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福建省永安市濒危珍稀竹种迁地保存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2007年福建省永安市大湖竹种园从广东、四川、云南、浙江、贵州、福建省等地迁移引种了中国特产的濒危竹类植物21属35种,结果表明:短穗竹、酸竹、橄榄竹、南峤滇竹、香竹、南川镰序竹、乳纹方竹、花叶箬竹、霞山坭竹、锦竹、藤枝竹、龙丹竹、撑篙竹、摆竹(黄白竹)、毛算盘竹(满山跑)、少穗竹、糙花少穗竹、长叶苦竹、斑苦竹、百毛暗竹(面杆竹)、早园竹、富阳乌脯鸡竹、花毛竹、巴山木竹、泰竹(条竹)、金丝慈竹等适宜永安市引种栽培,长势较好;笻竹、薄竹、爬竹、金佛山方竹、狭叶倭竹种植后长势稍慢;珍稀竹种香糯竹、吊罗坭竹、天鹅绒竹、荔波吊竹在永安表现不适宜。因此,濒危珍稀竹种迁地保存应尽可能地从竹种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上选择竹种进行迁移引种保存。  相似文献   

2.
根据笋用丛生竹引种要求,选择生长指标和抗性指标,运用集对分析法评价了6种丛生竹在浙江温州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黄麻竹的生态适应性最好,其次是勃氏甜龙竹,中等适应性的竹种为白绿竹、马来甜龙竹、青麻11号,沙罗单竹则较不适应。  相似文献   

3.
我省篾用竹的种类,分布广,究竟哪些竹种好?过去很少研究,也缺乏科学资料.近两年来,省林科所和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在南通地区的如皋、海门、启东等县进行了竹种调查和竹材的物理力学试验,弄清了淡竹、黄苦竹、浙江淡竹、黄古竹、紫竹等5个竹种的生物学特性,掌握了这些竹种竹材的容重、抗压、抗性及冲击强度.大量的数据证明,黄苦竹、浙江淡竹和淡竹,是南通地区适生的优良蔑用竹种,从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看,最佳年龄是4—5年生.若以我省分布广的淡竹为对照(100),黄苦竹和浙江淡竹的竹壁厚度为110和113,容重为110和123,冲击强度(韧性)为137和129,抗拉为109和138,抗压为113和137.而黄古竹和紫竹都不如淡竹,特别是韧性差,只有43和51.  相似文献   

4.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竹种间抗寒性及冷驯化能力,筛选抗寒能力强、冷驯化能力佳的竹种,为我国“南竹北移”竹种选择、抗寒竹种引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从江苏扬州引种至山东的11个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各竹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11个竹种在来源地江苏的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是:金镶玉竹>早园竹>毛金竹>黄纹竹>四季竹>阔叶箬竹>茶秆竹>乌哺鸡竹>大明竹>斑苦竹>紫竹;在引种地山东的抗寒性排序是:金镶玉竹>茶秆竹>大明竹>早园竹>黄纹竹>四季竹>乌哺鸡竹>毛金竹>斑苦竹>阔叶箬竹>紫竹。11个供试竹种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金镶玉竹,经引种地的低温驯化后,冷驯化能力最强的是大明竹,其次是茶秆竹和斑苦竹;最弱的是毛金竹和阔叶箬竹,未表现出冷驯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在四川平武王朗和卧龙自然保护区的25种大熊猫主食竹类引种试验,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竹种的适应性与差异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观测分析了成活、保存、生笋、成竹率四项成效指标综合值及枝叶生长发育情况,并按综合值高低排列名次。三年筛选结果,在王朗引种效果较好的竹种是石棉玉山竹Yushanialineolata、青川箭竹Fargesza rufa、糙花箭竹F.Scabrida、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卧龙表现好的有缺苞箭竹F.denudata和石棉玉山竹Y.lineolata。引种地宜于0.5—0.7中等郁闭度的暗针叶林和桦木次生林下为佳;海拔和类型因素对竹种成活与生长都有明显影响。适应性强的种类具有喜湿耐酸耐低温的卷叶抗旱特性,既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也有地区间与种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四川优良笋材两用竹种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省竹林区域分布,选择代表地区引种撑绿杂交竹、麻竹,与四川乡土笋材两用竹进行竹笋品质、竹材性状、生态适应性因素的比较评价,选择出优良笋材两用竹种撑绿杂交竹、麻竹、毛竹、苦竹。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典型的散生型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混生型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丛生型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为研究对象,对其植株氮含量及其在不同器官间(叶、枝、秆)的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子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均表现为叶 > 枝 > 秆,各器官氮含量均随着竹龄的增大而下降;3年生叶片氮含量绿竹显著大于高节竹、苦竹(P<0.05);秆中氮含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中2年生和3年生秆氮含量在竹种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绿竹和苦竹的1年生秆氮含量也显著大于高节竹(P<0.05)。不同竹种间枝条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竹种间氮素积累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积累量分别为370.28、254.72和113.03 kg/hm2,而氮素利用效率高低则表现为高节竹 > 苦竹 > 绿竹,3种竹子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氮素为分别为6.37、6.53和7.96 kg。  相似文献   

