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1949年以来我国森林昆虫学教材的发展历程,对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根据21世纪森林昆虫学教学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了森林昆虫学教材整合的指导思想,对森林昆虫学教材的知识覆盖面、知识结构、各章节知识内容的组配方式及其在整个教材中应占有的比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森林培育学"是林业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教材的编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对20世纪以来80余部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相关教材或专著的编著背景和特点以及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世纪上半叶,我国森林培育学的教材体系和内容体系已较完善,对森林培育学的若干原理已有初步理解和认识;从新中国成立到2011年,与森林培育学相关的教材或专著的出版数量迅速增加,大陆共计有42部问世,其中1949-1959年出版数量最多,达19部;从教材编著的连续性上看,北京林业大学最具代表性,先后共编著和修订教材7部;此外,我国翻译出版了原苏联、美国、日本和奥地利等国的相关教材或专著共计15部,反映了我国森林培育学领域学者留苏、留日和留美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欧美出版了19部森林培育学相关的教材或专著,涉及森林培育学、区域森林培育学、人工林培育、农林复合经营、树种造林等方面。总的来说,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目前国内外的森林培育学教材已基本形成了基本原理以生理生态学为基础、技术体系以造林和抚育采伐为主体的内容体系。由于教材本身和教材的修订都会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必须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是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深刻反映,所以森林培育学教材的每次修订既是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以完善基本原理的过程,又是根据当代社会对森林培育技术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升级的过程。因此,我国《森林培育学》新版教材的编写要在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的研究、重视相关教材的收集与研究工作、加强国外相关教材或专著的翻译工作、构建新版教材编著人员队伍、优化新版教材编撰体系的基础上,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修订,即基本原理部分以生态学为主,适当补充植物生理学的内容;技术部分增加人工纯林引进其他树种近自然改造模式,使苗木培育技术充分体现自动化、现代化和效益化;同时将测量、计算机成图技术融入苗圃规划、造林设计、抚育间伐方案编制等,并适当增加以苗圃经营为导向的技术体系,以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此外,要在附录部分增加关键词索引,以方便读者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森林培育学知识体系的特点和课程的性质以及林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等方面论述了森林培育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信息资料查询系统、实验实习基地、教师和教材等是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教学的条件,指出指导性(引导型)主教材的缺乏是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森林培育学》教材的主要内容、编写形式和编写原则以及编写的整体框架和编写体例,指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作为我国森林培育学的指导性教材,其体系和基本内容应基本稳定,要有一定的深度,重视理论与技术来源的教育;教材要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等,要能满足全国各地各类型林业院校的使用,要适合于研究性、开放性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实习教学,是培养能力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分析森林昆虫学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型为主、以被动学习为主、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忽略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诱导及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不足的基础上,阐述了创新性在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构建创新性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包括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确立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性地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和评分体系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最后,结合森林昆虫学的特点,提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包括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实验课堂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与地点,提倡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性教学,加强昆虫学网络资源建设,强化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创新性等。  相似文献   

5.
一本优秀教材应该能把人类已经获得的知识加以提炼,使之非常简明、有条理而又保持其深刻和丰富内容,并能跟上时代科学发展的水平。笔者就目前中等林业学校教材现状及自己参加“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研究项目中部分教材的编写工作,谈谈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应体现时代的特点 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教材编写应立足于“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树木学”是林学、森林资源保护和游憩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理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树木学”课程涉及了树木形态、分类、植物地理、生态和资源利用等综合信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该课程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树木学的内涵。根据现代林业和林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探讨了“树木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树木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重视教材建设,开展研究性教学,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为林学专业高等教学体系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怡蓓 《绿色科技》2019,(7):283-284
指出了森林昆虫学是林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铜仁学院为例,目前的教学方式仍是基于普通教材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资源稀缺、教学过程照本宣科、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结合该校办学思想及专业定位,提出了在林学专业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改革中,以项目带动课程实践教学发展的这种新型教学途径完全契合我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达到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双赢的效果;通过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机会,达到服务地方与人才培养的互惠互利;结合该校绿色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达到校园绿色发展与人才培养共赢的效果。试图探索出林学专业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的新途径,以期进一步完善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林学专业学生真正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工程力学”教材的理论经典性及应用上的行业针对性特点,指出了进行木材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工程力学》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依据。阐述了林业工程版《工程力学》教材建设的其他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及思路。在教材的结构设计上,采用“合并同类项”的办法,将一般“工程力学”教材的20余章合并为目前的14章,使教材的模块功能更清晰、知识层次更分明、章节结构更合理、更加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给出了木材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工程力学》教材在内容更新方面应突出其行业应用特点的建设思路,为编写适于木材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工程力学》教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吕昌仁副教授,是湖北林业界所熟知的一位林业科学教育工作者。1953年,吕昌仁毕业于安徽大学农学院林业专科,在湖北林校任教至今。三十余年来,他忠于党的林业教育事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湖北林业培育了大批的科技人才。