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冬一般指当年冬至以后到翌年惊蛰。这段时间较长 ,气温也低 ,菌丝处于极缓慢或停止生长阶段。管理上可视菌层干湿程度分湿越冬和干越冬。湿越冬是指秋菇生产结束后 ,床面停止用水 ,菇房通风 10天至半个月 ,让覆土基本干燥 ,菌床翻面打孔和松动上面覆土层 ,使菌层成蜂窝状 ,拣掉残根死菇 ,平菇床面 ,补上覆土 ,调水至土层潮湿为止 ,调水结束 ,盖上新鲜草木灰 (即秸秆灰 ) ,每平方米约 2~ 2 2 5千克。菇房适当紧窗 ,晴天气温高 ,无风开南窗外 ,每天开南北窗 2~ 3小时。阴天寒冷天 2~ 3天开 1次 ,时间可以短些。只要达到菇房空气新鲜就可…  相似文献   

2.
春季蘑菇产量不高,平均单产一般只0.2~0.3。斤/尺~2,由于收益少,菇农对春菇的栽培管理积极性不高。春菇单产不高,主要原因是菌丝经过低温越冬,生活力减弱,再是春季气温多变,也会影响到出菇。为提高春菇单产,1984年春,上海市嘉定县唐行菌种厂进行了春菇栽培技术改革,收到了较  相似文献   

3.
冬季在气温降到8℃以下时,蘑菇子实体就停止生长,但菌丝仍保持着活力,此期间如果忽视管理,必将会影响春菇生长。为促春菇旺发高产,根据笔者的实践,冬季菇房管理要抓好以下四条:一抓保温与通风:菇房应做好保暖工作,使室温能保持在4℃以上。并要注意通风换气,一般晴天中午必须将南窗打开2~3小时,天暖无风时还可  相似文献   

4.
蘑菇瘿蚊在漳州地区发生和为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顺章 《食用菌》2008,30(4):59-60
通过培养观察,蘑菇瘿蚊幼虫的适宜温度为16-18℃,相对湿度为80%~90%。在菌丝和子实体上主要进行无性繁殖,6-8d繁殖1次,每条老熟幼虫可产生6-17条小幼虫;蛹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气温35~36℃,相对湿度50%~60%条件下,可存活48d。对漳州三个蘑菇主产区蘑菇瘿蚊发生情况调查:子实体感染率10.6%~18.8%,菇房污染率33.3%~42.9%,主要以成虫在蘑菇菌丝阶段进入菇房产卵繁殖,蘑菇生长期以老熟幼虫无性繁殖的幼虫为害菌丝和子实体。蘑菇休闲期蘑菇瘿蚊以蛹的虫态存活,主要栖息地为蘑菇培养废料堆积地、菇房周边垃圾粪土及菇房内残留废料。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是我国食用菌主要出口产品,近几年在北方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在其生产过程中,病害是阻碍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各种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外,不少是因栽培管理不当所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1菌丝生长阶段1.1菌丝徒长症状:播种后菌丝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集结成团,严重时形成"菌被",不出菇、推迟出菇或形成气生菇。病因:常发生于蘑菇调水以后,或菇房温度  相似文献   

6.
朱正威 《食用菌》2017,(4):54-55
<正>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双孢蘑菇主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1菌丝生长期常见生理病害1.1播种后菌种不萌发1.1.1原因播种时温度过高,连续2~3d高于32℃,使菌丝灼伤;播种后温度高于30℃,且菇房通风不良,菌种因闷热而不萌发;料内氨气过重,菌丝中毒;菌种老化等。1.1.2解决方法如果播种后遇高温天气,菇房要在  相似文献   

7.
姬松茸 (Agaricas blaxeiz-murrill) (又名巴西蘑菇 )。 1992年引入我国 ,一般是采用床式栽培。笔者尝试将床式改为袋式分阶段管理 ,获得了成功 ,生物转化率达 10 0 %左右。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1 种植时间 由于姬松茸是高温型腐生菌 ,只能在 2 0~ 3 0℃的温度条件下种植 ,若采用发酵料按常规的床式种植 ,接触外界空气面大 ,易被杂菌感染 ,且害虫难以控制 ,危害严重 ,尤其是螨类、线虫等 ,菌丝难以培养出来。这样在我区只能 5月下旬到 6月上旬的 2 0天内种植 ,菌丝培养好后气温已超过 3 3℃ ,也不会出菇 ,要等到越夏后的 9~ 10出菇 ,时…  相似文献   

