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世界竹藤通讯》2011,(5):16-16
从国际方面看,有少数国家已经开展了竹林经营认证实践。哥伦比亚以FSC标准和指标为基础,于2006年制定了瓜多竹的可持续经营认证标准。在其他地方,如印度等国家,当地的认证机构借用森林经营认证的标准,已经开始对竹林可持续认证的尝试工作,厄瓜多尔的竹林可持续经营认证试点也正在开展之中。  相似文献   

2.
竹子作为一种低碳、易再生、气候智能型、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双碳”目标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展竹林认证成为确保世界竹产品贸易可持续的必然趋势。文章概述了全球竹林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国际竹林认证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涉及认证标准、市场需求、不同认证体系间的互认、认证成本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竹资源分布和竹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中国开展竹林认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森林认证与中国木材产品市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森林认证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机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国家的消费者普遍要求在市场上销售的木材产品应贴有经过认证的标签 ,以证明他们所购买的木材产品源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因此 ,中国的森林经营认证和林产品的产销监管链认证 (绿色标签 )对于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稳定企业现有产品市场份额 ,进入新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森林认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研究森林认证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产品国际贸易、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中国林业同国际接轨等方面的关系 ,详细阐述了中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中国森林认证的进展情况 ,分析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森林经营和林产品贸易的可能影响 ,认为森林认证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集体竹林认证经营机制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竹林认证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积极应对森林认证挑战、提高竹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竹产品出口市场份额、拓展竹业经济增长新领域的战略举措。文章总结了富阳市永昌镇集体竹林通过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的实践经验,分析了集体竹林开展认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集体竹林认证机制建立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周密 《国际木业》2008,(9):43-43
美国:森林管理委员会(FSC)首次认证了竹建筑胶合板和竹地板。Smith & Fong公司的这些经过FSC认证的竹产品可以达到FSC的“完全”标准,也就是100%的原料来自FSC认证的可持续经营的竹林资源,且所有产品均由FSC产销监管链认证公司加工和销售。公司总裁史密斯说,  相似文献   

7.
安吉县素有“中国竹乡”之称,县内竹林资源丰富,竹产业已成为县内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开展竹林经营认证,对实现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介绍了安吉县开展竹林经营联合认证的各阶段模式,主要包括企业模式、协会+农户模式、协会+股份制合作社模式3种。同时,笔者分析阐述了协会+股份制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优点与意义。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集体竹林国际森林认证经营绩效是竹产区农民极为关心和敏感的现实问题,是竹农利益之所在。文章评估了森林认证后的集体竹林的经营绩效,分析了竹林认证的经济潜力,提出了森林认证后集体竹林提高其经营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开展森林认证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森林经营状况和促进林产品的国际市场准入。作为我国木材产品主要供应基地之一的东北国有林区应该在这样一个有利的契机下,抓住机遇,改变现有国有林区普遍出现的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局面。新形势下,东北国有林区如何开展多种经营,并通过森林认证这一市场机制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开展森林认证是我国森林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顺昌县国有林场开展FSC森林认证的实践表明,森林认证的开展有助于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优化森林资源管理,同时针对认证过程中存在的社区关系与工人权利、森林获益、环境影响、经营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林场的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竹制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为迎合市场需求,提升企业形象,引导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开展竹林认证具有现实意义。竹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森林资源,有着自身独特的认证特点。文章综合分析了竹林认证的优势、中国拥有的基础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推动中国竹林认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中国竹林经营认证标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林分,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竹林经营认证不同于森林认证,建立专门针对竹林的认证标准对推动我国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有着深远的影响.该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中国竹林经营认证标准,并对各个指标对总目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国家标准的正式出台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之首,但人工林的质量并不高,且大多林分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针叶化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地力维持和林分生产力提高.基于FSC森林认证体系及其认证模式,分析林改后FSC森林认证体系对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借鉴作用,包括人工林的经营应在法制的框架内实施,人工林的发展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和社区利益,实现“近自然化经营”,制定规范的人工林经营方案等我国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4.
竹产业是事关民生与生态建设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促进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加竹农收入,在毛竹林分类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笋用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模式,即毛竹林早出春笋、鞭笋“两笋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文章从林地和林分选择、竹林管理、覆盖施肥以及笋期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毛竹林经营“两笋模式”的关键技术,以期为高效、可持续经营毛竹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世界竹业开发利用现状、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概述了亚太、美洲和非洲3大竹区的竹林资源及其经营情况, 综述了各国用竹造纸、竹笋生产、竹材加工, 以及竹制品和竹建筑、竹林环境利用现状, 提出了发展竹林资源、开发竹产品、开拓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安吉冬笋体态美观、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安吉冬笋”被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冬笋产业已成为浙江省安吉县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文章在分析安吉冬笋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壮大冬笋产业的路径。分析认为,安吉冬笋产业发展面临着鲜加工能力不足、毛竹林管理粗放等问题,培育壮大安吉冬笋产业应走加强竹林高效经营、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推动竹笋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竹林碳汇改革增效、强化安吉冬笋品牌化运作、培育竹林旅游产业等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竹林经营技术水平关系着整个竹产业的发展。浙江湖州市是我国毛竹笋用林开发最早地区之一,湖州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创新发展了一整套竹林经营实用技术。文章系统总结了湖州市毛竹林经营的一系列创新技术,包括笋穴施肥、水平阶梯整地、竹林覆盖、竹蔸蓄水、机械耕作、清洁生产等,阐述了各项技术的要点。推广应用湖州市竹林经营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竹林整体经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竹林经营认证与森林经营认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林分,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竹林经营认证不同于森林经营认证。本文从竹林经营认证和森林经营认证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出发,对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发展独立的竹林经营认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国家竹材仓储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竹类植物生长速度快,一次种植,永续利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竹材轻质高强、柔韧性好,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本生产资料,在建筑、家居、造纸、工艺美术、化工等领域广泛应用。对竹林中的成熟竹材及时采伐,有效利用,多余竹材实时仓储,是减少资源浪费、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有效途径,是脱贫致富、保富增收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建国以来木竹材资源发展历程、国家木材储备变化情况,提出建立竹材仓储机制的重要意义、重要作用和保障措施,阐述了建立竹材仓储机制与竹林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利用、林产品市场调控、大气减排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对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范竹产业运营体系的重要作用,仓储机制的运行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全球竹子资源开发利用最充分的国家。竹林认证是我国森林认证一个重要且有特色的领域。中国竹林认证自本世纪初在浙江的一些地区开始实践至今已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目前总体呈现缓中有进的趋势,已在认证要求、操作程序、模式选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世界竹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示范。文中从认证竹林面积与分布、类型与特点以及审核中存在的不符合项等方面总结我国竹林认证现状,指出竹林认证的成效及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分析竹林认证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