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重庆北碚槽上(海拔650m),研究了马铃薯/玉米套作2∶2和3∶2行比下,4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中薯5号、鄂马铃薯5号和米拉)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2∶2较之3∶2行比,马铃薯平均株高更高,LAI偏低,HI、单株主茎数和分枝数差异因品种而异,单株结薯数和薯重偏低;套作条件下单株结薯数以‘中薯5号’最多;套作生物产量2种行比均以‘费乌瑞它’和‘鄂马铃薯5号’较高,‘中薯5号’和‘米拉’较低;复合产量和总产值均较高的组合为费乌瑞它3∶2行比;套作LER(土地当量比)>1,套作优势大小依品种和行比而不同。2.中、下位叶PAR截获,米拉群体高于中薯5号群体;两品种冠层群体平均PAR3∶2行比高于2∶2;随着叶位从高至低,马铃薯群体中、下位叶PAR呈下降趋势,降低幅度套作高于单作。3.套作提高了马铃薯叶片Chla、Chlb、Chla+Chlb含量;2种行比套作之间叶绿素含量、SLW的差异因品种和生育时期不尽一致,但LAI和叶绿素a/b值3∶2行比套作高于2∶2行比套作;套作降低了马铃薯Pn、Gs、Tr,提高了WUE。两品种3∶2行比套作Pn、Gs、Tr均高于2∶2行比套作;套作降低了马铃薯上位叶Pn、Gs,提高了中、下位叶Pn、Gs,不同叶位Ci、Tr、WUE存在品种间差异。4.马铃薯叶、茎、块茎干物质积累及全株干物质积累总量2∶2行比低于3∶2行比;套作中薯5号干物质积累总量高于套作米拉。5.套作降低了马铃薯SPC(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叶片Pro(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套作提高了中薯5号MDA含量和CAT活性,降低了米拉MDA含量和CAT活性;两品种套作CAT活性3∶2行比高于2∶2行比;套作中薯5号SPC高于套作米拉,SOD活性低于套作米拉。6.适合与玉米套作的马铃薯品种和套作行比为费乌瑞它/玉米3∶2行比和2∶2行比、中薯5号/玉米3∶2行比、米拉/玉米3∶2行比。  相似文献   

2.
山西是我国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的主要产地之一,然而由于干旱缺水使得马铃薯生产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为筛选出抗旱性强的马铃薯品种,对引进的1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盆栽抗旱性鉴定,分析了各品种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株高胁迫指数、离体叶片失水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株高胁迫指数和叶片失水率与抗旱系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鉴定马铃薯抗旱能力的指标。并依据此,从引进的15个品种中筛选出中薯19号、晋薯24号、晋薯16号和同薯29号等4份抗旱性较强的品种,适宜在晋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以马铃薯品种广引1号、广引2号、广引3号、广引4号组培无菌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4种基本培养基和3种激素(Met、Coumarin、B9)不同浓度对马铃薯试管微型薯诱导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诱导试管微型薯有较好的效果,结薯率最高为66.07%;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试管薯诱导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异,3种外源激素诱导结薯的效果依次为Coumarin〉B9〉Met;Coumarin的最佳浓度为25mg/L,其最高结薯率达81.25%。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马铃薯/玉米套作体系不同行比对马铃薯商品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筛选适宜与
玉米套作的马铃薯品种,以4 个不同类型马铃薯品种单作为对照,设置2∶2 和3∶2 两种马铃薯/玉米套
作 的行比,研究套作条件下马铃薯商品性和总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极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单个商品
薯质量、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商品薯率和商品薯质量占总薯质量的比率(商
品薯≥ 50 g)。单株商品薯质量、单株块茎数量和单株块茎质量3∶2 行比套作极显著高于2∶2 行比套作,
单株商品薯数和商品薯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的差异随马铃薯品种而不同,单个商品薯质量和商品薯质量占
总薯质量的比率两种套作行比之间无显著差异。马铃薯生物产量(干质量和鲜质量)、块茎产量和商品薯
产量套作明显低于单作,2∶2 行比套作低于3∶2 行比套作。套作条件下费乌瑞它商品性较好,中薯5 号
商品性较差,鄂薯5 号、米拉中等。套作总产值的高低并不总与马铃薯的商品性成正向关系。套作总产值
高于单作玉米产值,但与单作马铃薯产值相比存在品种及套作行比间的差异。适合与玉米套作的品种与行
