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木生长量是衡量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它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组成及其转化有直接关系 ,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1 ]。河南省位于黄泛平原 ,是杨树 (Poplusspp.)栽培中心区。近年来 ,由于连栽等经营措施不当 ,又无力施肥 ,不少地方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 ,土壤肥力下降 ,严重影响杨树人工林生产力持续发展。研究表明 ,杨树与豆科 (L ezumlnosae)植物混交或与其它乔灌树种轮作 ,是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经营措施 [2~ 5] 。杨树作为短周期 (7~ 1 0 a)纸浆材用材林 ,在生长过程中 ,分段…  相似文献   

2.
对隆昌县森林经营所6年生火炬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进行的分析表明,其土壤过酸导致土壤微生物、酶活性降低,加之土壤瘠薄,使林木生长不良。因此,提出在原林中施石灰以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土壤肥力的建议,并提出要根据火炬松的适生条件种植。  相似文献   

3.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分析了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土壤肥力减退、物理性状变差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降低等现状,认为树种单一化、针叶化、林分结构单调、栽培制度不合理、收获期短等是导致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营造混交林,发展林下植被,停止或减少炼山、全垦,增加施肥投入等维护地力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纯林中的福建柏生长量、林分物种多样性及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的福建柏木荷插花混交林与福建柏纯林相比,福建柏胸径、单株材积分别增加20.6%、53.2%,林分总蓄积量增加34.9%,差异达显著水平;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更加疏松透气,养分含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空气中的有毒物质不断增多,大气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空气中二氧化硫、氧化氮、氯等有毒物质一方面可以直接危害居民、牲畜和植物有机体,另一方面,在空气湿度大和降雨过程中形成酸雨,酸雨也可以直接危害人畜和作物,还可以随雨水渗入土壤,增加土壤酸度,影响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动,降低土壤肥力,增加  相似文献   

6.
红松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极强度间伐、强度间伐能有效提高林分直径生长量,增加大径材的出材量,缩短培育大径材的时间,及早达到木材采伐标准。但间伐强度过大影响整个林分的蓄积量。强度间伐有效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植被状况良好。极强度间伐区土壤的养分状况最好,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间伐有利于红松人工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肥力最为重要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章综合论述了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土壤酶活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做了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不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参与物质转化的特征与土壤肥力和森林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七坪林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分布不同,以火力楠等阔叶林和肉桂混交林土壤含细菌较高,氯化作用强的茅孢杆菌占优势,土壤生化活性也较强,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较快,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森林生产力.而松杉混交林则较低。今后在经营造林中,宜造阔叶和针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杉木迹地更新经营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研究了杉木连栽人工林生长量下降,土壤物理性质变差,土壤肥力下降,微生物数量减少等杉木地力明显衰退现状,提出杉木连栽幼林施肥,营造混交林,回心土造林,萌芽更新等可持续经营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长期高强度多代连栽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演变的影响,对解决广西人工林地力衰退、林分生产力下降、病虫害增多等实际生产经营问题有重要意义,旨在充分了解广西杉木人工林主产区土壤肥力情况及演变特征,为杉木人工林生态、高效、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长期连作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5 a以来长期监测土壤肥力指标数据,改变传统的"以空间代时间"的研究方法,辅以因子分析法与模糊数学法分别进行土壤肥力评价,利用两种评价方法对比验证评价结果,探讨长期连作对广西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演变的影响。【结果】经过25 a长期连作下杉木人工林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下降了37.83%、25.11%,全钾含量下降了35.02%,土壤pH值显著升高。土壤肥力指数(IFI)介于0.34~0.53之间,土壤肥力指数随种植时间的增长而缓慢提高。两种土壤肥力评价方法除2006年评价结果有差异外,其余年份均一致,说明土壤肥力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且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结论】杉木轮作期较长,长期连作并未导致广西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退化,但是由于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与树种对土壤养分的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中部分养分元素缺失严重。在今后的杉木人工林经营中,应积极开展林业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合理施肥,在杉木速生期及时补充磷、钾等养分元素,保证杉木人工林高产高效、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1.
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瑞德  党坤良 《林业科学》1997,33(5):463-470
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的影响雷瑞德,党坤良,张硕新,谭芳林(西北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系杨陵712100)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状况,阳离子交换量,酶活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ciiMaryr.)天然...  相似文献   

