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针对“工程索道”课程特点和建设历程,结合“工程索道”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模块化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包括书面学习、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网上自测4个部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化信息交流工具,使用Dreamweaver 8实现页面的设计、布局、美化及各页之间的链接。动画和图片制作使用Flash和Photoshop,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采用IIS运行平台配置ASP+SQL SERVER2005的运行环境,设计开发出一套集单向教学、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自学于一体的“工程索道”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课程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工程索道》网络课程进行总体策划和教学设计。论述以正确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等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介绍网络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功能模块。对网络教学的特点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林大学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遵循精品教材建设规律,以“理论先行、工程导向、以生为本”为宗旨,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了一体化的教材设计和教学设计,通过持续完善工程索道理论体系和出版递进式主教材,形成了“理论前沿化、工程案例化、需求差异化”的“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思路。“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的内容体系与建设措施包括:一撰写包括《架空索道理论与实践》《工程索道》《工程索道与悬索桥》和《工程索道》等新形态融媒体教材的递进式主教材,完善由“悬索基础理论—架空索道设计理论—索道装备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工程索道”等5大专题构成的课程理论体系,创一流的教学内容。二利用多渠道、多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拓展网络学习资源,以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助推“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实现网络共享资源与纸质资源的交融;通过打造5个网络平台支撑“一流课程”建设,以一体化教材建设反哺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工科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三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材,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包括:将典型案例纳入“工程索道”一体化教材,并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实现教材、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社会服务的一体化融合;基于一体化教材,推动课程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转变,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教材建设一体化向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有效过渡。“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创新与特色是:一创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和知识与技能一体化的“四个一体化”系列精品教材建设新模式;二打造5个网络平台,为金课建设和教学资源共享提供支撑。经实践证明,“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在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面临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和使命是造就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根据福建农林大学新一轮学科发展需要,将在福州大学城新校区新建室内工程索道实践与创新训练平台。在收集有关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超前规划设计,加强工程索道实验室建设。对创新训练平台进行整体规划,完善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主要包括4个模块:索道现场试验平台、索道设备展示平台、索道设备开发平台和索道动态仿真平台建设。该平台的建成,将为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开展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工程索道科学44新提供更好的多层次平台,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家具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设计为基础,探讨了课程教学文档区、课程作业区、交流讨论区、学生作品展示区及外部拓展链接区等内容的模块设计。首先明确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建设途径,分析了网络资源对传统课程的冲击及网络平台空间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探讨了适合"家具设计"课程教学的交互性和实践性的网络平台建设的方法。将网络技术与家具设计传统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教学的互动性,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6.
《工程索道与柔性吊桥--理论设计案例》(周新年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理论推导、工程设计和案例分析。在结合作者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前2章阐明工程索道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结构和架设技术;后5章为客运索道设计、滑索设计、林业索道设计、货运索道设计和柔性吊桥设计等,主要阐述各种工程索道和柔性吊桥的配套设备与设施的设计,尤其注重案例解析。本书可作为交通运输、土木工程、森林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农业建筑与能源工程等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用书。后5章可作为硕士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工程索道与柔性吊桥的科研、工程设计和管理人员参考。著者主持的《工程索道》课程,2005年获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立项建设,2007年《工程索道》获福建省本科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7.
自1958年设置本科《工程索道》课程,经过52年的教学积淀,已建设成为国内课程教学体系最为完整、设备齐全、实验项目最多的工程索道省级高校先进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0月12日,福建农林大学周新年教授主持的《工程索道》课程通过了国家教育部审核,作为"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教育部"爱课程"网,这是福建农林大学成功上线的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推动《工程索道》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  相似文献   

9.
《森林工程》2011,(1):38-38
由周新年教授主持的《工程索道》课程于2010年5月17日以全A的成绩通过全国评委网评,在2010年6月2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工程索道》为国家本科精品课程,这是全国森林工程专业至今唯一的国家本科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0.
用VB6作为开发工具,就基于Win32平台的工程索道运行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软件结构、工程文件的组织、用户界面设计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辅助以网络教学,各取所长,优势互补,达到实现两种教学方式“整合”的目的,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介绍《森工规划设计》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并提出教师应为资源建设主导者,学生也应积极参与资源建设;从实践角度阐释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并在网络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并拓展教学的时空,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高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开展网络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森林资源管理的实际业务需求和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特点,对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的一些相关问题,如网络性能、网络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及网络维护与管理等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网络系统连接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4.
广西林业专网建设是广西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进行广西林业专网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效能。在分析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设计方案,实现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广西林业专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广东林业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及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实行统一规划、提高网站建设质量、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对有关森林资源治理问题的研究更为系统,以自然资源治理理论为基础,创新发展出强调公众参与度提升的协同性治理理念,关注公众参与的网络治理理论现已成为研究切入的新视角。文中以构建我国森林资源多层次治理网络为主线,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一种适于我国的森林资源治理网络框架,以期推动森林资源治理问题的探讨,为治理途径的构建与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建立土地资源预测、森林蓄积量预测、各龄组蓄积量预测三层前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森林资源进行预测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小样本条件下,森林资源预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开辟了森林资源预测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教学实践角度,将网络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水污染控制技术》进行整合,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网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采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还有利于弥补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是一种较好地培养创新型环保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海量林业资源数据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基于福建省林业政务信息网络环境的全省林业资源数据GIS组织的技术方法和实现过程。通过分析海量林业资源数据的特点,探讨了GIS系统组织结构、空间数据预处理及加载、数据无缝与多尺度管理、ArcSDE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设计与配置、数据交换等关键技术。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据仓库在网络上能够方便、快速地被客户端所调用,满足了全省林业资源数据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