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闽东北地区海拔高度与雷竹出笋数及笋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对海拔高度与雷竹的出笋数及笋产量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雷竹之间的出笋数和产量差异均极显著,雷竹出笋数和笋产量与海拔高度成反比,其海拔低的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2.
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奉新县竹林资源丰富,是全国九个丰产竹林示范基地县之一。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各处理的出笋数、成竹数和采笋量在短期内暂无显著差异,但以处理N2P1K1的出笋数、采笋数和采笋量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大62.0%、108.3%和110.0%,亩收益比对照增107.1%,明显地提高了毛竹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景观绿化红竹林为对象,对立地条件、初植密度相同,不实施人工干扰,高密度全梢竹一次成景栽植的2种造林年份(2003年、2005年11月)红竹林2007-2009年的新竹数、新竹胸径和枝下高、全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造林后前3个出笋成竹年新竹数无显著差异,第4个出笋成竹年新竹数显著下降,并呈逐年降低趋势;随着造林年限的延长,新竹胸径逐年增大,相邻年际间新竹胸径增幅降低。造林后前3个出笋成竹年新竹胸径差异显著,从造林后第4个出笋成竹年开始,新竹胸径趋于相对稳定;立竹枝下高、全高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不同造林年份试验林不同年度相同胸径的立竹枝下高无显著差异,立竹全高总体上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不同垦覆深度对毛竹林进行了垦覆抚育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垦覆深度抚育管理的竹林,出笋数、成竹数和新竹胸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垦覆深度为25 cm和30 cm的毛竹林,其垦覆后第3年出笋数和成竹数都显著高于其他垦覆深度的竹林;新竹胸径在不同垦覆深度的毛竹林中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毛竹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林笋材两用林配方施肥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各处理的出笋烽,成竹数和采笋量在短期内暂无显著差异,但以处理N2P1K1的出笋数,采笋数和采笋量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大62.0%、103.3%和110.0%,每hm^2收益比对照增107.1%。  相似文献   

6.
激素,微肥对毛竹林发笋,成竹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提高毛竹笋芽萌发率的途径,本试验用随机区组和正交设计方法在毛竹成林内分别布置了三个对比试验,以研究施用激素,微肥和硝酸稀土等外源物质对毛竹成林发笋和成竹数量的影响效应。对连续4年的观测分析表明,试验条件的毛竹林施用硝酸稀土处理的发笋数和成竹数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且毛竹林对其施用浓度有较大的适应范围。施用激素和微肥处理的毛竹成林的发笋、成竹数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且较大浓度的微肥处理对发笋和成竹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取对照、劈杂、深翻、施复合肥料、施饼肥5种技术措施,对残次毛竹林进行了人工更新改造。经过4个年度对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进行了观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改造措施总体上促进了毛竹林的生长;随着人工改造措施实施时间(次数)的延长,各年度间毛竹林分出笋、成竹均有极显著差异、胸径有显著性差异;各人工改造技术处理间出笋数差、胸径差异显著,而成竹数差异不显著。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改造措施对毛竹生长的正效作用排列依次为施复合肥料施饼肥深翻劈杂对照。  相似文献   

8.
采取对照、劈山清杂、全垦、施复合肥料、施饼肥5种技术措施,对毛竹疏残林进行人工改造。经过对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连续4 a的观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改造措施总体上促进了毛竹林的生长;随着人工改造措施实施时间(次数)的延长,各年度间毛竹林分出笋、成竹、胸径3个指标均有极显著、显著性差异;各人工改造技术处理间出笋数差异极显著、胸径差异显著,而成竹数差异不显著。q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改造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正效作用排列依次为施复合肥料>施饼肥>全垦>劈山清杂>对照。  相似文献   

9.
采用毛竹BNP竹腔施肥、普通施肥与对照试验的方法分析其对毛竹生长状况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竹腔施肥、普通施肥、不施肥处理的竹径、提早出笋数与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竹腔施肥与对照处理的笋径、提早出笋数与经济效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竹腔施肥能有效增加竹林产量与经济效益,适宜在武平县山区竹林中推广应用。不同处理的发笋数、笋径、成竹数、退笋数的差异不明显,可能是施肥对比的试验时间的影响。初步试验表明毛竹林竹腔施肥在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上具有一定的效益,可为武平县竹资源培育和竹产业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施肥方式对毛竹林出笋成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竹林内进行伐桩内施肥、开沟施肥、竹周围施肥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3种施肥方式均能增加竹林的出笋数,但3种施肥方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退笋率、成竹直径方面,3种施肥方式与对照相比都有显著差异,但3种施肥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伐桩施肥由于施肥量少、操作简单等因素,表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竹林抚育与笋和新竹主要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连续2年的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经不同措施管理的竹林,出笋数,成竹数、单株叶面积,叶片含水率、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等有极其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类型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福建省常见的7种土壤类型(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红土、黄泥土、水稻土)对毛竹林出笋数、新竹成竹率和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林出笋数及新竹胸径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竹成竹率在不同土壤类型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认为,在毛竹造林时应优先选择退耕的农地,即耕作土壤黄泥土和红土。  相似文献   

