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分别设置前期不同菌包重量、菌包培养时间与后期出菇光照强度、通风量和湿度,保持其它培养条件一致使其正常出菇,分析出菇前菌丝培养时间、菌袋重量与搔菌后光照强度、通风量、开袋补水对海鲜菇菌丝恢复、现蕾时间、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培养110 d,产量最高,达(490.5±26.2)g·袋-1;海鲜菇产量随菌袋重量增加而提高,1.2 kg菌袋产量较高;光照强度会促使菇盖变大,200 lx光照强度下,菇盖适中,产量最高,达(464.5±18.6)g·袋-1;大通风量(每10分钟通气5 min)条件下菇盖明显增大,产量增高,达(465.5±32.1)g·袋-1;补水处理可以增加产量,提高生物学效率,产量达(466.0±25.3)g·袋-1。该研究对确定海鲜菇最适栽培条件,提高海鲜菇的产量与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滑菇(Pholiota microspora)菌株,并研究培养温度、栽培料配方、搔菌处理和开袋时间对滑菇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最佳菌株为ph0012;最佳栽培料配方为51%木屑、30%银耳菌糠、18%麦皮,1%石灰;适宜的菌丝培养温度为22~25℃,出菇温度为15~17℃;搔菌和不搔菌处理,对滑菇产量无显著影响;适宜的开袋时间为接种后第90天;生产性栽培的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每袋186.38 g。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7,(6)
试验从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控温出菇对当潮袋均商品菇产量、以后潮次袋均商品菇产量、5潮总商品菇袋均产量及菌棒耗损率等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季节控温出菇的香菇菌棒5潮菇袋均商品菇总产量为715 g,生物转化率达81.8%;高温季节利用空调辅助降温催蕾出菇,对提高当潮商品菇的产量效果明显,对以后潮次的商品菇产量与菌棒的总耗损率没有明显影响;高温季节空调控温出菇,对部分菌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主要是因控温出菇期间相对较低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4.
以秀珍菇主产区福建省罗源县的秀珍菇栽培配方为基础,通过杂木屑、棉籽壳等主要栽培基质的配比调整,设计了8个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配方秀珍菇均能正常发菌和出菇,但对秀珍菇的培养周期和产量影响不同。综合比较试验配方5(陈化木屑50%、棉籽壳35%、麸皮15%)栽培效果最好,其满袋时间(31 d)、后熟时间(16 d)和子实体产量(433.83 g·袋~(-1))均优于对照配方,同时其产出投入比最高(1.47)。通过平均单产、产出投入比、单袋净利润的比较建议企业在生产中应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比较,选择栽培秀珍菇经济效益最高的配方。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5种培养料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商品性状及鲜菇产量,筛选猴头菇工厂化栽培适宜培养料配方。结果为:配方B(木屑37%,棉籽壳24%,麦麸20%,玉米粉19%)走菌速度快,菇形好,头2潮菇平均产量最高,为315g/袋,生物转化率达85.1%;其次是配方D(木屑35%,棉籽壳25%,麦麸15%,米糠5%,玉米芯7%,玉米粉7%,大豆皮6%),头2潮菇平均产量310 g/袋,生物转化率为83.8%。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巨大口蘑不同出菇时间培养料的失重和含水量变化,及其不同补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菇20d时,菌袋失重最大;随着出菇时间的增加,培养料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出菇过程中不断补水有利于子实体生长,补水量40g·袋-1-45g·袋-1时,总产量提高26.9%。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配方1菌丝长势浓密、粗壮,配方2菌丝长势弱。在各栽培方式中,处理3(配方1,露地覆土出菇)鲍鱼菇子实体性状表现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达每30袋8.34 kg和61.78%,且氨基酸种类丰富,营养成分含量高。但露地覆土出菇方式和棚内菌袋出菇方式相比鲍鱼菇子实体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杏鲍菇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杂木屑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常规栽培基质配方(CK)基础上,设计茶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的栽培基质配方5个处理,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茶渣40%的配方5栽培杏鲍菇综合效果最好,是杏鲍菇栽培的优良基质配方。配方5栽培杏鲍菇的优点为发菌期较短(27 d),原基形成期短(46 d),育菇期短(10 d),单菇重量较重(173.0 g·个-1),出菇单产最高(238 g·袋-1),菇体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3.16%)、脂肪含量较低(0.32%)、总氨基酸含量(2.10%)高,含有茶多酚,单产利润即生产经济效益最高(1.58元/袋)。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科间融合品种金凤2-1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凤 2 - 1进行配方实验结果表明 :在以稻草 ,蔗渣为主料栽培金凤 2 - 1时 ,添加 15 %的麸皮 ,可以使其产量与纯棉壳栽培相当 ,使用麦草和杂木屑为主料时 ,添加 2 0 %的麸皮其产量仍低于对照 ;在菇房内收三潮菇后 ,移至室外脱袋埋土栽培 ,比继续留在菇房内出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在菌袋不太紧和培养料含水量70 %时能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采用菊花杆为主料种植白参菌的可行性,设置了3个配方和1个对照进行栽培试验,并采取两头开口和脱袋周身出菇2种出菇方式,结果表明配方1采取脱袋出菇方式的白参菌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最高,生物学效率高达41%,仅次于CK的42%,与其余各配方相比,配方1为较好的白参菌栽培料配方。  相似文献   

