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2013年第8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采用改良的计算参数,从不同龄组、林型等方面进行考虑,对云南省森林资源的生物量、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中,云南省森林林分生物量为1 640.92×106t,平均生物量为101.71 t/hm2,林分碳储量为775.30×106t C,林分平均碳密度为50.77 t C/hm2,森林植被碳储量总量为818.29×106t C。人工林碳储量只占林分碳储量的5.90%,幼龄林只占林分碳储量的17.09%;天然林与成熟林在云南省森林资源碳储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在扩大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方面,可以通过选择林龄结构及森林林分类型来加以实现。人工林将会在森林植被碳储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6年沙县森林资源建档数据,采用Arc GIS10. 0软件估算沙县森林植被地上部分碳储量。结果表明,2015年沙县森林植被地上部分碳储量为612. 5万t,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碳储量分别是584. 0万t、23. 7万t、4. 8万t;地上部分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林分,高达91. 74%;针叶林、阔叶林位居前两位,分别占38. 60%、26. 64%;针叶树种是阔叶树种的近两倍,分别占60. 15%、31. 18%;成熟林、近熟林位居前两位,分别占36. 34%、26. 31%;人工林、天然林近对半分布,分别占52. 79%、47. 21%;重点生态区位外碳储量高达66. 83%。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层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公益林更新调查数据,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植被层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植被层碳储量约为26.87Tg,平均碳密度22.22t/hm2;2)植被层中,以灌木层碳储量最大,占植被层碳储量的66.06%;3)碳储量地域分布以中铁-军功、白扎、玛可河、通天河、江西等保护分区为主,合计占总碳储量的68.81%;4)天然林在植被层碳储量中占绝对优势,分别占乔木层碳储量的98.49%和灌木层的99.71%;5)林分中碳储量以近、成、过熟林为主,三者合计占林分的57.04%;6)乔木树种主要集中在圆柏属和云杉属,占乔木层碳储量的94.57%;灌木树种集中在山生柳和杜鹃,占灌木层碳储量的76.50%。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2年河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建立不同优势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或标准地资料,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7522.68万t,碳密度129.42 t·hm-2。其中森林土壤层碳储量6045.03万t、占总碳储量的80.36%,乔木层碳储量1018.30万t、占13.54%,森林下层植被和枯落物层碳储量为459.35万t、占6.10%;在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最多为6201.95万t、占82.4%。研究可为当地森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太子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2009年森林二类清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从森林类型、林龄和林分起源角度,对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测.研究表明: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33855.66 t,平均植被碳密度为39.31 t·hm^-2.人工林碳储量高于天然林4.02倍,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由人工林提供.按森林类型划分,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按林龄划分森林碳储量,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各林龄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幼林森林面积和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森林碳储量及其区域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内蒙古第6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分析计算了内蒙古及各区域森林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森林总碳储量为92 016.13万t,占同期国家森林资源总碳储量的12.01%,其中林木总碳储量为73 028.68万t,根系总碳储量为18 987.46万t。内蒙古各流域森林总碳储量为90 734.74万t,五大沙地森林总碳储量为4 615.91万t,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总碳储量为65 080.17万t,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总碳储量为6 122.19万t,退耕还林工程区森林总碳储量为29 779.21万t,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森林总碳储量为33 510.91万t。不同地区间森林碳储量差异的总体趋势是"西低东高"。  相似文献   

7.
对宁德市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木荷人工林、天然阔叶林等4个主要林分类型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密度最大,达到244.42 t/hm^(2);其次为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分别为224.03 t/hm^(2)、211.01 t/hm^(2);木荷人工林有机碳密度最小,为191.86 t/hm^(2)。据此,结合宁德市国有林场2021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初步推算其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碳储量为802万t,其中:乔木层总碳储量316.86万t,占39.51%;林下植被与凋落物层18.06万t,占2.25%;土壤层467.08万t,占58.24%。  相似文献   

8.