他曾主编了《森林保护学》、《森林害虫生物防治》,并参加编写了《森林昆虫学》、《中国森林昆虫学》、《湖北省普通中学农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林大学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遵循精品教材建设规律,以“理论先行、工程导向、以生为本”为宗旨,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了一体化的教材设计和教学设计,通过持续完善工程索道理论体系和出版递进式主教材,形成了“理论前沿化、工程案例化、需求差异化”的“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思路。“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的内容体系与建设措施包括:一撰写包括《架空索道理论与实践》《工程索道》《工程索道与悬索桥》和《工程索道》等新形态融媒体教材的递进式主教材,完善由“悬索基础理论—架空索道设计理论—索道装备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工程索道”等5大专题构成的课程理论体系,创一流的教学内容。二利用多渠道、多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拓展网络学习资源,以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助推“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实现网络共享资源与纸质资源的交融;通过打造5个网络平台支撑“一流课程”建设,以一体化教材建设反哺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工科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三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材,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包括:将典型案例纳入“工程索道”一体化教材,并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实现教材、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社会服务的一体化融合;基于一体化教材,推动课程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转变,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教材建设一体化向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有效过渡。“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创新与特色是:一创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和知识与技能一体化的“四个一体化”系列精品教材建设新模式;二打造5个网络平台,为金课建设和教学资源共享提供支撑。经实践证明,“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在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与人类》2014,(7):120-120
<正>普及昆虫学知识,展示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中国昆虫学会举办第三届全国昆虫摄影比赛,欢迎对昆虫摄影有兴趣的人士参加,也鼓励各省、市、自治区昆虫学会汇总本地区作品以团体方式参赛。《森林与人类》杂志为此次比赛支持媒体。获奖作品将在《森林与人类》杂志公布,并刊登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等7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试点院校林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关教材的信息,从教材修订、教材新编、教材引进等3个方面对林学专业相关教材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相关教材建设存在专业基础课的统编教材较少、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实习实训方面的教材建设薄弱、教材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根据“卓越计划”的实施对林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关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提出相关教材建设应加强教育、出版等相关部门的统筹规划,创新教材建设理念,改革教材建设制度,通过构建教材质量评估体系、教材建设兼顾“编”“选”原则、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着力推进数字化教材建设等措施,促进相关教材建设质量的提高、高质量教材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卓越计划”全面、深入、高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7所高校和美国3所高校森林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师资情况和主要研究方向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指出我国森林工程专业发展面临的3大挑战是知识体系限制专业发展、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一流师资力量不足。为此,提出促进我国森林工程专业发展的3点建议:一是完善课程知识体系,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化、林业机械智能化、专业知识特色化;二是构建更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体系,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三是通过“一流人才”培养与“一流学科”建设的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谈谈上好"森林昆虫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昆虫学”是我国林业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刚开始讲授这门课的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和实践经验,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其结果是教师讲得艰难费劲,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差。笔者从事森林昆虫学教学、实验工作多年,从中拾得几点体会,提出来以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5.
1.1992年度造林等项责任状检查验收;2.乐平县长防林总体设计试点及编写工作细则;3.编写长防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作业设计细则;4.编写“江西省森林经营规划”及其成果复制;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以“森林昆虫学”课程为例,从教学主体、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实验时间、考核体系等方面指出了该课程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该课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实验教学在时间、空间、项目及仪器设备等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东北亚森林昆虫学新进展;真菌、小蠹及寄主树木间的相互关系;森林害虫及大发生特点;林木种实害虫;影响森林更新的害虫;森林害虫综合管理与防治;森林昆虫的生态问题等7个专题简要介绍了第十九届昆虫学大会森林昆虫学组交流的内容。这7个专题虽不能囊括目前森林昆虫学领域的全部内容,但基本上反映了本学科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世界森林昆虫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森林昆虫学160多年来随着其它许多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成长和壮大,因而理论,防治方法和技术上取得了长足发展,该文回顾了迄今世界森林昆虫学研究的现状,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森林昆虫学突飞猛进的进展情况,文中第二部分对森林昆虫学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这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总的情况第16届国际昆虫学会议于1980年8月3—9日在日本京都举行,到会代表共2,205人,隶属于60个国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所肖刚柔研究员出席了大会。会议于8月3日下午3时举行开幕式,大会主席Ishii教授致开幕词,日本国家科委主任Husimi致欢迎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Huber教授作关于“昆虫作为神经科学的典型系统”的报告。8月4日起进行分组讨论,共分18个组,即:系统昆虫学和进化昆虫学、形态学和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生态学和种群动态、遗传学和发生生物学、病理学、行为学、农业昆虫学、森林昆虫学、贮藏昆虫学和建筑昆虫学、医用和畜  相似文献   

20.
“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特色专业课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和森林食品的生态性、认证性及可持续性等特征,通过分析“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课程教学存在的缺少专有教材、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学科知识缺少有机融合、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实际问题,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将专业基础知识和食品科学研究热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前提开展教材建设;二是采取跨学院辅修的形式将课程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三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科研融入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利用科研平台,强化学生对森林食品的生态性、认证性及可持续性的认知。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森林食品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每年参与森林食品相关科研活动的学生人数递增10%,选择与森林食品相关的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学生占当年本科毕业人数的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