13.
毛竹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设置4种施肥方式:竹腔施毛竹增产剂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不施肥为对照,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雪灾后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竹腔(蔸)施肥,可以明显提高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促进雪灾后毛竹林尽快恢复;连续施肥3年后,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分别较对照提高16.8%和5.6%。不同施肥方式比较,以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效果最好,其次为竹腔施BNP和竹蔸施尿素,而竹腔施GGR则对毛竹胸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几种施肥方式均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灌溉次数、施肥量和立竹密度对博爱县斑竹笋产量、竹笋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斑竹发笋指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以施肥量为主导因子,其次是灌溉次数,立竹密度影响最小;不同因素对发笋指标影响程度不一样,施肥量对各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灌溉次数对发笋数量影响显著,对鲜笋产量影响不显著,立竹密度影响均不显著;影响发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施肥量>灌溉次数>立竹密度;3个因素对提高斑竹笋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灰分含量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斑竹笋品质。获得最多发笋数量、鲜笋产量的处理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3 00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提高斑竹竹笋品质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5次/年;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5 000~7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  相似文献   

16.
对毛金竹天然林和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竹腔施肥、土壤施肥以及复合施肥)对竹林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人工林分还是天然林分,施肥措施均能有效提高林分的产量指标,其中复合施肥(竹腔+土壤施肥)效果最好,产量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7.
浙江竹秆锈病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秆锈病(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 (Berk et Br.)Magnus)又称竹褥病。七十年代以来,江、浙一带的竹秆锈病有所蔓延,病情逐渐加剧,许多地方的竹林已到毁灭的地步。对该病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求彻底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据定点多年观察,该病多发生在竹秆的下部或基部,严重的蔓延至竹秆的上部或枝条上,甚至发生在竹丛枝病的枝条和地面的跳鞭上。病害的冬孢子堆、夏孢子堆、黄斑三个时期较为分明,以往人们对黄斑这个症状往往忽视。竹秆上病斑多时,将诱发其它竹子秆基病害或全株死亡。经接种试验证明,病菌的冬孢子一担孢子不侵染竹秆和竹笋。夏孢子在5~6月产生释放,从伤口侵染当年新竹及老竹。据普查,该病已广泛分布浙江竹区,计已有1市9县24处竹林发生,寄生竹种达16种以上。它对竹林生长和出笋已带来较大的损失,已成为我省竹子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顽固病。笋用竹基地及产笋专业户必须对防治加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综合利用毛竹林空间,提高毛竹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开展了毛竹林种植灰树花复合经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种植灰树花后土壤pH值从种植前的5.32提高到5.92;土壤有机质从种植前的38.08 g/kg增加到46.2 g/kg,提高了21.32%;土壤肥力指数从种植前的0.56升高到0.65,增加了16.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新竹数量较种植前增加9株/667 m2,新竹平均胸径增加1.2 cm,冬笋产量增加86.67%,春笋产量增加77.63%;从投入产出情况看,在不计人工成本的情况下,纯利润达6 661.62元/667 m2,当计入人工成本时,收支基本平衡。毛竹林套种灰树花的经营模式能够提升竹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指数,增加竹林的竹材和竹笋产出,对于提升竹林整体质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屏边空竹的发笋、退笋和幼竹生长规律。[方法]定点观测了30丛屏边空竹周年的出笋、退笋、秆高及地径生长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评价了不同季节出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1)屏边空竹笋期历时9个月左右(从9月至次年5月),根据出笋量的差异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春季最多而夏季最少;其中5丛(16. 67%)每季出笋,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2)退笋率随着笋期逐渐增加,在出笋末期达到最高,为87. 76%。(3)笋-幼竹高生长约130 d完成,平均秆高达6. 36 m;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可用三次曲线方程描述:H=0. 806-0. 029t+0. 001t2-5. 894×10-6t3,R2=0. 980。(4)地径的生长历时16 d左右,平均地径为18. 50 mm,也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结论]屏边空竹发笋期长约9个月,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但各季节出笋量差异显著;秆高和地径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20.
峨优1号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Eyou 1‘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的方竹Ch.quadrangularis(Fenzi) Makino,2004年发现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大堡镇,随后作为笋用竹在大堡镇引种栽培,是方竹变异植株经人工驯化、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峨优1号’与方竹栽培型‘Quadrangularis’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中上部秆环甚隆起,竹秆多见"之"字形弯曲,秋季笋期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春季在土层深厚肥沃处有2次发笋现象,去箨笋节呈明显翠绿色;后者中上部秆环不及前者隆起,竹秆通直,秋季笋期9-10月,春季无二次发笋现象,去箨笋整体偏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