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延伸木材标本馆的功能,二维码技术被引入木材标本馆建设中。将馆中展陈主要木材标本的信息与木材学基础知识等录入文档,生成每个标本相应的二维码。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快速获取相应木材标本信息。利用移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交流功能,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木材标本馆建设中,有利于推进木材标本馆的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木材标本室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木材标本的特点及教学、实验的现状,分析了标本馆木材标本室的社会服务功能及对教学、实验的促进作用,切实地提出了木材标本室建设的方向和举措,即在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的同时,将标本采集作为首要任务,将馆藏标本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到新的高度;还要提高对木材标本的管理水平,为标本馆建设提供稳定持续的保障;同时,借助多种多样的宣传展示手段,促进教学;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数字化标本馆,面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努力提升学校木材标本室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运用Internet网络技术、ASP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对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木材标本馆进行了数字化设计,使标本及其各种属性得到了永久性的保存.同时建立触摸式查询系统和ⅡS(网络信息服务),方便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查询系统,有效地缩短查询标本的工作量,提高效率,使得有限的木材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木材综合信息数据库查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放  王艳君 《木材工业》1995,9(4):16-19
木材综合信息数据库查询系统是在收集、整理我国木材科学领域多年来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木材科学综合信息数据查询应用软件包。系统收录有木材标本、木材译名、木材用途、及木材解剖识别、木材眼微构造、木材化学、木材物理力学、木材、木材热学、木材声学及木材渗透性等信息,建立了十二个专项子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木材考古学研究是推动木质文物自然和历史信息挖掘、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古DNA捕获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木质遗存中可获取古DNA信息,在木材解剖学基础上,创新开展以古DNA为核心的木材分子考古研究已成为木材考古学的前沿热点。本文首先对木材分子考古研究进行概述,从古DNA的保存和降解、获取以及数据处理和序列分析3方面归纳木材古DNA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古DNA因高度降解、含量极低和化学损伤特征导致其难于提取和信息解译的难题。然后总结木材分子考古在解读先民认知与利用森林资源方式、复原历史时期地域性森林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以及重建古代树木应对气候和生境变化的微进化反应等方面的主要应用。最后提出该研究领域未来应优先开展的工作:1)建立考古木材标本库及其DNA信息数据库;2)研究不同时空维度下木材古DNA损伤及变化规律;3)构建稳定高效的木材古DNA提取及序列信息解译技术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强木材分子考古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在木材学和考古学领域的应用,为木质文物的用材树种识别、保护利用以及重建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环境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耦合关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科技简讯     
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制的“木材性质综合信息数据库”于1993年8月在北京通过鉴定。该数据库收录了木材工业研究所几十年的科研成果,涉及木材标本、木材用途、木材构造与识别、木材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商用木材的中外译  相似文献   

7.