11.
徐高飞  刘斌 《北方园艺》2021,(1):127-131
以糙皮侧耳、肺形侧耳、淡红侧耳等侧耳属的3种平菇为试材,采用在培养料中添加0%、2%、4%和6%的熟石灰对其进行熟料栽培的方法,研究熟石灰添加量对平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钙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平菇的生产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栽培料中添加2%~4%的熟石灰能显著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当熟石灰添加量为2%时,秀珍菇的产量和生物效率最高,分别为198.20 g·袋^-1和104.32%;当熟石灰添加量为4%时,平菇和红平菇的产量和生物效率最高,其产量分别为180.60、241.87 g·袋^-1,生物学效率分别为95.05%、127.30%。不同熟石灰添加量栽培获得的子实体钙含量在0.13~0.30 g·kg^-1,但不呈现出规律性,熟石灰添加量对平菇子实体的钙含量影响不明显。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在平菇栽培料中添加2%~4%的熟石灰较为合适,具体添加量因品种而异,熟石灰添加量不影响平菇子实体的钙含量。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小麦秸秆为主料,设计不同配方配制培养料,采用塑料袋熟料栽培平菇,研究不同配方对平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100kg,配以棉籽壳50kg和麦麸30kg,平菇产量最高,鲜菇重达276g·袋^-1,生物学效率达110.4%,比纯小麦秸秆高63.2%。  相似文献   

13.
以黄色金针菇与白色金针菇为亲本,利用双单杂交方法构建杂交种,从F2代中筛选出白色金针菇优良品种川金5号,该品种保持了黄色金针菇早熟、菌柄基部无绒毛、不粘连、子实体弯曲度低、高产等特性;平均产量为1.012kg·袋^-1,较江山白菇和F21分别增产56.41%、104.32%,与黄色金针菇相比菌株产量差异不大;子实体菌柄基部无绒毛、不粘连,可食率达到84.1%,较江山白菇和F21分别高8.94%和11.24%,与黄色金针菇菌株“金丝”在可食率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变四川各主产区金针菇栽培料配方纷繁杂乱,差异较大的现状,筛选出成都平原地区高产、高栽培效益的配方,将现在四川金针菇主产区(郫县、峨眉、大邑、崇州、简阳、金川)7个生产上常用配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冬末早春出菇,崇州和大邑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较快(0.281 cm·d^-1和0.260 cm·d^-1),菌丝生长势强,污染率较低(3.33%和0),外观品质好,鲜菇产量高(0.846 kg·袋^-1和0.86 kg·袋^-1),生物学效率高(63.656%和64.741%),而且经济效益好(1.518元袋和1.365元袋)。研究认为在成都平原冬末早春出菇时,可以因地制宜地使用崇州和大邑配方。  相似文献   

