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木材造纸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温佐吾  谢双喜 《林业科学》2000,36(Z1):36-43
贵州省龙里林场松造林密度试验林1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平均胸径、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径比和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从6 ̄8年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小径原木出材率随密度的增大明显降低,短小原木和薪材的出材率及出材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生长轮宽度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大体上随密度的增高而增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生长轮宽度、木材密度变异及其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了橡胶树 3个无性系生长轮宽度、木材基本密度和热水浸提物含量变异规律 ,并就橡胶树木材材质改良与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木材基本密度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 ,无性系内株间差异显著。PR10 7无性系株内木材基本密度径向上为“递增、稳定”的模式 ,过熟期内木材密度降低 ;纵向上为递增到最大值后减少。株内木材密度变化范围为 0 4 70g·cm- 3~ 0 6 0 5g·cm- 3,变异系数为 3 0 %~ 8 2 %。林分内株间木材基本密度变化范围为 0 4 2 1g·cm- 3~ 0 5 80g·cm- 3,变异系数为 5 16 %~ 7 0 5 %。橡胶木浸提物含量较高 ,株内、株间变化范围为 6 6 5 %~ 11 5 3% ;浸提前木材基本密度与浸提后木材基本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3个无性系生长轮宽度、木材基本密度与树龄的关系模型为 5~ 6次多项式方程 ,相关系数r=0 836 2~ 0 9787。  相似文献   

3.
18a、8a生湿地松人工林间伐试验表明:间伐对湿地松直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出材量无显著影响。间伐对生长轮宽度、晚材率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生长轮宽度增加,增加幅度为11%-22%,晚材率增加,增加幅度为2%-3.5%。间伐对木材密度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木材密度下降,下降7%-15%。间伐对弦向干缩有显著影响,随间伐的强度增加,弦向干缩率下降9%.12%;间伐对18a生湿地松径向干缩有极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径向干缩率下降9%.18%;间伐对8a生湿地松径向干缩有极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径向干缩率下降18%。间伐对体积干缩有极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体积干缩率下降14%-39%。间伐对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下降2%,纤维长宽比呈不规则的变化。间伐对抗压强度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抗压强度增加2%.7%。间伐对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有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抗弯强度增加5%.7.5%,抗弯弹性模量增加15%.22%。湿地松中幼林间伐,其生长速度加快,其制浆特性降低不大,其力学性能提高,我省各地可适当进行湿地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工作。  相似文献   

4.
间伐强度对湿地松木材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间伐强度处理 (未间伐、弱度 (伐去株数 18 6 % )、中度 (伐去 35 7% )、强度 (伐去5 2 9% ) )的 19年生湿地松林分其林木木材的主要材性指标进行全面测试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间伐后 8a ,间伐强度对湿地松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径向全干缩率、体积全干缩率、差异干缩、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径向抗剪强度及端面硬度有显著影响 ;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 ,树干年生长轮平均宽度、木材差异干缩是增大的 ,而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木材气干密度、全干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硬度等主要力学性质则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龄47号杨木材性质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在辽宁省建平县对47号杨的2、4、5、6、7、9、12a基本材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间的基本密度、纤维长度、1%NaOH抽提物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树干上、中和下3个取材部位间的基本密度和壁腔比差异极显著;基本材性的年龄X取材部位交互效应微弱或不存在。木材材性性状随着年龄变化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随树高变异规律性不明显。材性和生长早晚相关分析表明:第2年与第12年木材密度、与第5年纤维长度、与第7年胸径之间相关极显著,与第12年木材壁腔比和1%NaOH抽提物之间相关显著;第5年与第9年木材基本密度和树高、与第7年1%NaOH抽提物之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第4年与第12年胸径间相关显著,表明可以在第2年、第4年和第5年分别对第9年或12年的相关性状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传统竹种——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为研究对象,在5个竹龄(0.5、1、2、4、6年生)和3个纵向高度水平对其壁厚、基本密度及干缩性(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和体积干缩率)等主要物理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材壁厚6.698-7.875mm,基本密度0.494-0.728g·cm-3,全干、气干体积干缩率分别为10.204%-17.412%、7.881%-14.914%,全干时弦、径向干缩率分别为5.131%-6.119%、4.919%-5.826%,气干时弦、径向干缩率分别为3.953%-5.264%、3.663%-4.612%。壁厚和基本密度随竹龄增加呈增加趋势,干缩率呈减小趋势,2a后干缩率保持在稳定水平。沿纵向高度从基部到梢部,壁厚逐渐减小,基本密度、全干和气干径向干缩率呈增加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毛竹壁厚、基本密度、体积干缩率和径向线干缩率随竹龄变化在0.001水平显著;竹壁厚度和基本密度随竹秆纵向高度变化在0.001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7.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主要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芳  谌红辉 《林业科学》2002,38(2):113-118
本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密度试验林 ,5种造林密度 ,15年生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解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管胞列数影响较大 ,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密度大 ,则生长轮变窄 ,管胞列数减少 ,晚材率增加。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具明显的规律性 ,即随着造林密度加大木材基本密度增加 ,造林密度过大反而下降。造林密度对管胞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因树龄而异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管胞形态总平均值变化不大 ,但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受到造林密度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各生长轮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组织比量不受造林密度影响。  相似文献   

