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覆盖技术是浙江省大力推广的一项提升毛竹笋用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产技术,能够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文章在分析毛竹笋用林覆盖主要技术措施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文章认为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着投入高、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竹笋深加工不足等问题,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用牡丹是我国特有的生物资源,为落叶小灌木,具有抗性强、适应范围广、产量高和油质好等特点,是具有多目标开发价值的木本油料植物。目前,我国油用牡丹的发展还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开拓亟待加强等问题。基于我国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战略,提出了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摸清资源本底,开展应用研究,培育优良品系,构建产业体系等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油用牡丹的研究与开发是油用植物研究的新热点。以晋东南典型县武乡县为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在分析油用牡丹生长所需的自然地理、气象条件,以及发展牡丹籽油产业所需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开展油用牡丹栽植立地类型划分研究,旨在为晋东南地区今后发展牡丹籽油产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红松果用林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松果用林是通过嫁接、抚育等经营管理措施促进林木结实,以大量生产优质松子为目标的林分.通过对国内外红松果用林研究状况和产业化前景的综合分析,重点综述了红松果用林的优树选择、果林营建、促进结实技术及个体发育性别型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并从红松果用林的优树选择、果林营建、促进结实技术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红松果用林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5.
油用牡丹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油用牡丹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油用牡丹包括发展起源、育种、繁育、栽培、抗性研究、牡丹籽油成份分析和综合利用等多方面的现状及研究成果,同时对油用牡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为油用牡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县进行了大面积笋材叶三用麻竹林的培育与经营管理技术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丰产培育与经营管理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荣昌县笋材叶“三丰产”的三用麻竹林培育方法、林分结构、抚育管理等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可为麻竹主产区和麻竹引种适宜区推广和经营笋材叶三用麻竹林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学习借鉴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2016年4月9日-16日,毕节市林业局组织考察小组赴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和陕西5省,就油用牡丹种苗培育、栽植技术、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综合效益等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对油用牡丹适生栽培范围、产业链条、种植技术及毕节市发展油用牡丹优势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毕节市大力推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油用牡丹特性,通过生产实践,开展不同品种、适宜林地、栽植技术以及效益分析技术研究,总结了一套油用牡丹林下栽培及效益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9.
笋用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丹  陈建华 《湖南林业科技》2005,32(6):59-60,69
笋用竹起源于我国,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利用历史最悠久的经济竹种。竹笋的生产、加工与贸易已成为林业的一个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振兴经济,特别是山区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支柱,为此本文介绍了笋用竹资源分布状况、笋用竹研究历程,分析了目前笋用竹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展望今后其发展趋势,为笋用竹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近年来结构用胶合木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生产工艺角度出发, 归纳总结有关结构用胶合木结构的研究状况, 包括结构用胶合木生产标准、层板分等、指接等技术、胶层理论与胶种选择、胶合木增强材料对胶合木性能的影响等, 对我国今后结构用胶合木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由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加权求和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2012~2019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2012~2019年山东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0.1831升至0.7353;②土地利用协调度呈现较高的协调关系,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稳定发展;③在个别年份,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相对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此,提出了山东省应加强污染和环境治理,使社会设施公共基础建设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13.
沽源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GIS/RS环境对两期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河北省沽源县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沽源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明显的是林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并以林地的增加为主,土地利用景观异质性在增强,景观多样性有所减少和景观组分趋向均匀分布,景观聚集度适中且小斑块数量增多,空间连接性减少,空间分布趋向均衡化分布,斑块形状总体上仍然有规律、简单,受人类干扰程度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地利用时空结构变化研究对土地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成都市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土地利用年变化率(R)、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量(S),得出以下结论:(1)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幅度较大,总体呈增大的趋势;林地和其他土地总体呈减小趋势;水域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2000—2020年以来,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日趋集约化,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单一化;(3)成都市在2000—2005年、2005—2010年和2015—2020年土地处于发展期;而在2010—2015年,土地处于衰退期;并简要分析得到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影响为人口变动、自然因素、产业调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VB6.0为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的控制系统,详细阐述了该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通讯和数据采集软件的设计思路.该系统使用方便,工作可靠,实现了温湿度的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等目的.系统现已投入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崔昊  朱英红 《绿色大世界》2012,(3):15-17,20
指出了随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深入和3S技术的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和模拟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涌现出许多建模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发展。通过对典型性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了近年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园和周边社区居民存在着非常紧密的互动关系。文章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周边社区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12月采用PRA、RRA(乡村快速评估)方法,对周边263个社区开展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社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已趋向稳定,单一种植粮食的种植业结构正在调整,发展扩大种植了橡胶、茶叶、水果等经济林木和甘蔗等经济作物,原始生产方式正在被固定农田、种植长期经济林木取代。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国家公园及社区的进一步管理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CAD是青岛农业大学设施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但目前教学中存在着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理论教学单调、与设施专业结合较少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教育部系列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及青岛农业大学2020版本科培养修订指导方案提出了融合混合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教学改革建议:根据课程重点及教学要求,重新编写课程大纲;进行线下与线上的混合式教学,其中线下教学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合并,线上结合“翻转课堂”形式授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带领学生完整设计温室设施并绘制CAD图纸;期末考核形式改革。经过以上改革,学生对CAD软件的操作熟练度及技巧明显提高,且增强了温室设施的设计及绘图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GIS的平通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分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8年和2006年两期的TM卫片和平通河流域地形图,运用RS/GIS软件,以马尔柯夫空间概率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平通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以分形理论中的分维数理论探讨了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平通河流域从1988年到2006年土地利用发生了普遍变化,其中耕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水域、村镇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占有率从1988年的10.88%、57.62%、26.84%、1.58%、0.26%、1.30%、1.520/o变化为9.31%、59.13%、27.47%、1.72%、0.24%、1.38%、0.74%;各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总体呈波动变化的趋势,1988、2006年二时期的土地利用总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444和1.357;总平均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056和0.143。二期土地利用类型平均稳定性排序为:草地(0.233)〉水域(0.206)〉村镇建设用地(0.198)〉未利用地(0.175)〉灌木林地(0.143)〉有林地(0.138)〉耕地(O.042)。耕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稳定性相对较差,草地和水域最为稳定。通过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格局变化和复杂性与稳定性的研究,可为流域内合理利用土地及防护林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role of non-wood forest products (NWFPs) in local economies differ in time and space. We analysed Ukrainian and Swedish national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rules related to the use of NWFPs, and described how different forest stakeholders utilised NWFPs in rural areas in Ukraine and Sweden. In total we interviewed 114 local forest stakeholders in one rural region's settlements in both countries. The topics for the field study were (1) the reasons and amounts of NWFPs harvested by different forest user categories; (2) traditional practices of NWFP use, including harvesting methods and (3) how these practices have changed over the past decad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both countries allowed the utilisation of most NWFPs, did not regulate the use, and did not include NWFPs into forest management plans. In both case studies, historical use of NWFPs was intensive. This use remained important in Ukraine, but not in Sweden. Due to difficult economic transition in Ukraine, use of NWFPs by locals has increased. While hunting as a tradition was more popular in the Swedish case study, recreational use of forest was popular in both case studies. Finally, we discuss the role of NWFPs in countries with transition and market economie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countries support sustainable use of NWF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