随着四化建设的需要及林学科学的发展。各地从建国以来开始的造林工作已经看到了可喜的成效。大面积的人工林拔地而起,长势喜人,相当一部分木材可采伐利用。因此关于木材的经营、交易、综合利用等问题将提到日程上来。为掌握各种木材的结构与特性,除了掌握必要的木材学基本知识外,采集与制作各种木材标本,建立木材标本室(柜),对生产、科研、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有关木材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NET4.0,采用C#语言和ADO.NET数据访问技术,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建立了数字化木材标本管理系统,实现了木材标本的数字化管理和快捷检索.本系统具有运行速度高、信息处理能力强、人机界面直观、功能齐全、通用性强、硬件环境要求低等特点,为促进木材科学与数字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木材标本馆的网络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Internet网络技术、ASP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将木材标本馆进行数字化,解决标本的存贮空间小、环境条件差等问题,使标本及其各种属性得到永久性保存.同时,将这些珍贵标本的使用群体由原来少数科研人员扩大到为林产工业企业的工程设计人员、最广大的计算机网络用户,使有限的木材资源得到更加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林业》2013,(4):81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成立于1959年,是云南省唯一一所综合性、多学科、非营利性、社会公益型林业专业科研机构。2007年5月被批准设置为省林业厅直接管辖的副厅级事业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占地面积1.7万余亩,有科研基础设施1.3万m2,植物标本4.3万余份,昆虫标本4万余份,木材及木材切片标本3500号。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阔叶树材数据库查询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鹏  程放 《林业科学》1992,28(5):480-484
国内研究或鉴定东南亚木材较早的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已发表的有陈嘉宝的《十二种柬埔寨重要工业木材的粗视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一文;1989年又编译了《马来西亚商用木材性质和用途》一书(商用木材74种)。1988年,安徽农学院林产工业研究所卫广扬等主编的《东南亚木材——识别及用途》问世,以近百种进口的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原木作为木材构造和材性试验的主要材料,共记载针、阔叶树材90余种;因系进口原木,所以不少没有种名;供作材性试验的木材也多为1号标本。以上这些资料各有侧重,有的只有粗视构造,有的虽有显微构造记载但不少没有种名,不利于木材识别;有的虽然作了木材物理力学试验,但试材太少,代表性不强;就已研究的树种数量看也较少,不能满足广大用材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拉丁美洲热带木材树种数据库查询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艳君  程放 《木材工业》2000,14(2):31-32
拉丁美洲热带木材树种数据库查询系统(LATWDS)共收录了200种拉丁美洲木材。存在每个树种的中文,拉丁文名称,商品材名称,地方名称以及相关的木材性质,木材解剖特征、用途及地理分布的数据信息和600幅木材解剖结构的图片信息。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思想、数据库结构,数据记载内容及系统的功能和操作。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木材变湿蠕变测试普遍存在的环境参数(温湿度和风速)控制方式和控制精度不足、蠕变变形量测试灵敏度和精度不足、数据智能采集和处理以及系统安全防护不足等问题,在集成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一套木材蠕变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环境气候箱、蠕变测试机架、木材蠕变变形量及干缩湿胀测试单元、荷载同时装卸单元、数据采集和处理单元、系统保障和防护单元6个部分。该系统可在温度为0~70℃、相对湿度为10%~98%、风速为0.3~5.6 m/s时对木材或木基材料的普通蠕变和机械吸附蠕变进行长时间稳定的测试、记录,蠕变变形量及木材厚度方向的干缩湿胀检测精度为±0.01 mm,数据采样间隔在1 s~24 h范围内可调。与现有木材蠕变测试系统相比,本系统在多参数自动同步获取、数据采样精度、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环境风速可调性等方面有独特优势。通过前期对木材112 d循环变湿蠕变量、干缩湿胀量及环境温湿度参数的观测和测试结果分析,证实该套检测系统可对木材的蠕变挠度、干缩湿胀量、环境温湿度等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稳定的检测、记录和显示,所有测试指标均能达到设计预期。同时,由于该系统具有多参数协同检测和精度较高等特性,使得实测木材变湿蠕变比采用喷蒸变湿处理试件所获蠕变测试结果在局部地方存在明显差异,如吸湿过程中的木材静曲挠度并不都是反向减小,而是取决于吸湿速率和外荷载的竞争关系,从而为木材静曲变湿蠕变机理的揭示提供了有力证据。该系统的研制为精确可控变温变湿环境下木材蠕变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标本馆标本信息确实、损坏严重等问题,保护区于2015年11月开展了维管植物标本数字化工作,共整理数字化腊叶标本10375份,隶属196科662属1459种.统计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濒危植物(包含极危CR、濒危EN、近危NT、易危VU)27科35属42种(281份标本),特有种87科150属232种(1723份标本);保护区维管植物标本主要采集于两个时期,分别是1982—1983年和1988—1991年,共获得标本10323份(99.50%),隶属于196科660属1451种;标本采集主要集中在6月(占总数的15.38%)、7月(17.00%)、9月(35.37%)和12月(13.44%),而1月(0.09%)、2月(0.13%)、8月(0.12%)和11月(0.33%)采集标本数量均小于维管植物标本总数的1%.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注重已有的标本采集空缺,重点关注标本采集数量较少的种类,采集较少的季节,将标本采集工作常态化,为植物种质保存和合理开发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5.