8.
连栽对尾巨桉短轮伐期人工林生长量和生产力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定位监测和时空互代相结合的方法,于1998~2005年对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不同连栽代次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生长量、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动态进行了连续8 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轮伐期内,尾巨桉林木胸径和树高生长量以1~5 a较快、5 a以后则减缓,呈现早期强速生特性,连栽会使这一特性更加明显;连栽林分(第2代)乔木层3.6 a、5.8 a和7.3 a的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43.531 t.hm-2、84.127 t.hm-2和94.289 t.hm-2,除3.6 a的平均值比对照林分(第1代)的低5.36%外,其5.8 a和7.3 a的平均值则分别比对照林分的高7.79%和6.0%,但差异不显著;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的干材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百分率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干皮、枝、叶和根所占的百分率则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其乔木层定期平均净生产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及早期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24年生49个产地马尾松种源试验林,采集植株胸高处木芯,分析种源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年龄效应。结果表明:除近髓部1~5轮年轮段的木材基本密度外,其他年龄段的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进一步说明通过种源选择可实现木材生产力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改良。不同年轮段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相对稳定,而年轮宽度的种源变异则易受环境的影响,幼龄材年轮宽度的种源变异较小,仅为成熟材的63.29%。来自不同种源区的种源年轮宽度的径向变异规律相似,皆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6~10轮达到最大值;年轮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化规律则与年轮宽度不同,表现为随年龄增长先增加后逐渐稳定的S型变化趋势,并据此筛选出广西横县、恭城、忻城,广东乳源和福建南靖5个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均匀性高的纸浆材优良种源。不同年轮段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相关分析显示,约在8年生选择径向生长快的种源会明显地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基于性状早晚相关分析,认为可在7年生时先淘汰生长较差的种源,在12年生再开展种源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火炬松纸浆材、建筑材定向培育过程中密度调控对其木材性质的影响规律,以12年生、6年生火炬松人工林为材料进行火炬松中、幼龄林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对火炬松树高生长量无显著性影响,对直径和材积有极显著影响,间伐强度越大,直径和材积增长越快;间伐对火炬松出材量有极显著影响,强度间伐越大,火炬松出材量越高;间伐对火炬松生长轮宽度有显著影响,而对晚材率无显著影响,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增加;间伐对火炬松木材密度无显著影响,但木材密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提高;间伐对火炬松的木材干缩率有显著影响,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弦向干缩、径向干缩和体积干缩率下降;间伐对火炬松木材纤维的长度、宽度与长宽比无显著影响,但中龄火炬松木材纤维长度与宽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有所下降,而幼龄火炬松木材纤维宽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木材纤维长宽比则为一常数;间伐对火炬松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有显著影响,对中龄火炬松抗弯强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幼龄火炬松抗弯强度无显著影响,间伐后火炬松的主要力学性质增强.  相似文献   

11.
连栽桉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和树冠结构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余雪标  徐大平 《林业科学》2000,36(Z1):137-142
桉树 (Mytacease科Eucalyptus属 )已成为我国华南各省区很重要的速生阔叶用材树种 ,因其速生、丰产、抗性好、耐脊薄、干形通直、用途广泛而被广为种植。我国引种桉树已有 1 0 0多年的历史 ,目前栽培面积已达 8× 1 0 5hm2 ,居世界第 2位 ,而 60 %~ 70 %以上是作为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来经营的 ,估计有一半以上的林地是多代连栽。代代连栽引起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的现象最早出现在欧洲的云杉1)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 ,1 992 ;李范伍等 ,1 958) ,而后在许多树种上都有发生 (EvansJ ,1 998;方奇 ,1 987) ,称之为第…  相似文献   

12.
以哲林4号杨为对象,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杨树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及立地条件下,不同经营措施对杨树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从优到劣依次是:1区〉2区〉3区。1区与2区和3区相比较,树高、胸径分别提高了14.8%、8.6%和79.0%、23.7%,平均单株材积增加了0.00675m^3和0.02195m^3,每公顷木材的销售收入增加了8996.20元、29274.12元。  相似文献   

