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对金禾女贞、女贞、金森女贞和高森女贞2年生苗叶片的生长性状及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女贞品种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相对浓度等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绿素浓度与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S与Pn、Fv/Fm、Tr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考虑单株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Fv/Fm等生长和生理指标,4个女贞品种中,金森女贞表现最优,女贞和高森女贞表现中等,金禾女贞表现最差。研究结果为了解女贞生长表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模拟水淹对中华蚊母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对照(CK)、持续性水淹(CF)、间歇性水淹(PF)和全淹(FF)4个水淹处理,模拟三峡库区秋冬季消落带土壤水淹变化,研究2年生中华蚊母树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水淹形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中华蚊母树的株高和基径,而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在不同水淹形式下却有所差异,CF 和 PF 植株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qP)以及电子传递速率( ETR)均出现了显著下降,但 PF植株下降的幅度要小于 CF植株,除光合色素含量、Gs和 Tr外,其他指标均差异显著,而 FF植株光合色素含量、Pn、Gs、Tr、Fv/Fm、qP 以及 ETR均未受到水淹的影响,与 CK植株差异不显著; CF和 PF植株叶片非光化学淬灭( qN )未受到水淹的影响,但 FF植株叶片 qN 与 CK相比却显著下降。虽然 CF植株较其他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qP 以及 ETR 均下降明显,但水淹处理植株能够通过形成不定根、特化的皮孔以及减少叶片数量来增加耐淹能力。因此,中华蚊母树具有较强的耐淹能力,在不同水淹形式下均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相似文献   

3.
6个种源香椿芽菜及其芽苗菜营养成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个不同种源香椿的芽菜与室内无土栽培的香椿芽苗菜进行营养物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香椿芽菜与芽苗菜在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方面,芽菜含量普遍高于芽苗菜含量,其中蛋白质含量相差最大的为0.96 mg/g,每百克中维生素C含量相差最大的为3.16 mg,仅在游离氨基酸方面,5个种源芽苗菜含量均高于芽菜;TOPSIS综合评价最优种源为河北旬阳芽菜,贴近度为0.94,最差为江苏南京种源芽苗菜,贴近度只有0.13。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源香椿芽菜感官品质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4次不同的采摘时期综合评定10个种源香椿芽菜的感官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获得香椿芽菜的优质食用价值分析。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得分最高的贵州黔西南州种源食用价值最高,品质最好。其他各个种源之间达到了显著水平;10个种源香椿芽菜在4次采摘时间下蛋白质、氨基酸变化规律分别呈现升—降与升—降—升的变化规律,而维生素C则无明显变化规律。不同采摘时期的香椿芽菜营养成分的含量与感官品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叶榉不同种源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大叶榉种源为材料,测定其叶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大叶榉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在不同种源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5个大叶榉种源的抗旱性顺序为赣州种源怀化种源滁州种源湖州种源南京种源。说明大叶榉不同种源间存在着的较大的抗旱性差异,该树种具有较大的种源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8a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架式的葡萄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立体棚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篱架和平棚架,达到极显著差异。在叶绿素荧光参数方面,红地球葡萄叶片Fv/Fm、Fv/Fo日变化呈"V"字型特征。Fv/Fm在午间明显下降,表明其光合作用受到了光抑制,且立体棚架较平棚架和篱架轻;立体棚架Fo日变化幅度低于平棚架和篱架,说明立体棚架PSII反应中心的破坏程度和可逆失活程度轻,有更好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不同木荷种源混交林生产力差异的光合机制。[方法]以福建建瓯、江西信丰和浙江龙泉3个木荷代表性种源1年生和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与杉木混植条件下,设置100%(L0)、50%(L1)和25%(L2)3种光照的光环境,研究3个木荷种源幼苗的生长性状、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对不同光照响应的差异。[结果]1年生和2年生木荷幼苗的苗高、地径和干质量均表现出显著的种源差异,福建建瓯种源幼苗生长优于浙江龙泉种源和江西信丰种源。随着遮阳强度的提高,1年生和2年生2个发育阶段,福建建瓯种源幼苗比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等明显增加,叶绿素a/b值、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和Fo值等均显著降低,表现出较高的形态和生理塑性;相同遮阳处理下福建建瓯种源幼苗总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Fv/Fm值等指标显著高于浙江龙泉种源和江西信丰种源,而叶绿素a/b值、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则明显低于两种源;长期遮阳和混植状态下福建建瓯种源幼苗可通过较高的生物量分配塑性,增加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来响应邻株竞争,进而促进整株干物质的积累;各光环境下,3个木荷种源2年生幼苗Fo、Fm、Fv/Fm和Fv/Fo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均较1年生幼苗明显升高,但各光环境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木荷种源混交林生产力差异与其对光照的塑性反应能力有关,并随幼苗年龄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选取耐涝的Ⅰ-69杨和不耐涝的小叶杨为试材进行对比淹水试验,研究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产生明显伤害,显著抑制叶片的光合性能,且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和淹水时间的延长而严重:淹水8天时,Ⅰ-69杨与小叶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均略有下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淀粉粒大量减少、嗜锇体数量略有增加、类囊体略有膨胀,少部分片层出现轻微扭曲等现象,但2者间差异不明显.淹水15天时,2者间出现明显差异.Ⅰ-69杨仍然能够维持较完整的叶片超微结构,从而保持较高的Pn,Fv/Fm,叶绿素含量.小叶杨叶片的Pn,Fv/Fm,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超微结构严重受损,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被膜消失,类囊体膨胀,基粒片层扭曲、解体,线粒体内嵴减少、内含物外渗等症状.叶绿体对淹水胁迫敏感,线粒体结构相对稳定.