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棘胸蛙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与越南北部山区的大型蛙类,其对水质、地质、气候等环境因子的要求较高,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物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蛙类。由于栖息地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为过度捕杀,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人工养殖棘胸蛙是缓解其野外生存压力、满足市场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棘胸蛙人工养殖过程中的成蛙驯养、种蛙繁殖、孵化与蝌蚪饲养、生态因子、疾病防控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概述,旨在为棘胸蛙人工养殖技术、养殖标准与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当前棘胸蛙人工养殖过程中相关问题以及贵州山区产业化过程中难点和重点的剖析,总结了多年养殖试验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和体会,提出了养殖场地选择与构建、环境调控、亲蛙来源与管理、产卵与孵化、蝌蚪变态期调控、幼蛙培育等关键技术及其注意事项。旨在为贵州山区棘胸蛙养殖的农户、企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棘胸蛙的生态习性,明确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探究了人工养殖的方法。提出了棘胸蛙人工养殖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科学建设养殖环境、展开繁殖管理工作,合理展开饲养活动,为棘胸蛙养殖质量与养殖成功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棘胸蛙野生种群分布与景观生态稳定性的关系,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样带、样方法对炎陵县境内不同生境中的棘胸蛙野生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合湖南省"十三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应用稳定性评价模型对炎陵县景观生态格局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与棘胸蛙野生种群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棘胸蛙野生种群数量较少,为82811只±26279只,主要分布于炎陵县东部景观生态稳定性较好的天然阔叶林生境中;景观生态稳定性较差且生境破碎化严重的区域分布较少甚至没有。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线(样带)调查的方法,对浙江省龙泉市辖区内的野生棘胸蛙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普查。经调查发现,龙泉市资源总量约7~9万只,种群平均密度为29.8只/平方公里;在典型栖息地内,种群密度超过1000只/平方公里,是目前已知的棘胸蛙最高种群密度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棘胸蛙资源存在着局部环境遭破坏、栖息地缩小、水体和噪音污染、非法捕捉等受胁因素。提出了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资源监管、完善监测体系、制定专项规划、治理水源污染、改善栖息环境、加大原种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贵州山区在棘胸蛙育苗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共性问题,总结并梳理了在贵州山区棘胸蛙育苗过程中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了环境条件及养殖设施、饲料、亲蛙的选择与培育、产卵与孵化、蝌蚪培育、幼蛙饲养、环境管理与调控、环境敌害控制与病害防治等相关技术环节和要点,以期为贵州山区棘胸蛙规模化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棘胸蛙不同阶段蝌蚪机体性能与外形上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养殖过程中必须按照不同阶段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养殖,确保蝌蚪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够安全快速地生长发育。对此展开探究,概述了蝌蚪生物学特性,叙述了养殖池的建设条件,并围绕棘胸蛙特性对养殖技术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养殖技术要点与关键,以期为棘胸蛙蝌蚪期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广东省广州动物园病死海南坡鹿病变器官中分离出1株大肠埃希氏杆菌,对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PCR扩增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血清型为O78,该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奇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棘胸蛙的人工驯养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胸蛙是可以进行人工驯养繁殖的,但成本较高;人工催情产卵效果明显,孵化率高,孵出的蝌蚪生长较快并且整齐,这有利于人工喂养;诱导刚变态幼蛙尽快开食,是幼蛙饲养成功的关键;水源的管道流水要直接冲向产卵、繁殖池,这对自然产卵是至关重要的,因静水不利蛙的自然产卵。  相似文献   

10.
参棘乳膏是沈阳中医研究所、中美抗衰老学术研究会采用人参皂甙、沙棘油,经现代科学方法研制的一种国内新型特效皮肤治疗乳剂。由内蒙赤峰松州制药厂独家生产。 参棘乳膏含有对改善人体皮肤缺氧状态具有神奇功能的人参茎叶皂甙和对皮肤具有生理调节作用的沙棘油。参棘乳膏对手足及身体各部位皲裂、烫伤、损伤愈合、脚气、色素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survey the infectious situation of canine coronavirus (CCV) in giant panda population, a 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 detecting 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CCV in giant panda‘s sera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wo-fold dilutions of serum and 100 TCID50 of the virus. The 62 sera samples of giant pandas, which were gathered from zoos and reserve region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were detected. The neutralization antibody titer of 1:4 was recognized as the positive criterion, 8 sera samples were detected to be positive,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12.9%. The titers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ranged from 1:8 to 1:32. It wa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neutralization antibodies against CCV in giant panda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results of study showed that the infection of CCV in giant panda population was universal, which has posed a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giant panda. Therefore, it is incumbent on us to study safe and effective vaccines to protect giant panda against CC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田间不同防控措施下核桃黑斑病病害侵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黑斑病的病原菌不是单一的细菌性黄单胞杆菌,而是由细菌和真菌组成的多病源的混合病菌。提出了杀菌剂单一使用对黑斑病的防控作用有限,防病时可附带杀虫措施,有利于降低病害侵染程度。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过程中,首次在海南发现了1种感染椰心叶甲幼虫的病原细菌,并在室内条件下对其培养条件和感染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分离得到病原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呈朱红色,圆形或放射状,表面光滑有光泽,革兰氏阴性,有荚膜,无芽孢,有鞭毛的好氧短杆菌;在pH 5.0、6.0、7.0、8.0、9.0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适宜温度范围18.0~37.0℃,并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在室内条件下含菌量为7.23×1010 cfu·mL-1的工程菌悬浮液,采用叶片浸渍法饲喂椰心叶甲幼虫,在11 d后致死率为27.65%。被感染椰心叶甲幼虫全身变红,体态完好,内部器官腐烂为脓水,表皮易破,有腐臭味。  相似文献   