13.
欧美107杨速生丰产林不同修枝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欧美107杨进行不同强度修枝试验,通过近7a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修枝对欧美107杨的胸径、树高、材积、形率和形数、枝下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采取第3年、第5年进行中度修枝能够增加树木材积、增加树干圆满度、提高出材率,获得最大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4.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间伐对人工林生长及木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间伐强度(强度、中度和对照)和间伐方式(间伐1次,间伐2次)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等的影响研究,第1试验区大径材培育林分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第2试验区中径材培育林分仅在第12年时进行1次间伐。结果表明:22年生大径材培育林分和19年生中径材培育林分不同间伐处理之间树高、总断面积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显著增加了林木胸径的生长,大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3.78%和9.69%,中径材培育林分强度和中度间伐处理的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2.28%和7.02%。间伐显著促进了林木单株材积的增加,2组试验林分活立木材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第1试验区22年生林分不同间伐强度之间活立木材积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2试验区强度间伐活立木材积显著低于对照(P<0.05),中度间伐林分活立木材积与对照和强度间伐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组试验林分总蓄积和出材量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在3种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间伐强度不能有效增加林分活立木材积和林分出材量,间伐次数对林分出材量及出材规格有重要影响。试验区杉木大径材培育以2次间伐,总间伐强度50%左右较为适宜,而中径材培育则以1次中度间伐(约25%)为宜。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变异分析和家系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福建省漳平五一林场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树高、胸径、材积、冠幅、通直度、高径比、冠径比、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和宽度、管胞长宽比等性状,发现家系间除管胞长宽比性状差异显著,其余性状均达差异极显著,暗示着马尾松种子园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8年生林分内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以树高性状为最高(0·691),其次是木材基本密度(0·640)。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长量性状的改良可间接改善通直度,且生长量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木材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和宽度不相关。采用10%入选率,发现5年生林分和8年生林分入选家系一致,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19·74%和19·23%,且5年生林分和8年生林分生长量性状的遗传相关极显著,认为马尾松制浆造纸材短轮伐期的初选年龄可确定为5年生;根据性状遗传力的相对大小和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认为马尾松家系选择可适当注重树高生长量指标。以树高和材积为选择指标,按照10%入选率,兼顾材性和种子园内无性系的开花结实情况,筛选出制浆造纸材短轮伐期优良家系12个。  相似文献   

16.
生态疏伐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抚育对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都具有极大作用。为了解抚育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承德市第三乡林场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生态疏伐前后的林分结构、径阶分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态疏伐后林分平均胸径增加2.1cm,平均树高稍有变化,林分密度从疏伐前的1 365株/hm~2下降到900株/hm~2;生态疏伐前,直径分布曲线呈左偏,6~16径阶林木数量占总数的42.6%;疏伐后,6~16径阶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21.3%,直径分布稍向右偏,更趋于正态分布;疏伐后,林下物种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有所增加,Pielou均匀度指数在1号、4号、5号样方内有所下降,2号、3号样方内呈增加趋势,且3号样方的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涨幅均最大,分别比抚育前增加了0.373、0.834和0.203。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的立地及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0年生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林龄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林分材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植密度相同时,立地质量越好各材种出现时间及达到最大出材率的时间越早,22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的小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时间较16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早4 a,中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的时间早6 a;立地指数相同时,随初植密度增加小径材出材率的峰度及峰值均减小,20立地指数样地中,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的小径材出材率峰值较初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高17%,而初植密度对中径材、大径材影响不大;在林分发展的不同时期,林分密度对材种出材率的影响不同,30年生时林分蓄积相近的但初植密度不同的样地,初植密度越大小径材出材率越高,大径材出材率越低。  相似文献   

18.
枣镰翅小卷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9-1993年在山西太谷枣区对枣镰翅小卷蛾的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调查,编制了1-3代5年的生命表及平均生命表。分析得出,第1代的卵和1-2龄幼虫是其世代及年度的薄弱环节;1-2代,2-3代,3代-翌年1代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45、2.7和0.21,在年份间种群由上升到平衡;第1代的风雨致死,第2代的4-5龄幼虫及蛹的虫寄生,越冬代(即第3代)的打枣致死、蛹期天敌取食及冬季消亡对种群的控制作用较大;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关键因子是作者提出的新方法,文中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步骤,关键因子:第1代为4-5龄幼虫天敌取食,第2代为蛹期虫寄生,越冬代为4-5龄菌寄生和蛹冬季消亡。  相似文献   

19.
弧目大蚕蛾幼虫取食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弧目大蚕蛾Neoris haraldi Schawerda幼虫5龄,平均龄期29.67 d。1龄幼虫取食量较少,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4.25 mm2,2龄幼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7.00 mm2,3龄幼虫取食量猛增,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83.06 mm2,4龄幼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231.90 mm2,5龄幼虫平均日取食叶面积为278.86 mm2。2龄以前幼虫食量较小,仅占全部食量的1.19%;3龄后幼虫食量占全部食量的98.81%。5龄幼虫日均食量较多,取食天数也达到8 d,占总取食量的52.35%,危害也较2龄以前的幼虫严重。弧目大蚕蛾幼虫头宽、体长、体重、取食量与龄期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对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连栽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指标总体表现为2代好于1代,2代较1代总体分别上升0.61%、3.17%、3.85%和23.82%,但差异均不显著。马尾松连栽并未导致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出现下降趋势,林分生产力水平不但没下降,反而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