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蕨菜主要成分及其功能、种苗繁殖、高效栽培模式及加工技术几个方面综述了野生蕨菜研究现状.并结合开发野生资源、保护生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提出了现阶段发展野生蕨菜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问题,展望了野生蕨菜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野生蕨菜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蕨菜主要成分及其功能、种苗繁殖、高效栽培模式及加工技术几个方面综述了野生蕨菜研究现状。并结合开发野生资源、保护生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提出了现阶段发展野生蕨菜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问题,展望了野生蕨菜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朱英东 《蔬菜》2004,(12):40-40
由于蕨菜的野生性和安全无污染性,属纯天然食品,我国蕨菜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但近年由于对蕨菜资源开发过度,蕨菜品质下降很快。为保持我国蕨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蕨菜野生资源应该恢复,而且这种恢复还应遵循野生蕨菜生境的生态系统特点进行。我认为,人工繁育蕨菜孢子苗,再利用蕨菜孢子苗来恢复野生资源并进行规模经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此方法适宜全国野生蕨菜产区。蕨菜孢子苗人工繁育分为二步:首先是蕨菜孢子的采集。蕨菜的孢子产生于叶的背面,6月末-7月中旬(东北地区)为孢子成熟期,当叶背的孢子囊变为淡…  相似文献   

4.
正蕨菜,又名龙头菜、龙爪菜、长寿菜,属于凤尾蕨科蕨属植物,主要生长于海拔400~2500米的林缘、林下及荒坡向阳处,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蕨菜全草皆可入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癌、抗衰老等功能,是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生长的森林蔬菜,是林区出口创汇的山菜之一,是兴林致富的宝贵资源,开发蕨菜具有广阔前景。1对栽培环境的要求蕨菜抗逆性很强,适应性很广,喜欢湿润、凉爽的气候。遇  相似文献   

5.
<正>沈农蕨菜1号适应性强,抗寒、抗病性强,根状茎粗壮,分枝能力强,三年生植株即可丰产,丰产期嫩芽产量可达1.5~3.0 kg·m-2。喜酸性土壤。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又称拳头菜、拳芽菜、龙头菜、蕨儿菜、山蕨菜等,为蕨科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著名的传统山野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多生于稀疏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林间空地和边缘,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20世纪80年代以来,蕨菜产品一直出口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家。随着市场需求不断  相似文献   

6.
<正>蕨菜为多年野生草本植物,又名蕨苔、龙头菜、鹿蕨菜等。其嫩茎、嫩叶、叶柄营养丰富,每100g含蛋白质1.6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10g;其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般栽培蔬菜的  相似文献   

7.
蕨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对无毒无害的绿色食品更加青睐,致使新鲜的野生蕨菜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对此,有些人开始种植培养蕨菜,以供市场需求。本文就蕨菜的属性、食用价值、栽培的技术进行分析,供有关栽植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香椿和蕨菜单独栽植时,香椿矮化密植更新换苗频繁,乔化稀植土地利用率低,蕨菜需遮荫设施。笔者自1999年以来进行了香椿与蕨菜的间作与单作比较试验。用种子繁殖的香椿吸收根主要分布在15~40cm土层内,蕨菜根状茎主要分布在10-15cm土层内,二者间作可避免水分和养分竞争;香椿喜光、植株高大、栽培行数少,蕨菜喜散射光(半荫)、植株低矮、栽培行数多,香椿为蕨菜遮荫,蕨菜地是香椿通风透光的“走廊”,互助互利,对其他环境条件的要求具有  相似文献   

9.
蕨菜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别名蕨菜、拳头菜、龙头菜、如意菜、狼萁等,属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由叶芽生长出来未开展的羽状叶和幼嫩叶柄,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山菜,有“山菜之王”的美称。我国蕨菜资源丰富,每年都大量出口,年出口量达万吨以上,是典型的无公害蔬菜。如温州市文成县的“亨哈”牌野生蕨菜远销东亚、西欧、我国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
蕨菜日光温室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蕨菜为蕨科凤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蕨儿菜、火蕨菜、拳菜、拳头菜、蕨薹、米蕨菜、狼蕨、龙须菜、龙头菜、如意菜、鹿角菜等.以叶芽生长出来尚未开展的羽状叶和幼嫩叶柄供食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蕨菜地下根部分布较浅,吸收根只存活当年;植株可高达60~70 cm,嫩茎是主要产品器官;地下根状茎粗壮,长而横走,根状茎一般在地下10~15 cm处生长,每年可长7~8 cm,有贮藏营养的功能,能存活多年;其上有芽,可萌发产生新的植株,是主要繁殖器官.  相似文献   