8.
对尤溪县境内的主要竹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尤溪县境内人工栽培的主要竹种有5种:毛竹、绿竹、石竹、台湾桂竹、黄甜竹;野生自然分布面积最大的竹种为肿节少穗竹、苦竹。文章认为,应加大对乡土竹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开发利用市场前景好的竹种,尽早发挥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苦竹属竹叶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苦竹属苦竹、宜兴苦竹、川竹、斑苦竹、杭州苦竹、高舌苦竹、垂枝苦竹、衢县苦竹、丽水苦竹及实心苦竹等10种竹种竹叶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等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0种竹叶中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丰富,竹叶多糖含量均在600 mg/kg以上,竹叶蛋白质含量在127.55~182.24 g/kg之间,竹叶叶绿素总含量均在1 600 mg/kg以上,叶绿素a的含量大于叶绿素b的含量。苦竹竹叶多糖及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843.29 mg/kg及182.24 g/kg;川竹竹叶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分别为3 339.24 mg/kg和2 390.97 mg/kg,实心苦竹竹叶叶绿素b含量最高,为949.54 mg/kg。研究结果为苦竹属竹叶化学成分基础研究和苦竹属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北京植物园竹亚科植物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冬季,北京地区气温降至40年来历史最低,竹亚科植物经历了严峻的低温考验。对北京植物园竹园栽植的10属59种竹子从叶、枝、秆的表现和新枝叶、新笋的生长等方面进行了耐寒性评估,结果表明,金镶玉竹、乌哺鸡竹、黄古竹、灰竹、黄槽竹、黄竿京竹、蓉城竹、早园竹、御江箬竹、善变箬竹、箬叶竹、鹅毛竹等33种耐寒性较强,表现较好;刚竹、红壳雷竹、斑竹、黄皮绿筋竹、绿皮黄筋竹、罗汉竹、油苦竹、秋竹等26种耐寒性稍弱,表现较差。研究发现,小气候环境对竹种的越冬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新栽植竹种的防寒措施对提高越冬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竹类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陕西楼观台引种46种竹子(栽培种)在北京地区进行栽培,经过两年的观察,结果表明:红竹、黄槽斑竹,红壳雷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铺地竹等10余种竹子的适成性较强。散生竹与混生竹在北京地区应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初步认为,北京冬季的低温和春季干旱多风的气候是造成冬末春初竹子叶片大量枯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竹材表皮细胞的观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国产17属33种竹材中部表皮细胞进行了初步的比较观察。发现有许多在外部形态上十分相似,难以区分的竹种,而在竹材表皮细胞微形态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属与属之间或种与种之间在微观特征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属与属之间如:Pseudosasa 与 Pleioblastus;Clavinodum 与 Pleioblastus;Sasa、Sasa-morpha 与 Indocalamus;Schizostachum 与 Bambusa、Dendrocalamus。种与种之间如:Sasa nubigena、Sasamorpha Sinica 与 Indocalamus(Nakai);Phyllostachys angustta 与 Ph.virdi-glancens;Schizost-achyum fungh(?)mii 与 S.pseudolima 等。文中对上述属与属之间和种与种之间在表皮细胞微观结构上的差异都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有些竹种的表皮细胞特征在文中没有描述,但在表格及图片中也能看到它们的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把在营养体和宏观形态上相近似或不易区别的竹种,很方便的加以分开。这将对研究竹种分类和鉴定竹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竹亚科植物在湖北省5个试验点和10个县市的适生性,选择毛竹、慈竹和孝顺竹等代表性竹种,对湖北混合竹区作进一步划分。结合竹类气候区划的3大界线,将隶属于2个中国竹区的湖北竹林分为4个竹区、8个亚区,形成完整的湖北竹类自然区划。  相似文献   