草原天然植被和草原造林固碳储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干草原区研究了草原天然植被和白榆人工防护林系统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草原天然植被和白榆人工防护林植被碳储量特征不同.草牧场防护林植被下总固碳储量为65.97t/hm2,天然草原植被为14.65t/hm2.人工林系统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树木和土壤碳库,分别占总储量81.33%和14.24%,而根系只占3.55%.草...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9,(5):37-43
以云南省第4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及平均生物量法,结合各树种不同龄级的计算参数,估算了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892.596 Tg,平均碳密度为39.260 t/hm~2。其中:乔木林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95.67%;乡土树种云南松和栎类碳储量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58.34%;幼、中龄林碳储量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49.97%;碳密度与年龄成正比;天然林的碳储量、碳密度均高于人工促进林和人工林。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总体上为西部高、东部低。研究认为,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是造成全省碳储量和碳密度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严格保护和恢复石漠化区域森林植被,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人工造林、抚育和封山育林管理等,是提高全省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2010年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及生长量、消耗量为基础数据,按IPCC清单法测算了该区域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储量和年固碳量。结果表明:吉林西部森林植被生物量为3 015.91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5.65 t·hm^-2;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 494.67万t,森林植被碳密度为27.58 t·hm^-2,森林植被年固碳量为26.89万t·a^-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成都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以成都市201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为数据源,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生物量,实测和选取植被含碳率,基于小班尺度估算成都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并运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显示:(1)全市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1.336 9×10~(7 )t,平均碳密度为11.71 t/hm~2,其中林分碳储量占78.50%,是全市碳储量的主体,呈稳定持续增长型结构。(2)在空间分布上,全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和吸存能力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由西北向东南可分为4个区,即西北部龙门山脉高储量高吸存区、中部平原分散型中储量低吸存区、中东部龙泉山中碳储量较高碳吸存区、龙泉山东侧的丘陵台地低碳储量和低吸存区;海拔分布格局表现为随海拔增加,总体呈以中海拔区域为最高倒"V"字型变化趋势;坡度分布格局为随坡度的增加,碳储量总体呈以缓坡为最高的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吸存能力则呈以陡坡为最高的先快速增加后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森林植被固碳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全市森林植被增"汇"宜采取一区一策,因地制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数据Landsat TM影像与气象数据,利用温度、水分胁迫系数改进CASA模型,对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NPP与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植被NPP空间分布较均匀,平均在200~1400g/(m2.a)之间;河流、市城区裸地植被NPP最小,在0~100g/(m2.a)之间;整个南京市植被NPP空间分布由北向南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于最南部地区为自然森林区,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环境状态,NPP最大。而分布在南京市的各个森林区,森林植被NPP均在1300~1426g/(m2.a)之间。利用生物量-蓄积量方程计算出南京市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碳储量分别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24%、59%、17%。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11.73万t,平均森林植被碳密度为17.38t/hm2,郊区和县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远远高于市区,但是两者的碳密度并无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测算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典型区长汀县2016年、2018年、2020年三个时期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碳密度,使用ArcGIS软件绘制长汀县森林碳密度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20年全县森林植被的总碳储量9434.58 t,其中林分碳储量8174.56 t,经济林、灌木林和竹林碳储量1260.02 t。三个时期森林碳密度分别为31.45 t/hm^(2)、31.87 t/hm^(2)、37.43 t/hm^(2),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均呈先缓慢增长后快速上升的增长趋势。