11.
蕨菜属于蕨科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拳头菜、如意菜、龙头菜等,其主要食用部分为幼嫩叶柄及未展开的拳卷叶,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西南各省,著名产地主要是内蒙古、辽宁、河北的承德等地区。蕨菜的食用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且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也曾对其作过详细介绍。蕨菜全株均可入药,具有清热化痰,利尿安神的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  相似文献   

12.
野菜的医疗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蕨菜性寒味甘,具有清热、润肠、降气、驱风、化痰等功效。(1)蕨菜花焙干研末,每日服6g,每日3次,米汤送服,治肠风热毒;(2)蕨菜30g,水煎饮服,治浮肿。(3)蕨菜根烧成灰,香油调和敷患处,治蛇虫咬伤、蜂蜇伤。2酸模性寒味酸,具有凉血、解毒、通便...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适于野生蕨菜生长的驯化种植模式,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露地3种种植模式,研究了蕨菜不同生长时期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塑料大棚模式不同生长期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SOD、POD、CAT活性均较高,MDA含量相对较低而且变化稳定,NR活性在蕨菜生长前期高于其它种植模式,更有利于野生蕨菜的驯化栽培。小棚种植也较利于蕨菜栽培,但没有塑料大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江南春来早,几场潇潇春雨后,大自然又为人们献出了一味天然珍品——蕨菜。每当此时节,便偕夫人去郊外登山,从事医疗工作的夫人,对蕨菜情有独钟,每当在山间看到它的影子时,便收住脚步,赶快来采这山野之珍——蕨菜,以带回家让家人好好品尝。蕨菜,又名紫蕨、蕨萁、拳菜、山凤尾等,为凤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区的草坡、林间空地和林缘地带,叶大,幼时拳卷,茎紫色,根状茎蔓土中。当它嫩叶还处于卷曲未展时,采摘下来便可以作菜食用。蕨菜分布于大江  相似文献   

15.
蕨菜又名火蕨菜、拳菜、狼萁、龙须菜、鹿角菜等,生长在山林阴湿处,属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初生时无叶,状如雀足之拳,又如人足之蹶,供食部分是由叶芽生长出来未开展的羽状叶和幼嫩叶柄.  相似文献   

16.
蕨菜的孢子繁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蕨菜〔Pteridiumaguilinum(L.)Kuhnvar.latiusculum(Desv.)Underw.exHeller〕又名拳芽菜、商芝菜,是我国的主要野生蔬菜之一,以拳卷的幼嫩叶和叶柄为食用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出口创汇的主要野生蔬菜品种之一。蕨菜传统的繁殖方法是利用根茎进行无性繁殖,因繁殖系数低,不便运输,限制了蕨菜栽培的发展。笔者对蕨菜孢子的有性繁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孢子的采集蕨菜孢子的成熟期在北方地区是7月上旬至8月上旬,当…  相似文献   

17.
以产自广西乐业的野生蕨菜为试材,在考察单因素对蕨菜黄酮提取效率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优化了蕨菜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蕨菜黄酮提取因素大小依次为回流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及回流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温度90℃,乙醇浓度50%(V/V),液料比55∶1(V/m),回流时间2.0h;在该条件下,蕨菜黄酮提取率达7.29%.  相似文献   

18.
王贵仁 《蔬菜》2009,(9):31-31
蕨菜又名如意菜、拳头菜等,属凤尾蕨科的野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区阴湿地区。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是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被人们誉为“山珍”。下面介绍几种蕨菜的加工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蕨菜食用部分为由叶芽生长出来未展开的羽状叶和幼嫩叶柄,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山菜,有“山菜之王”的美称。蕨菜种植为种一次收益多年的长效项目,省功,不愁出售产品,年收入每公顷2~3万元。蕨菜没有休眠期,栽培形式多样化,即荒地、耕地都能栽培,露天、设施都能栽培生产,经济效益高。本文对蕨菜种植及加工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菜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林江 《吉林蔬菜》2004,(2):17-17
虽然近年来不少地区将野菜家种取得了一定效益,但是在技术上存在着不足之处,其表现为产量低,成本高,品质差等最终导致烂根死苗现象,所以至今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而使用驯化山蕨菜代替原有栽培方法让驯化山蕨菜得到大面积种植及大缓解人们及出口不足需求,驯化山蕨菜不论在露地、温室大棚中还是房前屋后,果树葡萄架下只要不长期存水就能正常生长,特别驯化山蕨菜与抗寒水晶大樱桃套种(已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项目)收入更高,一般(667平方米两年后)生产鲜蕨菜1500~3500千克,产大樱桃1000~2000千克收入最低三万元左右,温室生产效益更高,其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