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不同群落生物量和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福建省东山县海岸基干防护林带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和单一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基干防护林带中 ,复合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均要高于单一群落 ,其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的生物量和能量最高 ,为 1 670 0 64g·m- 2 和 3 41 685 70kJ·m- 2 ,其次是木麻黄-湿地松群落 1 0 1 0 4 62g·m- 2 和 2 1 0 1 2 8 3 0kJ·m- 2 ,单一木麻黄群落最低 ,为 5 1 2 9 87g·m- 2 和 1 0 5 75 1 40kJ·m- 2 。在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 ,木麻黄各组分干重热值为 1 9 83~ 2 1 5 2kJ·g,厚荚相思各组分热值为2 0 0 0~ 2 3 77kJ·g- 1 ;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 ,木麻黄各组分热值为 1 9 47~ 2 0 83kJ·g- 1 ,湿地松各组分热值为2 0 5 4~ 2 1 5 4kJ·g- 1 ;单一木麻黄群落 ,木麻黄各组分热值为 1 9 98~ 2 1 2 7kJ·g- 1 。在不同群落结构中木麻黄各组分的热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木麻黄各组分热值最大 ,其次是单一木麻黄群落 ,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中最小。不同的混交模式产生不同的混交效果 ,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的生物量是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的 1 65倍 ,是单一木麻黄群落的 3 2 6倍 ,能量是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的 1 63倍 ,是单一木麻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不同生根剂对木麻黄小枝生根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1-萘乙酸和国光生根萘乙酸对"千头"木麻黄、"圆头"木麻黄和"惠-1"木麻黄小枝进行促根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生根剂不同浓度处理下同一种木麻黄品种生根小枝数量差异极显著,相同生根剂相同浓度处理下不同木麻黄品种生根小枝数量差异极显著,同一品种木麻黄生根小枝数量在不同生根剂同一浓度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千头"木麻黄两种生根剂最佳质量分数为125×10~(-6)~150×10~(-6),"圆头"木麻黄两种生根剂最佳质量分数为75×10~(-6)~100×10~(-6),"惠-1"木麻黄两种生根剂最佳质量分数为50×10~(-6)~75×10~(-6)。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水培育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木麻黄的无性繁殖——水培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苗龄2~4个月的健壮母株上中部和中上部2/3的长度作穗条,经过2.5%萘乙酸+10mL叶面肥"扶它旺"配成(50~65)×10-6溶液,浸泡时间6~12h为宜,穗条水培密度20~40条/杯、最适温度在24~30℃之间。对木麻黄水培育苗过程中的一些相关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福建滨海沙地木麻黄林的观测材料,将木麻黄林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幼林、速生、杆材和成熟阶段,并将其年生长节律分为生长初期(3~4月)、盛期Ⅰ(5~7月)、盛期Ⅱ(8~9月)和生长后期(10~12月)。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和气温与木麻黄生长的关系密切,其中降水量是影响木麻黄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5.
星天牛是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主要害虫。该虫以老熟幼虫在木麻黄主干木质部内越冬 ,化蛹集中于 4月中、下旬 ,蛹期 2 1~ 2 6d。日平均温度 1 9 5℃时蛹期 2 5d,2 1 5℃时蛹期 2 1d,蛹的发育起始温度为( 1 3 91± 0 69)℃ ,有效积温为 ( 1 44 0 4± 1 5 96)日度。羽化盛期为 5月中、下旬。根据蛹的形态和颜色的变化 ,整个蛹期可分为 4个时期 ,每一时期都具备各阶段蛹的形态特征。野外调查和室内外人工饲养表明成虫期补充营养最喜欢取食苦楝树。取食苦楝树的雌虫每头产卵在 1 5 6~ 1 98粒 ,平均 1 76 4粒 ,是取食木麻黄的 3 1 4倍 ,日平均产卵量是取食木麻黄的 1 5 7倍 ;取食苦楝树的雌虫寿命 72~ 1 1 0d,平均 91 8d ;雄虫寿命 88~ 1 2 5d,平均 1 0 3d ,雌、雄成虫分别比取食木麻黄的多存活 3 0 2、40d。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树种及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木麻黄科6个树种在广东饶平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6种木麻黄胸径、树高、通直度、保存率等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并具较高的遗传力。由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可知,滨海木麻黄、肥木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表现较差,生长缓慢、干形差、保存率也低于50%;粗枝木麻黄表现中等;细枝木麻黄、山神木麻黄及对照(短枝木麻黄)生长较好,适应性较强,适宜在广东沿海地区利用和发展。