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姚艳霞  赵岱  杨忠岐 《林业科学》2007,43(10):83-86
通过野外采集寄主虫瘿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与适时林间采集虫瘿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瘿孔象刻腹小蜂的生物学及其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瘿孔象刻腹小蜂在山东济南与北京两地均1年发生2代,以幼虫单个外寄生于赵氏瘿孔象4~5龄幼虫,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被其杀死的寄主尸体旁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寻找新的虫瘿进行产卵.其整个生活史均在虫瘿内完成.在山东济南的寄生率为13.7%,在北京仅第2代寄生率达30.7%.而且,因其寄主赵氏瘿孔象1年只发生1代,瘿孔象可连续寄生2次寄主幼虫,对赵氏瘿孔象的种群数量具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生物防治这种害虫的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2.
天牛肿腿蜂是双条杉天牛幼虫和蛹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以成蜂在树干虫道内越冬。在室温条件下一年繁殖5~6代,可用松天牛,杉棕天牛等幼虫作寄主进行人工繁蜂。该蜂有钻入木质部寻找寄主寄生的能力。林地放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3.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0.59±0.02)g;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显著,在23℃时,单雌产卵量最大,为每雌483.25粒。杭锦旗地区灰斑古毒蛾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寄生率达72.2%;卵—茧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卵寄生率3.23%,平均茧寄生率为61.03%。  相似文献   

4.
飞机防治美国白蛾林间持续药效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飞机喷洒灭幼脲3号悬浮剂防治第1代美国白蛾以及对第2代幼虫的持续控制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对第1代美国白蛾1~3龄幼虫喷药后,两代幼虫取食后8天的防效均达100%,而且与人工喷药防治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花斑皮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花斑皮蠹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结果表明花斑皮蠹在陕西咸阳地区1年发生1~2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越冬代蛹期平均6.9 d,第1代蛹期4.7 d,第1代卵期平均9.8d,第2代卵期平均7.5 d,成虫平均寿命约15 d,每雌虫平均产卵量约51粒;幼虫化蛹历时60~80 min,孵化历时10~15 min,幼虫多6~7龄,龄期10~13 d;幼虫耐饥饿能力为初孵幼虫7~24 d,老龄幼虫1~2年,饥饿中的幼虫无互相残食的习性;饥饿365 d以上的幼虫其成虫生殖力下降60%以上。  相似文献   

6.
木兰青凤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兰青凤蝶Graphium doson(Felder et Felder)1a发生3~4代,以蛹在叶背越冬。以幼虫为害广玉兰、含笑的嫩叶、芽。成虫4~10月份均有发生,卵散产于嫩叶正面的叶缘,一般一叶一卵,偶见两卵,幼虫共5龄,以第5龄幼虫为害最烈,1d能取食4~6张含笑嫩叶。老熟幼虫在老叶背面化蛹,第2代部分蛹有滞育越夏现象。在自然情况下,由于该虫的卵有赤眼蜂Trichogramma sp.寄生,且有时寄生率高达50%,再加上其他自然控制因素,能基本控制木兰青凤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在四平市1 a发生2代,以蛹在墙缝、砖瓦堆、树皮缝和落叶层下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至6月下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9月中旬老熟幼虫化蛹过冬。采用1%苦参烟碱1 000~1 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鞍山地区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美国白蛾,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药剂对不同虫龄幼虫防治效果有差异,对低龄幼虫防效明显,而对老龄幼虫防效较差。Bt 300~1 000倍液对美国白蛾1~2龄幼虫防效为100%~99.83%,Bt 300~800倍液对3~4龄幼虫防效为99.85%~95.99%,Bt 300~1 200倍液对5~7龄幼虫防效不很理想。采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1代幼虫防效为58.16%,2代幼虫防效为76.54%,而且虫口密度越小,防治的效果越明显,因此认为,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适合疫情发生较轻的林分。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丝棉木金星尺蛾Abraxas suspecta Warren的取食范围、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第1代幼虫的寄生天敌.结果表明:该虫仅取食大叶黄杨及其变种,1 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第1代幼虫为害最重,幼虫寄生率也最高,其余各代仅零星发生.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管氏肿腿蜂及其携带球孢白僵菌进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寄生死亡率随着接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一定的接蜂量(虫蜂比1∶2~1∶5)下,松墨天牛龄期越大,被寄生效果越低,对3龄幼虫的平均寄生死亡率为90%,4龄虫平均为77.5%,5龄虫平均为52.5%。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约1×107个孢子时,对4~5龄松墨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5%、75%和100%;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防治木段内的松墨天牛幼虫寄生感染死亡率为87.13%。  相似文献   

11.
掌握科学合理的防治时机,是害虫防治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笔者在对落叶松红腹叶蜂防治技术的研究中,根据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创新采用拟自然态研究方法、自然产卵小群统计方法,对幼虫每虫和分龄期食叶量(率)、卵和幼虫发育历期、幼虫自然死亡率、越冬幼虫化蛹发育进度及化蛹历期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防治适期应为幼虫发育高峰后第7~10d,在此时间内林间可见卵及幼虫约占当年种群数量的76%~90%,是卵和幼虫出现最多的时段,是最大限度地消灭叶蜂幼虫、压低种群数量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2.
栎窄吉丁黄胸亚种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吉林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蒙古栎林受害虫为害林分中进行受害状况和害虫生物学特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危害虫种为栎窄吉丁黄胸亚种(Agrilus cyaneoniger melanopterus Solsky),属吉林省新记录种;在吉林天佛指山2年1代,跨3个年度,发育历期相对整齐,以2龄幼虫和老龄幼虫分别越冬。  相似文献   

