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国有林场发展不仅关系到森林资源的生长与发展,而且关乎着生态建设水平的高低。选取临沧市花果山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国有林场的基本概况,探讨了森林经营的有效策略:如强化宣传教育,坚决依法护林;构建护林防火责任制,实行护林联防;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落实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相似文献   

2.
森林康养是发掘森林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浙江省淳安县林业总场建设森林康养林场具有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加快康养设施建设,实现了多层次目标的交汇。培育森林康养新生业态将是现代森林康养国有林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森林资源管理分析——以九连山国有林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有林场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广东省九连山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对该林场的森林资源现状、经营现状及管理水平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林场经营改革建议:林场宜全面强化经营措施;发展商品林;强化生态林服务功能;建设林业资源管理队伍;加强现代化林业生态建设的宣传。  相似文献   

4.
极度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资源宝贵,保护极度干旱区森林资源对守护绿水青山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格尔木市国有林场位于西部极度干旱区,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培育战略要地,在格尔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分析格尔木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其特点,总结林场森林经营实践经验,剖析林场森林经营的现实困境和挑战;结合林场基础现状,从坚持科学营林、加强森林区划经营、加大配套设施支持力度、强化科技和人才保障、建立森林经营成效监测体系5方面提出林场森林经营的主要对策,为极度干旱区提升森林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华市北山林场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公益林作为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林场生态建设的主体,其具有的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和除尘杀菌等生态功能越来越明显.但森林健康经营作为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浙江国有林场在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维护上仍缺乏应有的重视.根据北山林场生态公益林现状,应用森林健康经营理念,分析了影响生态公益林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加快林分修复抚育体系建设、强化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三大相应对策,以促进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客观、科学地评估临沧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推进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绿色GDP核算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近期,临沧市林业局聘请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对临沧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近城市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发展背景下,针对国有林场发展和改革遗留的旧问题和当前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分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近城市区位特征,基于联系生态服务功能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理论,总结当前昆明市西山林场存在的森林资源基底薄弱、森林经营管理观念固化、林场发展短板仍未补齐、林地权属不明晰、林场发展进程与近城市区位属性不协调等问题,从生态、社会、经济三大维度探索精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加林业碳汇、开展场外造林和社区共管、提升生态感知力等深化改革路径,配套建立改革支撑体系,为近城市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徐州市国有林场经营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确立"生态公益型林场"发展目标、为生态公益林提供积极有效的保护,深度发挥森林资源利用潜力、大力发展森林游憩业,加强林业结构调整、加大商品林(地)的开发与利用,深化内部改革、加快非林产业发展,强化政策扶持、加快林场脱贫步伐等国有林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高望界国有林场改革后的现状,结合当前林业方针政策,从强化政策的持续性与完整、精准培育森林资源、拓展森林的生态功能、找准一场两区管理模式的契合点、完善国有林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生态公益型秀美国有林场的新思路,为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有林场是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黑龙江省地方国有林场面积达780万hm2,为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文章介绍了齐齐哈尔国有林场的经营面积、有林地面积及森林蓄积,并对国有林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9月10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维都林场调研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全力投入国有林场改革。要吃透精神,把握政策,逐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管理体制全面创新。二是全面加强生态修复和建设。要充分认识国有林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林业发展模式由经济利益为主向以保护森林为主转变,建立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吉林林业科技》2013,(2):63-63
国有双辽市实验机械林场始建于1974年,场部座落于双辽市城区东南约10公里,林业用地总面积5835公顷,主要树种由杨树、松树组成,经过30余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集生态保护、森林培育、生态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国有林场。  相似文献   

13.
国有林场是国家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林业生产性事业单位,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有林场又被赋予了更重要的生态使命。湖北省森林资源丰富,国有林场在湖北省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经营管理中承担关键角色。在这一背景下,了解湖北省国有林场的现状与改革成效有助于揭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有林场改革与体制创新的机制,也是当前湖北省林业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此,选择了通山县大幕山林场、南漳县七里山林场、咸宁市潜山林场、枣阳市大阜山林场和咸安区小岭林场等5个国有林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等权重方法分析国有林场改革中通过建立适宜度指标体系,来确定林场的改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5月3日,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在维都林场调研时强调,要明确发展定位,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林业生态经济。他说,要紧跟国有林场改革的步伐,认真谋划,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名优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种苗花卉等现代林业优势产业。一是要做到生态与产业的协调发展。国有林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前锋",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既要做好生态公益林的维护和建设,也要充分重视商品  相似文献   

15.
国有林场是国家重要的林业产业基地,国有林场的森林是区域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骨干,提供着属于第三产业范畴的生态服务功能。国有林场发展林业产业,是建设林业两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国有林场发展未来的重要保证,也是富场裕民的有效途径。宽甸县国有林场依托资源优势,以森林培育、种养业和森林旅游业为重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文章阐述了该县国有林场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湖南省华容县塔市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172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6%,林木蓄积量达19.7万立方米,平均蓄积量位居全省国有林场之首。近年来,该场在科学规划建设高效现代林业的同时,大力开展生态秀美林场建设,坚持发展多元经济,林场年经营收入达500万元以上,被中国林场协会授予2016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国时期的国有林场在发挥经济效用、培育农林人才、加强国防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文中梳理民国时期各省建立或改造国有林场的时间及基本情况;对民国国有林场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分析,即政府不断完善森林立法与制度建设、学校提供技术支持、社会学术倡导与文化传播;阐析民国国有林场建设的历史意义,指出尽管其建设成效有限,但留下了清晰定位国有林场的价值与功能、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调查研究与数据保护、深化国有林场的理念宣传与文化倡导等宝贵经验。今日的国有林场应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基础设施与经费保障,凸显生态功能,用直观的成绩不断为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有林场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林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债务重、工资负担重、税费负担重,林产业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森林蓄积量小,市场变化冲击大等。笔者就加快国有林场的发展问题提几点建议。一、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加快建立公益林业认证体系,逐步将国有林场区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对其内部结构和运营机制作出相应调整。生态公益型林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承担,同…  相似文献   

19.
以全国首批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之一的塞罕坝林场为研究对象,在总结以往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林场在生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林场发展方向,对森林经营示范体系建设与发展构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临武县东山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经营的需要,依据国家林业相关政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程,结合现有的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了临武县东山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环境,提出了林场森林经营方针、原则与经营目标,设计了林场森林发展阶段的主要经营措施,规划了林场森林多资源利用方案,以供在经理期内规划参考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