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学是林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教学学时不足、教学内容陈旧和实验实习组织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土壤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该文在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实验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实验、实习教学的组织模式和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土壤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土壤学”是茶学等涉农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奠定土壤学相关的知识基础,为后续一些涉及土壤学知识的专业课程做好铺垫,从而为学生搭建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通过分析贵州大学茶学专业本科生“土壤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实践,认识到该课程目前存在一些问题:①理论教学学时较短;②学生对“土壤学”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较差;③课程教学内容枯燥;④课程教学方式传统单一。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解决问题:①增加“土壤学”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吸收相关知识点、能较为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内容,搭建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②强调“土壤学”课程在茶学本科生专业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意识上重视该课程、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③增加“土壤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部分知识点,同时提升学生专业英语的词汇量;④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印象和记忆。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学生学习“土壤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土壤学野外实习"是林业高校林学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针对传统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实习课时不足、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不同步、缺少探索性实习、课程实习考核形式单一、师资配比不足等问题,探讨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改革的措施:首先在保留传统的基础性野外调查的前提下,增加了探索性实习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加强野外实习与室内实验的有机结合,将室内实验教学适当穿插在野外实习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野外实习效果,还可以弥补原有野外实习教学课时少的不足;第三,完善课程考核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使考核内容贯穿于野外实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青年教师野外实习的教学水平,规范学生野外实习的管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改革后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实现了课程考核的科学化,提升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园林植物应用”是风景园林、园林等专业本科核心课之一。针对“园林植物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教材内容陈旧,无法与园林行业的实际发展接轨”以及“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问题,探讨了五位一体科教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是指把科研成果、优秀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互动、综合性项目设计引入课堂教学,目的是全方位培养学生园林植物应用的综合能力。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家具表面装饰”是一门系统地介绍各种家具表面装饰工艺的专业基础课程,所以寻找一种更易被学生接受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结合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实践与互动教学模式在“家具表面装饰”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家具表面装饰”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探讨了实践与互动教学模式在“家具表面装饰”课程的表现形式,即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将专业综合实验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尝试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紧密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等林业院校“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水土保持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气象学》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和考试模式的改革,从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向双向互动启发式教学,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转向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与自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气象学”课程的兴趣,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社会急需具备土壤测试及治理技术的专业人员。北京林业大学针对园林、风景园林、水土保持等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土壤学实验"课程,以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够从事土壤学及相关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土壤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考核不全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更新实验项目,充实教学内容;二是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PBL、TBL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三是改革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了能进行土壤测试及土壤治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双语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因此,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双语教学的探索。针对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缺少适宜的双语教学教材、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结合近年的教学经验,以教师的视角,提出了"土壤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措施:选取合适的教材、科学调整中英文授课比例、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经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晓丹 《绿色科技》2020,(5):231-232
指出了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知识探究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原则,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从“优化课程内容、引入典型案例、注重课程内容选取、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对环境化学课程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对培养具有良好环境专业素养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土壤理化分析”是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等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它着重培养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专业研究生的实验研究能力。根据研究生“土壤理化分析”课程的建设历程,提出了该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实验室建设、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和补充、土壤理化分析教学方法等内容的改革,使课堂讲授中学生主动参与性明显提高,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等形式解决;学生通过课外英文原版资料的阅读,丰富了专业词汇、掌握了分析方法的来源、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学科前沿,使研究生“土壤理化分析”课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双万计划"实施背景下,浙江农林大学"土壤学"课程积极面对课程内容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于土壤学学科的发展、课程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期待存在差距等挑战,围绕"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一流课程与制度保障一体化建设",加强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内涵建设,在明确"建设一流的教学团队、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等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升级提质路径进行了探索。首先,从组织、目标、考核一体化入手,开展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其次,通过将最新研究成果编入教材、将科研成果或项目与实验项目相结合并引入实践基地、以科研项目支持本科生创新等,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最后,通过出台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的管理制度、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的奖励制度等,开展一流课程与制度保障一体化建设。经过实践探索,"土壤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及时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了"土壤学"课程升级提质的路径,优化了课程推陈致新的立体多维模式,建立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加强“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实验方式进行了改革,调整了实验课程体系,增加了开放性综合大实验的比例。同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全方位的考核方式。这些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种苗学”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精品课程.为进一步提高“种苗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开展研究性教学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效果考核方法等方面初步构建了“种苗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同时制定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监督机制.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初步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针对基于语法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北京林业大学“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定位和教学要求,提出由问题设计算法、由算法引导程序的基于算法的教学改革方案。实践证明,强调算法设计、淡化语法细节,在机房授课并在实验和考试中使用在线评判系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编程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建设背景下,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针对本科生开设了“林业遥感”选修课程,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但是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林业遥感”课程教学显现了课程教材内容陈旧、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为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遥感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二是应注重与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的融合,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三是合理优化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比例,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案例教学;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热情;五是增加文献阅读及汇报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学习历程教案”是教师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位,针对学习过程设计的专业化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编写的,由师生共同使用的“课堂学习节目表”。“学习历程教案”的每一个组成要素都是围绕“学”开展的,其中学习目标是课程学习的起点;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资源的选择;倡导“学”在先,“教”在后,“评”在中。为提升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探索了“土壤学”课程“学习历程教案”的编写方法:一是提炼学习主题,精简主题内容;二是要编写学习目标,强调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三是学习评价应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以任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四是通过选择学习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学科专业的前沿成果;五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学习检测环节,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开展学后反思,进一步明晰学习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历程教案”的设计与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都比较高,该文提出建立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以综合型教学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探索多层次互动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课内讲解与课外自学互动以及理论与能力互动等多层次互动。通过教学各环节改进,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性质和特点,针对目前“土壤学”课程中存在的教材与教师、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及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措施和建议。首先在改革的整体思路上要突出风景园林学的专业性和“土壤学,,课程的实用性;其次要根据专业性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高“土壤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农林、师范等院校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时数减少、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探讨了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首先通过引入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展在线互动来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其次,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优化实验项目,采用全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教学方式、学习资源及学习方式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交叉综合性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提高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结合实践。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通过引入实验互动体验式教学、案例互动体验式教学、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式教学开展家具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家具设计专业本科生教学和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