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红松种子形态特征与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的红松种子的形态特征和成分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长白山的红松种子千粒质量较高,小兴安岭的红松种子的出仁率较高.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的红松种子灰分含量均较高;水分质量分数小兴安岭最低为1 85%,长白山地区的为3 75%;蛋白质质量分数小兴安岭地区略高于长白山地区;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延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游客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长白山延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法对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旅游地因素对森林旅游呈较强的积极影响,游客对长白山地区满意度最高;游客对住宿、交通等基本满意,地区增值性因素对森林旅游呈积极影响;地区旅行社的供给和森林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吉林林业科技》2007,36(6):F0002-F0002
吉林省长白山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是长白山管委会下设的事业单位之一。长白山的科学研究工作不仅是长白山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长白山科学研究水平,提升长白山地区发展的科技含量,省编办下发了《关于组建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等八个事业单位的批复》(吉编办[2006]3号),组建成立了吉林省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科学研究院的前身是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该科研所于1961年成立,主管部门为省林业厅。所承担的课题曾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林业部门科…  相似文献   

4.
以2008年和2013年2年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采用"3S"宏观监测技术和地面常规环境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遥感数据为基础,综合地面监测统计数据,系统获取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及近5年动态变化信息,全面掌握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系统格局、质量、服务功能等变化特征,综合评估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长白山直升机起降点建立以来在长白山地区森林防火上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立前后的对比,阐述了长白山直升机起降点建立的必要性以及优点和不足,为其他地区建立直升机起降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团状枝解析法,选取长白山地区不同林分下的8株水曲柳,以测得的基径和枝长生长数据作图进行分析,得到水曲柳生长规律。通过得到的数据图形以及生长规律,可为进一步合理描述水曲柳树冠形状变化以及三维可视化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北坡林线分布趋势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扬建  代力民  潘洁 《林业研究》2001,12(2):97-100
为了揭示高山树线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对长白山的高山树线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根据长白山北坡地区的气象数据,重点调查了(对树线有最大限制作用)一月平均气温和年积温。并在岳桦林与高山苔原之间的交叉带内测出岳桦的地径及样方内岳桦株数。根据地径与年龄有线性关系,地径可以用来代替年龄。结果表明岳桦林年龄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近些年长白山北坡的气温在渐渐上升,因此导致了高山树线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制定长白山区域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保证森林生态系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确定了评价单元与指标选择的原则,提出了长白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为今后的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在长白山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现实意义,总结了长白山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地区是气候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带,植被的季相变化明显。冬季,长白山受强大的西伯利亚和蒙古冷高压影响,西北季风漫长凛冽,最冷月气温在-14℃~-18℃。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短暂、温暖多雨,最热月气温20℃~23℃。因此,长白山土壤在一年内有很长时间冻结,冻层厚度达1.0米~2.5米,植物生长期短,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长白山地区近10年植被生长季开始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87年和2001年TM影像数据的解译和分析,研究了疏勒河流域荒漠化土地发展动态和趋势。结果表明:14a来疏勒河流域荒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56985.5hm2;其中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土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到2001年分别为14897.5hm2和4272.2hm2;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2001年与1987年相比增加了52.3hm2;尽管酒泉市的荒漠化土地面积普遍表现为绝对数值在减少,但就各年份荒漠化发生的程度来说,荒漠化现象在2001年要比1987年程度要严重。结合流域实际情况,为荒漠化土地逆转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宁夏南部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物理性质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半干旱退化山区采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改变了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但不同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88542"水平沟整地(林地)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2003年和2019年剑湖保护区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了剑湖保护区2003年和2019年土地利用面积数据以及2003~2019年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数据统计,并利用ArcGIS软件制作了2003年和2019年剑湖保护区土地利用分布图。结果表明:2003年1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序为乔木林地、旱地、湖泊水面、灌木林地、水田、其他林地、农村宅基地、水库水面、果园、坑塘水面、其他草地、沼泽地和采矿用地,2019年19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序为乔木林地、旱地、湖泊水面、灌木林地、水田、农村宅基地、水库水面、公路用地、沼泽地、其他草地、坑塘水面、果园、其他林地、河流水面、水浇地、机关团体用地、采矿用地、仓储用地和设施农用地。2006年和2019年,湖泊水面仅有分布于金华坝中的剑湖水域,沼泽地仅分布在剑湖湖滨带区域,水库水面仅有分布于山地区中的玉华水库水域,坑塘水面为仅分布于剑湖周边的鱼塘,水田、水浇地和河流水面全部分布于金华坝中剑湖的周边地区,旱地、农村宅基地和公路用地主要分布在金华坝中剑湖和山地区中玉华水库的周边区域,果园和其他林地主要分布在剑湖东面金华坝与周边山地区的过渡地段,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草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区,采矿用地仅分布在剑湖东北面靠近金华坝的山地区,机关团体用地仅有分布于剑湖环湖路外金龙河西侧的剑湖保护区管护局所在地,仓储用地仅有分布于剑湖西面环湖路外的堆矿场地,设施农用地呈现无规律分布特征。2003~2019年,呈减少的2种类型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旱地和其他林地,呈增加的17种类型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序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公路用地、农村宅基地、沼泽地、其他草地、坑塘水面、水田、湖泊水面、河流水面、果园、水浇地、机关团体用地、采矿用地、仓储用地、水库水面和设施农用地。  相似文献   

