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林业科技》1994,(3):40-46
对5、9、12年生的三次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林质、抗性观测分析表明,种源间的生长量、木材密度、结实量、保存率、冻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以速生优质为主评选出10个优良种源,其材积遗传增益比当地种源大32.5-47.2%,本省参试的9个源(除丽水外),材积只有总体平均值的72.7%-83.5%。邻近杉木中心产区的优良种源更适合推广应用,木材密度最大的种源比最小的大11.8%,各种源的变异系数幅  相似文献   

2.
对5、9、12年生的三次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材质、抗性观测分析表明,种源间的生长量、木材密度、结实量、保存率、冻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以速生优质为主评选出10个优良种源,其材积遗传增益比当地种源大32.5%─47.2%.本省参试的9个种源(除丽水外),材积只有总体平均值的72.7%─83.5%.邻近杉木中心产区的优良种源更适合推广应用.木材密度最大的种源比最小的大11.8%,各种源的变异系数幅度为5.2%─18.1%。反映出生长快的中心产区种源大多木材密度较小,而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种源木材密度大多有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华南地区桉属树种种源生长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华南地区,桉属树种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细叶桉和赤桉的优良种源在各种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其近期保存率和立木蓄积量都比当地原主栽树种窿缘桉高1倍以上;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尾叶桉产量最高,该树种最优种源2年生立木蓄积量比最差种源大139.2%,细叶桉5年生立木蓄积量最好种源比最差种源大21.11倍,赤桉5年生立木蓄积量最好种源比最差种源大66%。  相似文献   

4.
30个墨荆树国内外种源,在我国南方四省(区)5个点造了13mh^2种源试验林,5年生时的调查材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生长、发育、通直度、树皮厚度、单宁含量、抗性等性状差异显著。各试点个入选种源的平均单株材积,比总体平均值大21%-95%,单宁含量比总体均值高2%-7%。种源与地点的互作不显著,说明种源表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根据生长量、产皮数量与质量、抗逆性及种源稳定等指标,综合评定出6个适合在我  相似文献   

5.
大叶相思种源选择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昆士兰引进的5个大叶相思种源及1个本地种源,在琼海试点和花都试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种源在前者的生长表现均比后者好,不同种源在同一试验点比较,以15697和15483种源生长快,产量高,年平均生长琼海试点和花都试点分别为胸径2.0cm和1.3树高,树高2.3m和1.3m,生物量25.36t/hm^2和13.63t/hm^2以上,明显地优于其余各种源。花都试点5个引进种源树高,胸径生长量及生  相似文献   

6.
赵汉章 《沙棘》1995,8(4):7-10
用13个参试中国沙棘种源在5个试验点的果实状的变系数CV1作为稳定性参数,对果实性状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沙棘种源的果实直径、百粒果重的CV变动范围很小,是稳定的遗传性状。而种源的果实产量的CV变动范围大,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数量性状。但不同种源其产量稳定性差异很大,根据CV值的大小,把13个种源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三等。  相似文献   

7.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东部地区桉树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岛东部进行的桉树11个树种79个种源试验,5年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来自印度尼西亚Mt.mandiri的尾叶桉12895种源是所有参试树种/种源中表现最好的,树高、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为13.82m、12.54cm和128.34m3。同一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也极显著,最佳种源的每公顷材积与最差种源相比,尾叶桉为8.46:1,细叶桉5.86:1,赤桉5.32:1和巨桉3.04:1。细叶桉、赤桉和巨桉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原产地纬度显著负相关,尾叶桉种源与原产地海拔高极显著负相关。本文提出了适合海南岛东部地区生长的树种和种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6个不同种源的油松幼苗生长量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适宜半干旱地区的5个油松种源。  相似文献   

10.
用模糊聚类方法,将11年生的杉木56个种源分为5类,进行生长量测定分析。结果是本地种源表现最好,其次为黔东南种源。  相似文献   

11.
《江西林业科技》1994,(3):75-82
分析了杉木种源第一次试验20个产地9年生幼林和第二次试验56个产地3年生幼林的生长发育及稳定(适应)性。研究表明,9年生平均单株材积的选择效果达25%,前5名优良种源与后5名种源平均相差2倍以上,杉木种源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20个产地在两次试验中生产量和稳定系数bi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46和0.79,说明种源差异是较稳定的遗传差异。根据种源在各试点的生长量,稳定性,开花结实,抗虫,抗病能力等指  相似文献   