比依次为:费乌瑞它3∶2 行比、中薯5 号3∶2 行比、米拉3∶2 行比、费乌瑞它2∶2 行比。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冀中南地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以费乌瑞它、中薯2号、中薯3号、中薯5号、石薯1号、郑薯5号、郑薯6号、克新1号和春薯2号为试验材料,以早大白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石薯1号、中薯3号和费乌瑞它3个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性强、薯块大而整齐及薯皮光滑等特点,667 m~2产量分别为2 570.12、2 405.53 kg和2 286.86 kg,适合在冀中南二季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蓝铜蛋白类似基因BcBCP1转化马铃薯及其抗旱性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马铃薯品种黄麻子为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来自耐旱物种厚叶旋蒴苣苔(Boea crassifolia)的蓝铜蛋白类似基因BcBCP1导入马铃薯,用4 mg•L-1草丁膦+150 mg•L-1头孢霉素筛选抗性芽,获得35株抗性植株,PCR检测14株为阳性,其中6株Southern杂交呈阳性,证明BcBCP1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的基因组中。通过对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测定,证明转基因植株对水分胁迫的抗性比对照植株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贵州荔波县脱毒马铃薯早熟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州省荔波县进行5个脱毒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CK)、‘界星2号’、‘大白花’、‘中薯3号’、‘黑美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界星2号’平均单产47591.5kg/hm2,比对照增产13.9%,商品薯率91.6%,均居第1位;‘中薯3号’平均单产45486.9kg/hm2,比对照增产8.8%,商品薯率84.1%,均居第2位。‘界星2号’、‘中薯3号’产量、商品薯率均较高,生育期适中,可作为荔波县早熟马铃薯主推品种。‘大白花’和‘黑美人’平均单产分别比对照减产16.1%、39.0%,且商品薯率均较低,分别为74.6%、61.4%,生育期偏长,不宜为荔波县早熟马铃薯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钾量和种植密度对保护地马铃薯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薯三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露地冬种马铃薯不同施钾量和栽培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A3B1处理(钾0.540kg/小区、株行距20cm×50cm)马铃薯产量最高、商品薯个数最多、商品薯最重、商品薯率最高。在一定范围内的栽培密度和施钾量与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呈正相关,与马铃薯的物候期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选择选用抗退化、休眠期短的早熟品种 ,如中薯 2号、东农 30 3、鲁马铃薯 1号等 ,用脱毒马铃薯中薯3号秋种产量更高。2 种薯早收 妥善保存 薯块形成时期遇高温 ,尤其是土壤高温会加剧马铃薯退化。用春马铃薯作秋薯的种 ,最好用棚栽的早熟春薯作种 ,若用一般大田春薯留种 ,必须较当地习惯收获期早 1 5~2 0天收种薯 ,可避免土壤高温引起退化。种薯收获后摊放在阴凉处凉晒 3~ 5天 ,促使表皮老化和伤口愈合。最好晾晒至表皮变绿 ,这样越夏贮藏则很少腐烂。种薯存放在通风凉爽处 ,不能堆积过厚 ,不要覆物 ,发现烂薯要及时剔除。3 小…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西北旱作区种植的优质抗旱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以‘陇薯6号’为对照(CK),对国内外引进的11份马铃薯新品种(系)的物候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抗病性、丰产性、抗旱性及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两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参试品种(系)均属于中晚熟。品种(系)‘14W-3’‘陇薯23号’‘天薯17号’‘天薯18号’和‘DSS-21’的抗病性较强;‘14W-3’‘陇薯23号’‘天薯18号’‘DSS-21’和‘京张薯1号’抗旱性较强;‘陇薯23号’和‘DSS-21’口感优,属于鲜食型品种;‘陇薯23号’和‘天薯18号’属于低还原糖型品种,品系‘DSS-21’属于淀粉加工型品种。综合评价分析,品种(系)‘陇薯23号’‘天薯18号’‘DSS-21’性状突出,可作为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在西北旱作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拟南芥花期基因FT转化切花菊‘神马’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RT-PCR方法从拟南芥叶片中克隆FT基因,经过测序分析、酶切之后,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Super1300+,构建植物重组载体FT-Super 1300+,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将FT基因导入切花菊'神马'中,鉴定其在转化植株体内的整合和表达.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经测序分析与GenBbank上的FT基因同源性为100%;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经过酶切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正确插入;转化后得到了29株抗性植株,PCR和PCR-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8株抗性植株为阳性,说明外源基因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RT-PCR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化植株叶片中表达.其中转FT基因的一个株系在组培条件下分化出花芽,表明转基因植株花芽分化不受光周期影响,花期可以提前.  相似文献   

12.