14.
上思县林地变化与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上思县林地面积变化分析、林地转入与转出分析,提出要保护现有林地,提高林地经济产出,实行林地源头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山林纠纷调处力度等措施实施,促进上思县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栅格数据以及Arcgis10.3软件,对呼和浩特市2000—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状况通过转移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各个地类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草地、未利用土地、林地、农地、湿地、灌木林地、城乡居民地和水域。草地、城乡居民地、林地为面积增加地类,增加的面积为1000 km^2、2900 km^2、2000 km^2;减少的地类为灌木林地、农地、未利用土地、湿地、水域,减少的面积为200 km^2、1400 km^2、2600 km^2、1400 km^2、300 km^2。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南方山区集体林区出现了山地使用权在山地使用者之间有偿流转的现象,山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十分有利于山地的开发和利用,但目前,这种山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还很不规范,流转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在指出山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1999年TM卫星影像及2006年SPOT 5卫星影像,借助已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对此期间勐腊县象明乡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对分析的原理、方法、步骤作了论述.分析结果表明,期间总的趋势是林地面积增加,农地面积减少;有林地面积增加、宜林荒山减少;乔木经济林增加,其它灌木林减少.分析结果符合当地同期土地利用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河南省四次沙化土地监测数据,从沙化土地面积、沙化土地类型以及沙区林地面积对河南省沙区沙化土地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沙化土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沙化土地类型以沙化耕地为主,沙区林地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河南省沙区面积正向着可逆的方向发展,但尚有一小部分流动和半固定沙地(丘)需要治理。  相似文献   

19.
对土地资源及其综合生产潜力的评价,在于阐明特定时空土地资源的性质、特点、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的水平,为合理利用土地、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地形起伏大、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类型丰富,但总体质量偏低的北京石质山区的进一步治理、规划和建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亦有着鲜明的实际意义.该文在分析土地评价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土地综合生产潜力的内涵,利用模糊数学、统计学、系统分析等手段,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北京石质山区特定时空上土地单元的自然及社会属性,对土地综合生产潜力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条件、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加以探讨,提出了土地综合生产潜力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密云水库上游黄峪口小流域,得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论搞活山地流转机制是林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活山地流转机制,推行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由当前社会大环境和林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本文在论述搞活山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时调动林农积极性、发展林业和振兴经济的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山地使用权流转的各种形式,并指出评价山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好坏的标准,是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