对细枝木麻黄8个种源、粗枝木麻黄9个种源进一步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细枝木麻黄种源间性状差异极显著,且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力较高,选择潜力大,其中15574、13521种源表现最佳,并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而13508、15601种源表现较差;粗枝木麻黄种源在树高、胸径2个指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力较高,但在通直度与保存率指标上差异不显著,遗传力较低,其中15938、15941种源表现较好,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其余种源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木麻黄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鉴定体系,为今后短枝木麻黄的品种鉴定、品种权保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从71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12对引物,采用降落PCR和毛细管电泳的基因分型方法,以采集的9个短枝木麻黄标准无性系的基因分型结果为参照,对华南沿海地区采集的109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单株进行鉴定,并结合引物组合法构建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鉴定体系。[结果]12对EST-SSR引物对109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单株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为4.2个,每对引物可区分2~5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根据鉴定结果,最终所有样品被划分为22个无性系,除已知的9个标准无性系外,另有13个无性系为不知名无性系,说明不同地区的无性系存在重复命名现象;利用引物组合法进一步优化后,发现只需7对引物就可将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完全区分,并依此建立了基于7对EST-SSR引物的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指纹图谱,每个无性系都获得了一个7位数的指纹图谱编码。[结论]利用7对EST-SSR引物构建的22个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短枝木麻黄无性系的鉴别,研究表明,华南沿海地区部分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存在命名混乱、同物异名、无性系数量少的现象,新品种选育工作亟待开展和加强。  相似文献   

8.
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闽东南沿海防护林基本上是营造木麻黄纯林,而且有些地区出现木麻黄二代更新困难等突出问题,用筛选出抗风力强、生长快、材质好的湿地松与木麻黄混交造林。通过5年的观测表明,混交林中的木麻黄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超过木麻黄纯林(对照)的11.9%和26.9%,其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超过木麻黄纯林(对照)的44.5%~73.8%。该试验研究成果为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81~1994年的木麻黄专题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对文献变化趋势、研究队伍和学科领域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木麻黄研究的热点和主要特点,指出木麻黄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木麻黄研究水平的对策,对木麻黄研究和综合利用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木麻黄抗星天牛无性系营造试验及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连续多年发生木麻黄星天牛危害,2~5年生幼林尤其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选择引进台湾、广东以及福建东山和惠安等地的7个木麻黄无性系,并以平2为对照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龙7和台山木麻黄两个无性系抗星天牛危害最轻,分别仅有1%和2%。湛江1和湛江2两个无性系表现一般,分别达到12%和16%;惠41、抗风6、粤703和对照的平2四个木麻黄无性系被星天牛危害最为严重,平均达到27.75%,因此在星天牛危害的重灾区不宜应用惠41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1.
间伐对木麻黄中、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位观测结果表明,间伐起始期越早,木麻黄树高、胸径和冠幅增长量越大;间伐方式对林分胸径生长的影响为下层>综合>机械>对照,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为综合>下层>机械>对照;间伐强度越大,木麻黄树高、胸径和冠幅增长量亦越高,枝下高和郁闭度越小;林分蓄积量以中度间伐为最大。木麻黄中、幼林间伐起始期以6年生时较好,采用下层间伐方式,中度、强度间伐即每公顷保留1500~1800株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麻黄科有4个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垂直分布于海平面潮线开始至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目前,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107a的历史,但加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系统地从事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工作,开展了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优良种源、家系筛选,无性繁殖、共生菌等研究。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和广西等省区,引进了2个属(Gasuarina,Allocasuarina)、23个木麻黄种、200多个种源和260多个家系,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些适合不同立地的优良树种、种源或家系,其中短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为全分布区种源。加世纪90年代以来,对异木麻黄属树种,进行了重点引进,共引进了10余种异木麻黄属植物,增加了我国木麻黄遗传资源,并对主要木麻黄种质资源进行了保存和利用。引进的木麻黄树种包括田野木麻黄、迪尔斯木麻黄、双针木麻黄、费雷泽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矮木麻黄、滨海木麻黄、利曼氏木麻黄、纳纳木麻黄、沼泽木麻黄、小松木麻黄、多纹木麻黄、森林木麻黄、轮生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大木麻黄、山地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小齿木麻黄。论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历史、研究、保存现状等。  相似文献   

13.