拟南芥花期基因FT 转化切花菊‘神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T-PCR 方法从拟南芥叶片中克隆FT 基因,经过测序分析、酶切之后,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Super1300+,构建植物重组载体FT- Super1300+,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将FT 基因导入切花菊‘神马’中,鉴定其在转化植株体内的整合和表达。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经测序分析与GenBbank 上的FT 基因同源性为100%;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经过酶切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正确插入;转化后得到了29 株抗性植株,PCR 和PCR-Southern 杂交结果显示,8 株抗性植株为阳性,说明外源基因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RT-PCR 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化植株叶片中表达。其中转FT 基因的一个株系在组培条件下分化出花芽,表明转基因植株花芽分化不受光周期影响,可以提前花期。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品种早大白和克新18号微型薯为外植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Bt菌株Bt185的P2300-pa-8e抗虫基因转入马铃薯,并对其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获得抗性植株早大白19株、克新18号21株|经PCR检测,5株早大白、9株克新18号呈阳性|经Southern-blot杂交分析,4株早大白、6株克新18号呈阳性,证明P2300-pa-8e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在网室内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虫试验,转基因材料对鞘翅目害虫暗黑鳃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14.
黄瓜花叶病毒反义2b 基因构建及其转基因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构建了CMV 反义2b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ZM 612 , 通过农杆菌侵染的叶盘转化法导入烟草, 分子检测证实获得了转反义2b 基因的SR1 烟草转基因植株, 初步的CMV 攻毒试验表明反义2b 基因可介导对CMV 的抗性。在此基础上, 将pZM 612 转化番茄品种‘红玛213’, 获得了卡那霉素抗性苗, PCR检测表明得到了PCR 阳性转化株。  相似文献   

15.
探索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截短型HCV核心蛋白融合基因在植物中表达乙肝丙肝双价抗原的可能性.以期为进一步研制植物乙肝丙肝双价口服疫苗打下基础。利用重组PCR技术将乙肝病毒(HBV)S基因连接在丙肝病毒(HCV)截短型核心蛋白序列的5′端,二者通过柔性肽(Gly4Ser)2序列相连,构建成-融合基因BC,测序结果正确。将融合基因BC克降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上,获得pBin438BC,然后用冻融法将其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采用叶盘法转化番茄。获得了15株抗卡那霉素的番茄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PCR及Southern检测,8株获得阳性信号,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了番茄基因组中。提取阳性植株的总蛋白.经透析后.将适当浓度蛋白质点在PVDF膜上,用Dot-ELISA方法验证番茄中表达蛋白的活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中有重组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抗艳红  季静  吴东  王罡 《中国蔬菜》2006,1(5):11-13
以4个番茄品种的子叶为受体,以LycB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番茄进行了遗传转化,经愈伤诱导、芽诱导、生根培养和潮霉素选择培养,获得的抗性植株经PCR和PCR-Southern分析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LycB已整合到番茄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7.
新番5号是以中蔬6号为母本,以含不成熟基因Nor的0307材料为父本配制的耐贮番茄一代杂种。植株属无限生长类型,长势较强。果实大红色,近圆形,单果重140~160g。果皮、果肉厚,含水分较少,味浓。果实耐贮运、抗裂性好。秋季室内自然条件下贮藏70~90天好果率仍在70%以上,对解决秋冬季生产和长途运输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福山包头’大白菜子叶为试材, 以Anti2TuMV2Nib为目的基因,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大白菜再生转化体系, 获得转化植株。经PCR-Southern杂交、RT-PCR 及ELISA 检测, 证明外源TuMV-Nib基因已整合到大白菜核基因组中并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杆菌介导番茄遗传转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番茄进行遗传转化,比较了不同的农杆菌种类、农杆菌侵染时间、外植体种类及番茄品种对农杆菌侵染效率的影响.转化后得到的再生植株,利用PCR、Southern杂交检测GUS基因是否整和进入基因组.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法成功介导了GUS基因导入番茄.农杆菌EHA105侵染番茄的效率明显高于LBA4404,侵染时间3 min较好.子叶外植体的转化明显优于下胚轴,黄色串珠樱桃番茄的遗传转化效率高于中蔬5号;优化的转化条件可以使番茄获得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0.
抗病转录因子Pti4是从番茄中分离的一种能够调控番茄抗病基因Pto转录的蛋白质。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病转录因子基因Pti4导入花椰菜无菌苗下胚轴,同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PCR、PCR-Southern和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以及细菌性黑腐病和软腐病病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建立再生系统过程中外植体的最佳苗龄为5 ~ 7 d,培养基中激素组合为NAA 0.2 mg • L-1、6-BA 2.0 mg • L-1 时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效果最好。获得的35株阳性植株经分子检测证明抗病转录因子基因Pti4已被整合到花椰菜的基因组中。对其中26株接种病菌发现Pti4转化植株对细菌病害具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