2016—2020年森林碳密度空间上均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其中林分碳密度格局与森林碳密度空间格局基本一致,经济林、竹林和灌木林碳密度整体上呈西北高,东南次之,中部最低的U型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建阳市森林碳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阳市1985年、1996年和2007年二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2011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应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了建阳市森林生物量、总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2011全市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分别为5592.81万t、2796.41万t和107.73t/hm2;1985-2011年全市森林总的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1986-2007年间森林总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增加了70.05%和42.28%;2008-2011年间除防护林碳储量保持1.4%的增长外,森林总碳储量、碳密度和特用林、用材林和薪炭林的碳储量均有所下降。1985-2011年间防护林碳储量占森林总碳储量比例不断上升,2011年碳密度比1985年增长了38.3%;用材林碳储量占比不断下降。1986-2007年间杉木、马尾松、阔叶树、竹林碳储量均呈明显增长,储碳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杉木碳储量增长了3.76倍,碳密度增加了97.8%;但2008-2011年间杉木、阔叶树林分碳储量与碳密度均有所下降,储碳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辽宁新宾县森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枫 《防护林科技》2012,(3):17-18,71
利用2009年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建立不同树种(组)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新宾县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新宾县森林总碳储量1 476.86万t,栎林和落叶松林碳储量占78.0%,幼中林碳储量占65.9%,全县森林平均碳密度48.90 t.hm-2。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林——三峡库区最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对维持区域碳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田林场40 a~45 a生马尾松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铁山坪林场46 a~51 a生马尾松林文献资料,探讨了三峡库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分配格局。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的总生物量约为140.00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大于80.00%。新田林场和铁山坪林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分别为206.28 t.hm-2和197.78 t.hm-2,其中植被层约占1/3,土壤层占2/3。植被层中,乔木层碳储量占绝对优势。土壤层的碳储量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层碳储量呈现出随深度而降低的规律。与其它地区关于马尾松林的研究相比,年龄相近的林分,三峡库区的马尾松林碳储量偏低。因此,对三峡库区的马尾松林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可能增加其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福鼎市2015年森林资源建档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结合不同树种(组)的含碳率,估算福鼎市林分乔木层碳储量与碳密度。结果表明:2015年福鼎市林分乔木层碳储量为1 531 476 t,碳密度为21.60 t/hm2,针叶林、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碳储量分别占总碳量的31.8%、48.4%与19.8%,阔叶林碳密度值远大于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碳密度最低;不同经营单位的碳储量与碳密度空间差异较大,大体呈现南大北小、西高东低的趋势;生态公益林碳储量与碳密度均高于商品林,其中防护林碳密度略低于全市碳密度;重点生态区位内林分的碳储量低于重点生态区位外林分碳储量,但其碳密度高于生态公益林与重点生态区位外林分碳密度。该研究揭示了福鼎市森林植被碳储量总体分布较合理,但碳密度较低,固碳能力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山西省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3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法,研究了山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0年间山西森林的碳储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全省森林的总碳储量由1995年的3514.22万Mg增加到2005年的4505.61万Mg。在14个(类)森林优势树种中,栎类、油松和杨树这三者的碳储量占主导地位,合计占山西省森林总碳储量的60%以上。在全部森林中,幼、中龄林及近熟林的碳储量合计约占总量的90%。2005年,人工林碳储量占森林总碳储量的百分比提高了5.28%,全省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3.8933~26.3717Mg/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2 km ×2 km的UTM网格取样法对广东省东莞市8个主要森林类型的植被碳库、凋落物碳库和土壤碳库等三大碳库的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计量、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东莞森林碳储量总量为973.05 ×104 t,森林总平均碳密度为175.86 t·hm-2;其中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161.48 × 104t,平均...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2~2016年邵武市森林资源年度变更建档数据,采用国家认可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分年度对邵武市林分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平均生物量法,分年度估算邵武市经济林、竹林、灌木林、疏林和未成造的碳储量,并分析其碳汇及经济价值。结果表明,2012~2016年,邵武市年平均碳储量为3 254.739 3万t,年平均碳汇258.644 2万t CO2e;林地平均碳密度140.15 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150.77 t/hm^2;森林碳储量年平均价值21.48亿元,占GDP的12.02%;碳汇年平均价值0.47亿元,占GDP的0.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