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ITS序列在桉树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对3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广林巨尾桉5号(GLGU-5)、广林巨尾桉9号(GLGU-9)、广林尾叶桉4号(GLU-4)以及巨尾桉和尾叶桉实生苗材料进行位点差异性分析。并根据ITS序列变异特点对3个优良无性系与巨尾桉和尾叶桉实生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优良无性系的ITS扩增片段比巨尾桉、尾叶桉实生苗长38~45 bp,因此,无性系与尾叶桉、巨尾桉实生苗之间ITS序列的长度差异,可以作为区分无性系与巨尾桉和尾叶桉实生苗之间的依据;(2)无性系之间存在ITS碱基位点差异,这些位点差异可以作为无性系之间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尾细桉等5种桉树无性系生物量和能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廉江石岭林场尾细桉等5种7.5年生桉树无性系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各组分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均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枝、根、皮介于中间;5种桉树无性系各组分的生物量排序为:赤桉、尾细桉、巨尾桉为干根枝皮叶,雷林1号桉为干根皮枝叶,尾叶桉为干枝根皮叶。人工林生物量现存量的排列顺序为尾细桉(161.60 t.hm-2)巨尾桉(127.96 t.hm-2)尾叶桉(112.60 t.hm-2)赤桉(83.81 t.hm-2)雷林1号桉(71.36 t.hm-2)。各组分的灰分含量各不相同,以叶最高(4.08%~6.88%),干最低(0.17%~0.43%)。不同组分的干质量热值介于17.94~21.06 kJ.g-1间,去灰分热值介于18.57~22.12 kJ.g-1间,均以叶的值最高。植株体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为19.02~19.32、19.49~19.85 kJ.g-1,平均干质量热值的排序为雷林1号桉尾叶桉尾细桉赤桉巨尾桉,平均去灰分热值的排序为雷林1号桉赤桉尾叶桉尾细桉巨尾桉。5种桉树无性系林的能量现存量为1 360.73~3 067.47G J.hm-2,大小顺序为尾细桉巨尾桉尾叶桉赤桉雷林1号桉。综合生物量和能量现存量分析,尾细桉选作能源树种最为理想,巨尾桉和尾叶桉次之,赤桉与雷林1号桉最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桉木和相思木及其属间6种木材的判别分类进行了研究。首先采集了尾巨桉、尾叶桉L11、尾叶桉U6、蓝桉、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共计86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图,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建立了桉木和相思木的分类模型,校正集和验证集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回归线基本重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和0.97,模型效果较好,且对未知样本的识别正确率为100%。为了对属间的6种木材作进一步的判别,采用MSC和Savitzky-Golay平滑对4000~7500 cm-1光谱进行预处理后,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建立判别模型,模型识别率和验证正确率均为100%。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可以对桉木和相思木的不同属进行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4.
尾叶桉生长调查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1.尾叶桉在雷州地区的生长显著比其他的一些引种桉树速生:(1)尾叶桉和13个树种(种源)(以窿缘桉作对照)的引种生长比较,1年生、2年9个月生和3年2个月生,尾叶桉的树高、胸径、材积均高于13个树种(种源)和对照;(2)尾叶桉与雷林1号桉(50号)、刚果12号桉、窿缘桉(对照)等进行造林对比试验,3年半生,尾叶桉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居几个树种之首,分别为对照的164.2%、161.3%和435.3%。2.尾叶按的抗风力较强。3~5年生的3片尾叶桉林,1984年和1985年受到两次阵风10~11级的强台风袭击,风害率为10.1%~19.6%,而同龄的窿缘桉、小帽桉、葡萄桉等风害率高达26.1%~55.3%。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肥胁迫对尾叶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无性系幼苗为供试材料,通过2因素3水平控制土壤水分和养分,测定了不同水肥处理下18个月生尾叶桉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水肥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越低或养分含量越高,尾叶桉幼苗的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PSⅡ的非环式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Φ_(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量子产量(ETR)参数值就越高;尾叶桉幼苗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呈现升高趋势,说明尾叶桉幼苗能通过热耗散消耗过剩光能,避免光合机构受到破坏;尾叶桉在不同水肥处理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值较低,非化学猝灭系数(NPQ)较高,说明尾叶桉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热耗散,表观电子传递速率较高表明尾叶桉属于较高光呼吸的植物。  相似文献   

6.