叶片超微结构,尤其光合机构的损伤程度与Pn,Fv/Fm,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是造成淹水胁迫下光合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不同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对淹水胁迫的抗性明显不同.淹水胁迫下,耐涝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明显比不耐涝杨树稳定,损伤症状轻,出现时间晚.叶片超微结构的稳定性与杨树的抗涝性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杨树抗涝性鉴定的细胞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锰(Mn)胁迫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长势一致的0.5年生红锥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Mn浓度(CK、200、600、1500和3000 mg/kg)处理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作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Mn浓度升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Fv/Fm、Pn、Tr、Gs及K和Cu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浓度为200或600 mg/kg时最高;P、Mn和Zn含量均呈上升趋势.Mn处理显著降低Fe含量,N、Ca和Mg含量在各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与Tr、Ci及P和Mn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Ci及K和Mn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n与Fv/Fm、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及K和Cu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Tr、Gs和Ci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Tr和Gs与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Mn与N、P、Zn、Tr、Gs和Ci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与Zn、Ca与Mg及K与Fv/Fm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红锥的生长过程中,可适当施加外源浓度为200~600 mg/kg的Mn.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北美豆梨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和100 mg/L多效唑均能提高北美豆梨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荧光参数(Fv/Fm),降低非光化学猝灭参数(qN);200 mg/L和300 mg/L多效唑则降低了北美豆梨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荧光参数(Fv/Fm),提高了非光化学猝灭参数(qN),说明叶绿素含量和PsⅡ光能转化效率的高低是Pn升高或降低的内在原因。100 mg/L多效唑处理不仅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含量和PSⅡ反应中心的光能转化效率(Fv/Fm),而且降低了气孔阻力,加速了北美豆梨光合作用的进行;而300 mg/L多效唑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绿素a含量和PSⅡ反应中心的光能转化效率(Fv/Fm),不利于北美豆梨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园林栽培上可根据不同目的加以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1.
Weng JH  Liao TS  Sun KH  Chung JC  Lin CP  Chu CH 《Tree physiology》2005,25(8):973-979
From January 1999 to May 2001, we investigate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Taiwan spruce (Picea morrisonicola Hay.) growing in the subalpine region of subtropical Taiwan (23 degrees 29' N, 120 degrees 53' E, 2600 m a.s.l.).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near light-saturate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sa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Fv/Fm) and soluble protein concentration of needles all increased from mid or late spring to early winter. Even when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of the measuring day dropped to near 0 degrees C, Pnsat remained at about 20% of the highest value observed in winter. There was a 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Fv/Fm and the minimum or mean air temperature of the measuring day. The increase in Fv/Fm with temperature was slowed when the daily mean air temperature was above 7 degrees C, or the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was above 3 degrees C; however, when air temperatures dropped below these values, Fv/Fm varied sharply. Seasonal variations in Pnsat paralleled those in Fv/Fm and needle soluble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early or mid spring when air temperature and Fv/Fm increased, Pnsat and soluble protein concentration remained low.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asonal variations in Pnsat were affected by Fv/Fm, air temperature and needle solubl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could be used to estimate Pnsat in different seas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decrease i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Taiwan spruce in winter and its subsequent recovery in spring were mainly caused by photoinhibition and its reversal, and changes in needle solubl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other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delayed recovery o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in spring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low increase in needle soluble protein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2.
