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净现值(NPV)标准已在我国营林项目经济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可靠程度取决于对项目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正确预测。现实中,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但目前在林业投资项目经济分析中,存在着对通货膨胀处理不当的情况,从而导致对营林项目真实经济价值的歪曲,直接影响到林业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因而从净现值与现金流量,折现率以及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入手,对营林项目经济分析中处理通货膨胀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效益-费用"法在林业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对林业公益事业项目的投资 ,是以谋取公众福利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以财务评价为主 ,而政府对林业公益事业投资的经济评价则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效益—费用”分析评价法是一种动态经济评价方法 ,其评价结果能直观地反映政府公益性投资的经济效果 ,并且宜于在多方案比选中运用。举例说明其计算方法和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投资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详细地论述了林业投资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该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对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地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减少和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林业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评价林业项目为实现国家社会发展目标所做贡献及其带来的影响。它具有宏观性、长期性、多目标性、间接效益多定量难以及行业特征明显等特点。文章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一些不同行业社会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借鉴了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根据中国的林情和需要,对林业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5.
林业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价有静态评价法和动态评价法两种,静态评价法中包括投资回收期、追加投资回收期、投资效果系数三种指标;动态评价法中包括净现值、净现值指数、净现值函数、内部收益率等指标,并举例说明其计算方法和评价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方法和指标共存选用,而非单一指标,评价分析以动态评价为主,辅以必要的静态指标。  相似文献   

6.
林业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价有静态评价法和动态评价法两种,静态评价法中包括投资回收期、追加投资回收期、投资效果系数三种指标;动态评价法中包括净现值、净现值指数、净现值函数、内部收益率等指标,并举例说明其计算方法和评价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方法和指标共存选用,而非单一指标,评价分析以动态评价为主,辅以必要的静态指标。  相似文献   

7.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发布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允许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投资林业的热潮席卷大江南北。公司投资造林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周期比较长,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也较多。它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种是林木本身的风险,另一种是市场的风险,比如价格会不会下降、需求量会不会减少等。在《决定》发布两周年之际,笔者近日专程走访了从事造林事业的唐山大地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进峰和总经理高逸王番。在大地林业的造林基地,笔者看到已经生长了三年的欧美杨108号、107号杨树,纵看成行、横看成排,…  相似文献   

8.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评价建设投资项目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及社会福利所作出的实际贡献,是联系宏观投资政策规划和投资项目决策的纽带。在项目分析评价方法体系的选择上,经济分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全面地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影响,将项目的各种影响效果纳入到项目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众多因素之中去,以避免因财务分析的片面性可能导致的项目投资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9.
投资林业和木材生产行业有三大优势:首先,做为一种"硬资产",木材投资可以有效避免通货膨胀的影响;其次,木材投资的回报相当可观。根据美国房地产投资受托人理事会(NCREIF)提供的数据,1987到2010年期间木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影响图的概率推理功能和林业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通过实例对如何应用影响图进行林业项目投资风险分析开展了研究,构造了一个适合林业项目风险分析的影响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般的求解办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纯利率、风险利率、通货膨胀率的概念以及利率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值的影响.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通货膨胀率、风险利率、纯利率的确定方法及投资期与利率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资金来源一直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如何吸引非国有资本投入到生态公益林项目的建设中,成为需要探讨的新课题。本文结合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具体特点,提出把BOT、PPP、TOT、PFI等目前国际新兴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式,应用到地方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中,以缓解财政资金投入压力,加快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林业六大生态工程之一。甘肃从2000年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其中2000~2010年为工程一期,已实施完毕;2011~2020年为二期,已实施4年。本文通过图表形式对2期工程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天保工程范围、管护面积、投资规模的变化;总结了参与天保工程复查的经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西双版纳州低效林改造的总体思路、低效林的界定和范围、改造方式、具体措施等实施情况。项目实施以来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已初步彰显,但尚存在受采伐限额限制,技术含量不高,项目申报程序复杂,管理模式单一等问题。藉此,提出加强政策研究,不断改进技术,增加资金投入,优化管理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充分利用林区山野果的自然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进行了论述,并对该项目进行了市场预测,着重对项目拟建规模进行了投资估算与财务经济分析,作出了项目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开展9年来取得的成效,如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了社会和谐进步。剖析了当前工程建设中还面临着的问题和困难,如工程区布局不均衡,投入标准仍偏低,低效生态林、中幼林急需改造抚育,林下经济需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1)考虑工程建设布局、扩大建设范围;2)适度增加投资标准;3)对低效生态林、中幼林进行改造抚育;4)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后续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英国林区道路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国外林区道路发展有利于借鉴相关成功经验。文中简介了英国林业发展概况, 从林道功能演变及外部连通性、林区道路等级与林道网密度、林道网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和林道建设依据及关键技术指标方面概括了英国林区道路发展现状, 从投资主体与审批、资金主要来源、林道投资管理以及私有林与国有林等方面分析了林道建设的投资及融资机制, 从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和环境评估方面总结了英国林道管理模式, 从私有林主和政府共同投资林道建设、严格制定林区道路建设标准、以环境影响评估指导林道建设和促进林区道路的多功能利用等方面探讨了英国林道发展的4点主要启示, 对于我国林区道路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退耕还林地块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退耕还林可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为适应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区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要准确定位林业地位,科学区划林业发展布局,提高林地比较效益,发展林业产业,创新投资和管理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制定扶持政策,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茶油深加工项目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树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林树种,通过采用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的方法对茶油深加工项目进行效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经济效益显著,投资风险小,且具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的推广和实施,有利于促使农民脱贫致富,促进茶油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间接保护生态公益林,并对广西生态与工业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 focu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the global forest sector has shifted from developed to developing economies (currently accounting 73% of total)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a has been the main global driver with its annual FDI soaring from USD 130 million in 2002 to USD 550 million in 2010. In ligh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business theories, choice of foreign entry mode is considered the most critical issue in corporate expansion strategy, which, however, has not been empirically studied in the forest sector. To fill this gap, our paper focuses on modeling two equity-based entry mode choices (i.e.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r joint ventures) of foreign investment projects in China based on data from 109 activities of the Top 100 forest, paper, and packaging industry companies. By using logistic modeling,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entry mode choice are found to be cultural and geograph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corporate home country and China, duration of corporate presence in China, and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local-level forest industry. Instead, investment project size and local resource availability are found to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rporate entry mode choice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