木材干燥过程中,介质循环速度是一个影响木材干燥的重要工艺参数.在木材各含水率阶段,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不同介质循环速度对木材干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循环速度对干燥速度的影响显著,但其影响随木材含水率(MC)的降低而减弱.在低介质循环速度条件下,试件MC大于45%时,表现为木材干燥速度和木材含水率偏差(△MC)随循环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试件MC介于35% ~ 45%之间时,正相关关系存在但不显著;试件MC小于35%时,干燥室内循环风速的大小不影响木材的干燥速度和木材含水率偏差(△MC).对试件表层含水率分析,试件表层含水率大于25%时,试件表面循环风速对试件表层含水率的影响显著;试件表层含水率小于25%时,试件表面循环风速对试件表层含水率的影响很小,不同循环风速下试件表层含水率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16.
Stress conditions produced in wood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acoustoelastic birefringence method. Bending load was applied against a wood beam specimen. Under loading, ultrasonic shear waves were propagated through the breadth direction of the wood beam specimen. The velocities of shear waves polarized in the longitudinal or tangential direction of the wood beam specimen were measured with the sing-around method. Bending stresses were determined by divi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oustic anisotropy and the texture anisotropy by the acoustoelastic birefringence coefficient. Shear stresses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se stress distributions of the beam specimen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strain gauge method and mechanical calculation.  相似文献   

17.
A database from a series of cross-sectional density distributions in a 0.16 × 0.34 × 1.28m strand-based wood composite specimen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using X-ray computer tomography (CT) techniques. Using convention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he CT images of the specimen were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the size and position of the macro-voids. Finally, CT images an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were converted and exported into MS Excel spreadsheet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macro-voids so those who are not familiar with image processing and formats can handle the data easily. In future, this type of database can be used to develop a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macro-void 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s in strand-based wood composites.Part of this report was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Forest Products Society, Vancouver, BC, Canada, June 1997  相似文献   

18.
以环氧树脂为胶结材料、不同类型的砂和木质碎料作为集料,利用平板振捣器,采用振实法制备了树脂基木质碎料复合材料。分析环氧树脂用量、木质碎料用量以及砂类型对树脂基木质碎料复合材料的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件的最大抗压、抗折强度分别可达5.74和17.16 MPa;在相同胶集比下,试件强度随着木质碎料掺入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在相同木砂比下,试件强度随着树脂掺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着木质碎料减少和树脂含量的增加,使用不同种类的砂制备的试件力学强度逐渐增加,但增长速率变小;在相同配比的情况下,河砂配制试件的抗压、抗折强度分别高于标准砂配制试件的22%和12%;试件在抗折试验中出现斜裂缝,且一侧为翘起变形的拔出形破坏形态。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木砂比为试件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佳配比中木砂质量比为1∶3(采用河砂)、胶集比[树脂质量/(木屑+砂)的总质量]为0.3。试验表明利用木质碎料制备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切实可行的,为废弃木材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为木质碎料与树脂形成树脂基木质碎料道路铺装材料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wo-dimensional strain fields around knots in two Norway spruce specimens subjected to tension loading were detected using a contact-free measuring technique based on white-light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The first specimen included a traversing Edge knot, and the second one, a Centric knot. The development of strain fields as a function of load level was measured by consecutive cyclic load tests where one side of the specimen was studied during each test. The objectives were to examine to what extent the strain fields could be det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rain fields measured on different sides of a specimen and to analyse the strain distributions around the kno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ed technique is useful for catching both overall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behaviour of knots in wood members exposed to loading. Clear wood defects that could not have been detected by neither visual inspection nor scanning were observed, and conclusions could be drawn regarding the release of internal stresse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train fields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specimens were excellent, and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comparative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s was surprisingly good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 employed FE models were fairly si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