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大白菜感染甘蓝链格孢后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抗病和2个感病的大白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人工接种甘蓝链格孢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在受到甘蓝链格孢侵染时,叶片内POD活性反应较感病品种快,但POD活性值上升比感病品种小;抗病品种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叶片内CAT活性反应快,且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受病菌侵染后叶片内的CAT活性变化缓慢,变化程度低;另外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的PAL酶活性在接种后的动态变化有相似规律,接种后所有品种的PAL酶活性均比未接种前增加。  相似文献   

2.
不同抗性苹果果实受轮纹病菌侵染后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苹果轮纹病菌菌株Ls1的菌丝接种苹果抗病品种‘红玉’和感病品种‘金冠’及其杂种后代高抗单株02-24-036和高感单株02-38-071的果实,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表面及皮下组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病菌侵染后,红玉、金冠和02-24-036果面均产生特殊的分泌物,其中红玉和02-24-036产生的分泌物抑制菌丝繁殖,金冠果面产生的分泌物不能抑制菌丝繁殖。说明病菌侵染后果面产生的分泌物与抑菌和抗侵入有关。菌丝由果面皮孔或伤口侵入组织后,抗病的红玉和02-24-036皮下细胞内嗜锇颗粒簇积累,而感病的金冠和02-38-071未见嗜锇颗粒簇的积累。说明红玉和02-24-036果实对苹果轮纹病的抗性属于诱导抗性,既表现为抗侵入,也表现为抗扩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马铃薯早疫病菌丝有横隔和分支|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分生孢子倒棒状或手雷形,大小为(46.32~156.33)μm×(11.58~28.95)μm,具纵横隔膜。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为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nali Sorauer)。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黑暗条件有利于产孢|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7~28 ℃,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值为7~8。营养特性研究表明,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和淀粉都比葡萄糖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其中蔗糖、果糖、乳糖效果较好|甘氨酸和硝态氮能促进菌丝生长,铵态氮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4.
樱桃黑色轮斑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樱桃黑色轮斑病是甘肃省陇南地区樱桃盛果期树的重要病害。2000-2001年对该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同时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链格孢属的樱桃链格孢(Alternaria cerasi);病原菌在5-35℃均能正常生长,而以25-35℃生长最好;病原菌在pH值为4.5-8.5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萌发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5℃,当温度低于5℃或高于45℃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相对湿度在93%以上分生孢子才能较好地萌发,在水滴中萌发最好。病原菌对樱桃叶片的侵染受温度、湿度以及接种部位等条件的影响较大;在较高的温度、湿度下在叶片反面接种,发病最快。  相似文献   

5.
诱导植物内在抗性是病害控制的新策略,诱导效应可能与不同品种组成性表达的基础抗性有关。以3个抗性水平不同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对甜瓜白粉病抗性的诱导效应,以期进一步阐释抗性诱导效应与品种基础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BTH诱导甜瓜抗白粉病的效果与品种的基础抗性正相关,对抗病品种的诱导效果高于中抗和感病品种,抗病品种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GLU)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长幅度也较中抗和感病品种大。BTH处理3 d后接种白粉菌,不同抗性水平甜瓜品种叶片中GLU、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较只接种处理明显上升。叶片超微结构观察显示:乳突结构是寄主对病原菌侵染的一种主动反应,甜瓜抗病品种叶片中乳突结构多呈半圆球型,中抗和感病品种叶片中多呈圆筒型。  相似文献   