对 13个尾叶桉×细叶桉杂种、10个尾叶桉×赤桉杂种、1个尾叶桉× (尾叶桉×细叶桉 )杂种、1个尾叶桉种内控制授粉子代、5个尾叶桉母本的自由授粉子代和 1个尾叶桉×细叶桉F1自由授粉子代的比较研究表明 ,家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差异均达 0 0 1显著水平。选择出优良杂种和子代 14个以及优良单株 12株。优良单株可以作为无性系比较试验的材料 ,优良杂种的优良单株可以用于建立下一世代的育种群体。这为优良杂种单株的无性系化和进一步的桉树杂交育种提供了有效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述了尾叶桉、巨尾桉二树种在两广的生长表现,造纸制浆性能、理化质量指标及其对抗病抗风能力等存在问题,提出了尾叶桉、巨尾桉纸浆材的选育和对策。近年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巨尾桉(E. gandisXE. urophylla)这两个桉树种在华南各地发展很快,尾叶桉人工林已达八万多亩,巨尾桉人工林约5000亩左右。但各试种点和人工林种植点发展在生产上也暴露了这二个树种的一些缺点,表现为1、抗青枯病能力差;2、抗台风能力较当地沿用的雷林1号桉(E. leizheuNo.1)赤桉(E. camaldulellsis)、园角桉(E. tereticornis)、刚果12号(E. 12ABL)等桉类差,因此从林木改良和遗传育种的角度出发,有目的地选育出速生、抗逆性强(抗青枯病抗风)和筛选出符合纸浆材经济性状要求及高质量指标的种源、品种、家系、无性系很有必要,现就几年来华南各地尾叶桉、巨尾桉生长特性,对青枯病及风害抵抗能力以及制浆造纸质量等情况综合,提出有关这二个树种的选育措施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尾叶桉、杂交桉无性系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三门江林场参试的6个无性系分别来自巨尾桉(E.grandis)、尾赤桉(E.urophylla×E.camaldulensis)、柳窿桉(E.saligna×E.exserta)等3个杂交种和1个尾叶桉(E.urophylla)纯种,均有较高的生长水平,林龄44个月时它们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到31.34 m3/hm2,树高、胸径、蓄积生长量从林龄8个月到44个月时均无显著差异,但以造林编号为3(巨尾桉)、5(巨尾桉)、4(尾叶桉)的无性系生长较好;另外,无性系生长稳定性高,早期选择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9.
对尾叶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巨桉(E.grandis)和赤桉(E.camaldulenis)3个桉树品种进行了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自然侵害后的从枝状等级、虫瘿特征、虫瘿数等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受害程度不同,按照丛枝状等级划分,尾叶桉和巨桉为3级,而赤桉为4级。尾叶桉仅在叶柄部位发现虫瘿,而在叶脉和嫩梢部位均未发现虫瘿;巨桉和赤桉在叶柄、叶脉和嫩梢部位均形成虫瘿。3个品种的虫瘿数等级均为2级。结合从枝状等级和虫瘿数等级的评定结果,将尾叶桉定为低抗品种,巨桉定为中感品种,赤桉定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0.
尾叶桉(U6)无性系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市发展快,种植面积约15万hm2,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二元材积表已刊载于<桉树科技>2005、1期,为了满足生产、科研、森林调查的需要,现利用编制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二元材积表的1059株样木原始资料加编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树冠投影表、纸浆材利用率表和树皮率表,经检验精度可靠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南宁高峰林场一年生、两年生、三年生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最小数据集,并运用隶属度函数进行了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大部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显著,随着林龄增长,土壤容重显著升高,土壤pH值、孔隙度显著下降。二年生尾叶桉在有机质、全钾含量上优于一年生、三年生尾叶桉林地。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二年生(0.578)三年生(0.535)一年生(0.461),土壤质量随着林龄增长先升高,后下降。建议在3年以上的尾叶桉林地及时进行追肥,以达到尾叶桉林地的速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ulla)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不同混交处理3a生林分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1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9.27cm,14.50m,0.0514m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尾叶桉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13.50cm,15.97m,0.1098m3,比纯林高45.6%,10.1%,113.6%;纯林和混交林林分每公顷蓄积分别为88.83m3和98.00m3,混交林比纯林高10.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处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及径高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的马尾松、尾叶桉、大叶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对比它们的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为评价广东的3个优势造林树种的碳汇能力及为广东的造林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树种单位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166.89 t·hm-2)>大叶相思(128.72 t·hm-2)>马尾松(70.12 t·hm-2)。3种人工林平均碳汇经济价值按大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45611.04元·hm-2)>大叶相思(35179.18元·hm-2)>马尾松(19163.80元·hm-2)。尾叶桉是这3种人工林中碳储量的主要部分,对广东三岭森林公园发挥着巨大的碳汇功能并具有强大的碳汇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在广东省碳汇造林时选择尾叶桉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尾叶桉 (EucalyptusurophyllaS .T .Blake)自交F1子代、尾叶桉株间杂交F1子代、尾叶桉自由授粉F1子代和尾×巨桉 (E .urophylla×grandis)种间杂交F1子代林为试材 ,讨论分析了桉树生长、材性指标的近交退化和杂种优势规律性 .结果如下 :①尾叶桉近交退化现象呈现自交子代比自由授粉子代显著 ,生长性状比材质性状显著的规律性 .②尾叶按自交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具有显著至极显著的近交退化 ;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近交退化 .③尾叶桉自由授粉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有一定程度的近交退化 ,但不甚显著 ;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树皮厚度无近交退化 .④尾叶桉与巨桉种间杂交子代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可获得显著的杂种优势 ,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率大有差别 ;子代的生材含水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成熟材纤维长度无杂种优势 ;子代的树皮厚度和 1%NaOH抽提物含量呈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巨尾桉尾叶桉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巨尾按2个无性系及其亲本之一的尾叶桉1个无性系、尾叶按实生苗造林在桂中的生长情况。对3.5年生林分生长情况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两树种基本能适应桂中肥力低下、干旱的立地条件生长,其中以巨尾桉BH115号无性系表现最好,而未经选优的巨尾桉(无号)无性系表现最差,说明了杂交种巨尾按子代与其亲本之一的尾叶桉子代之间并无绝对的生长优势,应在选优过程中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6.