12.
栽杉留阔模式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30年生栽杉留阔模式及对照的杉木纯林生产力和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杉留阔模式中杉木个体比对照的大,模式总蓄积量比对照的增加11.35%,土壤结构和水分性能得到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变形,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强度增强,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增强,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本文重点论述一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生物化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样地土壤中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含量,除去幼龄林土壤中全K 之外,均是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发育阶段养分变化规律:速效N 在根际和非根际均呈下降趋势;速效P 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仅从中龄林至近熟林略有恢复,但全P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速效K 由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升高趋势,但由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全K 只是从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Cu、Zn 、Mn 含量,从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大幅度下降,中龄林至近熟林在非根际土壤中略有恢复。关于土壤酶活性变化,无论是水解酶类、还是氧化还原酶类活性,在杉木幼龄林时期,均是根际土壤酶活性低于非根际土壤,随着林木生长至近熟林,则逐渐出现根际土壤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龄林阶段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均多于非根际土壤,从幼龄林至中龄林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均呈下降趋势,但放线菌数量在增多,由中龄林至近熟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数量趋于提高。在杉木生长过程中,根际和非  相似文献   

14.
不同造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问题,通过比较两种造林措施下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特征发现,皆伐和造林时的人为活动对浅土层(0~20 cm)的土壤有松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部分提高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但造林后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差,炼山+机械挖桩造林措施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破坏作用要明显高于伐根催腐造林;与皆伐前相比,两种造林措施均导致了林地土壤pH向酸性化方向发展;伐根催腐造林使得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全K、Ca和Mg含量均较皆伐前大,炼山措施导致大量养分烧失和流失,故其最小;土壤微量元素中除了Cu以炼山造林地最大外,Fe、Mn、Zn、B均以伐根催腐造林地最大。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reviews the difference of soil biological activities, biochemical activities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between the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of first rotation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plantation. It also reviews their dynamic patterns during Chinese fir plantation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nutrient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young, half-mature and near-mature Chinese fir of first-rotation are more than those in non-rhizosphere soil; except for total K in young Chinese fir plantation. Various patterns of soil nutri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development are as follows: available N shows the trend of declination in both rhizosphere soil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 also declines, only increases a little from half-mature stage to near-mature stage, but total P decreas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K increases from youn  相似文献   

16.
广西南宁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增大趋势,土壤腐殖质(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土壤结构破坏率和密度则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代、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的变化过程,揭示了杉木人工林随着栽植代数增加(2~3代),土壤物理性质变劣,pH值下降,养分含量降低,速效P和水解N的下降尤为明显,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也朝着生物活性下降的方向变化,也反映出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差别。一般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到了成熟林阶段土壤肥力稍有上升,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现行栽培制度下,杉木人工林连作能导致土壤功能衰退,这是杉木人工林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Approximating-nature forestry management technique application research is developed in Cii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for 17 years at Jiuxian Forest Farm in Songxi County, Fuji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C.lanceolata plantation was increased from 48.5±3.3 to 74.6±3.3 after adopting close-to-nature forestry management techniques.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method,the tested forest’s soil fertility was improved:the soil moisture-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oil exchange properties were ameliorated,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s were increased;the average breast height,average tree height,individual volume,Chinese fir stand volume and stand total volume were promoted by 9.24%-17.64%,8.61%- 17.29%,27.94%-58.46%,2.38%-28.64%and 8.63%-37.55%,respectively.The worse the site conditions,the greater the effect indexes with close-to -nature forestry management techniques wer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9.
杨树刺槐混交林下沙质土壤腐殖物质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沙质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腐殖物质特性变化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林地相比,沙地土壤种植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有机C和腐殖质C增加,土壤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增大,胡敏酸/富啡酸比值上升,E4和Ec值提高,色调系数(△logK)降低和相对色度(RF)升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物质(Ⅰ)和紧结合态腐殖物质(Ⅲ)以及松/紧(Ⅰ/Ⅲ)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稳结合态腐殖质(Ⅱ)的含C量占土壤全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土壤腐殖物质的聚合程度提高,腐殖物质的芳香核原子团增多,芳化度和芳化分子复杂程度以及腐殖化程度均得到提高,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培肥土壤的效果以种植杨树枣槐混交林为,其次为刺槐纯林,再次为杨树纯林。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力衰退与维护这一林业研究热点,文中从林分生产力、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自毒作用6个方面阐述了马尾松人工林的地力现状。众多研究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尚未出现地力衰退,其产生地力衰退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营林措施。同时从轮作、混交林、发展林下植被、林地施肥、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进展,并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