14.
为在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笔者采用从灵丘县干旱林区分离得到的油松毛虫病原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 CGMCC NO.1573制备的孢子悬浮液和营养型湿菌粉剂,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对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进行防治。结果显示:用2×106个/mL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不好,校正死亡率只有21%~29%;冬季用菌粉防治效果较好,感染率达到70.4%~85.4%;春季施用菌粉15 d~20 d,感染率达47.1%~54.5%.结论认为,在树干基部和枯落物下撒施"白僵菌营养型湿菌粉剂"集中防治越冬幼虫是北方防治油松毛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曼氏裂头蚴病在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蛙科动物是曼氏迭宫绦虫重要的第2中间宿主。文章对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方式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对黑龙江省8个地区野外采集的中国林蛙(Rana c hensinensis)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区域分化的初步研究。实验筛选出的10个RAPD引物 共扩增出78条DNA多态片段。用NJ(Neighbor-Joining)方法分析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树。 结果表明,中国林蛙(R. chensinensis)在8个不同采样地区已经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化,且不 同地区的中国林蛙之间存在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不相吻合。根据地理、地质学资料初步推论 ,黑龙江省中国林蛙(R. chensinensis)的中心发源区很可能位于松花江和黑龙江两江下游 的丘陵地区。并主要依靠松花江水系从三江平原进入松嫩平原,在方正地区形成向西扩散过 程中的次中心发源区。  相似文献   

17.
对贺兰山北寺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根际土壤固氮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采用阿须贝培养基对土壤中的固氮菌进行分离和纯化,用通用引物27f/1492r对固氮菌进行16S r DNA扩增并测序,应用DNAMAN 6.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用MEGA 4.0软件构建聚类树。结果表明:从贺兰山北寺油松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固氮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根瘤菌属(Rhizobi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柄细菌属(Caulobacter)、土地杆菌属(Pedobacter)等9个不同的类群,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是优势类群。这表明贺兰山北寺地区油松根际土壤中固氮菌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解淀粉芽孢杆菌TF28是从大豆根部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广谱高效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发酵上清液经20%~40%硫酸铵盐析后获得抗菌粗蛋白。为明确该粗蛋白的理化性质,研究了温度、pH值、UV照射和蛋白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粗蛋白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100℃处理30rain后抑茵活性仍为原有抑菌活性的85.9%;且在较广pH(3~11)范围内比较稳定,活性均能保持在95%以上;对紫外线、胰蛋白酶不敏感,对蛋白酶K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初步研究了抗茵粗蛋白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对所测定的12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豆根腐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其对水稻恶苗病菌病原茵孢子的萌发起到抑制作用,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为138.32μg/mL。此外,该抗茵粗蛋白能破坏病原茵菌丝结构导致畸形。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及松墨天牛传播新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京用松材线虫接种 7种松树 ,于第 2a在无任何症状的松树的接种点上方 10cm处取样 ,分离线虫。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在不同的松树品种上潜伏侵染现象有所差异。感病黑松和赤松很快死亡 ,只有在接种量小的情况下才有潜伏侵染现象发生。抗病性强的火炬松和湿地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 ,并且样品中的线虫量也较高。而抗病性中等的马尾松和刚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的普遍性及样品中的线虫量均处于中等。短针松接种松材线虫后既不枯死 ,也无潜伏侵染现象。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试验结果表明 ,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在松材线虫病松枝上取食后 ,再到健康松枝上取食 ,有传播松材线虫的可能。这些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新病区清理病死木时 ,应采取早期诊断技术 ,把未表现症状的松树一起清除 ,以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