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 ,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 ,可燃物失水严重 ,森林中积累丰富的可燃物 ,雷暴发生后干燥的植被容易引火燃烧 ,起火之后 ,遇上盛行的大风将使火灾迅速蔓延。雷暴 ,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 ,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 ,相对湿度降低 ,可燃物干燥的情况 ,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 ,雷击火常常也多。大兴安岭纬度越高 ,雷击火越多 ,5 1°N以北海拔 80 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 -偃松林、樟子松 -偃松林林区为该林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 ,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 ,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 1 5 0km。雷击火多发生在 6— 8月 ,雷击火的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的 1 4时到 1 7时。雷电作为一个随机干扰因子引发森林火灾 ,使得雷击火的预防与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发生的相关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的研究表明:可燃物、干雷暴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雷暴,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可燃物干燥的情况,就容易引起火灾。纬度越高的林区,雷击火越多,N51°以北海拔80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偃松林、樟子松-偃松林内地区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雷击火多发生在6~8月,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14~17时。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雷击火时空分布及预报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击火是中国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火源.根据1990-2006年研究区内10个气象站日观测数据包括最高气温、最小湿度、24 h降水、平均风速等指标计算每日FWI系统各指标,分析雷击火的发生与火险指数的关系.根据各气象站与研究区质心的距离确定各气象站的权重,计算研究区火险指数平均值.1990-2006年大兴安岭林区共发生森林火灾591起,其中雷击火359起,占60.7%.70%的雷击火分布在121°~125°E,51°~53°N,平均每起雷击火过火面积为797.37hm2,森林受害面积为581.67 hm2.71.9%、2.5%和17.3%的雷击火分别发生在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草地.雷击火发生在4-9月,5-8月是雷击火多发月份.1990-2006年雷击火发生时间段整体上有延长趋势.8月和9月发生的雷击火都发生在1998-2005年.雷击火的发生受气温与降水的影响,月均气温高、降水量少,雷击火次数明显多.发生雷击火日的平均可燃物湿度码FFMC、DMC、DC和FWI分别为90.3,69,6,287.4和24.7.雷击火发生日各火险成分指数平均值均高于1990-2006年4-9月总体平均值.根据雷击火发生概率和每日火险指数建立了雷击火发生概率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野外火源管理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留林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境内,东部林区东西长约90千米,南北宽约30千米,西部林区东西长约5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林区总的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林区总面积185024公顷。巩留林区有闻名的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恰西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升温,林区的火源管理纳入了首要日程。为了保护好巩留林区天然林资源,必须切实管理好林区野外火源,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一、森林火源的类型1.自然火源一般林区发生自然火为雷击火,雷击火虽难以预测、预报和预防,但发生时…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气象数据,对2000—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区雷击火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为该地区雷击火的监测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间,6~8月的雷击火频数占全年雷击火总频数的79.03%,过火面积占全年过火总面积的92.96%。7月份的雷击火频数及过火面积远小于6月和8月,而平均降水量与平均相对湿度明显高于6月和8月,降水增多显著抑制了雷击火的发生和发展。(2)通过分析不同年份根河林区各林场的雷击火分布,发现好里堡林场的雷击火频数明显高于其他林场,并且集中发生在干旱年,而其他林场的雷击火数量受干旱年影响较小。(3)经过各气象因子与雷击火特征的相关分析,发现对雷击火频数与过火面积影响最大的3个气象因子分别是月均气温、月均相对湿度和月均降水量,其余气象因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森林雷击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而在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又主要集中在落叶松—偃松林中。落叶松树体内含有大量树脂和挥发性油类易燃,瞬间燃烧十分快速。发生在林内的火,烟雾较浓,燃烧快,与其它可燃物类型燃烧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结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雷击火的分布特点论述了各种类型雷击火的扑救技术。  相似文献   

7.
对1972—2005年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特征及其与Palmer干旱指数(PDSI)和Keetch-Byram干旱指数(KBDI)的关系分析表明:雷击火主要发生在5—9月,峰值出现在6月,约占全年雷击火次数的42%;雷击火的最大过火面积出现在5月和6月,约占全年过火总面积的85%。雷击火发生次数和面积的月动态均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不同干旱指数的动态不同,其中KBDI的月动态呈单峰型曲线变化,5,6,7月最干旱;而PDSI则呈弱单峰型曲线变化,5月较干旱,6月和7月则较湿润。雷击火的年发生次数与9月的PDSI(R2=0.47,P<0.01)或6月和8月的KBDI(R2=0.57,P<0.01)关系密切,年过火总面积则与8月的PDSI(R2=0.20,P<0.01)或6月的KBDI(R2=0.40,P<0.01)有一定的关系。KBDI更适于描述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特征。  相似文献   