15.
添加尿素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尿素对袋栽金针菇茵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尿素的含量为0.2%时,茵丝生长最快,达到O.3cm·d^-1;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为210g·袋^-1和70.0%。  相似文献   

16.
以蟹味菇培养料为试材,采用常规高压、阶梯式高压和常压灭菌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培养料不同的灭菌方式对蟹味菇菌丝体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体后熟期,阶梯式高压灭菌培养料中菌丝体的3种木质素酶和4种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315.12、123.27、19.15 U·L~(-1);滤纸酶、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32.57、64.02、34.37、29.02U·L~(-1)。在阶梯式高压灭菌处理下,蟹味菇的农艺性状均高于常规高压灭菌与常压灭菌。蟹味菇子实体的平均丛质量依次为高压灭菌(184.58g)常规高压(174.72g)常压灭菌(170.24g)。  相似文献   

17.
以"宁杞五号"红枸杞为试材,采用2因素3水平双向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进行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不同浓度混合水溶液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浓度组合的叶面肥对枸杞树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枸杞叶面配方施肥及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配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对"宁杞五号"红枸杞的生长指标和产量提高的促进作用比单施尿素或者磷酸二氢钾的效果要好。2)尿素的浓度为3 g·L-1,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 g·L-1混合配施的效果最好,其对枸杞树新梢径粗、新梢长、冠幅以及产量的影响最大。3)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尿素用量为2.527 g·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593 g·L-1,即二者比例为1∶0.630时,新梢径粗生长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增量为1.744 mm;尿素用量为2.593 g·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612 g·L-1,即二者比例为1∶0.622时,新梢长生长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增量为48.479 cm;尿素用量为2.641 g·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665 g·L-1,即二者比例为1∶0.630时,冠幅增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增量为23.955 cm;尿素用量为2.825 g·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451 g·L-1,即二者比例为1∶0.514时,枸杞产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产量为12.830 kg。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配施能够显著促进枸杞树木的生长和产量,在一定浓度的肥料用量范围内,枸杞新梢径粗、新梢长、冠幅、产量4项指标的生物累积量随浓度的逐渐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尖顶羊肚菌进行液体发酵培养,以干菌丝体得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合为白砂糖30g·L^-1、豆粕粉15g·L^-1、KH2PO4 0.75g·L^-1、MgSO4·7H2O0.5g·L^-1、维生素Bt0.03g·L^-1。最优液体发酵条件为温度25℃,培养液初始pH7,接种量10mL,转速120r·min^-1,培养时间8d。  相似文献   

19.
以分蘖葱头为试材,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法提取有机硫化合物,进行分蘖葱头有机硫化合物工艺优化试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组分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分蘖葱头功能组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温度55℃、料液比1∶8 g·mL-1、协同时间6 min、搅拌转速300 r·min-1、超声波功率500 W,该条件下有机硫化合物得率为0.2771%±0.0023%。该条件得到15种有机硫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是噻吩类39.0678%±0.0043%,其次是三硫化合物14.1570%±0.0071%和硫醚类7.3872%±0.0052%,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有机硫化合物为2,4-二甲基噻吩、3,5-二乙基-1,2,4-三硫杂环戊烷、二烯丙基二硫醚。  相似文献   

20.
‘华栗1号’是从锥栗实生优良单株中选出的早熟、大果、优质、抗病虫害新品种。成熟期为8月下旬,较‘油榛’提早25~30 d。鲜果平均质量12.12 g,含可溶性糖9.80%,淀粉36.35%,蛋白质4.39%,脂肪0.99%,维生素C 322.90 mg·kg-1,质地细腻,口感香甜,含糖量高,宜鲜食。嫁接第2年结果,盛果期平均产量达4 639.95 kg·hm-2。适合在湖南省山地、丘陵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