以已构建的尾叶桉和细叶桉RAPD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CAPS技术对54个细叶桉EST序列在尾叶桉和细叶桉遗传图谱上的定位研究表明:7个EST序列在作图群体中呈等位片段多态性,包括母本尾叶桉特有的3个(其中1个偏分离)、父本细叶桉特有的2个和父母本共有的2个;共有4个EST-CAPS标记整合到尾叶桉RAPD连锁图谱,分散于不同的连锁群,各连锁群大小均有小幅增加;细叶桉RAPD连锁图谱上也整合了4个EST-CAPS标记,分散于不同的连锁群,各连锁群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尾叶桉上的1个偏分离标记未整合到任何连锁群.EST-CAPS可以有效用于桉属树种遗传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17.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桉树不同无性系在铝处理下的叶片蛋白表达的差异,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预测与阐释桉树耐铝性机制,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9号、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12号、韦赤桉(E.wetarensis×E.camaldulensis)3号和尾叶桉(E.urophylla)4号苗木为材料,并对其进行铝处理。结果表明:从4种无性系叶所得蛋白有明显的上调或下调表达。通过丰度计算,共得蛋白点(P0.05)98个,巨尾桉9号为14个、巨尾桉12号为38个、尾叶桉4号为33个、韦赤桉3号为13个。经质谱分析,有11个蛋白成功鉴定,包括1个Ru Bis CO、3个Ru Bis CO LSU、1个放氧增强蛋白、1个叶绿素a/b结合蛋白、3个2-半胱氨酸过氧化物酶、1个质体谷氨酰胺合成酶、1个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其主要功能与植物自身N和能量代谢以及抗氧化和光合作用等有关。4种不同的桉树无性系应对铝胁迫时有不同的应答机制,差异蛋白质呈现不同的表达量,并且从该角度分析耐铝性最强的是巨尾桉9号,而较弱的是尾叶桉4号。  相似文献   

18.
探讨永安市引种的尾叶桉、巨桉、巨尾桉在同一气候、同一栽培模式下对立地级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巨尾桉、尾叶桉对立地级的适应性比巨桉强,巨桉要求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速生丰产潜力,否则反之。  相似文献   

19.
桉树采种母树林和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母树林和种子园要以树种(种源)选择为基础,选择立地较好、交通方便、远离同缘树种的园地;保留密度是影响种子园产量的主要因素,尾叶桉母树林保留约175株/hm^2为宜,尾叶桉、巨尾桉、巨桉种子园保留300~450株/hm^2为宜,赤桉、园角桉保留400~600株/hm^2;加强对母树林和种子园的土壤、树体管理,合理配置种子园无性系(家系);家系试验转化为种子园是营建种子园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尾叶桉马占相思混交林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建立在广西合浦县山口林场、广西钦州市三十六曲林场和广西武鸣县朝燕林场的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窿缘桉(E.exserta)、马占相思(Acncia mangium)纯林以及尾叶桉马占相思混交林的凋落物量及其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马占相思林地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大于尾叶桉和窿缘桉林地土壤养分元素含量,马占相思造林后土壤的养分元素含量提高的幅度较大;(2)混交林的凋落物量大于尾叶桉、马占相思纯林,凋落物大部分养分元素含量比尾叶桉纯林的高,P、K、Mg等少部分元素含量也高于马占相思;另外,凋落物的全量N、P和速效B含量分别与土壤的全量N、P和速效B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混交林能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元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混交造林3年后土壤全量N、P、K以及速效B和Mg元素含量分别增加29.5%、77.3%、5.3%、6.7%、60%。(4)混交林土壤养分元素含量高于尾叶桉纯林,3年后全量N、P、K与速效B和Mg元素及有机质的含量比尾叶桉纯林分别高出5.2%~87.0%、19.6%~56.7%、7.7%~54.2%、25%~128.6%、12.5%~33.3%、9.5%。部分养分元素含量高于马占相思纯林。(5)比例不同的混交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同,作用较大的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是1:2或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