6.
王利国  李玲  范冬雨 《园艺学报》2005,32(6):1133-1135
 研究了墨兰炭疽菌的侵染过程以及墨兰叶片中几丁质酶和β- 1,3 - 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炭疽菌接种12 h后开始产生侵染丝侵入墨兰叶片的气孔腔, 60 h之前炭疽菌菌丝在叶肉细胞的胞间隙蔓延, 从84 h开始, 炭疽菌次生菌丝侵入叶肉细胞内, 部分叶肉细胞解体。几丁质酶、β- 1,3 - 葡聚糖酶活性在接种炭疽菌后缓慢上升, 到84 h达到最大。表明炭疽菌侵入墨兰叶肉细胞的胞间隙和胞质中对几丁质酶和β- 103 - 葡聚糖酶活性高峰的出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抗病品种G087和感病品种G025为试材,研究了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对大蒜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处理后120 h内,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片SOD活性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均在96 h达到峰值,但抗病品种SOD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随着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感病品种叶片POD和PAL活性均呈先持续升高后稍下降的趋势,均有1个峰值|而抗病品种叶片POD和PAL活性均出现2个峰值,POD活性的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48 h和96 h,PAL活性的2个峰值分别出现48 h和120 h|抗病品种酶活性的最大峰值高于感病品种。在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处理后的大部分时间内,抗病品种叶片MDA含量低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叶肉组织结构比感病品种紧密|经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处理后,两个品种叶片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密度都比处理前增加,抗病品种叶肉组织结构比感病品种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8.
以感病菜豆(油豆角)品种老来少和高抗品种大油豆为试材,在菜豆炭疽病菌侵染不同时间(0、3、6、9、12 d)内测定两者叶片中5种防御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SOD、POD和LOX)活性及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的防御酶活性和HRG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酶活性提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因酶种类而异,但都早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防御酶活性升高较慢且较抗病品种滞后。与感病品种相比,抗病品种POD活性变化幅度最大,而HRGP含量变化幅度最小。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接种前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感病和抗病品种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十字花科与茄果类蔬菜作物根肿菌侵染根细胞的变化特征,本试验选取十字花科蔬菜青花菜品种中青10号和中青16号(感病组),番茄品种中杂302和辣椒品种中椒115(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两组试验对象进行根部染色及细胞学观察,揭示青花菜、番茄和辣椒在根肿菌侵染过程中的根部特征和差异变化。分子辅助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河南新野)为4号生理小种。以水培法培育青花菜、番茄和辣椒幼苗,在根肿菌接种后14 d内,根肿菌侵染途径基本一致:根肿菌最先进入3种蔬菜作物的根毛区,然后继续侵入根部皮层细胞,形成分生孢子或孢子囊。在根肿菌侵染率方面,青花菜与番茄、辣椒存在明显差异:根肿菌在接种后7 d和14 d能够快速侵染青花菜,并在14 d时的皮层细胞内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和孢子囊;根肿菌侵染番茄的速率明显低于青花菜,且根肿菌侵染数量明显减少,仅在根毛区形成分生孢子,能侵染皮层细胞但不能形成孢子囊;辣椒根毛区根肿菌侵染速率最慢,且根肿菌侵染效率最低,只在根毛区形成少量的分生孢子,极少数孢子能进入皮层细胞,但不能形成孢子囊。本试验揭示了我国主要根肿病致病菌(4号生理小种)在水培环境下侵染青花菜、番茄和...  相似文献   

10.
采后葡萄果实营养对灰霉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后巨峰葡萄果实(Vitis vinifera L.cv.Kyooho)为试材,从葡萄的营养、pH、贮藏期生理状态以及环境温度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生长发育和致病性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果实的营养和pH值适于灰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葡萄营养培养基上灰霉菌与葡萄的其它采后致病菌,如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镰刀菌(Fusarium sp.)、芽枝霉(Cladospor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ecium roseum)相比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在pH 3.46的葡萄果汁上,灰霉菌分生孢子在0~35 ℃的温度范围内都能萌发, 最适萌发温度为15~24 ℃,0 ℃培养48 h后分生孢子仍然有8.7%的萌发率。灰霉菌分生孢子在低温下萌发需要较低的pH条件, 在pH 4的葡萄果汁中,4 ℃培养72 h后萌发率可达90%以上,高于pH 5~7的果汁。葡萄果实贮藏期的生理衰老状态与灰霉菌的侵染力存在着时序关系,即灰霉菌的侵染力随着葡萄果实贮藏期的延长而加强。受灰霉菌侵染后的葡萄果实产生过氧化物酶(POD)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低于链格孢菌诱导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轮纹病菌在苹果枝干上侵入途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富士苹果枝干轮纹病在不同部位发生频率进行了调查,并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piri- cola)对富士苹果一年生枝条进行室内接种,保湿处理,在接种后不同时期采样通过扫描电镜对轮纹病菌在苹果枝条 上的侵入途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枝干轮纹病病斑在皮孔部位发病频率为92%,非皮孔部位为8%。扫描电镜观察 表明,保湿条件下轮纹病菌接种4 h后即可萌发形成侵染菌丝侵染苹果枝条,其可通过枝条皮孔、表面伤口及表皮缝 隙进行侵入,但皮孔是最主要的侵入途径;24 h内分生孢子基本可完成从吸附、萌发到侵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用4μg/mL 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对细胞核染色,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观察粗腿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子囊孢子的萌发过程。新鲜的粗腿羊肚菌子囊孢子呈椭圆状,大小13.0~15.3μm×21.5~24.0μm,成熟子囊孢子的细胞核数量为18~32个;CYM液体培养基,23℃培养6h后子囊孢子体积逐渐膨大至初始体积的1.7~2.9倍,泡囊化现象明显;6~12h开始形成芽管,泡囊逐渐消失,出芽点在椭圆形细胞的一端形成或两端先后形成,数量不等的细胞核由子囊孢子内迁至芽管中,形成多核丝状;芽管生长至20~30μm后,在出芽点与孢子连接处形成隔膜,12~24h后,随着芽管的持续生长,形成新的隔膜和菌丝细胞,菌丝细胞多核;芽管及初生菌丝直径6~8μm,约为子囊孢子直径的1/3;24h内没有观察到初生菌丝之间发生细胞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Botryosphaeria dothidea通过皮孔侵入果实的过程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接种后2d分生孢子完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接种后10d,菌丝体在皮孔表面缓慢生长。从20 ̄30d菌丝体加速扩展并形成几个分枝,通常从皮孔外围侵入果实,但仅限于皮孔表面组织。从40~50d,菌丝体扩展更为繁茂,一些菌丝开始突入皮孔的第2层组织。接种皮孔中可检测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但活性比对照高。皮孔有3层,第1层为含果胶的死组织,易被病菌侵染降解,底部的第3层非常坚固,是阻止病菌侵染的有效屏障。随果实发育,皮孔大小、数目和裂口均有规律地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苹果轮纹病的潜伏侵染特性。  相似文献   