14.
编码18-5.8-25S核糖体RNA的45S rDNA基因,是1个简单的多基因家族基因,一般以串联方式相连,对应于核仁组织区(NOR).首次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45S rDNA在散生竹类的毛竹和斑竹,混生竹类的茶秆竹、日本矮竹、菲白竹和铺地竹,以及丛生竹类的白绿竹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散生竹和混生竹的几个竹种,只观察到1对随体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有45S rDNA位点,而丛生竹类的白绿竹除随体染色体具有45S rDNA位点外,某些非随体染色体上也有不同拷贝数的45S rDNA位点存在.  相似文献   

15.
10种观赏竹秋季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福州市江滨大道的10种观赏竹在秋季的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大小排序为银丝大眼竹>早园竹>绿槽毛竹>斑竹>唐竹>人面竹>泰竹>鼓节竹>青丝黄竹>黄金间碧竹,其中银丝大眼竹的滞尘量是黄金间碧竹的4.63倍,与竹种叶片大小、分枝方式和栽植形式相符合;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在距离地面150 cm处高于距离地面200 cm处,尤以银丝大眼竹、早园竹、绿槽毛竹和鼓节竹差异极显著,而在同一高度,银丝大眼竹滞尘效应最高,黄金间碧竹效应最低;各个竹种不同方向滞尘量存在差异,与秋季风向、竹种栽植位置和车辆行驶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6.
5种地被竹在北京园林中的适应性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种在北京地区生长良好的地被竹白纹阴阳竹(Hibanobambus tranguillans f. shiroshima)、翠竹(Sasapygmaea)、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aureo-strlatus),根据常用的园林用植物适应性标准,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的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强弱顺序为箬竹 > 黄条金刚竹 > 鹅毛竹 > 翠竹 > 白纹阴阳竹,评价结果与其在园林中的实际表现一致。文章还探讨了这5种地被竹在北京地区的园林应用形式,以期为园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贵州竹林的分布及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贵州竹林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重点剖析楠竹林,金佛山方竹林光箨竹林、箭竹林,方竹林,毛金竹林,慈竹林,麻竹林,黔竹林。爬竹林,水竹林,斑竹林,车筒竹林,巴山木竹林,龙头竹林,箬竹林,赤竹林共17个竹林类型的分布和结构。  相似文献   

18.
自然状态下竹子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自然状况下,研究了几个竹种叶片的电导率与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对几个竹种的抗寒性强弱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相关,电导率与温度的变化成负相关。在这几个竹种中黄秆京竹、罗汉竹、淡竹的抗寒性较强,平安竹、黄槽石绿竹、黄秆乌哺鸡抗寒性中等,紫竹、黄条金刚竹、翠竹、铺地竹、菲白竹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竹叶多糖的化学特征及其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7个品种竹叶多糖酸水解、衍生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其单糖的物化特征;以硫酸 - 蒽酮法,研究不同品种竹叶多糖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竹叶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中木糖占43.9% ~ 65.5%,阿拉伯糖占11.7% ~ 19.6%,葡萄糖占7.2% ~ 20.8%,半乳糖占7.7% ~ 14.1%;不同单糖间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品种竹叶含5.0% ~ 6.9%未知单糖.不同品种竹叶多糖质量分数在1.9% ~ 5.7%之间,其中鹅毛竹含糖量最高(5.7%),长叶苦竹含糖量最低(1.9%).本研究从17个品种竹叶中筛选出多糖含量在4%以上的有鹅毛竹、矮箬竹、巴山木竹下部、铺地竹、毛竹、百夹竹、唐竹和金丝慈竹下部,淡竹来源广泛,可成为提取竹叶多糖的最佳原料.  相似文献   

20.
中国竹类真菌资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中国竹类真菌种类、宿主及分布。共计 2 0 6种和 7变种 ,隶属于 3个亚门 ,12 1属。其中子囊菌亚门 6 0属 10 2种和 2变种 ;担子菌亚门 2 2属 4 6种和 1亚种 ;半知菌亚门 39属 58种 4变种。主要宿主有刚竹属 ,赤竹属 ,青篱竹属 ,麻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