12.
杉木种源选择初探唐大超(铜梁林业局)徐思忠(铜梁双碾林场为评定杉木种源在我县的适应性,在8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内进行测定分析,选择材积生长量、抗性、结实量、萌条数量、保存率5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9检验。材积生长量、结实量达极显著差异的,适于本地营造速丰...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优良种源生长量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41个云南松种源生长差异性,高生长遗传力及幼,成龄相关分析,初步揭示了生长量各年度的早晚期相关性,联系性和规律性,表明从第9年开始选择云南松优良种源的时机已经成熟,在5-6个位次以下的波动稳定率为80.5%,排名前10倍中有6个云南松优良种源进入最佳早期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杉木种源第一次试验20个产地9年生幼林和第二次试验56个产地3年生幼林的生长发育及稳定(适应)性。研究表明,9年生平均单株材积的选择效果达25%,前5名优良种源与后5名种源平均相差2倍以上。杉木种源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20个产地在两次试验中生长量和稳定系数bi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46和0.79,说明种源差异是较稳定的遗传差异。根据种源在各试点的生长量、稳定性、开花结实、抗虫、抗病能力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分别确定其能获得较高增产效益的优良种源,提出杉木种子的调拨意见。  相似文献   

15.
红松不同种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变异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年生红松种源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综合指数选择等方法,证明红松不同地理种源间的差异是极显著的。文章还通过采用9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了11个种源在纬度或经度上的一维地理变异趋势。经二维多项高次趋势分析,将红松11个地理种源划分为3个渐变群。  相似文献   

16.
大叶相思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叶相思是我国华南地区与东南亚的重要荒山造林树种之一,全分布区种源在生长量与形质指标上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种源选择十分必要,同时选择优良环境对于生产力的提高也十分有效;种源的地理递变中,经度是主要影响因子,142°56′E(即大分水岭)以西,随经度的增加群体的优良性连续递增,跨过此经度向东,群体优良性显著提高,纬度仅对干形、枝下高呈中度相关,海拔对各性状不相关;25个天然种源按其优良性可划分为五大类群,昆士兰的东南沿海部为优良的种源区;考虑性状遗传力及其经济相对重要性的多性状指数选择,可以使遗传改良在多个性状上获得良好的期望遗传进展,以30%入选率选出的8个优良种源在树高、胸径、材积上,遗传增益分别达19.1%~29.5%、18.8%~29.5%、85.3%~125.0%,分枝指数与干形指数分别降低22.1%~63.1%、10.8%~61.3%。  相似文献   

17.
云杉引种及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长达14~15a的云杉引种和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研究表明:青海云杉从西北引入齐齐哈尔北部克拜地区造林是成功的,生长良好,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对照大4.1%、15.0%和19.8%;红皮云杉美溪种源在该地区生长量高,生长稳定,为最佳种源,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对照大5.0%、11.9%和27.1%;云杉早期选择是可行的,5~6a可作为早期选择的初选年龄。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在区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马尾松种源进行了亚染色体结构水平上的分析鉴别,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具有丰富的着丝粒C-带和中间C-带。抽样研究的5个种源的C-带,在同一种源内带型基本相同,不同的种源带型各不相同,呈现出种源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种源的C-带带型与区划基本上相符合,证明马尾松种源的表型地理变异与染色体亚结构的变异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在区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马尾松种源进行了亚染色体结构水平上的分析鉴别。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具有丰富的着丝粒C-带和中间C-带。抽样研究的5个种源的C-带,在同一种源内带型基本相同,不同的种源间带型各不相同,呈现出种源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种源的C-带带型与区划基本上相符合,证明马尾松种源的表型地理变异与染色体亚结构的变异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对45个杉木种源进行人工伤口接种,测定其对细菌性叶枯病的抗住差异。测定结果平均感病指数在35.8—67.5之间,普遍发病较重;种源间差异显著。用标准差法把供试种源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感病弱与感病强的种源均较少,大多数种源具有中等感病性。高产种源中大田梅山、建瓯房道种源表现出较强的抗性,且变异较大,是今后抗性选育值得重视的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