14.
葡萄霜霉病菌侵染抗病和感病品种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胺蓝染色结合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在葡萄感病品种‘红提’和抗病品种‘北玫’中的侵染过程,发现两品种从接菌到显症的过程基本一致,但孢子囊伸出气孔的时间、伸出孢囊梗气孔比例、孢囊梗数量及孢囊梗分支,‘红提’比‘北玫’多;菌丝在‘北玫’上生长速度慢,后期生长量也较少。‘红提’的潜育期为4 d,而‘北玫’的为5 d,‘红提’和‘北玫’的长菌丝、分支的长菌丝、疏松菌丝体出现的时间也不同。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在‘北玫’上停留在疏松菌丝体阶段,而‘红提’96 h时叶片组织内长满致密的菌丝体。两品种在初生菌丝和长菌丝阶段产生吸器的频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杏鲍菇菌丝营养生长特性,为人工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菌丝球干重法和出菇试验,对杏鲍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最好,栽培料以棉籽壳、木屑、玉米粉和麸皮按一定比例配合为佳,杏鲍菇菌丝球在接种后第6天生长量达到最大,可作为接种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桃根系与根结线虫互作的组织结构变化及抗病机理,对抗病种质‘白根甘肃桃1号’(Prunus kansuensis‘Baigen Gansu Tao 1’)和感病种质‘贝蕾’(P. persica‘Bailey’)实生幼苗进行室内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并对接种后6、12、18、24、30、36、42和48 h的根尖进行染色观察及接种后0、6、12、36、60和84 h的根尖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石蜡切片观察。染色结果表明,根结线虫侵染‘白根甘肃桃1号’和‘贝蕾’的规律基本一致:在接种12 h后开始侵入,接种12 ~ 30 h线虫数量逐渐增加,然后线虫沿维管束向上移动,根尖线虫数量趋于减少。但与‘贝蕾’相比,‘白根甘肃桃1号’的根结线虫侵染数量显著降低,在接种30 h时仅为‘贝蕾’线虫侵染数的28%。石蜡切片结果显示‘白根甘肃桃1号’根结构受破坏程度明显较低,侵入的线虫主要聚集在一定区域,且在侵染84 h时线虫聚集区域周围的细胞出现坏死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王利国  李玲  郭穗棉 《园艺学报》2004,34(6):822-824
 研究了墨兰接种炭疽菌后SOD、POD 和PAL 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与对照相比, 接种后36h 之前PAL 活性变化不大, 36 h 后活性开始上升, 84 h 时达到最高; POD 在接种后12 和60 h 出现两个活性高峰, 且第1 峰大于第2 峰; SOD 在接种后12 h 达到最高, 之后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电镜观察与酶解分析确定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细胞壁组成.并进行了双核菌丝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研究发现:酶解过程中,菌丝原生质体一般只从菌丝顶端等新生部位释放出来.合适的渗透剂、菌龄和酶解温度是原生质体得率的重要保证;原生质体再生菌丝过程是一个间歇性的依赖于原生质团涌动流向的过程,再生菌丝的形成经历了原生质体形成突起-哑铃状-分枝状等不同形态类型的再生阶段;再生菌丝体在形态上没有观察到锁状联合,栽培后未能结实,初步判断为单核菌株.  相似文献   

19.
姚方杰  张友民 《园艺学报》2012,39(3):603-604
 木耳新品种‘旗黑1 号’,菌丝体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发达呈绒毛状,菌落边缘整齐。子实体单片簇生,黑色,单个耳片直径5 ~ 10 cm,厚0.10 ~ 0.13 cm。从接种到采收115 ~ 125 d。每100 kg 干料鲜耳产量为78.7 kg。抗绿霉等杂菌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烟粉虱血细胞对白僵菌的防御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烟粉虱(Bemisia tabaci)血淋巴对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防御机制,利用吉姆萨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烟粉虱3 龄若虫血细胞感染白僵菌后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白僵菌的入侵可导致烟粉虱血细胞数量发生改变。体表接种36 h 后,虫体内出现芽生孢子,血细胞数量开始增加,芽生孢子被吸附到浆血细胞表面;接种60 h 后菌丝段吸附到粒血细胞表面;接种96 h 后粒血细胞表面吸附大量菌丝段,此时昆虫体色已经呈现感染症状,说明真菌已经打破了烟粉虱的防御体系,烟粉虱幼虫血淋巴对白僵菌有短时间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