经多次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小枝无性繁殖,在缺乏直射光照的室内或有遮阴条件下,以沙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94%,最高达100%。在太阳光直射条件下,以水培为好。沙培的适应性比水培广,其适宜的繁殖季节为4~10月,气温是25~30℃。处理小枝用的IBA浓度,以20~60ppm为佳。不同的木麻黄小枝生根率差异显著,普通木麻黄生根能力强,粗枝木麻黄次之,细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则难生根。4年生以前的不同年龄母树上的小枝用沙培,其生根率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沙荒风口造林用木麻黄抗逆无性系选育及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6个木麻黄无性系并培育两年生大苗,在福建平潭县岚城镇上楼村沙荒风口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大苗造林后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生长情况显著优于普通木麻黄实生苗,所造林分具有生长快、郁闭早、林相整齐等特点。6个无性系中龙7、惠1、粤701表现最优,抗风力强,可作为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5.
对福州长乐市沿海木麻黄迹地引种的6种相思树种的适应性、抗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纹荚相思、肯氏相思、卷荚相思和厚荚相思的适应性较强,其中厚荚相思生长最好,8年生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9.53 m、10.48cm、0.0476 m3,分别比同龄的木麻黄提高4.15%、40.11%、126.67%;纹荚相思、肯氏相思、卷荚相思的生长情况也相对较好,8年生平均树高、胸径达6.5~7.0 m和6.3~6.6 cm。同时厚荚相思、纹荚相思、肯氏相思、卷荚相思的抗寒、抗风以及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林分保存率较高,适合作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沙荒风口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木麻黄无性系的防护效能和速生丰产性能为基础,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沿海沙荒风口6种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沙荒风口造林的6种木麻黄无性系中,粤501最抗风,其防护效能最高,平18次之;平18最速生丰产,粤501其次;莆20在6种无性系中无论抗风性还是速生丰产性能均最低。综合评价指标以平18最高,粤501次之,莆20最小。平18和粤501是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理想的木麻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电白县5年生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及评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地木麻黄(CasuarinajunghuhnianaMiq.)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属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树干通直,生长快,抗干旱,耐水湿,可生长于多种类型土壤,成熟林木高可达35m,胸径可达65~100cm。其天然分布为7°~10°S,110°~127°E,海拔1000~3100m的山地,但海平面附近地区也有出现,降水为夏雨型,年降水量为700~1500mm,有的高达2000mm,年平均气温13~28℃。山地木麻黄木材热值高,适于作薪材、木炭产品、建筑用材、矿柱和电杆等。国内外对山地木麻黄的研究主要涉及分类、分布、引种和生长表现[1~11]。1985年,中澳合作项目ACIAR8457我国首次引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木麻黄小枝能水培生根的特性,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9个无性系木麻黄的生根水培苗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木麻黄水培苗在盐胁迫下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抗盐能力.结果表明:极显著影响木麻黄水培苗生根的临界盐浓度为5~10 g·kg-1;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的评价木麻黄水培苗抗盐的主要性状指标是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细胞膜透性)和POD活性;综合评价法筛选出3个抗盐性强的无性系是粤501、湛江01、闽7012.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外人工饲养,结果表明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成虫大多在白天活动,在自然条件下有趋向木麻黄防护林带飞翔的行为。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每天8时和16时为交尾高峰。成虫补充营养最喜欢取食苦楝树(MeliaazedarachL.)。苦楝树饲养雌虫每头产卵156~198粒,平均176 4粒,是木麻黄饲养的3 10倍;取食苦楝树的雌虫寿命72~110d,平均91 8d;雄虫寿命88~125d,平均103d,雌、雄成虫分别比取食木麻黄(Casuarinaequi setifolia)的多存活30 2d、40d。幼虫主要集中在离地面40cm高度内的树干根际附近,占总虫数的94 8%。1年生林分受害株至第2年5月成虫羽化期死亡率最高,达66 7%,3~7年生林分有虫株率最高;7年生以下林分应重点防治。在生境条件相似的同龄林中,星天牛则喜欢危害基径较大的木麻黄,6cm以下的树则较少受害。  相似文献   

20.
滨海沙地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引种推广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4年从广东引进 3个木麻黄无性系 ,在本地育苗 ,小面积试验造林 ,按常规经营条件进行管理 ,各生长指标分别是本地品种 (对照 )的 2~ 7倍 ,大大超过部颁的木麻黄速生丰产林标准。引进的 3个木麻黄无性系比本地品种适应性好、生长快、抗性强 ,防风固沙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