以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16个种源、湿地松(P.elliottii)4个种源2.5 a生营养袋苗木为材料,定期开展生长调查,于2016年7—8月、2017年2月开展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分析加勒比松、湿地松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树种、种源、不同测量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加勒比松/湿地松的株高、地径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测量时间与树种对最大PSⅡ的光能转换效率(Fv/Fm)有显著影响(P<0.01),二者互作效应不显著,与7、8月相比,测量值均在第2年2月显著提高;两个树种的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qP)与表观量子传递速率(ETR)对测量时间的响应模式相反;加勒比松与湿地松叶绿素荧光参数受种源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加勒比松与湿地松的株高和地径生长与2月Fv/Fm、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测量值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高光强抑制了湿地松、加勒比松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但抑制效果与生长无明显相关关系;低温造成的胁迫主要抑制了加勒比松的光化学反应,并与其生长表现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可考虑将2月份测量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作为加勒比松耐寒个体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黑果枸杞‘黑杞1号’和宁夏枸杞‘宁杞7号’的1年生幼苗为试材,用NaCl和Na_2CO_3溶液进行处理,研究盐胁迫条件下,枸杞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枸杞在NaCl和Na_2CO_3胁迫下,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盐不同品种间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存在差异。生长特性方面,盐胁迫主要影响株高和基径;在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方面,盐胁迫主要影响的参数有P_n、G_s、C_i、T_r、Ф_(PSⅡ)、F_o、F_m、F_v/F_m、C_(qP)、C_(qN)、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其中,P_n、G_s、C_i、F_o、C_(qP)、Ф_(PSⅡ)和总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T_r、F_m、F_v/F_m、C_(qN)、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NaCl胁迫后,‘黑杞1号’和‘宁杞7号’幼苗的生长量、光合速率分别在1.3 mol·L~(-1)和1.2 mol·L~(-1)时达到最高值,在1.5 mol·L~(-1)时,达到耐盐极限值;Na_2CO_3胁迫后,‘黑杞1号’和‘宁杞7号’幼苗的生长量、光合速率在0.1 mol·L~(-1)时达到最高值,分别在0.4 mol·L~(-1)和0.5 mol·L~(-1)达到耐盐极限值。所以,‘黑杞1号’耐盐能力强于‘宁杞7号’,且Na_2CO_3对枸杞幼苗影响显著大于NaCl。  相似文献   

14.
对优选的6个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无性系叶片性状(叶片干质量、叶面积、比叶重)、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并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竹节树不同无性系叶片的干质量和叶面积差异不显著,叶绿素相对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不同无性系具有不同的光能吸收和利用能力;不同的无性系其叶绿素荧光的部分参数(Fo、Fv/Fm、Fv/Fo、ФPSⅡ、ETR)差异显著;竹节树无性系C-15植株与其他无性系相比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值,而非化学猝灭系数(qN)较低,同时具有较高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表明竹节树无性系C-15有较高的光呼吸;相关分析表明,叶片生长较好的无性系其叶绿素相对含量较高,同时也具有较高的PSⅡ光化学效率;无性系C-15号具有较高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及较强的光化学特性,可进行大力推广研发.  相似文献   

15.
对29个楸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叶片性状(比叶重、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r)/Fm)等5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9个楸树无性系树高、胸径的平均值分别为6.12 m、6.48 cm;叶片比叶重为92.6 g/m2,含水量为0.7%;F(r)/Fm平均值为0.81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指标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金花茶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从而为金花茶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以3年生的12个金花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广西本地品种普通金花茶和越南引进品种多毛金花茶具有较低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及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表明其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与其他品种相比,普通金花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和较高的光化学转化效率,其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可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并且生长更旺盛;越南引进品种罗斯曼金花茶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光照要求较低,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越南引种金花茶的F_v/F_m值表现正常,表明6种越南引种金花茶适于在广西种植。普通金花茶和多毛金花茶的F_v/F_m和F_v/F_o值最高,表明其捕获激发光能的能力最强,并且其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最大。12种金花茶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具有显著差异,越南引种金花茶表现出了对广西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5种红山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在大四条件下,通过对五种红山茶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亚组、同一亚组不同系之间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存在差异.且亚组间大于亚组内。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R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ΦPS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与光强有关.其中,Fm、Fv/Fm、Yield随光强的变化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呈单谷曲线;而ETR则相反呈单峰曲线;FO呈双峰曲线。不同树种的荧光参数日变化幅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calyptus urophylla)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诱导桉树对焦枯病抗性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SA能降低Fo值,提高Fm、Fv值,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SA处理的桉树叶片Fv/Fo、Fv/Fm值,第3天达到最大值,说明SA 1~3 mmol.L-1处理的抗焦枯病的持久期为3 d。SA 1 mmol.L-1处理的桉树叶片Fo值最小,Fm、Fv、Fv/Fo和Fv/Fm值最高;说明SA 1mmol.L-1处理的效果最好,能有效地减轻光合机构的损伤,一定程度上抑制焦枯病菌的侵害。  相似文献   

19.
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三个针叶树种苗木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测定了三个周期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杉木、马尾松和北美乔柏苗木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树种的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之比值(Fv/Fm)对水分胁迫的反应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后北美乔柏的(Fv/Fm)值大大降低,而杉木的(Fv/Fm)值只有轻微下降,马尾松的(Fv/Fm)值则没有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还表明:热胁迫处理对三个树种的(Fv,Fm)值都有显著影响。就三个水分和热胁迫周期而言,研究发现:在每个水分和热胁迫周期结束时测定的杉木和马尾松(Fv/Fm)值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北美乔柏的(Fv/Fm)值显著下降。图4表4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