8.
苏北地区棕色蘑菇大棚层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华秀红  林金盛 《食用菌》2008,30(5):34-35
传统的白色双孢蘑菇,出菇温度在10~25℃。苏北地区,在无加温措施条件下,从12月底至翌年3月底受气温低的影响,基本停止出菇,菌丝进入休眠期:棕色蘑菇具有低温出菇能力,出菇温度在2~26℃。在冬季,塑料大棚白天可以采集一定的太阳散射光,夜晚有一定的保温效果:温度通常比砖瓦菇房高2-4℃。层架栽培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并避免了大棚地栽时地温低的问题。在此种模式下栽培的棕色蘑菇品种,基本上可以达到冬季持续有鲜菇供应12006年笔者在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埠子镇,利用塑料钢架大栅层架栽培模式,示范栽培耐低温的棕色蘑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双成  张粉菊 《食用菌》2003,25(2):29-29
经过秋旺产期和冬季低温半休眠阶段,越冬春菇培养料里养分相对减少,菌丝生活力也有所降低,同时春季气温时高时低,如管理不当,容易造成菌丝萎缩、死菇和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春菇产量。春菇管理得好,一般产量占全生产季产量的30%~40%。做好春菇管理,首先要根据当地气温回升和菌丝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水分、通风换气管理,并做好防低温、抗高温、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孟国防  王文涛 《食用菌》1994,16(4):26-26
大肥菇又称高温蘑菇,双环蘑菇,学名Agaracsbitorquis。菌丝洁白浓密,生长速度比双孢蘑菇慢,不易产生粗菌丝,不吐黄水,不产生菌被,子实体白色,菌盖光滑,初为扁球形,后渐变为扁半球形,平展后直径5~9cm,厚2~3cm,盖缘下弯,菌肉厚实,长2~5cm,粗1.5~3.5cm。孢子暗褐色。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6~31℃,在20℃以下长速较慢,35℃以上菌丝尚能生长,但易老化。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20~25℃,在29℃以下48小时,30℃以下24小时仍能生长,但温度超过26℃难以分化。大肥菇比双孢蘑菇更为耐旱,也更耐水。在PDA培养基中再增加10%~15%的葡萄糖,能促进菌丝生长,在粪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特别是经过2次发酵后的粪草上生长更好。制栽培种当菌丝走满全瓶后放置20~30天播种,比刚满瓶时播种,其菌丝恢复得更快,生长更好。一般麦粒种延放10~15天效果更佳,这有别于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11.
水分不仅是蘑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蘑菇新陈代谢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蘑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菌丝细胞吸收和利用,而菌丝细胞内的一切营养物质也只有溶于水,才能在蘑菇机体的各个部位运转。蘑菇菌丝体含有70%~75%的水分,子实体含水量高达90%左右,在蘑菇子实体发育时期更需要大量水分。蘑菇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和覆土,其次是空气中的水分。但在蘑菇栽培管理中又不是水分越多越好,其实蘑菇既需水又怕水,所以在栽培管理中,要获得优质高产,就必须根据蘑菇的生物学特性灵活进行水分管理。如何对蘑菇实行科学管水,笔者经验是要围绕“十一看”、“十忌”。1蘑菇科学管水“十一看”(1)看菌株喷水。蘑菇菌株的贴生型菌株较普遍,耐湿性强,出菇密,需水量大,同等条件下喷水量可比气生型菌株多,所以喷水要看菇床菌株类型。(2)看天气喷水。晴朗天气或气候干燥季节,菇房水分蒸发量大,菇床需水量也大,喷水量就要多;相反,阴雨天气或气候潮湿的季节,菇房水分蒸发量小,菇床需水量也少,喷水量就要少,甚至可停喷。(3)看生长期喷水。主要视菌丝所处的生长期而定,如菌丝从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变,绒毛状菌丝变粗并形成线状菌索...  相似文献   

12.
甘蔗生长中后期正值秋冬季,气温由高到低,符合蘑菇菌丝生长需高温,子实体形成需低温的规律,加上甘蔗已封行成林,类似森林的“小气候”环境,适宜蘑菇生长。利用蔗田地面行间种植蘑菇,每亩蔗地可产鲜菇750公斤以上。室外地面栽培蘑菇,不建菇房,不搭架,成本低,病虫少,产菇多,效益高,易推广。下面以蔗林地面种植蘑菇为例,介绍其关键技术。一、播种 (一)播种前的准备:1.灭鼠:播前一周,在种菇蔗地应用毒饵灭鼠2~3次。2.做床:理好种菇地四周排水沟,清除蔗行杂草,剥去蔗株下部0.5米高脚叶,顺放于蔗沟中,铲少量沟两边土做床,床宽0.35米左右,每间隔一行做两行菇床,留一  相似文献   