13.
靖远松叶蜂(Dipion jingyuanensis)是危害油松的重大森林害虫,1994年定为新种。该文对其形态、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主要天敌作了深入研究。此虫在山西省沁源,一般一年1代,以芯内预蛹(拟)在落叶层下越冬,成虫于6月间大量出现,少数有滞育现象,两年完成1代,雌雄性比为1:0.6每雌产卵120粒~229粒,有孤雌生殖现象,幼虫共8龄,每头幼虫取食针叶60根左右、纯林、疏林、阴坡虫口密度大,靖远松叶蜂病毒(NPV)、白僵菌、金头赘寄蝇、大山雀等22种天敌是制约该虫种群数量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芽梢斑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芽梢斑螟幼虫蛀害马尾松雄花枝、球果和嫩梢,造成果萎、断梢和形成小而密的树冠,是我国马尾松等松类上新发现的重要钻蛀性害虫。该螟在浙江省淳安县为一年一代,以幼虫在被害雄花枝、球果和枯梢上越冬。本文通过系统的观察研究,叙述了该螟发生与林地气候、寄主和天敌等生态因子的关系。通过防治试验,提出灯光诱杀、早春用40% SN-851等杀虫剂喷梢和保护天敌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禄丰县思茅松毛虫 (DendrolimuskikuchiiMatsumura)的生物学特性观测表明 :思茅松毛虫在禄丰县 1年发生 1代 ,以 4龄幼虫越冬。幼虫在林分内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m 与 x之间的直线回归关系式为 :m =0 80 4 0 +1 2 873 x ,最适抽样数量为 :N =180 4 / x +2 8 73。组建了思茅松毛虫 2个世代的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 ,揭示了该虫在禄丰县种群消长趋势 ,其指数 (I)为 0 33,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当地滇油杉林的思茅松毛虫危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武星煜  辛恒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4):31-32,27
柳厚壁瘿叶蜂是发生在甘肃天水柳树上的中国新记录种,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表土中结茧越冬,成虫于3月下旬羽化,产卵于芽尖叶片组织内,4月上旬幼虫危害并形成虫瘿,至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幼虫期采用树干注射14%吡虫啉.敌敌畏液剂和30%敌敌畏.氧化乐果液剂,防效可达95.0%~91.2%。  相似文献   

17.
1990~ 1994年在赤壁市官塘林场对贺氏线盾蚧 (KuwanaspishowardiCooley)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虫在我省 1a发生 2代为主 ,少数 1a 1代和 1a 3代。大部分以第 2代受精雌成虫越冬 ,小部分以第 1代雌成虫、第3代 1龄若虫和雌性 2龄若虫越冬。其天敌主要有草蛉、寄生蜂、寄生真菌等。该虫主要发生于北坡、山脚、密林及 6a生以上老竹 ,立竹 3m以下虫口达 93 3%。 5月下旬第 1代若虫孵化高峰期 ,采用 2 0 %敌杀死喷杆、4 0 %乐果注干、3%呋喃丹根施 ,防治效果分别达 79 2 %、85 7%和 93 1% ,但由于若虫孵化期较长 ,竹林整体防效并不明显。通过疏伐虫害竹、抚育清林 ,竹林虫口密度由 10 0头·(10 0cm2 ) - 1 降为 1 4 5头·(10 0cm2 ) - 1 。对严重受害竹林 ,采取强度采伐虫竹、全垦抽槽、压青施肥 ,虫口密度降幅达 97 0 % ,新竹胸径平均增加 1 3cm ,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小舟蛾在青岛地区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青岛1年4代,世代重叠。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对越冬代杨小舟蛾成虫的日羽化量及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日平均气温15℃时杨小舟蛾成虫开始出现,23.6~28.9℃时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增加;成虫羽化的适宜湿度为60%~82%,以78%为最适。潮湿多雨的气候不利于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干旱高温天气极易导致其爆发成灾。赤眼蜂、寄生蝇、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是其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梯室淡毛三节叶蜂Arge reversinervis Wei是危害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新害虫。对梯室淡毛三节叶蜂的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首次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梯室淡毛三节叶蜂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6月上旬幼虫下树做茧越夏越冬。梯室淡毛三节叶蜂的天敌主要有显背臀姬蜂Notopygus insignis Kriechbaumer、褪色前眼茧蜂Proterops decoloratus Shestakov、叶蜂啮小蜂Tet-rastichus sp.及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  相似文献   

20.
纵带球须刺蛾是多种农林作物的害虫。在广州1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茧内越冬,幼虫一般为7~8龄,幼虫感染核多角体病毒后,常成为流行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进行防治试验表明,90%敌百虫晶体40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00000倍液和50%杀螟松乳剂100000倍液等,以及2.3×10~(5-7)浓度的核多角体病毒,均对幼虫有较好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