20、20~40、40~60、60~80、80~100cm)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通过进一步土壤养分综合评价,认为该地苹果园最适宜的间作物为紫花苜蓿;4种间作绿肥的培肥效果依次是紫花苜蓿红豆草黄豆小麦清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弄清采前使用噻苯隆(Thidiazuron,TDZ)对‘贵妃’杧果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等指标的影响,指导TDZ在‘贵妃’杧果生产上合理使用,避免其滥用造成果实果皮滞绿、品质严重下降等不利影响。【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L~(-1))的TDZ在盛花期后15、25和35 d各喷1次,共喷3次。【结果】采前喷施适宜质量浓度的TDZ增加了杧果的产量,促进果实膨大,增大果形指数,5和10 mg·L~(-1)TDZ处理单株产量分别增加了29.89%和33.56%,但20 mg·L~(-1)TDZ处理增产不明显;5、10和20 mg·L~(-1)TDZ处理无胚果单果质量分别增加56.78%、73.86%和110.56%;在生理成熟期,TDZ处理的果实颜色偏绿色;在完熟期,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花色苷含量较低。TDZ处理延缓了采后果实的转色及果实硬度和原果胶含量的下降,抑制了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上升,果实的后熟软化推迟。TDZ处理的果实品质下降,果实的TSS含量降低,可滴定酸(TA)含量升高。另外TDZ处理可降低杧果采后病害(炭疽病和蒂腐病)的发病率,延长杧果采后贮藏时间。在完熟期果皮中未检测到TDZ残留。【结论】‘贵妃’杧果采前喷施TDZ的适宜质量浓度为5~10 mg·L~(-1),于盛花期后15、25和35 d各喷1次,共喷3次,果实适时采收,可以显著增加产量和单果质量,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并能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7.
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检测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指导生产上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方法】从甘肃、山东、北京等14个省、市、自治区采集葡萄灰霉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09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结果】结果表明,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菌株率分别达到了83.5%、14.7%和17.4%;抗药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RDicRNPCS、BenRDicRNPCR和BenSDicSNPCR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8.8%、13.8%、0.9%和16.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较为严重,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适宜汉中地区猕猴桃园种植的豆科绿肥品种并研究生草管理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品种筛选试验设毛苕子(VR)、紫云英(AS)、箭筈豌豆(VS)、二月兰(OV)和山黧豆(LC),共5个品种,研究绿肥盛花期鲜草产量和含水量变化特征。果园生草管理模式设全年清耕(对照)、自然生草(NG)、毛苕子+自然生草(VG),共3个处理。研究不同果园生草管理模式下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结果】(1)绿肥盛花期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表现为山黧豆>毛苕子>箭筈豌豆>紫云英>二月兰,山黧豆盛花期鲜草产量最高,为67 332 kg·hm-2,其次是毛苕子(65 499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绿肥品种。(2)绿肥鲜草全氮含量表现为毛苕子>箭筈豌豆>山黧豆>二月兰>紫云英。毛苕子N含量(w,后同)达39.04 g·kg-1,其次是箭筈豌豆36.07 g·kg-1,显著高于山黧豆、二月兰和紫云英;毛苕子N累积量最高(32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山东省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群结构及其致病力差异,为山东桃褐腐病病原菌的多样性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烟台、威海、临沂等地桃褐腐病样本,利用形态学鉴定、rDNA-ITS序列分析、欧氏距离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等技术手段,对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类、致病力等进行分析。【结果】采集桃树叶片、果实、枝条褐腐病样品,通过组织分离获得41株桃褐腐病病原菌,这些菌株在菌落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Monilinia fructicola、Monilia yunnanensis及Monilia polystroma,三者占比分别为80.48%、9.76%、9.76%。桃褐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为0.47~1.09 cm·d-1,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其生长速率可被划分为慢、中、快三大类。采用桃叶片有伤接种菌饼方法,确定桃褐腐病病原菌引起的病斑大小范围为0~2.32 cm,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其致病力可被划分为强、中、弱三类。桃褐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与致病力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系数r分别为0.297 5、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无核葡萄胚发育和胚萌发的影响因子,有利于优化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体系及提高其育种效率。【方法】以早黑宝盛花后100 d种胚为试材,采用剥种取胚进行胚离体培养,研究外源激素和营养添加物质对胚萌发成苗的影响,基于熵权TOPSIS(优劣解距离法)分析法筛选出最佳胚萌发培养基;以无核翠宝(盛花后28~38 d)、丽红宝(盛花后28~32 d)和晶红宝(盛花后28~32 d)未成熟幼果为试材,研究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培养时间对胚珠发育率的影响,基于熵权TOPSIS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形态胚的萌发成苗效果。【结果】在胚萌发培养基中添加0.1 mg·L-1IAA+0.2 mg·L-16-BA+0.5 g·L-1葡萄汁时,胚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取样时间接近(或达到)胚败育始期时,胚发育率最高。无核翠宝和丽红宝胚珠离体培养10周后的胚萌发率最高(≥50.00%)。不同形态胚的萌发成苗效果不同,子叶形胚的萌发成苗效果最好,其他排序为:鱼雷形胚﹥球形胚﹥心形胚﹥畸形胚。【结论】胚萌发培养基中添加外源物质有利于胚萌发成苗;离体培养败育时期的胚珠能获得更高的胚发育率和多胚率;子叶形胚和鱼雷形胚更易萌发成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