13.
秋蘑菇出菇前期,遇到22℃以上的高温,为什么会引起死菇?这是因为蘑菇在出菇期,已经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对温度的要求相应低些,根据菌丝和子实体温度要求不同的特性,称之为“变温结实性”。在出菇期间,如气温超过22℃,则有利于菌丝生长,已形成的子实体,由于温度高,绒毛  相似文献   

14.
侯伟  孙艳霞 《食用菌》2010,(2):60-60
<正>双孢菇秋菇采收结束后,经过越冬管理可在春季再次出菇。但由于经过秋季出菇和冬季低温阶段,培养料中的大部分养分已被消耗,菌丝又受低温的影响,生命力相对较弱,出菇能力比秋菇明显降低。同时,春季气温变化由低到高,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蘑菇的不同生长期,对水份的要求不一样。水份管理得当,菌丝生长旺盛,产量高,菇质好;反之,菌丝萎缩,结菇少,菇质差。现根据我们的实践,谈谈菌丝生长期和子实体发育期的水份管理。 (一)菌丝生长期的水份管理分播种时、覆粗土和覆细土三个阶段进行管理。 1.播种时,培养料的湿度应掌握在50~60%(用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痕而不滴,松手料不散),这样菌种萌发快,一般播种  相似文献   

16.
蘑菇菌丝对游离氨很敏感,环境中有超过20ppm的氨,菌丝便不能正常生长。我市是全国最大的蘑菇基地之一,近几年推广应用了二次发酵技术,蘑菇单产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由于对发酵中物质转化机理不清,发酵管理不当,氨害(当地俗称“氨烧菌”)问题很严重,1995~1996年度栽培的3万多座菇房(每座面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低温对蘑菇生长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力争优质高产,于81年对秋菇产质量进行了分析。 (一) 气候与室温:8月底9月初,受14号强台风影响,菇房中层气温22℃;9月上旬中期至月底,菇房气温持续25℃左右;10月初受弱冷空气影响,菇房气温18℃左右;10月上旬末至中旬,受较强冷空气影响,菇房气温18℃左右;10月22日受强冷空气侵袭,菇房中层气温≤5℃,并持续数日;从10月末起冷空气频繁南下,菇房气温持续8℃左右。对照常年同期气温,除9月较正常外,其余都偏低。上、中、下三层气温分别于14时观测,上层高于中层1~2℃、高于下层2~3℃。  相似文献   

18.
提高蘑菇的产质量,对保证出口,增加菇农收入,十分重要。这里仅就几种生理病害引起的次菇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红根锈斑:发生于11月下旬出菇后期,这时气温低,蒸发少,菌丝活力差,吸水能力弱,出菇慢。喷水过多或气候突然变化,料内酸性重,都会发生此病。防治方法:根据蘑菇和菌丝长势及天气状况用水。料内酸度较高时,要及时用石灰水调整pH值。硬开伞:突然低温,或西北风较大,菇房空气过干,菌丝活力弱,生长慢,吸水能力差,出土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越冬后的春菇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攻科 《食用菌》2007,29(6):8-8
菌床越冬后,到3月份气温逐步回升,当菇棚温度稳定在6℃以上进入春菇期管理。此时气候多变,菌丝衰弱,病虫害多发,须认真对待,以确保丰收。春菇管理前期应以提高棚内温度,调水保温为主,促进菌丝尽快恢复生长,出菇;后期要加大通风量,用足用好水,以降温保湿为主,防止死菇出现。  相似文献   

20.
疣孢霉病又叫水泡病、白腐病,是由疣孢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危害双孢蘑菇的重要病害。1症状表现1.1菌丝感染双孢蘑菇菌丝在土壤中形成菌索时被感染的,会在菇床表面形成一堆堆白色绒状物,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有的变成黄褐色,表面渗出褐色水珠,有臭气。1.2菇蕾染病表现为正常菇还未出时,病菇就大量生长了,一般病菇比正常菇提前3~4天出菇,其菌盖和菌柄交界处及菌柄基部会长出白色绒毛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