8.
雷击火是大兴安岭林区主要火源之一,约占全区总林火的38%,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岭北地区约占总林火的56%。雷击火多发生在人烟稀少及交通不便的偏远林区,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及时发现,在扑救不及时的情况下,造成的危害要比人为火严重得多。塔河林区1968—1979年共发生林火59起,其中雷击火占41起,雷击火过火面积约占总火灾面积的67%。所以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季,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相继发生雷击火。这一区域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雷击火发生以后,既难以及时发现,又不易进行扑救。在对永安山火场和歪头山火场进行机降扑救过程中,都曾发生了直升飞机在火场周围找不到着陆场而被迫返航之事,对扑救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大兴安岭北坡偏远原始林区的特点,笔者认为航空护林工作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根据保护重点林区兼顾一般林区和先偏远原始林区后次生林区的航空护林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雷击火属于自然火源,它虽然比人为火发生率低,但对森林危害却是相当严重的。据牙克石林区1962年到1980年统计,先后共发生这类火灾火情330次,平均每年发生雷击火达17次以上,约占总火灾火情次数的33%。显而易见,多雷击火地区,如不加强对雷击火的预防,会给森林资源造成很大损失。雷击火的产生,主要和气侯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的重点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然而森林火灾却给森林和林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仅据大兴安岭林区1986年到1988年6月10日前的三个春季统计,全区共发生山火137起。其中雷击火53起,占同期发火率的38.7%。1986年春季雷击火20起,占同期发火率的28.1%;1987年春季雷击火22起,占同期发火率的50%;1988年6月10日前雷击火11起,占同期发火率的50%。由此可见,近年来雷击火的数量是处于上升的趋势。雷击火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多发季节是每年的5、6月份。这个季节,大兴安岭林区已是冰雪融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2009年大兴安岭林区闪电和林火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火灾发生时的火险状况和雷击火灾案例,提高对这一区域雷击火的认识。根据研究区内11个气象站定时观测数据,采用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数系统计算各站点每日火险指数,分析研究时段内火灾发生与火险和闪电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2007—2009年共发生野火195起,其中林火148起,主要发生在4,5和8月份。雷击天气主要出现在5—9月份,其中6,7和8月份闪电最多。闪电分布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在研究区东北部,大部分闪电活动伴随着降水,但在比较干旱的年份,容易出现干雷暴天气,易引发雷击火。根据林火及火灾发生前24h的闪电分布分析,雷击火占总火灾的5.1%,闪电活动不是影响林火发生的主要原因。雷击火主要发生在火险比较高、闪电活动频繁且无有效降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正>受2016年冬2017年春降水偏少、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高温大风极端天气多发、夏季雷击火频发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的森林防火工作经受了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特别是大兴安岭林区毕拉河"5·02"和陈巴尔虎旗"5·17"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9 000多名武警森林官兵和地方扑火力量协同作战、攻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平均每年有5~10次,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由于大兴安岭的雷击火有80%~90%是发生在“干雷暴”天气系统之中,所以,我们对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干雷暴”系统,进行比较完整的观测试验研究。雷击火是一种人们不能控制的火源,掌握这种火源的发生规律是困难的。我们用雷达回波分析来研究雷击火的发生规律,因为雷击火的引燃因子主要是闪电,而闪电是发生在雷暴云之中,气象雷达回波能反映出雷  相似文献   

15.
由于雷击火的特殊性,在认定火灾起因时,往往认定难度大。根据内蒙古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局查办的雷击火案件,详细分析森林火灾原因中雷击火的相关认定依据。由于雷击火的特殊性,需要结合气象资料、现场环境以及对雷击特点与规律的综合分析,形式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的合理证据链。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如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泥碳自燃、地被物堆积发酵自燃等。从世界各国的天然火源所引发的森林火灾情况来看,其中最主要的是雷击火。由空中闪电和森林可燃物接触而引起的火灾称为雷击火。这种火灾在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比较突出。发生在2002年7月28日内蒙古北部原始林区的森林大火就是由雷击火引起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夏季雷击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7.
4、预防雷击火苏联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中雷击火约占1.57%,在个别的年份发生雷击火的比例还要高。的究认为,随着静电电荷源(石油管道、电力线、船舶、飞机……等)的大量增加,雷击火的发生有着增长的趋势。所产生的电荷多次陂气流、蒸发、降水等从地面转移到空中和从空中又到地面,在这过程中,电荷的大部份被消散而形不成强的放电,但部份的电荷集中到平均离地高度2—4公里,等温线为0—10℃的积云中,它们成为引起森林雷击火的主要来源。雷暴云大约能存在1小时左右,在这时间内能发生300—400次放电现象。有40%的放电是从云向地的方向活动,而40%是从地向云活动,雷暴云在风或山谷环流的作用下移动速度经常能达60公里/小时,在它经过的地方与地表物相接触形成放电点,认为放电点一般是导电性强的地形地物,如地下水,粘土矿床暴露区、断层、较高的传导物体、以及具有放射性物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森林雷击火的预报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雷电引发的林火通称“雷击火”,它是森林火灾中危险的自然火源。科学家一直把雷击火作为森林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据统计,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由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该区火灾总数的24%。特别是近几年来,尽管雷击火次数不多,但多发生在4~8月份,且是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北部原始林区,很难及时发现,容易造成特大森林火灾,从而蒙受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5—2011年5—10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灾、闪电气象数据和其它数据,建立用于该地区雷击火预报的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ROC曲线用于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该地区雷击火发生数量年际变化较大,相对于人为火呈上升趋势;集中发生于5—6月,与云地闪电发生频数相关不显著(P0.05)。经似然比检验,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前7 d FFMC平均值、前3 d地闪次数、前7 d平均降水量。用于模型评价的ROC曲线比较凸近左上角,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理想,可为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预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家林业局专家分析认为 :以人工为主开展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雷击火扑救工作创造了世界森林火灾扑救史上的奇迹。专家介绍说 ,由于一般的雷击往往伴随着降雨 ,由此引发的雷击火也往往是自生自灭。但是 ,干雷暴是“光打雷不下雨” ,其引发的火灾具有地点不确定、扑救难度大等特点 ,因此预防和扑救干雷暴引发的森林大火是世界性难题。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雷击火发生在内蒙古北部未开发的原始林区 ,远离公路 ,火场距公路最远处达 2 0 0km ,灭火人员主要靠直升机空投到机降点 ,再步行到火场。由于干旱高温 ,山高坡陡 ,没有水源 ,久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